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诊疗室,在不到二十平米的狭小空间里,有一个隔间,里面铺有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垫子,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
就是在这个房间里,每天至少都有数十名“心理上受了伤害或是患了病的孩子”前来进行咨询或治疗。在这些孩子中,有的从进门的那一刻起从始至终都不和你对一次眼神,有的像小野兽一样对母亲乱咬乱打,有的孩子对那么多的玩具连看都不看一眼、只是不停地背英语单词……
作为两个孩子(一个10岁,另一个5岁)母亲的申宜真医生(延世大学医学院新村圣佛兰思医院儿童心理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只要遇到正在抚养婴幼儿的年轻母亲,就要拉住她,叮嘱她说:“请慢慢地培养你的孩子吧。”
“每个月都要接待500多名孩子。一般每个孩子都要排队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轮到接受治疗。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儿,是因为从很小的时候起被父母强迫进行了所谓的‘早期教育’才患上心理疾病的。”申宜真医生这样向我们介绍说。
实际上,申医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早期教育”的反对者。她也有过听到别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已经能数数、会认字的时候,心里暗暗着急,从而拉着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的孩子硬要教他读书认字这样的经历。可是,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她切实地认识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对他们还没有成熟的大脑给予人为的刺激,而是需要尽情地嬉笑玩耍,这样整个身心就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刺激。
她强调说:现在的父母们最需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具备懂得等待的“慢慢来的智慧”。当然,这种等待并不是盲目的、毫无原则的,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机敏度。母亲先要在孩子的身旁耐心地守护和观察(one step behind,晚一步),当发现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以后,就要大步上前对他进行推动(one step ahead,早一步)。
申医生还非常担心的是,父母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只是被动地让孩子接受一些固有的知识的话,很可能会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形成造成重大的危害,这样的孩子以后越是到了高年级,他们的学习能力就越是会下降。
“孩子的成长轨迹不是一条斜线,而是呈现出阶梯状。尽管有时在一段时间之内他们没有显现出有多大的发展,可是当到了某个瞬间,他们就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小心地维护孩子的自信心,在不使他们失去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信赖感的范围内对他们提供帮助。”
她之所以学习儿童心理学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当她在医院做实习医生的最艰苦的第一年,她的大儿子出生了,并且性格特别古怪,抚养起来非常吃力。这个孩子只要一不高兴就会扔东西、大喊大叫,简直就没法沟通。这位初级妈妈为了排解自己的烦闷,就开始了儿童心理学的学习。
以前她是一个自我实现欲望非常强烈的女性,可是自从做了妈妈以后,她才感到真正地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了。她把自己比喻成慢慢地浸透、并消失在了一片叫做“母爱”的土地里的水,她认为,为了未来的孩子,牺牲现在的自我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虽然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医生,可是她同样也不能摆脱作为一个“有自己工作的母亲”所产生的内疚感。她告诉我们:“到现在为止,在内心深处还一直在进行是要继续从事医院的工作,还是要专心抚育孩子的战争。但是,有一个事实是非常明确的:只有母亲幸福,孩子才能幸福。于是我为自己开出了一个处方:与其孤独地一个人在家,还不如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进去工作,下班回家以后,就尽情地和孩子玩。”
她提出的抚育孩子的方法有:
▲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
▲用幽默对待孩子
▲在没弄清缘由前要暂时忍耐
▲不要让孩子看电视或录像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等等。
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可以使孩子们感到幸福的社会。
最近,她冒着爱骂的危险、以毅然而然的决心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和经验写成了一本叫做《好妈妈,慢慢来》的书。
许尹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