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智力与早教

 让孩子能畅所欲言
 2002年8月7日 17:08 早教丛书《天才之路》

  如果密切关注婴幼儿使用的词语,你实际上就能够意识到他的自我意识在加强。婴儿18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有能力在脑海里形成意象和生成抽象概念。例如,他轻轻摇晃洋娃娃,假装自己是母亲,或是把一根胡萝卜当作鼓槌。孩子的这种佯装能力表明他已能够形成心理图象,能开始用符号进行思维。图像和符号有助于孩子整理思路,从而能够使孩子表现出更加复杂的行为和情绪。所有这些变化都在孩子用语言表现自我过程中得到体现。此外,父母要注意以下的几个发展特征,鼓励孩子们的自我表现。

  ·称呼自己和别人

  你的宝宝现在能够用相应的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其他人,如“我热”。孩子通过语言表现出更成熟的自我意识。

  ·知道自己的过去

  你的宝宝会表现出有一个“被记住”的自我——一个可以通过语言回想起的过去的自我(一直可追溯至孩子刚满1周岁时的经历)。例如,18至24个月的婴幼儿时常会模仿和再次展现自己过去的动作和行为。

  事实证据

  完美的自我形象

  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的比拉·阿姆斯特丹曾就婴儿自我形象认识问题作了一项经典性的调查研究。阿姆斯特丹在一组婴幼儿的鼻子上搽了一点胭脂,然后让他们坐在一面镜子前。此实验的假设条件是:如果孩子伸手去触摸镜子里的鼻子映象,那就说明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如果孩子能区分真实的鼻子和镜子映象,那就说明他能认识真正的自我。换句话说,婴儿是否触摸自己的鼻子可以作为一个事实依据证明他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意识。父母要做什么?

  活动:

  你坐在大穿衣镜前,让孩子面对着镜子站在你身前。你边指自己的鼻子,边清晰而缓慢说,“鼻子。”然后,指着孩子的鼻子,让他进行重复。你可以利用自己脸部的所有器官来做练习。待孩子熟练掌握后,你就故意犯一些错误,让他来纠正——孩子会觉得这样做很开心。

  益处:

  培养语言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

  开始将社会准则内在化

  你的宝宝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父母定下的规矩,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等。出错时,孩子会说,“哼”或“我做”。此类言语表明孩子知道社会规范,具有想遵循规则的强烈愿望。

  ·负面话语增多

  随着词汇量的扩大,孩子的负面话语也有增加。到2岁时,大多数孩子已掌握几百个单词,他们能够用这些词汇来控制自己的环境,对你说“呜呜(哭泣声)”,让你去取绷带,而不只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他们还会运用所掌握的词汇来表达自己所有的情绪,并试探大人们的反应。

  父母减轻情绪压力

  最初,你的宝宝认为自己只能感受和体验某些事情,对改变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无能为力。直到他的自我意识发挥调节作用时——18至24个月大的时候——孩子才会用环境信息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孩子不适时寻求父母反应的例子得到说明。虽然,一名18个月的孩子在感到不适时会寻求父母的安慰,但孩子做出这种行为需要几秒钟的时间——烦恼不安的几秒钟时间。另一方面,一名24个月大的孩子则已掌握了避免烦恼的对策:他几乎会立刻转向母亲寻求情绪上的安慰。虽然这看似很重要,但他只是在充分展示自己的认识能力,认为自己有力量认识自己的世界,并改变自己的反应。

  当孩子向你求助的时候,要千万注意,你一定要给予他鼓励。利用身体语言,如点头表示赞同等。说大量的言语让他明白自己还可以,如“你还行。”“你能做。”“你要我抱你吗?”“你想下来再试试吗?”“干得不错。”等。

  符合成人标准

  孩子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后,父母要对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行为准则有些是家庭制定的,有些则是社区和社会确定的。孩子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理解这些行为准则,弄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遵守。在你提出希望之前,先了解一下孩子在出生后第二年里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这不失为是一个好主意。

  ·我知道孩子们想要我做什么吗?

  正如能按大小和颜色分别对积木和游戏用链珠进行分类那样,他也会学会如何区分好坏和对错。14个月大的孩子也许会无动于衷地看着一件已弄脏的玩具;但19个月大的孩子却会说“脏”,并把玩具扔在地上。这是对相当于成人保持物品整洁标准的一种确认。

  你在应用行为准则时要保持一致性——这会有助于孩子理解准则,事实上就是规定,而且还会对孩子试图超越准则限度时有所帮助。

  ·我应该做什么?

  孩子17个月大的时候,并不十分理解目的性的行为——旨在取得某种结果的活动。一直要到20至24个月大的时候,孩子才能够做出朝某一主要目的努力的行为。当你要求孩子完成某一次任务时,如塔积木成塔的游戏等,你要牢记这一点。

  大人们认为好的事情,孩子们都喜欢去做。因此孩子们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付出的每一次努力都应该得到鼓励,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努力。

  父母要做什么?活动:

  用动作表演出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情节,然后让孩子任选一位故事人物,其余人物则由你扮演。选择一些合适的服装和道具。

  益处:

  教孩子了解他人的动机和意图,鼓励孩子参与爱想象、爱模仿的游戏活动。

  ·我做的时候感觉如何?

  当孩子们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大人们认为不错的事情时,他们会从中获得乐趣,无论是象爸爸那样把纸屑扔进纸篓,还是佯装象妈妈那样给花木浇水。你经常可注意到此年龄段的孩子会为自己所作的努力拍手鼓掌,以示赞赏。在这个年龄,要求“我做”的话已成为孩子最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了。而且,孩子为了讨你喜欢,会学用新的技能。对孩子的努力要予以鼓励,并让孩子知道你是真的很高兴。

  ·我做不了的时候感觉如何?

  正如和表现出快乐神情一样,孩子也会表现出不悦情绪。此年龄段的儿童如果不能完成自己认为应该完成的或父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变得心烦意乱和灰心丧气。例如,孩子可能会在帮你调制做蛋糕的面糊时做得很好,但不小心把巧克力调料溅在自己的衬衣上。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会使他陷入沮丧,因为除了衣服弄脏之外,他完全是照妈妈那样在做事情。苦恼的情绪会引发烦躁不安的行为,如狠命地扔下调羹,放声大哭等。这时候,你要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加以确证,然后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看你很沮丧,很生气,妈妈有时候也会灰心丧气。你能帮我把你的衬衣放入洗衣机吗?然后我会给你一件干净的衬衫,再一起把蛋糕烤好。”

  ·对大人们认为好或坏的事情是否决定去做?

  虽然12至24个月大的孩子并不是试验成人标准的黄金年龄段(这一部分工作要到下一年才能做!),但他仍可以时常去做。如前文所述,对抗情绪是测试行为准则是否严格和自我意识自然加强程度的一种符合逻辑思维的方法。孩子的对抗情绪不断地出现时,你要严格强调行为规范,如说,“我们不能在房子里打人。”等,然后说明原因。解释说明工作对孩子能否长期理解行为规范非常重要,同时这有助于能够更好地遵守:“我们打人就会伤到别人,打人是不好的。”

  善待他人

  每位父母为自己孩子确定的行为标准之一是要善待他人,帮助缓解他人的痛苦。心理学家称之为“亲社会”行为。虽然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和同情心,但教育孩子理解其中的具体细节则是父母的任务。正如象在停车场握住妈妈的手和把玩具捡起那样,善待他人是孩子必须学习的一项社交技能。

  事实证据

  关心他人

  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卡罗琳·察恩-韦克斯勒和同事们最近做了一项调查,就孩子在他人感到痛苦时是否想给予安慰的问题进行研究。察恩-韦克斯勒对27名婴幼儿出生后第二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跟踪,以图测量他们对他人痛苦作出同情性反应的能力。韦克斯勒发现有些孩子才1岁多一点就能够作出同情性反应,甚至作出亲社会性反应——意思是指妈妈受伤时孩子设法想给予安慰。快满2岁时,96%的孩子——27人当中一人除外——作出了同情性反应,而且在18至21个月大的时候,孩子的同情和亲社会行为会开始逐渐增多。

  相似游戏

  总体上,孩子之间是友好的,彼此都很好奇。虽然此年龄段的一些孩子喜欢相互的游戏活动,但大多数婴幼儿还没有真正一起互相进行游戏。他们只是彼此模仿对方的行为而一起玩耍着,这就是所谓的“相似游戏”。在这一点上,共享还是一个孩子难以理解且遥远陌生的概念。

  ·同情

  旨在使他人受益的自愿行为经常被称作为亲社会行为。这我们可以从16个月左右大的孩子身上注意到,即在孩子试图为他人的不幸或情感体验做些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在1至2岁时会对他人的痛苦表现出很强的同情心。起初,孩子的反应只是说和喊;然而至1岁半以后,他会把这种同情心变成行动,如递给正在哭的朋友一只填充式玩具动物等。通过这种行为,你的孩子才逐渐会具备了解他人情相似的洞察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关心他人。

  ·情感洞察能力

  你的孩子一旦获得情感洞察的能力后,那他就会经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会识别自己的情感,也会关注他人的情感;他会试着调节自己的情感、语言、行为和独立要求,试着去符合社会的标准要求。这是孩子所取得的很了不起的成就!你只要帮助如何摆脱情感困境,对他的努力予以支持,为他的成长鼓掌欢呼。

  父母的话

  “我喜欢安德列亚和阿什利互相照顾的方式。如果谁绊了一下,擦破一点皮,两人就会互相拥抱或亲吻,然后说‘一切会好’。”

    ——艾丽西亚、阿什利和安德烈亚的父亲迈克尔·佛朗哥

  情感复合

  即将度过12至24个月年龄段的孩子在情感方面表现出来的复合性越来越明显。不足18个月的孩子不具有感觉骄傲或负罪感的条件基础,因为他们不能就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标准同时进行思维。一旦孩子能够在识别、思考和谈论自我时与他人联系起来,那他就会形成次级情感。此类“自我意识的”情感是较为微妙的,具有反射性和间接性。这种情感直到孩子能够根据某些社会标准、准则和预期目标等进行思考后才会出现。例如,你的孩子自己虽只能在纸上乱涂乱画但却令别人羡慕时,他会因此而感到骄傲。他会面露喜色,涂画得更多,以期你的赞许。你要认识到孩子的这种情感,并让他再次确认自己是否因此深受影响。

  ·自豪

  鼓励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用拥抱和赞扬声来回报孩子所取得的成绩。

  ·羞耻

  如果孩子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你就对他进行解释说明,告诉他有这种感受是正常的,同时让他知道你相信他长大后会做得更好。

  ·负罪感

  如果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做错什么,就予以表扬,并让他明白在知道行为准则之前是没有负罪感的。

  “我们的感觉是我们通向知识大门最名副其实的路径。”

                      ——诗人奥特莉·苏德

  父母要做什么?

  活动:

  在一只木制的旧汤匙上画一张悲伤的脸型,同时在另一只旧汤匙上画一张快乐的脸型;你先用旧汤匙作道具来表演悲伤和快乐的情绪,然后让孩子做一次,接着你问他哪一只汤匙上画的脸型与他今天的情绪表现相符。

  益处:

  教授孩子开展交流和认识自己情绪的方法。


  
 发表评论 | 相关论坛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本页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