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早期教育个案-everest(14)
 2003年10月29日 11:28 新浪育儿

  打孩子,以及对孩子的态度

  印象中我打过一次孩子,是因为他玩我们的摄像机,我跟他说不要玩,可能摔坏,结果他嘴里答应却不放下,并且二十秒钟后真的摔在地上了。我就让他伸手出来,打了他一巴掌。之所以打,是因为他从来是个懂道理的孩子,不玩摄像机这个事他完全理解,只是想淘气。打得不疼,但是因为从来不打他,所以他委屈地哭了一场。

  在打孩子这个问题上,我同意张教授以前说过的,方法不重要,效果才重要。父母当然要尽量不打孩子,事实上我觉得只要父母会做孩子工作,确实基本上也用不着打;如果个别时候父母认为有必要打才能让孩子记住,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不能用打孩子代替讲道理、代替与孩子的沟通;不能在气头上打孩子,用孩子来出气;不能过分,让孩子心理留下阴影。

  在教育孩子上,很多事情没有那么绝对。有一次筱音爸说起"道德",说信仰是道,处事准则是"德",有道才有德,这说得相当精彩。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我总觉得观念最重要,有了观念才好谈具体方法,也有很多时候,有了观念,具体方法就不必再谈。比如说,我跟儿子讲话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是站着还是蹲着,后来看到有人说,跟孩子讲话要蹲下来,就想了一下,觉得其实蹲着站着好像不重要。我们跟人说正经事的时候,要注视对方,不能一边干自己的事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小孩子矮呀,所以,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蹲下来就比较方便,就这样而已。所以,如果父母很自然地尊重孩子,就会很自然地知道与孩子认真谈话的时候要给孩子全部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个"自然",就需要记住"跟孩子说话要蹲下来"这样的"法则",所谓"大道无术"。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有深厚的爱与理解、有相互的尊重,那么具体方法上的区别就没有那么重要。

  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分享。

  昨晚,儿子翻出一本久已没有读过的中文书,找到一个吃冰棍的故事让我给念:小兔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妈妈给小兔买了一根冰棍,真甜呀。爸爸说:"让我吃一口",就吃了一口。小兔就大嚷起来:"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等等等等,故事的意思是小兔不让爸爸吃冰棍不是好孩子,应该和爸爸妈妈分享。

  读第二遍的时候,娃娃说话了:"这就是小兔兔的嘛,是妈妈买给小兔兔的。爸爸应该说:'让我吃一口,可以吗?'小兔兔说:'可以',爸爸才能吃。""那,小兔兔会不会不让爸爸吃?"我问。娃娃说:"不会,大家要分享。"

  菱子妈请进

  刚看到你在楼下的帖,怕贴到下面你又没看见,回在这里。娃娃的进步确实大,我们也非常高兴。关于你说的那两件事,我想可能还是听听张教授的意见。我自己瞎想,则是这样:第一件,好像还是属於虽然有心和别人交往,真的到了跟前,还是不会。上次张教授跟我说的那个方法(让孩子建立一个行为模式),对娃娃立竿见影,从那之后他的交往能力完全上了新层*次(呵呵,层*次不是非*法词吧)。如果没有机会给菱子来这么一下,也许就还是得象咱们以前讨论过的,从熟悉的人开始慢慢一步步走?第二件,如果怕请了人家就等於是要人家带礼物,一是可以在请柬上写明免礼物,二是可以不以生日为借口而就是请大家聚一聚,甚至可以在公园里聚,就更随便些。这些"旧"小朋友,你平时有没有带菱子和他们去玩?平时经常来往,不就熟了?交朋友这个事,很多时候一方是要主动一些,你就为了菱子,主动些吧,大不了你打电话过去人家说没时间,那又有什么损失?不要让菱子感觉到好像跟人来往是很困难的事,一说要去看谁和谁玩妈妈就为难。

  随便感慨几句买书和读书

  最近筱音爸爸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好书以及给孩子读书的心得,相信获益的妈妈很多。我看了之后,不免又对照我在美国见到的情况生出几分感慨,随便说说,供大家参考。

  在美国,让孩子喜欢书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各种育儿书籍里都提到从孩子出生不久就应该给孩子大声读书、让孩子玩书,父母自己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识字方面,我读到的和娃娃幼儿园老师的建议,都是从上学前班时正式开始,一般五岁左右,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可以酌情提早。)

  在书籍的选择方面,主要有几个途径。各书店和育儿网站有推荐;有少儿读物的评奖活动(CALDECOTT和NEWBERRY是最著名的两个);有专门给父母介绍少儿读物的书籍(我以前在论坛上也介绍过两本),不仅介绍书籍的内容,也介绍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是否适合大声朗读;到图书馆去询问馆员,也会得到很好的推荐,我们这里的图书馆还编了各年龄段儿童推荐书目发给读者;娃娃的幼儿园老师也给家长介绍书。

  读书活动。社区有给孩子讲故事的活动;社区图书馆几乎每天都有讲故事的时间,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书;学校放假时图书馆有更多的读书活动,有时是通过游戏、竞赛的方法让孩子不仅自己读书也督促父母读书。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我就不知道了,通玮妈可能了解得多。

  买书借书:我们家附近有三个儿童图书馆,书多得不得了,每次能借多少本?没有问过。我们最多时候借过40多本书。图书馆经常有旧书展销,有些是图书馆处理的旧书,也有些是读者捐给图书馆的书,有些跟新的没有什么区别,娃娃的苏斯博士书有一半是这么来的。幼儿园、学校每月都有卖书,有一家出版社把一些少儿读物搞成简装本,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学生家长,只能通过孩子所在幼儿园和学校买到,算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善举"。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呢?主要是想说,美国人都知道"中国孩子喜欢读书中国家长重视教育",但是在培养阅读习惯方面美国人远远走在了前面。中国的教育家们,还是少提"我们中国重视教育"这样的空话,象筱音爸爸那样,干点实在的事。

  看到翩妈的帖,触动了一些关于学习的想法

  翩妈的帖与其说是替论坛辩护,不如说是在为学习辩护。论坛之间的事,是些误会,过去就过去了,但是作为一个"书呆子",我很有必要支持翩妈一把,为学习正名。

  在论坛上我们常说不要逼孩子学习,这不是因为学习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在任何事上都不应该强迫孩子、不应该违反孩子认知规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不及又违背他们兴趣的事情。我们不强迫孩子,我们教孩子学习的时候尊重他们的能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一生都喜欢学习并善于学习的人。

  对于这一点,我以前没有什么体会。因为学习好,我从来就没有感到学习是什么恐怖的事。到了美国之后与同学说起中美教育的不同,同学们说:学习应该是好玩的事情;我却说:没有辛苦哪来收获?之后的几年间,读过一些教育方面的书(我一直喜欢教育),与朋友聊过很多,读到很多中国美国的有关报道,与过去的同学有更多的沟通。才慢慢体会到,没有辛苦固然没有收获,但是在一个人愿意付出辛苦之前,他需要知道他能够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在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之前,让他先尝到学习的好处是太重要了。只有如此他才能自愿地学。前两年看到有报道,说中国80%的初中生讨厌数学,这就是因为老师和父母没有能够把数学的美传达给学生。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很多的老师和家长对学习的美体会得也不多,我们所说的学习还只是作为谋生手段的学习,学习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同样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作为生活的学习。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强调前者而忽略后者,在前者上又惯于"填鸭",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即使是有些学习很好的人,也不过是把学习作为一项工作。美国人的数理化学得不如我们中国学生好,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美国人的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却好过我们,他们买书读书习惯相当好,很多人还参加读书俱乐部,有些家庭妇女因为有时间,更是经常开读书会。我偶而认识的一个农民,冬天雪大不能出门的时候就在家读书,他很自豪地说去年冬天读了十五本书。而在美国的很多中国留学生,除了功课之外不怎么读其他的书,有时候我去谁家,会发现家里除了一点业务书之外就没有书了;我根本不记得与中国同学的聚会上大家什么时候讨论过书,倒是有时候听到大家把电视里的肥皂剧和脱口秀一个不落地评论一遍(他们发现我一个都没看过,认为不可思议)。相反,我与美国同事在一起的时候却常常谈书。比如我的导师业余喜欢读历史,我们在一起经常谈历史谈政治,我送给他几本中国近代史、当代问题的书,他都认真看过之后又和我讨论。比如另外一个同事非常喜欢哲学,我们也常常坐在一起听他给我们介绍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听他解释一些哲学思潮。在国内,这样的科学家不多,国内有些人即使受过良好教育,也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其实学文科也好学理科也好,只是职业,而国内有不少人学了文科就不再读科学,学了理科就不再读文学,这就是因为读书对他们还只是谋生、而不是生活。

  我们不逼孩子学习是对的,但如果有家长认为学习太苦才不逼孩子,那么,家长和孩子都损失了很多。



    关键字:早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