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蓝色基因论坛:素质教育不能再糊里糊涂
 2002年10月29日 15:38 《蓝色基因》新素质教育丛书

  本报讯由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主创、中国经济出版社推出的《蓝色基因》新素质教育丛书面市后,引起强烈反响。日前,以蓝色基因命名的中国新素质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首都舆论、教育、学术界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著名教育学者郑日昌教授等专家在论坛上呼吁,目前的素质教育可谓热热乎乎,糊里糊涂;素质教育不能只是一个口号,相关理论和实践不能再停留在推而不行、虚而不实的尴尬境地;不能继续处在以已之昏昏致人之昭昭的糊里糊涂状态。

  知名素质教育专家、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陈宇华在论坛上指出,素质教育早已经被政府确定为整个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方向。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才培养最为核心的内容。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推而不行、落而不实。目前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起步。第一,专家、舆论乃至领导部门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理念上还不是很清晰,家庭、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实践也是千差万别,很不到位;第二,素质教育在贯彻过程中有很多误区,很多人把素质教育简单理解为音乐、美术等专长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等非应试教育;第三,素质教育与目前的应试教育在很多方面的冲突、矛盾难以协调,而诸如高考制度之类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等又都进展迟缓,导致素质教育最终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推动;第四,在实践层面,国内素质教育一直欠缺操作性很强、非常易于掌握、能够灵活运用的指导方法,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过去很多时候其实一直只是专家说来说去、舆论喊来喊去的一件事情,没有能够充分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环节当中去。陈宇华呼吁,全社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基本素能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走出将素质教育等同于专长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就是全人教育,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教授在论坛上如是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心俱健,体魄俱健,能独立生存又不危害社会的未来人才。郑教授将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两类,并将心理素质划分为完善的智能和健全的两方面。郑教授指出,死的知识不重要,随时都可以学,重要的是会学习,要掌握良好、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学习当中自我调控。因此,要破除“听话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陈宇华女士在论坛上阐述了自己在《蓝色基因》丛书中所表达的理论: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基本素能培养为目标、以激发和塑造孩子自身能动性为要点、以人的综合可持续发展为诉求的现代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体系。在研究、综合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蓝色基因》提出未来人才必须具备8种“基因”——也就是卓越人才必备的八大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自信自立、自律、积极乐观、执著追求、责任感、合作开放。

  《蓝色基因》新素质教育丛书由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特邀国内外著名的教育专家、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专家和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中小学特高级教师联合组成编委会,在一年多时间的广泛研究、实践求证、精心创作基础上,经过家长试读、反复讨论修改而成。力求以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简单灵活、容易掌握的内容和方式,让5000万中国家庭掌握现代素质教育的要领和细节。该书的出版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社长韩天雨在论坛上提出了推广的目标:要让《蓝色基因》成为2002年第一畅销书、2002年-2006年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平价长销图书,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指南”和“最受中国父母欢迎的素质教育必读本”。一些专家给与此书这样的高度评价:“《蓝色基因》新素质教育丛书第一次让素质教育从模模糊糊的理论变成了清晰可见的方法”。

  “蓝色基因2002-2003中国新素质教育(巡回)论坛”由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发起并主办,该论坛将联合政府、研究机构、媒体、企业等各方面力量,走到全国各个地方,深入当地的家庭、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报告会、研讨会,帮助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树立科学、现代的素质观、人才观,推广科学、灵活、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方法。作为巡回论坛的第一站,在北京举行的此次会议是所有论坛活动的初步启动。随后将启动的还有:2002-2003中国新素质教育(巡回)论坛,中国新素质教育论坛征文活动,蓝色基因素质教育夏令营,2002-2003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等。此外,蓝色基因手拉手素质教育公益工程也将宣布开始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这项工程计划在2002年—2006年的五年时间里,联合企业、政府、媒体等多方面力量,通过直接销售、企业捐赠、政府推动等多种渠道,让众多中国家庭都能够接触、掌握现代素质教育的方法和观念。


  
 发表评论 | 相关论坛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本页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