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专访
周运清,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著名儿童社会学专家,其所设计并实施的“从零岁月开始的亲子家教”方案已推向全国,影响极大。近日,他就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答本刊记者问。
问:周教授,自从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女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甚至有人说独生子女是“中国的小皇帝”。请问,您作为一位从事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社会学专家对此有何看法?
答:独生子女被捧为“小皇帝”是合乎情理的,一是中国历史上就有“重生”,主张多子多福。二是由于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决定的。传统的农来经济中的经营单位是家庭,而家庭从事经营活动需要劳动力。三是在封建社会缺乏社会保障,只有依靠家庭“养儿防老”。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了,只能生一个,人们一时不能适应。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就把全部的爱集中在孩子身上。不管生男生女都是宝贝。他是夫妻关系联系的纽带,是几代人世代交替、社会延续的纽带。还可以活跃家庭气氛,显示家庭朝气。从心理角度看,独生子女是希望,稍有闪失,希望就会破灭。所以,把独生子女捧为“小皇帝”是合情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同时这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而不能武断地对将独生子女被捧为小皇帝这种现象加以指责。然而捧是一个问题,捧得好不好又是一个问题,从小孩成长的角度来看,过分的溺爱会影响孩子的“成人”,特别是在规范人格方面。一家人围着他转很容易使独生子女形成“自我中心主义”。从而使独生子女对待他人在尊敬、爱等方面产生偏差。但捧得适当实际上是一种爱心的表现。这种“爱心教育”容易形成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反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问:周教授,目前,您针独生子女提出的教育方案已经在全国推广,请问这套教育方案有何特色?
答:我的教育方案倡导从零岁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是以大量的儿童教育实践为基础,根据婴儿具有的“无意识适应性”特点而设计的。提倡0岁起步、激发兴趣、积极暗示、化难为易、因材施教、家教与托幼教并重的方式。主要是开发人的潜力。
问:“小太阳教育方案”的推广现状如何?
答:方案在全国推广的速度比较快,推广面也比较宽,而且很有成效。主要原因是这套教育方案奉行“全面教育”的原则,以智力为中心,辅之以心理、生理、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多方面的教育。
问:周教授,国内许多家长在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早期教育无益论”,您对此有评价?
答:我认为早期教育是正常教育。因为人的智力开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且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并不成熟。我们现在只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探讨。当然,狭隘的早期教育也会出偏差。单纯搞智力开发甚至单纯地搞文化知识教育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应该实施“立体教育”,把智力、心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教育配合起来,全面发展,所以简单地说“早期教育无益”是不恰当的。况且,我们这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人的素质也比较低。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科学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民族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一代”贡献力量。
问:目前,独生子女中似乎存在一种“孤独感”,您认为从社会到家庭如何创造一种社会环境和儿童保障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恐怕不能下这个结论,如果有也只是在大中城市的部分儿童中,因为,我国的托幼事业发展较快。但是,现代社会中,小孩与大人过多接触,容易发生儿童“成人化”问题。孩子缺乏自身的自然发展就有可能处于畸形发展状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让小孩上幼儿园,多参加同龄人的集体生活。
问: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络日益普及,这对于儿童的成长有何影响?
答: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活跃了思维,开阔了眼界,这是社会的进步。
问:周教授,最后请问,您对独生子女家长有何希望?
答:独生子女教育首先是家长的自身教育,有这么几个要求。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起表率作用,以文明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下一代。二是要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家长没有知识就很难树立权威。家长要靠自己有内在素质而不是棍棒树立权威。三是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充分理解,平等对待下一代。四是要孩子的朋友,要“寓教于玩”。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要对立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独生子女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