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张仲华教育和新浪妈妈们谈早教(二)
 2002年6月19日 10:31 新浪育儿

  现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还是接着上面昨天的内容,继续回顾以往的教育。中国的教育过去的两千年是非常发达的,除了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之外,“学校”教育在孔子是开始形成,孔子办教育一开始就没有阶级之分,“有教无类”,这和西方相比,其民主程度要高的多。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兴起,非常大的推动中国教育。国家通过一级级的考试选拔人才,童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状元。有条件的孩子们进私塾,后来到各地的讲堂、学社,国家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部分朝代)。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的“诗、书、礼、乐”,到宋朱熹时,对教材的内容有了更多的规定,“小学”就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内容,主要学习经书,儒家的礼教、思想、历史、诗词、文采(写作与欣赏)、音乐。孔子认为音乐的能力与人的道德有关,并且能领悟到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对话。所以我们说过去的教育是“文、史哲”不分家,是一体的。(现在很糟糕,中文系、历史系毕业的学生知识是破碎的,不能成一个整体)

  西方的教育在十七世纪之前,远没有中国发达,教育几乎完全被教会掌握,以传授神学为主,十一、二世纪时,在兴起的城邦里,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校,这些学校开始传授一些更为实用的知识。这就是西方大学的前身。在十五、六世纪后,这类学校逐步发展起来,发展成现在的大学。西方的现代儿童教育,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期,形成与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两位教育家对二十世纪的教育的观点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的唯一目的,他全部精力指向的目的,就是给儿童为他将来参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教育理论家杜威认为:“什么是学校?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能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来的财富以及为了社会的目的而运用自己的能力的一切手段,都被集中起来。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西方现代学校基本上是以杜威的理论为基础,比较典型的是美国,他的教育比较民主、松散。各个州、学校有自行其是的味道。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西方的学校也在变化,把同龄的孩子搞到一块,制定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学习一本教材,统一考试,统一的标准去测试孩子。学校开始变成工厂,孩子们变成产品,在一个模子里压出来。教育不再是一种完善人的教育,教育变成一种工具主义的教育、实用主义的教育,商业主义的教育。这也是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人发明的。以后这种教育方式迅速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这种教育方式在亚洲首先传到日本,一到日本,这种教育方式和日本封建专制制度、教育观念的结合,工业教育的专制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日本人发现自己的教育很落后,工业很落后,这种工业式制造人才的方式,可以提供更过的技术人员,让人们更快的接受到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就变得更极端。中国现代的教育是从日本人那里学习来的,不是从美国人那里学习来的。经过日本人改造的西方教育特别适合中国,从二十世纪初期到现在,我们的教才、学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考试的方法、教学大纲都和日本很相似(包括台湾)。西方教育民主思想被剔除,工业化教育的方式被加强,教育出来的学生就是一个工具。这种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反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五八年的教育革命、特别在文革时期,把这种教育体制彻底砸碎。完善化教育重新被提出来,个性化教育也重新被提出来。我们现在去看文革时期的教育改革,他的理念非常有意思、有很多部分很有意义。但是这次翻省和革命的结果,是教育的专制化,极端化,最后走向文盲化。

  改革开放后,我们一夜之间醒来,西方国家如此发达,如此富庶。不是我们想象的,工人、农民们个个饿的皮包骨头,需要我们去解放他们。中国人的心态就象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的心态,要快速赶上西方,首先就是教育,如何才能最快的制造出人才,工业化的方式,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实用主义的方式、工具主义的方式、商业的方式。中国的教育又一次走向极端!当西方开始摒弃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教育时,中国把实用主义教育、工具主义教育发挥到极致。这种教育在中国至少还有二十年,因为我们太落后,没有办法。我们要想赶上西方,就必须走西方的路。但是我们必须现在认识到这一点,从现在开始去想办法改变,因为任何极端,都会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灾难!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多次血的教训!(作者:张仲华教授,文章内容摘自新浪亲子中心早期教育论坛)

  网友观点:

  网友:翩翩妈两则长帖让人深长思之!特别是第一贴,解释了我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现在的父母往往都有早教焦虑症?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会越来越刻意,还不见得效果好?

  您的思考很大很深,却充满了无奈,真的,二三十年的工业化进程,就迅速瓦解了两三千年温情脉脉的人文链条。不仅无奈,而且绝望。现在的孩子,连玩伴都要妈妈刻意地去寻找,所有的时间都被长辈精心安排着,真的让人忧心。我也觉得,我们现在的环境,往往是被家庭和单位笼罩,缺了重要的一块—社区。在西方,社区十分重要,与教育的结合也相当紧密。如张教授所言,我们的传统本来也是非常看重社区的(尽管当初不这么叫),现在这一块却严重荒芜,结果可能会给两三代人的教育、社会心理、智力发育和体质,都带来严重的伤害。

  我们的改革触角已经深入到许多角落,但这一块却一直不曾触及。悲观地想,我们的孩子是不可能享受到和谐社区之喜乐了,只好无奈地刻意地为她“安排”自然山水和儿时伙伴,却不能弥补巨大的人文损失于万一!

  网友:逗逗妈_01谢谢张教授,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更是不幸的,我们更多的是无奈。我们儿时的童趣在孩子身上已经不可能重现。想想真的很悲哀。

  网友:天天妈0909我们的孩子现在可能还有一两个叔、舅、姑、姨,可等到他们的下一代,可能就只有费劲地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不存在的血缘关系了,他们注定是孤独的,除了真正关心疼爱他们的父母、祖父母,他们面对的全是其他孤独者的生存竞争。真是无奈呀!我想这才是现今中国的父母不得不面对的最大无奈!


  
 发表评论 | 相关论坛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本页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