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

  1~3岁称为幼儿期。此时宝宝开始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幼儿具备了探索周边的能力——爬行、走路和攀爬,父母很可能穷于应付。但最初1年里体贴亲近的育儿方式,能让进入幼儿期的宝宝具备两个特质,而这两个特质能使父母帮助宝宝更顺畅地度过幼儿期。这两个特质就是信任和敏感。与父母联结紧密的幼儿已经有能力感受到这种亲密了。

  幼儿的信任

  信任能使你和幼儿的相处变得更容易。在孩子1~3岁时,父母的权威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认可你为他设定的界限,那么行使你的权威就自然容易得多。如果你们彼此联系紧密,孩子更容易接受你设定的界限,相信你的引导。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相信父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期望父母指导他的行为。彼此信任能让孩子自愿听从,而不是被迫服从你。

  在幼儿期,孩子将在心中进一步建立对你的信任。你将逐渐对他的行为产生合理的期望。但你很难让孩子久坐久等,也无法阻止孩子拿起超市货架上的东西。将孩子置于难以应付的环境中,当他做错了事又对他发脾气,会对你们的关系造成伤害。通过跟孩子交谈、给孩子安排挑选橙子和苹果的任务,会让他在杂货店这类场合也能表现良好。由此你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当远方的祖父母来看望孩子时,不要急于强迫孩子表现出友好,他需要些时间来慢慢接近他感兴趣但不太熟悉的人。善解人意的父母能够想象并理解幼儿眼中的事物。

  父母的敏感度

  给孩子建立适当的界限对于与孩子联结紧密的父母来说是很轻松的。对孩子的了解,有助于父母在吵闹的幼儿期之初约束孩子。与孩子亲密的父母能读懂孩子的心思,知道孩子下一步的行动,因此能够在他惹上大麻烦之前及时阻止。这种能力对于规范幼儿行为是很重要的,因为促使幼儿探索并了解周边环境的冲动,往往也会导致他们陷入困境。在出生第一年中充分了解孩子性格特点的父母,此时更清楚干预孩子行为的最佳时机,以及何时该引导受挫的孩子走出困境。

  与孩子亲近的父母明智地设定界限,同时创造便于孩子遵守界限的条件。举例来说,父母不允许宝宝爬上倾斜的楼梯,同时在楼梯处安装安全门,这样一来,在安全的环境下,孩子就能很自然地遵守这项规则。在家中做好安全防护,实际也是一种管教的手段,可以帮助孩子遵守既定的规范。当宝宝在家中探索时,你不需要随时冲上去拯救贵重物品,这样你与宝宝之间的关系才更容易维持。为保持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应该把家居环境改造得适应孩子的需要,跃跃欲试的2岁宝宝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更多乐趣,免于受到斥责。

  读懂身体语言

  与父母亲近的儿童会非常容易理解父母的肢体语言,因此父母纠正或引导他们的行为是很容易的。

  我只要给他使个眼神,他就停止胡闹了。

  这样的孩子期待得到父母的指引和培养。当他看到父母的眼神时,他立刻就会试图“讨好”父母。温和地纠正是最好的方法。假若父母对孩子的错误举动发脾气,他可能会感到害怕和沮丧。柔和地让孩子避免麻烦,有助于建立你们之间的良好关系,你的微妙举动能使孩子明白你相信他会做得很好。

  未能建立亲密关系的孩子的行为是很难改变的。如果在早期父母和孩子疏离、缺乏沟通,对宝宝的哭泣和需求不予回应的话,宝宝要不就哭得更大声(如果宝宝的脾气特别倔强),要不就放弃索求并退缩了。当以上两种宝宝成长为幼儿时,都很有可能变得难以管教。由于他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所需要的,所以会变得易怒,攻击性强,或者表现得很固执。如果抱怨“这个孩子就是不听话”,使用恐吓、惩罚,以及其他所有想得到的伎俩强迫孩子屈从,那么被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包围的孩子,能做的就只有保护自己了。他永远不会明白怎样做才是父母所希望的,也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也不愿意与这样的孩子待在一起,久而久之,家庭将分崩离析。对于父母而言,所谓的“管教”变成了想方设法控制孩子,而不是一种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

  拥有亲密关系的幼儿希望父母也开心。父母感到和这样的孩子在一起十分开心自在,能够把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如果你花很多时间和幼儿在一起,玩耍也好,做家务也好,亲子关系都会变得更加稳定。

  愿意与人亲近

  许多个夜晚,当看着2岁的孩子一步步往自己身边依偎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即便他还这么小,却已经具备了一项终身受益的本领,那便是感受亲近的能力。经常被抱在怀里呵护的幼儿会觉得被人抱着是舒服自在的。孩子在伤心或烦恼的时候会寻求和他人接触的机会,而使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乐意与孩子亲近。父母明白,幼儿的内心有的时候仍然像婴儿一样脆弱,需要爸爸的膝盖和妈妈的怀抱。

  幼儿的攻击行为

  同龄幼儿之间通常很难相处。即使是亲密育儿法抚育的幼儿可能也难以容忍另外一个2岁小孩。一旦为了些小事吵了起来,孩子失控后便会攻击玩伴。而亲密育儿的家庭处理这类的攻击行为易如反掌。首先,这些父母会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玩耍,当发现有争吵发生,便能迅速地介入调解,并尊重孩子双方的需求。父母不会强求孩子分享一件心爱的礼物,然而他们会教孩子用简单的话对玩伴提出建议,协商解决自己的矛盾。其次,与其惩罚孩子的攻击行为,亲密的父母则会给孩子一个提醒:“我们不打架,只拥抱。”冲突成为教育的机会。孩子从中能够学到两件事:一是爸爸妈妈不能接受打人的行为;二是和别人发生矛盾时有比暴力更好的解决办法。

  善于表达的小孩

  由于与看护人度过了很多无拘无束的时光,因此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幼儿乐于表达自己。我在诊室给幼儿会诊时,这样的孩子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即使在等待妈妈给出如何行动的暗示时,他们的脸上总忍不住流露出“我对你很感兴趣”的表情。

  从人群中你一眼就能分辨出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目光总是在与别人交流,而不是恍惚的。他们寻找着他人的目光,明白身边活生生的人比电视或电脑上的内容要吸引人得多。他们情绪放松,但却精力充沛。他们不拒绝拥抱和亲近。而且他们与你交流起来很得体,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会喋喋不休。即使是有点害羞而倾向于跟着爸爸妈妈,他们也不会紧抓着父母不放,不会担心没有人关注自己。

  这样的孩子善于表达的原因之一,是父母耐心聆听,并用清楚简明的语言回应他们。当孩子试图说话的时候,他们就会放下手边的事专心听。他们用心观察孩子的神情,确认孩子听懂了自己的话,必要的时候把复杂的谈话重复说给孩子听。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能说的话还十分有限,很难明白他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建议父母通过孩子的眼神来分辨他的情绪。从孩子的表情中确实能够隐约读出他的需求。孩子对你表达的意思是明白无误的,而他的表情往往比语气更为诚恳。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眼睛以及他“袒露的灵魂”上,你会瞬间理解他颠倒不清的儿语。耐心倾听肢体语言也能教会孩子该如何聆听别人。

  建立精神联结

  亲密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始于一项神经生物学原理,一般将其称为“人的永恒性”(客体恒常性)。在孩子1岁前,他视线以外的就等同于不存在。婴儿还没有足够的变通能力,当亲切的看护人从视野中消失时,他就会认为看护人已经“消失”了。在1岁左右,宝宝才能渐渐明白物体和人是永恒的。此时即使照顾他们的人不在身边,宝宝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看护人的形象。喜爱的看护人的精神映像让他们有安全感。这也是捉迷藏这个游戏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即使从看护人身边爬开去探索感知周边的环境,幼儿也能在脑海中铭记看护人的形象。亲密幼儿脑中的看护人形象更加可靠。当儿童确信父母的反应是可以预知时,他们就能更安心地、大胆地独立进行探索。幼儿心中父母的形象能起到鼓励的作用,使他们感到安全。有一天你会看到孩子用你的口气对玩具小动物或娃娃说话,那时你就能明白在孩子的心目中你是什么形象了。

 

    本文由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授权摘自《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