“开学第一课”家长怎么讲?

  告诉孩子:拼搏挣扎当“英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钢琴才子城城的故事。4岁开始学琴、每天练琴8个小时的城城曾与郎朗齐名,母亲陪读十多年。然而,这一切换来的却是儿子酗酒、盗窃,最后被判刑。城城的妈妈感慨:“如果时光倒流,我想还给儿子一个童年。”

  这个故事引起关注,很多读者唏嘘不已,也引发另外一番争论:众多家长曾经追捧的精英教育是否需反思?家长给孩子的“人生第一课”,是拼搏挣扎争当“英雄”,还是在平凡中实现人生价值?

  艺术教育误区:为了技术丢掉人性

  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她为城城的遭遇感到痛心,也为国内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误区感到着急。

  “很多家长并不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将艺术教育简化为技巧,而忽略了艺术本身所蕴含的对生命的感动以及孩子对艺术的热爱。”尹建莉说,她刚刚看到一句话并颇以为然:“每个音符都能正确地流出,却缺少生命的感动。如果家长丝毫不顾及艺术本身和孩子的热爱,那么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呵斥和严厉。”

  城城们的故事背后,一方面是家长存在的功利心理作怪,比如为了将来特长加分,另一方面也有家长对教育认知不足的原因。尹建莉分析,不少家长被错误的教育观念所误导。“比如,艺术教育要严格。郎朗、虎妈的故事都像在和人们说,只有严格才能弹好琴,而无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这不是真相,公众被误导了。”她分析说,城城们失去童年,来自家长的压力想必很大,长大后才会去用畸形的方式弥补,心理健康受损。

  尹建莉说,教育要符合教育学原则。“教育学说,孩子的童年里必须有玩耍、自由,还要有温暖和爱护。如果因为练琴剥夺了孩子这些,那么孩子不会健康地成长。”她说,为了技术丢掉人性,得不偿失。

  “是要一个技术熟练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还是要一个阳光快乐、不会弹琴的孩子,是家长要做的选择。”

  趋势

  教育多元化 家长更成熟

  80后网友“KeayLao”的小孩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那一代的人,多了很多‘爱’跟玩具,却少了玩伴跟自由。我只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快乐成长,做普通人就行。”

  清华经管学院经济学教授李宏彬的女儿才上小学,“我不考虑她的成绩,考100分、60分,我都不会看,我在乎的是她有没有学会,而成绩并不重要。”

  在心理咨询师宫学萍看来,目前家长教育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意孩子不当英雄的家长也会越来越多。“现在这种更加宽容的风格与日渐优越的物质环境不无关系。比如80后的年轻父母,他们的生长环境更好,匮乏感较弱,同时,他们对于成功的定义也与传统不同,教育理念日趋多元。”

  尹建莉认为,教育理念日趋理性,“家长指导孩子时,不能离开自己的认识。家长期望孩子成为什么人,和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无关系,但是家长自身是什么人则会对孩子有很大影响。”看来,家长给孩子的第一课,即是家长本人的行为举止。

  尹建莉说,60后家长从小生活环境简单,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比较简单,70后家长则更迷茫,社会上各种忽悠太多了,而80后家长的思想更客观成熟些,总的情况在变好。

  网友意见

  第一课:态度教育很重要

  @微尘众:孩子的第一节课,我认为是态度教育。比如首先要告诉孩子,你不是高富帅,也不是富二代,但我也不想你为了成为天才劳心劳力,我只想你健康、健全,做个快乐的小宝宝。努力是有必要的,但也是有限度的。让孩子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发展预期,以免家长痛心、孩子痛苦。

  @地科梁志坚:第一节课,还是看部自然纪录片,放松放松吧。要学好高(中)考要考的东西,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做基础,平时打少点游戏、看少点八卦新闻,多看点CCTV9吧!

  网友“北极熊啤啤”:我认为孩子的第一课,应该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多尝试,多吃苦,但晤好拔苗助长或强加父母意愿系宝宝身上学这学那……更晤该物质化生活,有害无利。

  @藏心亭的世界:我赞成开学第一课练习演讲,这样既毛遂自荐,又锻炼了胆量!一举两得!

  @郑继宁:没有童年的孩子是不完整的,他们的家长是自私的。所谓的精英教育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成不了精英,成不了郎朗,他们只能是凡人。学会做凡人才是正解。

  @梁记大排档:习琴学艺本身无错,错的是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为名利而非乐趣去参与学习。

文章关键词: 开学第一课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