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素质教育

 调整竞争心态,笑迎挑战
 2003年8月20日 14:50 少儿出版社《直面沟通》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孩子们从小就要进入种种竞争轨道——争取进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乃至重点大学。竞争成为每个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如果青少年没有竞争的概念和意识,肯定无法适应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会着急,然而,父母在这现实面前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在竞争高手云集的社会,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才能帮助青少年调整竞争心理,从正面鼓励孩子,就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培养其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态度,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否则,青少年可能会产生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妒嫉、偏激、愤世或玩世不恭。

  案例

  1.梅子的竞争意识很强,也很健康。她父母高兴地看着女儿顺利地进入市重点高中。可到了高三,女儿在班里的成绩排名从原来的第二名退到了第四名。爸妈有些担心,怕孩子的情绪会受到影响。在与女儿聊天时,梅子告诉父母自己的打算:“我们学校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没有问题,无论是前两名还是前四名,再说我的平均分一直都很稳定,所以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不打算在一分两分上与同学拼个你死我活,那太没意思了。我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扩充知识面,比如熟悉电脑多上网、练练打字和增加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我要加强自己的综合学习技能,这也为我上大学,甚至以后工作打好基础。”梅子的父母听了女儿的一席话,感到女儿真的长大了,并由衷地高兴。

  2.上了高中后,尽管娟娟学习努力,但在班上刚刚进入前十名,她很不甘心。她留恋初中的辉煌,留恋名列前茅的感觉。她要想办法找回初中时“领跑”的感觉。娟娟也清楚,重点高中汇集了本地区的最优秀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力把头筹是很困难的。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并要求妈妈给她请家教。娟娟的父母看到女儿主动要求“加餐”,很高兴,非常愿意帮助女儿迎接新的挑战。但娟娟给爸妈提了一个小要求:不要把请家教的事告诉别人,特别不要告诉她的同学,这会让她丢面子的。

  提示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竞争,笑迎挑战,加强自我。

  *帮助儿女调理心态,消除负面的竞争意识和手段。

  处方链接

  处方一

  *梅子不把时间浪费在“一分两分”的较量上,而是为将来的前途早做准备。在保持学习成绩的稳定后,她抽出时间增强自己的学习技能,为以后上大学甚至工作打基础,这说明她具有较长远的竞争意识。我们要鼓励孩子(如果学习优秀)学习梅子,不在分数上过分计较,而把竞争的眼光放远点。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学习到:

  1.鼓励孩子采取积极的竞争态度。

  2.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

  3.指导孩子加强为达到目标所必需的竞争技能。

  处方二

  *像梅子这样孩子毕竟占少数,而娟娟的例子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些。就像金字塔,越到金子塔尖,竞争越激烈。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在竞争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娟娟敢于面对现实,决心迎接挑战值得赞赏,但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的虚荣。我们该如何鼓励想娟娟一样的孩子?

  1.孩子,在高中课程多,难度大,不比初中,你可不要灰心,关键是要有信心。

  2.在这么多优秀学生中还能进入前十名,不容易,爸妈为你骄傲,你要坚持到底哦。

  3.我们给你请家教,没问题,我们保证给你保密。

  处方三

  *在竞争中有点虚荣心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指导得当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比如娟娟,正是因为她在乎自己在班上的排名,想找回曾经名列前茅的感觉,才有动力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补课。如果娟娟对成绩无所谓的话,她挑战自我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对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要说:

  语言禁区

  1.女孩子初中还可以,到了高中就不行了,你就认了吧。

  2.人不大,虚荣心可不小。请家教又不是什么丑事,干吗捂着盖着?

  3.才刚进前十名,还有什么希望上大学?你是彻底完了!

  处方四

  *在竞争中稍尝失败苦果就自暴自弃,不会直接伤害别人,只会耽误自己。如果娟娟请了家教,但仍不能名列前茅,她竞争的心态很可能会发生“异变”。最可能产生的表现是怨天尤人,甚至放弃竞争。这时家长的劝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试用下列话语:

  1.孩子,山外有山,总会有比你强的高手。

  2.孩子,不要为这点小失败泄气。好多成功人士在上学时也未必都是高才生,你现在只是在读高中,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3.也许我们未找到问题的症结,让我们来耐心地找一找。

  小贴士

  只要有竞争,就可能会出现胜负,就会有妒嫉,也就可能产生虚荣心。这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这高度物质文明而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对青少年,我们要理解,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才能帮助孩子消除由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放下包袱去面对新的挑战。



    关键字:竞争  学习  学校  素质能力  家教指导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素质教育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