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素质教育

 文明始自童真
 2003年4月16日 08:06 《妈咪宝贝》

  专门研究“习惯”的专家、清华大学周士渊先生认为:“很难想象,一个低素质的国民能造就一个强大的国家。而高素质的国民一定表现为有高度文明的行为。”周先生的话,提示我们在儿童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把高雅、文明行为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而且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

  树大不能自然直

  有的家长认为,处在婴幼儿期的孩子,年龄尚小,不要对他们有过多的要求,长大了自然会懂得该怎样做。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并不像家长想的这么简单。好习惯、坏习惯,大都于儿童的早期形成雏形,且往往能伴随终身。人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熏陶才能形成,而坏的习惯一旦养成,改正起来就更为艰难。

  耳濡目染

  人的行为举止是否高雅、文明,与其所处的环境氛围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包括与人交往的态度,无一不在模仿周围的成人。

  我多次去过日本,东京地铁车站上行人之多之挤,没有目睹过的人是想象不出来的。但在地铁通道上,听到的只有皮鞋“咔咔”着地的节奏声;在列车上,无论是坐着的人还是站着的人,大都看书或看报;人挤人的现象也不是没有,但我从未听到过喧哗和口角。即使发生令人不愉快的碰撞,日本人口头上常挂着的“对不起”,也就起了化解的作用。

  美国东部、西部的迪斯尼乐园我都去过,那里每天都像过节,每个游玩点入场都要排长队,但从不见有人插队。有一次在排队时,有个孩子不自觉地走到前面去了。周围的人并未介意,但他妈妈发现后,马上把他拉了回来。从小处在这种境界的孩子,自然学会在公众场合如何自律。

  孩子如何对待别人,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更是从周围成人那里习得的。记得我去美国探亲时,常常出去散步,在社区内碰到人时,他们都主动与我打招呼,或说句祝福的话:“Have a good day!”我还发现美国人比较爱“管闲事”。比如外出购物回来,碰到开车的美国人路过我们身旁,常有人停下来问:“你们需不需要我帮助?”第一次碰到这事时很诧异。后来明白了,在美国,几乎都是以车代步,很少看到有人提着很多东西走路,见到我们如此行状,好心地问我们需不需要开车相送,也就很好理解了。还有一次在纽约坐公共汽车,投币时硬币不够,用纸币又不能找钱,正在为难时,坐在近处位子上的一个男青年起身过来,什么都没说,就用他的卡给我们刷了两张票,而后接过我们的纸币,找回零钱。这种人与人之间互谅、互助、互相尊重的氛围,无疑是一代代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严格要求,一以贯之

  要养成孩子高雅、文明的行为,还需要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如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应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怎样文明进餐(咀嚼不出声,不把餐具弄响,不往地下扔食物);外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应遵守什么秩序(不喧哗,不乱丢东西,不加塞儿,不抢座位);尽力帮助有特殊需要的人(老年人、残疾人、病人)等等。

  让孩子达到这些要求,首先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用榜样让孩子去理解、掌握行为标准。不能只说教,更不能做坏样子。其次,每种高雅、文明的行为,都需要在一定情景中,去要求或暗示,提醒孩子注意应该怎样做。抽象地教训孩子应如何如何做,对婴幼儿是不适宜的。

  高雅、文明的行为,只有变为习惯时,才能上升为孩子的品质。而习惯的形成,则需要多次、长时间的重复。因此,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注意一贯性,切忌朝令夕改,让孩子无所适从。

  中国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千古美名。让我们的下一代都能以高雅、文明的行为迎接新时代的新生活。

  文/祝士媛

  专家简介

  祝士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幼儿教育专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顾问。曾出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文学》等学前儿童语言与文学教育相关的著作多本;主编《教育大辞典——幼儿教育卷》、《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幼儿教育百科辞典》;在国内外研讨会和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赵京文)



    关键字:习惯  素质  婴幼儿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