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弃,播下自控力的种子

  从大脑的发育阶段来看,1岁前是进行放弃训练、为自控力播种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记忆力还不是十分发达,需求没有得到 满足的情况不会延续到记忆中去,心灵也不会受到伤害。

  对于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很多需求和欲望大都是源于生理和心理的本能。这是否意味着父母就应该完全满足这个阶段孩子的一切要求呢?我们是否应该在1岁之前的这个萌芽期为孩子播下自控力的种子呢?

  1岁前,需要为自控力播种

  确实,尽可能满足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现代育儿理念的通行做法,我也非常赞成。即便如此,我们还要知道,婴幼儿的需求和欲望是冲动性的,他们是无法自己控制的,而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还会无限增大。对于还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来说,需要适当借助外部的 力量进行控制。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维尔海姆•  史戴克在他的一本著作中,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解答:“婴儿的欲求,你越是满足他,他的欲求就越升级,无限地增加,绝没有满足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婴儿的心中自我抑制机制还不发达,所以,需要外界给他的欲望加以必要的限制,这种限制也是越早越好。婴儿会借此学会放弃,学会满足。”(引自《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第 17 页。注:此处的“婴儿”一词,原文翻译为“乳儿”。)

  对于婴幼儿不当的需求或者过度的要求,不要无限地满足孩子,需 要在某个地方停下来,让他“死心”。我们要让孩子在早期就逐渐学会放弃,尤其是1岁前。当然,我们不能像对待大一点的“任性”或“自我中心”的孩子那样,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和方式。

  毋庸置疑,1岁以内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爱、敏感的回应、积极的关注等。当孩子浸泡在爱的世界里,再适当引导孩子学会放弃,父 母这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孩子才能感受到。我们才能使孩子大脑中的自我抑制系统逐步建立。

  其实,这种训练就是让孩子在不得不死心的情况下,学会合理地放弃自己的需求和欲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进行。学会放弃,接受现实,就需要孩子的一点忍耐。这也是延迟满足能力训练的萌芽。不断重复这种放弃训练,在孩子的大脑中就会逐渐形成强有力的控制系统。

  这种宝贵的初期学习和体验的机会,父母不要让孩子轻易错过。从1岁开始,孩子的记忆力越来越发达,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独立意识和能 力得到增强,3岁左右还会迎来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越到后面,我们就越 难让孩子学会放弃。

  从喂奶开始,让孩子学会放弃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喂奶这件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怎么可能 跟孩子的自控力扯上关系呢?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要奶喝。妈妈给孩子喂奶这个行为本身,似乎同培养自控力这件事八竿子打 不着,但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选择不同的喂奶方法,却会对孩子自我抑制系统的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喂奶的规律性来看,一般有两种喂奶方法,一是“要了就给”,二是“规律喂奶”。从宝宝出生之后的几周内,由于孩子正处于学习吃奶的阶段,而且母乳的分泌量不多,孩子饿了就会哭,很难做到按时喂奶。

  所以这个时期,最好的方法就是孩子想什么时候吃奶,妈妈就什么时候喂奶。

  但过了这个时期,妈妈就需要慢慢改变“一要奶就给”的喂养方法, 尽可能采取“规律喂奶”的方法。“要了就给”的喂奶法,对于只具备大脑边缘系的低等哺乳动物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高等动物的人类 而言,出生后不久,低等动物所不具备的大脑新皮质就开始发育,就有了表现喜怒哀乐的可能。所以,人类不能像动物那样想吃的时候就使劲 吃,需要逐渐养成有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采用“规律喂奶”法,有利于大脑中抑制大脑边缘系冲动欲的“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育,这是自我抑制力的中枢。如果妈妈经常做到“规律喂奶”,很多时候就可以断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即得到”的念头,从而让孩子从吃奶这件事上逐渐学会放弃和忍耐。

  然而,很多人会问,究竟间隔多长时间喂奶好呢?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发育阶段、喂奶的环境等,甚至还要考虑性别差异。比如,我家大宝是女孩,小时候夜里一般只需要喂1到2次,二宝是男孩,夜里就需要喂3到4次才行。

  其实,“规律喂奶”法的重点不在喂奶的间隔时间长短,而是根据孩 子的特点,尽可能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喂奶,不是“孩子哭了就喂、要了就给”,导致每一天的喂养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然,我们绝不能为了 让孩子学会放弃,就一味地进行刻板和严酷的放弃训练,否则就变成虐待孩子的行为了。

  利用绘本,学会对孩子说“不”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无法接受大人的说教。但我们又需要在这个阶段慢慢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逐渐体 会到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有些行为是需要学会放弃的。

  我家二宝小雨不到半岁的时候,我们就把大宝伊伊以前看过的绘本翻出来,选一些图画为主的给他看。没想到,他对很多图画很丰富也很精彩的绘本,从小就很入迷。每次当他在大人怀里动个不停的时候,只要翻开这些绘本给他看,他马上就能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

  在他1岁前看过的绘本中,有一本《大卫,不可以》是他最喜欢的。如果我们把很多绘本放在一起让他自己选,每一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本。从出生四五个月到1岁这个阶段,我们已经不记得给他看过多少次,有时候一天之内就会看好几遍。

  在这本书里,画面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为数不多的文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大概就是一个“不”字了。当他看画面的时候,我们都会读相应的文字给他听。虽然孩子无法把画面上的事情跟大人读给他听的文字联系起来,但是久而久之,一定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雨9个多月的时候,随着运动技能的不断发展,他已经开始学会撕纸了。一张餐巾纸到他手里,不到一分钟可能就会被他撕得七零八落。

  这样的探索行为,我们都是采取鼓励的态度,从不会制止,虽然这显得有些浪费。不过,他对撕纸的娴熟技能很快就转移到撕书上来了。

  有了第一次,从那以后就再也挡不住了。此后的一段时间,只要给 他看绘本,他就会自己翻书,时不时地自然就会试图去撕书。当然绘本使用的纸张质量都比较好,也不能轻易撕坏,但经常撕总还是会破损 的。于是,他常看的几本书慢慢就开始变得缺章少页。

  偶尔撕一次倒也罢了,没必要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经常这样撕来撕去,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后来,我在给他讲绘本时,如果他出现撕书的举动,我就开始模仿《大卫,不可以》中的文字,使用平时给他读这本书的语气,大声地对他说:“小雨,不可以!”“宝贝,不要撕!”

  刚开始的时候,好像不太管用。不过,过了几天,我发现每次我这样对他说的时候,他就会把头抬起来看我,似乎已经开始明白我的意思了,不再去撕。当他停止撕书这个行为后,我也同样模仿《大卫,不可以》中的最后一句台词和动作,把他搂在怀里,对小雨说:“宝贝,乖!我爱你!” 这个时候,他还会似懂非懂地在我脸上用嘴亲来亲去。

  利用这个绘本里的对话和场景,既让我学会了如何对这个阶段的孩 子说“不”,同时也让孩子慢慢学会了如何放弃、如何停止,给他的自我控制系统逐渐播下一粒又一粒的种子。总有那么一天,这些种子就会开 始生根发芽。

  利用身体语言,让孩子学会自动停止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当他们的运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时,除了通过大吼大叫、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以外,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手脚和 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唤起大人的关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们难免会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甚至是危险的举动。

  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也正是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动停止、进行放弃训练的大好时机。不过,大人的口头语言对1岁以内的他们而言,一般情况下就是鸡同鸭讲。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语言才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小雨8个多月时,手指的运动技能就得到了飞速发展,学会了用拇指和其他手指进行抓握。当小孩学会了一项技能时,他们总是喜欢不失时 机地大展拳脚,尤其是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更是如此。

  因此,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当大人把他抱在身上的时候,几乎 每次他都会用手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刚开始是抓脸,很快就学会了捏人,同时还会乱抓大人戴的眼镜。只要是他手之所触,大有所向披靡之 势。最初,我们也没有太注意,基本上任他随心所欲,反正觉得这么小的婴儿,爱干吗就干吗,尽量不去干涉他的行动。

  有一天,当我抱着他的时候,他居然已经学会用双手把我的眼镜摘下,然后迅速地扔到地上。幸好是树脂镜片,我的眼镜完好无损。之前他只是把眼镜取下来,拿在手上把玩几下。这一次的速战速决之举,简 直让我大跌眼镜。

  从此以后,再抱他时,总是让我对他心有余悸,所以每次就会多一 分防人之心。当他试图来摘下我的眼镜时,我就开始不停地摇头,一方面是为了避开他的双手,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样的身体语言逐渐让他 明白这样的举动是不可以的。

  这一招最开始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顶多就是暂时避开了他,随后 他仍然会穷追不舍。但每一次我都会通过摇头来暗示他,并继续使出《大卫,不可以》中的“咒语”来配合。

  过了十多天,我突然发现小雨已经能够理解我的身体语言了。只要 我一摇头,他的手就不再继续去取眼镜,而是放在我的脸上,开始胡乱摸脸和抓脸。此后的一段时间,当他抓脸或者捏人比较痛的时候,我同 样通过摇头和“咒语”来告诉他可以停止了。没想到,大多数时候他都非常配合地自动停止了。

  如果我们在孩子1岁之前,就通过放弃训练为他们播下了自控力的种子,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慢慢学会忍耐和等 待,逐步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逐渐让自控力这颗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摘自《培养儿童自控力》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教育孩子 自控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