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力方面,如果只是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孩子也许会因死记硬背,知识变得较为丰富。但在这种没有自发性支撑的情况下,由于思考力没有得到培养,孩子在从初中到高中、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挫折。
另外,孩子在没有高尚情操伴随着的情况下,如果单纯追求知识丰富,可能会给亲人或周围的人造成不愉快甚至痛苦;如果利用知识来做坏事,即所谓的智能犯罪,则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所谓“智性”,就是为了他人而贡献出自己的智力的一种能力。在被作为人格基础的意欲和体谅的支持下,智力才会焕发出“智性”之光。
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生活,就是学习。真正的智力,是在玩耍中,在各种各样的自由体验之中培养起来的。玩耍对于孩子是绝对需要的。
每当详细地询问那些“问题儿童”的家长时,我发现,父母的心力往往只专注于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中强调一切以学习为中心,这种情况非常之多。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只瞄准了社会适应性,只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使其变成了一个很好管理的“好孩子”。
也就是说,在我前面列举的人格四层构造中,他们忘记了最重要的基础--体谅他人和意欲,而只一味地热心于适应能力和智性,而实际上后两者只有以体谅他人和意欲为基础才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我们这样来培养孩子的话,可以说其人格是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形”。
由此可见,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孩子情绪的安定放在首位,并且时刻注意将体谅他人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其次是营造一个使孩子的自发性得以顺利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充满热情和活力地度过每一天。
但是,孩子的体谅他人和意欲这两种素质是否在顺利地成长呢?对于这一点我们无法用考试或分数来进行评价。不过,作为与孩子保持着亲密接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我来说,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能够体谅他人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孩子呢?充满意欲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