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蓝色碰撞: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与现实机遇
 2002年10月29日 15:54 《蓝色基因》新素质教育丛书

  2002-2003蓝色基因中国新素质教育巡回论坛(北京)现场实录

  提要——

  1.郑日昌教授:素质教育就是全人教育

  2.赵玲女士:尽可能多给一些机会让孩子锻炼自己

  3.韩天雨: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父母的问题

  4.黄集伟:蓝色基因这样的书在中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5.互动论坛阶段的提问与发言


郑日昌教授在讲演

  郑日昌教授:素质教育就是全人教育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素质只有两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教育只要是体育+心育就够了。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我是很悲观的,咱们这个民族要跟别人竞争,身体、心里素质这块目前不行

  -心理素质我把它又分解了:一个是要有完善的智能,一个是要有健全的精神。那么智能又分成实能和潜能。其实体能也是可以分成实能和潜能。

  -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这是我们原来传统教育所忽略的。死的知识其实不重要,随时都可以学。重要的是会学习,要掌握良好、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学习当中自我调控。

  -除了培养创造性外,还要破除的就是听话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其实概括成两个字就是听话。从小在家里听爸爸妈妈话是好孩子,在学校听老师话好学生,到了单位听领导的话好同志,三好。但实际上这样的一个民族肯定没有出息的,咱们登峰造极的时候就是几亿人听一个人的话就够了。那么这个社会怎么能够发展,怎么进步呢?

  -我们的教育是把小孩当成一个口袋,一个鸭子,填鸭式的教育,给他灌,觉得教的越多就越好,其实那样永远都灌不好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这样的一个全人。什么叫全人?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只要身心俱健,体魄俱健,能独立生存又不危害社会,那我觉得你的任务就完成了。现在教育界提出的素质教育提了很多,都有哪些教育,有什么思想的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有人觉得不够,又加了一个心理素质,增加一个心理当然比过去是一个进步,但是我觉得这样提法很混乱。

  那么你的德是不是心理素质,你那个智是不是心理素质,你的美是不是心理素质,我觉得统统都是心理素质,你又另外加一个心理素质,于是乎就老讨论不清楚心育和其他几育的关系,在那儿写了很多文章,绕来绕去越看越糊涂。所以我把它高度简化,素质只有两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没有那么多素质,只有两种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部包括了,提高人的质量这两种素质就够了。那么这样理解素质对教育也可以简化,教育没那么多育,我觉得两育就够了,咱们说有三育、四育、五育,有很多,德智体三育;德智体美四育;德智体美劳五育,现在又德智体美劳心六育,我觉得太罗嗦了。体育心育,硬件软件合起来一个很好的系统。两方面开发就够了。所以教育只要是体育+心育就够了。

  当然这样说太笼统了,必须要把它再细化,变得可操作。那么我把身体素质把它分成了体形、体态、体能。那么我们一般的人容易重视下面的,高矮胖瘦身高体重,这个人们很关心,家长、青少年本人都十分重视,但是这个说老实话不大重要。中间这个,你的状态有没有病,有没有伤残,这个比下面重要。但是我们传统教育忽略的是什么呢?在上边,体能,你身体的能量,力量、速度、灵活性、协调、耐力这是原来忽略的,我觉得素质应该加强,这是体育,我们原来这一块忽视了,应该加强。

  85年86年的时候我在美国,后来回国之后突然有一个感觉,以前觉得我们早就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了,觉得我们身体不错了,到了国外一看国外的青少年,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下一代的身体素质还是差的太多。我当时是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这个电视节目是一些中小学生在那儿比赛,爬、搬、钻、跑、跳,我一边看一边着急,我说这个孩子怎么那么笨,那么不灵活,用点力气几下就上去了,一跑就过去了吗?我在下面都有点发痒,因为我小时候比较爱完,很淘的,这点小菜一碟,让我小时候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我肯定都能跑第一的,这些项目我都能得第一。可是我那时候是营养不良的,我那时候是吃不饱肚子的,黄皮拉瘦的。那现在营养这么好,要纵向比,比不过我们当年,我们那时候是饿肚子的人。随即马上又横向比,在比西方的国家的这些青少年,我突然有一个突发奇想,说如果让我举办一个青少年奥运会,咱们就从6岁到18岁,每一个年龄不要挑选,咱们随即的抓阄,男孩十个,女孩十个,就都是按年龄段,6岁对6岁,7岁对7岁,干吗呀,徒手,徒手道,不许拿凶器武器,就是徒手搏斗,你摔跤下绊,你是打拳,什么都行,男孩对男孩,女孩对男孩,8岁对8岁,10岁对10岁,咱们就这么混战一场。大家估计一下胜败如何?我觉得咱们孩子不会都输掉,但是多大的比例?我初步的估计一下,占70%到80%咱们的孩子得让人家打趴下。这就说明我们的身体素质真的是不如人家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心理素质,那种勇猛,那个敢出手,这个我们还是不行的。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我是很悲观的,对于咱们这个民族要跟别人竞争,就这一块已经不行,所以足球老上不去,这其中一个原因。

  我们今天重点不讲身体素质,我还是说说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我把它又分解了:一个是要有完善的智能,一个是要有健全的精神。那么智能又分成实能和潜能。其实体能也是可以分成实能和潜能。所谓实能就是你现在就具备的,你能干什么,你懂得什么,那么你懂得什么知道什么这是你的知识,你能干什么这就是你的技能,那这就是你实在的能力,你现在具备什么能力。在这方面我们是重视知识,忽视了技能。同时我们另外一个大误区,是重视了实能忽视潜能。什么是潜能?你的学习能力,你的创新意识,这是我们原来传统教育所忽略的。那些死的知识其实不重要,那个随时都可以学,但是你要会学习,要掌握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还有学习当中自我调控,当然还有学习能力就是你那种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聪明程度,这个是我们要开发的。但是我们原来忽略的这些。我们的知识是学不完的,你只是生硬灌输,我们的教育是把小孩当成一个口袋,一个鸭子,添鸭式的,给他灌,觉得教的越多就越好,其实那样你永远灌不好,因为你给他一条鱼吃一顿,没了,再一条鱼又是一顿,那么“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你才能够终身得鱼。”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对他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那么他终身学习,要继续地教育,这是在西方人现在比较强调的,要学到老,活到老,而不是在于你一下子让他好象一次到位,咱们一次学完了,咱们中国人好象觉得学习受教育的年代,其实是一辈子的事情。

  那么学你只能跟着别人的后面,还要你得要有创新,创新就是要增加新的东西。那么这种创造能力其实和那种学习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你不学到一些东西你也很难创造,你要想创造,你没有原材料,你没有那些知识点也是不行的,但是你有很多知识也不一定有创造,所以这两者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那么怎么样让他学习能力更强,让他变得更聪明,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我提得口号,就是开发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的很重要的一条是从小要玩好,在玩的过程中那人才能学的好,才能够把他的智力开发出来,“重学轻玩”这是我们原来的误区。那么要培养他的创造性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我们要破除的,就是听话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其实概括成两个字就是只要听话,从小在家里听爸爸妈妈话是好孩子,在学校听老师话好学生,到了单位听领导的话好同志,三好。但实际上这样的一个民族肯定没有出息的,因为你这么听来听去,最后咱们登峰造极的时候就是几亿人听一个人的话就够了。那么这个社会怎么能够发展怎么进步呢?所以要想创新得废除这个。当然什么都是辩证的,不听话就好吗?守法这是一条,我觉得只要守住法律,你别危害社会,那么其他的其实都可以不听话。创新就得要破除这个东西。这是我们重视了实能忽视了潜能。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误区,就是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人格的培养。上面的人格,人格这里面我又分成了品德和性情。品德这里面我把它分成了有法制、法纪、功德和信仰,那么我们传统的教育比较重视信仰、觉悟等等,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我觉得对于小还孩子更重要的最打基础的是法纪,其次是功德,因为你不能够空中楼阁,他连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你就不要让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地奉献,解放全人类,这都是空谈,你最主要的要守法,这是第一条线,别做坏人,这是第一条线就不做坏人把住了,如果在这基础上你再做个好人,再遵守的功德,孝顺父母,排队别插队,别挤,给人让个座了,这才提到这,在这基础上才能谈到更高层次的东西,否则你这个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在那儿下了大力了,在那儿培训所谓的圣人,你让他起码不要做坏人,而不要先就让他先就让他做个圣人。这是我们原来教育在德育这方面的一个失误。

  我们重视了德育,但是又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一块,性格情绪的培养,良好的性格的培养,这是我们教育的整个这一大块是空白,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忽略了,而这一点对于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性格情绪直接关系到他的心理健康,他的心理健康,性格情绪只影响到他身体健康,影响到他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影响到他的人迹关系,影响到他的家庭幸福,个人幸福,影响到社会安定,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把这一块忽略了,所以我理解素质教育这个地方一定要加强,也就是现在提倡的情商的培养。

  这是我对一个人把它分解了,觉得我们在教育上原来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培养,最后再概括一下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就是全人教育,这个全人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心俱健、体魄俱健,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赵玲女士:尽可能多给一些机会让孩子锻炼自己

  (家长嘉宾)

  我的小孩12岁了。怎么说呢,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指导方向,这是一个最大的指导方向。我的小孩从小的时候,从我自身的原因,引导他,刚刚出生,然后对他一些呵护,一些引导,就是尽可能的让他知道比如说每个人或者说爸爸妈妈怎么辛苦,然后让他自己在幼儿园当中尽可能去锻炼自己,而且给他一个足够的信心。

  在他3岁的时候,我就尽可能给他一些机会,让他锻炼自己。比方说上一些模特班,在模特班当中老师就第一个告诉他的,就是我永远争第一,这好象是一个说不上来,就是让人感觉老实说你永远争第一,在展示厅上或者T型台上,他虽然特别小,但是他就知道我一定要出色的表演。还有到小学以后,我就跟他说,你看这是妈妈曾经呆的学校,虽然说他上学并不在我的学校,可是我却让他看我曾经的小学是什么样,然后我曾经的中学是什么样,我的老师是什么样,尽可能让他知道,在我上学的时候是如何尊敬老师的,到他在入学以后,我就尽可能给他一些和老师沟通,或者说有什么事情必须自己去主动找老师,然后他会反馈给我,告诉我学校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又如何怎么处理的。一直到现在,他在学习方面,他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校,做人方面,他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且能够主动地去和同学谈论一些新鲜的事物,比如发生什么事情了,咱们学校什么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几个同学可以到我们家来坐在一起和我一块儿说,就说妈妈这件事情,那件事情发生了,你说老师对吗,我觉得老师不对。我就说为什么,他就给你举好多好多事例,老师过于偏激了。然后我就告诉他说,固然老师有他的不对,可是他终归是老师,因为他有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你们最起码能够知道尊重他。我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点点心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要讲的。谢谢!

  韩天雨: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父母的问题

  (中国经济出版社社长)

  -很多情况下不是孩子好坏问题,要问问我们的父母到底怎么样,我们的好多父母没有做到称职的可以教育子女的这么一个父母。所以我很希望《蓝色基因》这套书为更多的父母好好的看一看

  -《蓝色基因》这套书提了很多有方法,有观念,有各种各样的知识,里头充满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尽管如此,它也不能够包治百病,它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在以后推出由宇华她们的研究中心推出更好的作品

  我们是一个经济出版社,这么一个社为什么要出这么一套书。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宇华是我们的老作者,他回国以后和她一起的同学搞了第一本书,就是《MBA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反响很不错,是在我们那儿出版。我们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就是我们编辑部的主任,邵岩女士。后来宇华又搞了第二本书就是《千万别“管”孩子》,也是在我们那儿出版的。那么顺理成章,她现在推的就套书也应该在我们那儿出版。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虽然我们是经济社,一般来说主要以出经济书为主,但是涉及到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东西,我想我们也是应该出版的。

  今天在座的主要是一些媒体的朋友,我不知道有没有《北京晚报》的记者,我在《北京晚报》工作过很长时间。80年代初我在这家报纸工作的时候,曾经在报纸上搞过一些讨论的专栏,就是关于和宇华现在写的这些东西很有关系,比如说像小孩的多动症。当时有些专家还有些家长就提出这个问题,感到很困惑,有好多人写文章,讨论的很热烈。刚才我还跟郑先生聊起这件旧事。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叫做茅于燕女士,郑先生也非常熟悉,她是桥梁专家。茅老师当时对这方面也发表了一些意见,而且她跟踪小孩进行研究,做了很多的工作。当时《北京晚报》在这方面曾经作过很多的努力。

  所以这个问题是过去我们就注意的问题,还有包括要不要宠孩子。《蓝色基因》这套书里头特别讲到了宠孩子的问题,我昨天晚上特意看了看,以我个人的看法宠孩子没有错,关键看怎么宠。我觉得爱自己的孩子绝对是千真万确的事情,我是独子,我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我从小很受宠,我觉得我也不是太坏。我的女儿又是一个独女,但我也很宠她,她也很好。我现在有一个1岁零8个月的外孙,又很受宠,我希望他也很好。但是宠和宠当然不一样了,有的宠肯定就有问题,所以要看宠的内涵是什么。这个书里头这个部分有一段,多动症也有一段,还有其他很多了,昨天刚刚翻这个书,还没有看得很细。

  但是我想这些问题在教育界在新闻媒体长期以来都很关注,但是我个人认为解决的不好。社会生活里解决得不好,家庭教育里解决得不好,我们有很多做父母的,我认为不是孩子好坏问题,要问问我们的父母到底怎么样,我说我们的好多父母没有做到称职的可以教育子女的这么一个父母。所以我很希望《蓝色基因》这套书为更多的父母好好的看一看。

  我有一个邻居,我这个邻居当时在宇华的《千万别管孩子》的书出版了以后,他后来也看过,看过介绍。他和我叫了一板,他觉得怎么能说千万别管孩子,现在应该说是管孩子管的很不够,怎么说千万别管孩子,他对这事也有一些不理解。他问我说,他说你也认为千万别管孩子吗?我说像你这样的最好别管,因为你越管你的孩子就越坏。我们当然是用开玩笑的语气来说这个话,他当然也很不服气。我说为什么呢?我没有敢说素质两个字,就是你的素质太差,你除了认识麻将和二锅头之外你别的不认识,这样一个人还能管好孩子?尽管我们这个书“管”字是打着引号的,就是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但是我也希望恰好是这些家长最好别管孩子,还不如让你的孩子自由去发展。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你们都是文化层次很高的,你们都是北京媒体的精英,都是媒体的名人,你们可能是很会管孩子,但是社会上有很多人确实不会管孩子。

  我刚才讲到为什么我们这儿一个经济出版社要出这么出版这样一套书呢?我深有体会,现在我们那么多国有企业,我们那么多民营企业,我们又有那么多职工,为什么有人做的很好,有的企业的老板很好,有的企业的管理人很好,为什么有的就不行?归根到底素质太差。而这个素质可能从他娘生下来之后他就已经开始形成,他就已经开始很缺欠,咱们不谈胎教。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最新的数字,现在我们全国是国有企业是八千万职工,已经有二千二百五十万人下岗,下面可能还有一千万人左右要下岗。那么这么多的职工里头,我想除了企业本身出现问题,这些职工不得不下岗之外,也有相当一批人是他父母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教育不当所导致的最后的牺牲品。

  我虽然是个经济社,我也认为出这样一套书是很应该的,我也希望我们更多的职工,更多的干部,更多的人在这方面多一点知识,虽然说教育孩子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今天出来的时候还在想,如果说我们给教育孩子一个固定的模式,给他一个方程,说给你必须按照这个套路去做,恐怕不行。中国现在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孩子,可能郑先生知道,我知道在小学院大概是一亿六千万学生,那么这么多孩子千奇百怪,每个人的基础都不一样,如果说一个固定的东西去教育他,恐怕很难做到。所以我伸展开说一句话,所以我们现在的形式主义是最可恶的。形式主义怎么能管得着那么多的人,一个十几亿的大国靠形式主义,绝对管不了。所以《蓝色基因》这套书提了很多有方法,有观念,有各种各样的知识,里头充满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尽管如此,它也不能够包治百病,它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在以后推出由宇华她们的研究中心推出更好的作品,我们也继续承担。但是我这个话可能说的可能早一点,因为刚才有人说说老韩你今天来还穿一件红衣服很亮,我说那是因为我今年是花甲之年,我再有两个多月我就已经是过六十岁的人了,该过六十岁的生日,所以说我很快就要退出工作岗位,所以穿的亮一点主要是怕我老气横秋,影响了这个会议的气氛,所以今天我特意穿了一件红衣服出来。关于这套书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也希望这套书将来真正能给我们广大的读者带来益处,能够给更多的家长、孩子带来益处。

  黄集伟:蓝色基因这样的书在中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教育图书是这几年非常热门的图书,但是相当一部分图书是因为专家缺席而出现的教育类图书。《蓝色基因》这套丛书它可能既专家又通俗。它结合了专家的一些教育的观念和理念,同时又用了很通俗的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所以这种书的出版以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在中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它就像一个每个家庭里的辅导员,一个指导,一个提建议的人。所以这种书在中国出版应该是值得提倡和为它叫好的。

  -“你可以把基因比作食谱,你按照书上的食谱去做,然后从烤箱里取出来的是蛋糕,但是你无法把蛋糕捏碎,然后说这一小块是按照食谱中的这几个字烤成的,这一小块是按照食谱中的那几个字烤成的,没有烤蛋糕基因之类的东西;另一方面如果你改变了食谱中的一个词,烤出来的蛋糕会是另一种滋味,甜一点或者是油大一点,或者是其他滋味,而不会只是其中一小块的滋味发生了改变。”素质教育就象烤蛋糕,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过程。

  -如果条件许可,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首先要因地制宜,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同时要听专家的见解。另外我个人的体会,包括我跟我两个儿子每天的相处,每天的“战争”,我的经验是素质教育其实全是细节,它可能是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句表扬的话,也许是一巴掌,这个不隐瞒,有的时候是要打一打。

  今天我被邀请到这儿来发言,我觉得我大概有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原来我一直在与书有关的媒体工作,原来我在中国图书商报,还有2000年在一个网站,叫做博库网,都跟书有关,这是我的第一重身份;第二重身份,刚才发言的郑老师是我的老师,原来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毕业以后我是做了将近六年的中学老师,这是我的第二重身份,就是我跟教育一直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记得我大学毕业以后当老师的时候第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37块8还是多少钱,然后当我离开学校的时候,离开中学的时候,我的工资是46还是多少,但是我现在人到中年以后,回忆往年,我现在觉得最快乐的时光是在中学渡过的。这是我的第二重身份。第三重身份可能在座的有的朋友知道,有的朋友不知道,我自己的孩子是一对双胞胎,一个叫黄左思,一个叫黄右想。这三重身份可能就是我向来对教育就一直比较关心,因为在我们家里头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家以前请两个保姆,那时候我跟我母亲在一起居住,我这还有两个保姆。因为我父亲病故了,不在了,我是跟我母亲一起过。当时有人跟我开玩笑,说黄继伟是每天在四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周旋,这两个男人就是我两个儿子,这四个女人是两个女保姆加上我媳妇,加上我母亲。所以我对教育其实我一直我自认为我受过很好的大学教育,然后我自己做的也都是跟文化沾边的工作,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比较称职的,我也学过教育心理学,因为我原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中学语文老师,我也受过很好的教育,我还上过什么教育心理学,各种各样的心理学都学过一点,然后关于教材教法,什么教育孩子,而且心理学都学过,但是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头疼的事情。

  应该说我由于我的第一重身份,平常我对业界有很多关心,我觉得这几年教育界的图书在中国确实是非常热门的图书,但是仔细地对这类图书做过一些观察,我的发现是这样的,就是在这类图书当中有一些启示是因为专家缺席而出现的教育类图书。比如大家都知道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个书的销售量大概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以上了,那么这个书责编也是我的好朋友。那么这个书责编就完全没有想到这本书居然成了一本很畅销的书。当时我记得这个书出来不久以后,卖了几十万以后,这个书当时在北京图书馆的礼堂,由作者就是刘亦婷的母亲来做一些关于培养的报告。当时编辑跟我说,心里直害怕,为什么害怕?因为怕没有人去听。因为大家也不知道谁叫刘亦婷,更不知道她的母亲。然后他为了怕冷场,还特别去一些学校找了一些家长,找了一些孩子,等于像捧场去。结果出乎这个责编的意料,当时会场的过道上全都坐满了人。我的观察是这样的,就是像郑教授这样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可能工作太忙了,他们缺席的地方挺多的,就是大众对教育和教育指导方面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有巨大的支持和号召力。所以这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蓝色基因》这套丛书它可能既专家又通俗。我昨天晚上我把这本书仔细翻了翻,这本书应该定义为一种大众教育,就是它结合了专家的一些教育的观念和理念,同时又用了很通俗的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它是一种就是讲故事的方式来提示出来很多教育的理念。所以这种书的出版以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我觉得在中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资料,就说建国五十年以来,咱们国家的文盲人数由建国之初的80%,下降到了8.72%,这是前不久报纸上报道的一个数字。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的文盲人数仍然高达八千五百万。原来我在中国图书商报工作的时候,我曾经就为一本书到处奔走,帮助他们呼吁,就是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做《扫盲字典》,我觉得这本书出版的非常非常好,为什么好?大家知道有扫盲班,老师会到农村办扫盲班,但是大家知道扫盲班会走的,他会离开当地的。咱们国家有八千五百万文盲,每年会有二百万到三百万的复盲率,什么叫复盲?就他本来已经认字了,结果因为老师一走,他又不认字了。所以我当时写的文章里头就呼吁,我说这个扫盲字典就是一个不走的老师,就是一个不需要发给他奖金,也不需要给他解决对象问题或者住房问题的老师。所以我觉得关于教育类的书,尤其像《蓝色基因》这种把大众和专家的意见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书,我觉得它就像一个每个家庭里的辅导员,一个指导,一个提建议的人。所以我觉得这种书在中国出版应该是值得提倡和为它叫好的。这是今天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一直在想刚才郑教师把素质教育拆借为一个人字的构成,我觉得非常形象,昨天晚上我还在想,什么叫素质教育?我觉得素质教育这两年几乎成为我们时代最强音了。但是素质教育就能像郑教授说的那么简单那么简明扼要的还是不多。我不知道这个书的主创人和怎么把基因和素质教育合在一起的,我就想我说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后来我想起来以前我曾经读过一本书,这本书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书叫做《再创未来》,这本书当中是一个知名记者对国际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的采访。其中作者采访牛津大学的一个学者,他也是基因专家,他的名字叫做理查德.道金斯,道金斯他有一段文字专门谈什么叫基因,因为他是研究基因的专家。在说到基因的时候,道金斯是这么说的,“你可以把基因比作食谱,你按照书上的食谱去做,然后从烤箱里取出来的是蛋糕,但是你无法把蛋糕捏碎,然后说这一小块是按照食谱中的这几个字烤成的,这一小块是按照食谱中的那几个字烤成的,没有烤蛋糕基因之类的东西;另一方面如果你改变了食谱中的一个词,烤出来的蛋糕会是另一种滋味,甜一点或者是油大一点,或者是其他滋味,而不会只是其中一小块的滋味发生了改变。”我特别高兴能在参加这个会之前重新想起了这段话。我觉得基因专家对基因的这段描述其实和素质教育是非常相像的。我结合他的这段话我自己想了所谓素质教育它一定是很综合的,它一定不是谈的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刚才像郑教授说的它包含着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但是实际上我们对一个人感觉他素质非常好,其实是一个混沌的综合的印象,用我经常说的话,其实素质教育就是综合魅力,或者综合竞争力,我觉得是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希望的结果,就像道金斯教授说的,烤出来的一整块面包。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在来参加发言之前把这段话想了起来。就是说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的专家的指导的重要性,就在于为孩子,为我们祖国或者我们民族的未来去设定好那几个关键的字,就是我们民族,我开玩笑的说,我们这个民族最后做成的蛋糕到底是要甜一点还是要油大一点,还是说为了健康不要那么甜,也不要那么油,我觉得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发现。

  最后我想说,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读过席慕容女士她写得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当中她曾经提到一个让我很心动的细节。席慕容女士说你在给孩子第一次选择蜡笔的时候,如果你能够选择12色的就不要选择6色的,如果你能够选择24色的蜡笔就不要选择12色的,如果你能够选择36色的拉比就不要24色的,如果你能够选择72色的就不要选择36色的。那么她这段话的意思我理解就是说,给小孩第一次选择蜡笔是小孩第一次对色彩的经验,如果你的条件许可,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由此联系到刚才我说到的基因专家理查德.道金斯的那段话,我觉得可能素质教育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首先我们要因地制宜,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同时我们要听专家的见解。另外我个人的体会,包括我跟我两个儿子每天的相处,每天的“战争”,我的经验就是说素质教育其实全是细节,它可能是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句表扬的话,也许是一巴掌,这个不隐瞒,有的时候是要打一打。所以我觉得我非常感谢出版社,还有他们这个创作集体能为我们中国的家长提供出这么一套好书,也同时希望素质教育的讨论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广泛,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 相关论坛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本页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