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请给孩子带上“安全箍”

  近日,人民网发布一则《6岁走失男孩不信民警:不能相信陌生人》的消息。消息称,一名6岁的小男孩在安徽合肥火车站出站口广场走失,车站派出所巡逻民警发现后,打算帮他找到家人。可让民警意外的是,由于受到家人教育“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男孩始终不肯向民警透露家人的联系方式。

  炎热的夏季来临,学校陆续放假。因此,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安全地度过暑假,成了许多父母头疼的问题。教育界人士提醒,放假了,孩子们的安全防范却不能“放假”。

  孩子

  对陌生人有较高警惕性

  “我妈叫我在学校栏杆内等她,她来之前不能走出学校。”近日中午放学时分,面对市实验小学门口左侧栏杆内,聚集着一群小学生,三年级的张同学说,她妈妈吩咐她放学后一定要在校内等待,不能走出校门,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年级的子键小朋友常听父母说时有拐卖儿童的事情发生,因此平时放学一定要等到妈妈来接才会离开学校。“不能拿陌生人的东西,不能吃陌生人的食物,不能上陌生人的车,不能独自出去玩耍……”四年级的郭同学一一道出安全防范注意事项。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大部分孩子心中,对陌生人都怀有较高警惕性。“如果有陌生人跟你说话,你会搭理他吗?”7岁的小吴缩在妈妈身后,在妈妈多次重申记者不是坏人并鼓励他回答问题后,他才腼腆地摇了摇头。小吴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平时很少跟亲人以外的人说话,有时候朋友带小孩来家里玩耍,自家孩子即使面对同龄来访者,也甚少交流,平时玩耍也仅限于离家很近的巷子。“一直教育他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孩子这样的表现不知是否与平时的教育有关。”陈女士略显担忧。

  家长

  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

  家长梁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上学后,她常叮嘱女儿放学后一定要等爸爸妈妈来接,即使是认识的人也不能轻信。“如果我和老公都没空,需要叫朋友来接,会提前告知女儿。”梁女士说。

  家长陈先生认为,孩子的人身安全涉及到多方面,家庭和学校的安全教育、孩子的自我防范

  意识、社会环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孩子成长的把关人,陈先生认为把孩子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是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在教育孩子是否该相信他人的问题上,基于孩子尚不具备足够判别是非的能力,他更多时候是告诉孩子“不能相信”,这样做相当于给孩子带上一个“安全箍”。

  黄先生的小孩今年6岁,他表示教育孩子有时候很难兼顾多方面。“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既想教孩子善良和信任,让他相信这世界有真善美的存在,又要确保他们不会受到外界的伤害。”黄先生表示,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和妻子会告诫孩子不要轻易相信他人。

  业内人士

  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意识

  市教育局政教科德育专干周雪燕表示,教育孩子相信他人与防范坏人,这两者不是对立的。6岁以前正是让孩子学会善良和信任的重要阶段,应该让他们从心里学会信任,信任家人和亲戚朋友,信任老师和同学,信任所处的社会环境。周雪燕提醒,孩子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家长要

  担起监管责任,尽量不让孩子离开身边。不过,家长也不能因为忧虑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周雪燕指出,孩子6岁以后开始产生自我意识,这时候家长仍然要以教孩子善良和信任为基础,但需要循序渐进地教育孩子辨别是非好坏。教孩子分清楚亲疏关系,判断哪些人是可相信的,哪些人是需要防范的,给孩子具体讲解一些辨别和防范的技巧,叮嘱孩子行动前需知会父母。另外,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教给孩子。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