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莹今年31岁,散发着书卷气的静美。经过数年的苦读,她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出身家规严格的教师家庭,养成了她对家庭、对工作尽职尽责的秉性,她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
包莹看过很多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书,却发现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很多问题专家并没有定论。但她却从中学会了如何观察孩子的特点,如何在摸索中因材施教。
儿子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包莹就有意识地发挥他的优势,还努力地做到寓教于乐。儿子3岁时,包莹教他认字,方法是和孩子一起逐字逐句地念故事书,她常常在某些段落处停下来,让孩子接着念下去,遇到孩子不会的字,她再帮忙。在半小时的母子同读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书本上。这样,既让孩子轻松地识了字,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识字之类的早期教育并不是包莹最关注的事,她认为,“做人”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有一次,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儿子不肯拿苹果给大家吃,包莹就推己及人地举例子、讲道理给儿子听,让他明白在相处中与人分享的必要。从这种小事开始,遇到类似的事再不断强化,效果还真不错。
4岁多的孩子,玩具、图书都快堆满一屋子了。现在,包莹同儿子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之后,他们订立了“设定目标打分,达到一定分数获得奖励,才买玩具”的约定。包莹不是嫌孩子的玩具太多占地方,也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惟恐孩子因为玩具太多,太容易得到,学不会什么叫“珍惜”。为了与儿子沟通,包莹常常有意识地记住儿子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在日常交流或者和儿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动画人物就派上用场了。包莹借用动画人物出面跟儿子交谈,或者让动画人物做儿子的榜样,最终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还拉近了母子距离。
可是,包莹并不是一个“模范妈妈”,她也打过孩子,因为她认为有些原则问题是不可以姑息的,比如撒谎、以自我为中心……包莹从自身的成长历程中得出经验:要给孩子养成好习惯,家庭教育就要严字当头,不能将教育问题完全丢给幼儿园。
每当听到儿子叫:“妈妈,快来和我玩吧。”“严格”的包莹总是忍不住丢下手中的书本,立即变成了儿子的大伙伴,跑过去陪儿子。这时,“严格妈妈”体会到的那一份开心和感动,和普天下的妈妈没有什么两样。
包莹的贴心建议:
·如果给孩子请保姆,最好请年轻一些,有童心、爱心的。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与保姆相处,潜移默化间,保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为解决“双休日不知道带孩子去哪里?”的难题,可考虑为孩子选一所质量和设施都比较好的“亲子学校”。那里有老师,还有小朋友,在活动中,既能学到一点东西,孩子也觉得开心,能得到体能和智力的双重锻炼。
·为孩子买书的时候,要多费一点心,最好选择那些既有知识性,又具情感教育的好书,还要看看绘画的水平。比如《丁丁历险记》就不错。
·可以买一些亲子游戏的书,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并不太在意场地的大小,或者环境的新鲜程度,他们更多地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追求的是游戏的“有趣”。
·在学龄前,就要培养孩子好学、好问的习惯,这将会使孩子将来的求学之路变得轻松,也可减轻父母辅导和督促孩子的负担。
●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