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是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

  孩子到了两岁半以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注重以自我为中心,他开始关注他周围的一些人和事,变得喜爱结交朋友、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这个时候就到了儿童的社会规范敏感期,他们喜欢和一群小朋友玩,就算是不认识的小孩,他们都能很快就融入进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当孩子有了这样的表现时,父母就更应该多带孩子外出,给他提供更多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教会他一些社会交往的简单礼仪与行为规范。

  小小咪在慢慢地长大,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小咪感受到了女儿一天一天、点点滴滴的变化。每天小咪都会带着女儿到小区里散步,渐渐地,小咪发现小小咪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和妈妈在一起,听妈妈讲故事了。看到人多的地方,她都会跑过去扎堆。某一天,看到一群小朋友在那里跳皮筋,小小咪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很有兴趣地看着,好像也想参与进去。有个周末,小咪带着小小咪去参加同事的婚礼,在饭店里小小咪异常兴奋,不管认不认识,只要看到小朋友,她都跑过去拉别人一起玩。

  刚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都像小小咪这样,与外人交流的愿望及主动性都会有所增加。孩子变得有礼貌了,在外见到生人也喜欢打个招呼,比如叫声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孩子变得善于与人打交道,有时候言谈举止像个小大人似的。经过一段时期后,处于于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会将自己看到的一些社会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仅要求自己遵守这样的规则,同样也会以这一套标准去约束别人。

  这个时期他们对一些社会规范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再加上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也热衷于模仿,不管看到别人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分对错,只要他觉得有趣好玩,他都愿意跟着学。所以我们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与邻居、朋友都多一些交流,而且讲话要客气,遇到长辈要有礼貌,这样孩子也会学得懂事有礼貌。

  利用孩子这些社会规范敏感期的特点,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简单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将来变成一个自大、自负又无所事事的孩子。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像自己吃饭、自己背书包上幼儿园,告诉孩子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等。

  虽然孩子进入到社会规范敏感期,会逐渐改掉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模式,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孩子也会觉得矛盾,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时,又会一把给抢过来,以此强调自己的所有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教孩子一些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矛盾的方法。

  当然,也不需要夸张生事,要在一个平静的情况下处理。如果因为孩子的某个不正当行为而大动肝火,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不能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反而会强化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当孩子发现父母态度很明朗,同时又很平和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确实是不对的,自然会接受父母的说法,从而建立一套明确的生活规范。

  本文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授权摘自《80后父母育儿宝典》

文章关键词: 敏感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