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学龄前 > 幼儿园教育 > 妈妈上班,宝宝说再见

 且容焦虑慢慢去
 2003年07月30日 14:55 《为了孩子》

  

  适度焦虑给亲子共同成长带来良好契机

  有时候,教育现象让家长感到自相矛盾而无所适从。有过心理学常识的家长都知道,建立安全、健康的母婴依恋是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一个因素,母亲在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细节中,经过自己艰苦卓绝的爱心奉献,好不容易与自己的心肝宝贝儿建立了科学的依恋情感。可是,孩子到了3岁,或者更早为2岁的时候,为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必须让宝宝学会与母亲的分离,去幼儿园与新环境新人打成一片。可谓“聚”(依恋)也有理,“分”(分离)也有理,然而“聚散两依依”,这可让年轻妈妈们感到迷惑而焦虑了。

  孩子入园要经受“分离焦虑”,妈妈随之产生“教育焦虑”,可是就在这母婴双焦虑的“阵痛”中,宝贝必然要进步,母亲将会更成熟,感谢适度焦虑(没到恐惧的严重程度)给亲子共同成长带来的契机吧!

  *不要太“酷”,也不过分关注

  分离焦虑是儿童离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家庭和熟悉环境时,产生的强烈不安情绪。适度的分离焦虑具有积极意义,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里程碑。首先,小宝贝对陌生人和环境一旦感到不安全,他的哭闹是在向家长发信号:“我感到不对劲儿了,爸爸妈妈快来保护我!”所以,这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太“酷”,所谓“锻炼”孩子的意志和胆量而故意对他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对亲人对世界的信任感,让初来人世的他背上沉重的心理负荷。当然,对孩子的不安也不能过分关注。要知道成人的大惊小怪同样让他觉得这世界好可怕。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面带微笑地走过来,不声张,不对孩子的情绪本身做文章,从容地处理造成他紧张的环境因素。这样,分离焦虑妥善解决了,孩子能把适应能力迁移到许多其他新环境中,家长也显得更有教育“资历”了。

  从信中可见,刘女士(石头妈妈)是个反应敏锐、教育细心的好妈妈。她对老师提的家园共育策略基本符合科学精神。

  小石头不想上幼儿园(石头妈妈写给老师的信)

  点评1:使环境变得“熟悉”?

  研究发现,摆脱因陌生而产生的焦虑的一个主要策略,就是使环境变得“熟悉”。心理学实验表明,只有少数的婴幼儿在家里对陌生人表示警觉,但大多数孩子在不熟悉的实验室里接受测试时,都做出消极的反应。还发现,如果把孩子领进一个陌生的屋子后,如果只过1分钟,陌生人就开始与他们交谈,那么他们中的90%会产生恐惧;但如果当他们花10分钟的时间熟悉环境后,就只有大约一半的孩子有消极反应。因此,刘女士的第1条策略是适宜的做法。

  当然,任何真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否则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韩老师在信中说:“早一点来幼儿园缓冲一下紧张的情绪,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方法不太好。”韩老师已经有17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她的直觉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对教育规律的揣摩。刘女士的第1个策略是否有实效,请您多观察多思考,并与韩老师交流,使大家对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更深地了解,同时也使笔者对真理成立与否的“具体条件”有所认识。

  点评2:行为模仿效果好

  刘女士的第2条策略也很好。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消除恐惧行为技术的临床治疗发现,模仿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可以获得各种新行为;观察者与示范者的相似程度越高,行为模仿的效果也越好。给石头找一个活泼大胆的玩伴,他们在年龄、身份、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等方面非常相似,石头的行为模仿效果会比较好。当然,一开始,家长或老师要陪这两个小伙伴玩一会儿,别让他们彼此产生“误解”,等他们相互产生好感了,再放手。

  点评3:解决内因很重要

  消除焦虑说到底还有一个内在的行为能力问题,让孩子有所作为,他必然积极进取,如果孩子无事可做或无能为力,他必然要怀疑退缩。如果说前两个策略是在解决“外因”的话,刘女士的第3、4条策略则是在解决内因。因此,家长要善于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告诉他孩子有什么能耐,有机会让孩子在班里露一手,这是孩子走进新世界的内在动力,因为每个人包括婴幼儿,都有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点评4:幼儿园就是我的家

  刘女士的第5条做法也是与幼儿园的教育同步的。新孩子入园,一般情况下,老师都要进行“幼儿园就是我的家”的教育。在孩子看来,幼儿园与自己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幼儿园总是有新面孔出现,而自己家天天就是几个老面孔。如果自己在家也能交新朋友,这两个家才会有点相像。“幼儿园就是我的家”才对孩子有说服力。

  韩老师对石头的保教工作基本上符合孩子自身的个性特点,石头在幼儿园的情绪虽然有波动,但他的生活还比较正常。比如,“如果老师组织活动或游戏,他也能很快融入其中。”“他入睡倒是很快的。”另外,韩老师还有意地更新教育观念,她认为传统幼儿园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多于以孩子为中心的活动,个性化的培养滞后。”刘女士可以经常与韩老师沟通,让石头成为她“个性化培养”的教育个案,这是一个达到双生共赢的好事情。

  刘女士对孩子的教育很精心,是一个负责任、有智慧的妈妈,韩老师也是一个幼教战线的“老革命”。相信石头的分离焦虑期会顺利渡过。然而,从两封信可见,刘女士和老师都觉得石头的分离焦虑期太长了。其实,教育不是万能的。孩子有自己的心智成长速度,外力只能起推动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当我们很好地运用了教育艺术,而孩子的发展仍与我们的主观愿望有差距时,我们只能调整自己不适宜的期望,耐心地等待,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艺术,是一种无为中的有为!

  晏红



    关键字:依恋情结  恋母  母婴依恋  分离焦虑  幼儿园  性格  个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幼儿园新闻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蔡依林]骑士精神
·[孙燕姿]天 黑 黑
·[周 蕙]相遇太早
爱上洋葱 

 

宝贝精彩专题

·胎儿发育周周看
·准妈妈护理手册
·产妈咪全呵护计划
·意外伤害急救对策
·关注防辐射健康
·家庭护理完全手册
·宝宝上日托or全托
·珍惜压岁钱的民俗
·张仲华早教专栏
·宝宝何时上幼儿园
·十万个为什么小学
·张仲华教授专栏
·你言我语话早教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