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改变世界

  本书中所有的具体研究和讨论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基本观点,即: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更有能力做出改变。我们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他人以及我们自己。理解儿童以及童年期有助于解释这些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而“我们会改变”这个事实则解释了为什么儿童会是这个样子的——甚至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童年的存在。究其根本而言,关于童年的新的科学解释是以进化论为基础的。但通过研究儿童,理解我们所看到的进化对人生的塑造方式,完全不同于“进化心理学”②的传统解释。一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认为,人类特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部“硬件”系统。我们被赋予了一系列固定的、独特的能力,这些能力最初是为了满足20万年前生活在更新世(地质年代名称,距今约2600万年至1万年)的史前祖先们的需要而出现的。毫无疑问,这种观点忽视了童年期的重要意义。依据这种观点,“足够好”的童年环境也许是必要的,它让潜藏的人类特质得以实现。但除此之外,童年期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与总体的人类特质和具体的个人性格相关的大部分要素早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确定了。

  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能阐释我们实际经历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生。至少,我们能感觉到似乎真的能够创造自己的人生、改变周围的世界并且改变自己。这种观点同样也无法解释人类生命中根本的、历史性的改变。如果我们的特性已经由基因决定了,那么,你也可以认为,如今的我们仍然会和生活在史前更新世的人们一模一样。做出改变的能力,是人类的神秘特质,无论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还是在整个历史中,这种能力也是我们最特别而永恒不变的本质。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不诉诸神秘主义,来解释这种充满灵活性和创造性,改变我们个人和集体命运的能力呢?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年幼的孩子身上——这就将我们带入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进化心理学。人类在进化中的优势就在于,我们能够摆脱进化本身的束缚。我们能够了解周围的环境、想象不同的环境并且将设想的环境变为现实。同时,作为一种极具社会性的种群,他人也是我们周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我们更有可能去了解他人,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变他人的行为方式以及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样,人类就能够进入不断改变的循环之中,这是人类进化遗产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人类特质中最深刻的部分。我们改变着周围的环境,而环境也改变着我们。我们改变着其他人的行为,同样,其他人的行为也改变着我们的行为。

  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从最开始就能够更有效、更灵活地来认识周围的环境。这让我们可以想象新的甚至全新的环境,并且通过行动来改变目前的环境。之后,我们能够了解自己创造的新环境中的意外因素,再次改变环境,如此循环往复。神经科学家们所提出的“可塑性”,即在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改变的能力,就是从大脑到思维再到社会各个层面理解人类特质的关键所在。

  学习是改变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然而,人类做出改变的能力不仅仅与学习有关。学习是指周围世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可以改变周围世界。提出一种解释世界的新理论,让我们有机会设想这个世界还可能是别的什么样子;理解他人和自己,让我们有机会设想别的做人方式。同时,这也让我们有机会改变周围世界,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社会,并且思考我们应然和实然的状态。本书将讲述儿童的思维如何发展,以至于改变世界。

  目前,心理学家、哲学家、神经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们正着手于谨慎而准确地判断,有哪些潜在的根本机制让我们获得了这样一种人类特有的、做出改变的能力;在我们的天性中,有哪些方面让人类的教养和文化得以产生。对其中的某些机制,我们甚至开始形成各种严密的数学解释。

  这种新研究和思考趋势大多在过去几年中完成,这让我们重新理解自己颅骨下那个“生物计算机”究竟是如何“制造”出人类的自由与灵活性的。

  在写这本书时,如果我抬头看看面前的各种日常物品:电灯,直角构造的桌子,锃亮而对称的上釉陶瓷杯子,正闪着光的电脑屏幕,几乎没有一件物品与我们可能在更新世看到的东西有相似之处。曾经,所有的这些物品都只存在于想象中,但它们却是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而我,一名女性认知心理学家,正在撰写有关于儿童哲学的书,在更新世也同样不可能存在。我同样是人类想象的产物,当然,你也是我们受保护的、漫长的未成熟的童年在人类改造世界和自己的能力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儿童并不仅仅是不完美的成人,也不仅仅是复杂的、尚未成熟、日臻完美的人,相反,儿童与成人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人类。他们的思维、大脑和知觉形式虽然都很复杂有力,但却完全不同,服务于不同的进化机能。人类的发展更像是一种蜕变,就像毛毛虫破茧成蝶一样,而不仅是简单地成长——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似乎是像蝴蝶一样充满活力、四处漫游的孩子慢慢变得像毛毛虫一样行动缓慢。

  什么才是童年?它是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年幼的人特别依赖年长的成人。没有照料者,童年不可能存在。但我们究竟为什么一定要经历童年这个阶段呢?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不成熟的、无法独立的阶段更长,即人类的童年更长,而且,随着人类的历史不断演进,这个不成熟的时期变得更加漫长了。(像我一样,子女已经20 多岁的父母们也许会认可这一点,并为之嗟叹。)为什么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婴儿们都那么无助?而成人又为什么要投资如此之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料他们?

  童年为什么那么长

  这长久的未成熟期与人类做出改变的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想象和学习的能力有很多益处:让我们比其他动物更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且以一种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方式来改变我们自己的环境。但另一方面,这种想象和学习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弊端——学习是需要时间的。

  例如,当你两天没吃饭时,你可不会想探究捕猎鹿的各种新办法;同样,当你正被一只剑齿虎追赶的时候,你也不会想去学习文化之中所积累的关于剑齿虎的知识。而对我来说,像我儿子那样,花一周的时间来探究新电脑的各种功能,也许是个好主意;但是,面对研究基金截止日期这个追着我不放的“剑齿虎”,和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授课任务,我还是情愿沿用旧法。

  一种动物如果要依赖过去几代前辈所积累的知识而生存,那么就需要一段时间来获取这些知识。一种动物如果依赖于想象而发展,那么也需要时间来将想象变为现实,童年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段时间。儿童不需要面对成人生活中的种种紧急状况,例如,他们不需要猎鹿,也无需从剑齿虎口下逃生,更不用写研究基金申请或授课。所有的这一切,成人都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儿童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全心全意地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并且想象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子;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将自己所学所想的付诸实践。

 

    本文由湛庐文化授权摘自《宝宝也是哲学家》

文章关键词: 儿童心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