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早期教育个案-everest(15)
 2003年10月29日 11:29 新浪育儿

  信任人还是不信任人,不是难题。

  楼下诸妈妈子讨论应该教孩子信任人还是不信任人。我们的担心,是孩子要么过于信任人,不安全;要么孩子过于不信任人。但是别忘了,我们在谈的,都是几岁的孩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应该怎样做,都还处于学习阶段。在学习的时候,先学模式、后学灵活处理能力,是很正常的事情。几岁的孩子,不管是谁都信任,还是对所有陌生人都不信任,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在他们脑子里只有一种行为模式(大人教的,或是他们天生的特点),还没有掌握与人相处的能力。

  如何与人相处,在我看来由四个方面决定。一,大人的教育;二,大人的榜样;三,自己的体验;四,自己对于人性的理解、判断能力、按环境需要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大人口头上教孩子应该提防别人还是信任别人,固然对孩子会起一些作用。但是,大人的榜样也有很大作用。如果父母之间不信任、父母与孩子之间不信任,那么,即使父母教育孩子要信任别人,恐怕孩子也做不到。孩子自己在家庭、学校等环境里与别人接触时得到了什么,也直接决定他对别人的态度。如果他感到周围人的友谊、友善,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快乐的体验多,他就容易信任别人;总是被伤害的孩子,肯定不容易信任别人。另外,随着孩子年龄大起来,各方面的能力强起来,如果他们对人性有很好的了解,对人有洞察力,有理智的思考、判断能力,他们自己就会知道什么人可以信任,什么人不可以;在什么事情上可以信任陌生人,在什么事情上不可以。如果他们还能够有根据环境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那就不用为他们担心了。所以,我觉得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必紧张,该教他们提防陌生人的时候还是要教;信任则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体会到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孩子的思维、观察、适应、判断、应变等综合能力。一个孩子如果各方面能力比较强,他就能够在具体事情面前做出良好判断;一个能力不强的孩子,每一件具体的事就都要教。

  一个关于信任人的故事

   

  最近看到的故事,大意如下:

  一个女孩特别粗心,不论父母怎样教就是改不了,连自己早上穿到学校的的衣服都会丢。二年级的时候她发疯地喜欢一套带有帽子的新衣,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在她信誓旦旦保证决不丢失之后给她买了价格不菲的新衣。

  一天,父亲下班回来后,问正在玩的女孩,把新衣穿给爸爸看看如何。女孩兴奋地跑上楼去,却发现帽子不见了。她只得穿上新衣下楼,告诉爸爸她不喜欢帽子,只喜欢衣服。爸爸坚持想看看帽子,女孩坚持说帽子不好看,一边象时装模特一样在屋子里走,一边讲各种笑话给爸爸。两人笑得高兴之时,她父亲忽然,脸上还带着笑的时候,伸手狠狠打了女孩一个耳光。

  原来父亲在下班的路上捡到了女儿丢失的帽子。父亲恨恨地说:我这次一定要你记住这个教训。多年之后,长大成人的女孩写到:我现在仍然丢三拉四,但是父亲给我的教训我牢牢记住了:我不再信任别人的微笑。

  读了琬妈在琬琬五岁之际的感言,有些感想 

  第一,一个对孩子充满爱心的妈妈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琬琬是幸福的。

  第二,这世界上大多数妈妈都是普通人,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总是比我们所希望的少。这一点,不管你是在乡村、在城市,不管你有钱没钱都是一样。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物质上淡泊的人,所以对做科研从来没有过疑问(在美国做科研收入也很一般),但是有了孩子之后跟周围那些IT业二十多岁的百万富翁一比,还真有一段时间沉不住气了。我的意思是说,不管境况如何,妈妈们总希望给孩子整个的世界。但是我们的能力真是太有限了,我们所能希望的,也许就是我们的孩子比我们生活得更好,一代一代慢慢进步。第三,是深感国内对于做母亲的指导之不足。在美国这里不仅有大批的书(琬妈提到的怎样加辅食,就在大批书里都有详细指导),而且怀孕期间的妇科医生和孩子出生之后的儿科医生在每次体检时都会给一些详细指导。我儿子去的那个诊所还专门有一位母乳喂养专家。妈妈们带孩子时有问题,不管是身体健康、发育,还是行为与智力开发,书店里书都那么多。如果是健康方面的问题(包括营养),给孩子的医生打电话即可。社区里常举办各种讲座,给爸爸妈妈讲授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这样的措施才真的是切实提高人口的素质。真的希望中国多一些致力于儿童教育的人,不是光搞理论,而是为普通妈妈们做一些最实际最需要的工作。

  再说一次,给爱小坏

   

  楼下贝儿妈给你的回答已经很全面了,但是我再细说几点。

  "我记得你曾经对幼儿识字提过一个很好的建议:不要因此迷信书。

  我也一贯主张:怀疑也许有错,但怀疑的精神应该肯定(见我的旧帖,帖名即是),所以我对你的"不要因此迷信书"持极为积极支持的态度。"

  从你过去给我的回答中我还真没看出来你对我的说法是赞成的。另外不管怀疑还是不怀疑,比这更重要的是理性、实事求是,否则,为了怀疑而怀疑,就没意思了。

  "但你今天关于智商的一帖,提及回去翻了一下书,科学证据表明智商的遗传性和相关系数是多少多少,你的这张帖又说:"这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从书中读到的。"却给了我这样一个感觉:你很迷信书啊!呵呵。"

  这给我一种狡辩的感觉。不信书和不迷信书本身就是两个概念。信不信书上所说,要看说的是什么,书上给了什么根据。一个人越有常识与思维能力,就越能做判断。缺乏判断能力的人,往往是要么迷信书,要么对书一点都不信。

  "我们知道,很多所谓科研机构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项目小组,在研究方面当然有很多成果,绝大部分都是可信的,却绝不是百分百可信,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类似于李银河博士的那种社会调查报告。"我就是做科研的,科研是怎么做的,我比你清楚得多。一个项目小组的成果想要发表,都是要经过专家匿名评定的。一个成果只有在能够被其他人重复之后,才有可能进入一本书做为一个"正确"成果介绍给一般读者。贝儿妈说得对,你以为心理学家是怎么研究孩子的?那都是经过对千千万万个儿童进行观察与测试之后,才能总结出一个能够写进书里的规律。当然可能有错,但比起你对一个孩子的观察与体会,总要更有普遍性吧?

  "至少,我对所谓的智商相关性就持绝对怀疑态度:如果说智慧都会遗传,那就很唯心了。如果一个孪生子,一个给人带,一个给狼带,最后的差异不言自喻。所以我认为:如果不是器质问题,每个婴儿先天的差异很微小,起决定因素的是后天。"

  关于智商遗传性的研究,很多科学家在世界各地研究了生存环境不同的千千万万对孪生子,以及千千万万个其他在遗传上有关联与没有关联的人,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你自己想出一个例子就全盘否定那么多人的成果。那些科学家又不比你傻,人家又是专业干这个的,这么简单的例子你能想到,他们这么多人这么多年都想不到?不可能吧?你的那个人养与狼养的例子其实是明显的概念错误,你自己可以先想一想是为什么。

  还有几句是我对你的看法,不便在这里说。如果你给我你的信箱,我私下对你说要好一点。

  再说两句关于智商

   

  爱小坏是把智商和成就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是两码事。智商是一个人的能力,有人不认字,但智商一点不低,只是没有机会学认字。七、八十年前人们认为智商是天生的,而且认为不同种族的智商不同,白人更聪明。后来人们意识到是智商测验的问题:有些黑人孩子都没有机会上学,你给他一份智商试题让他做,岂不是好笑!后来,因为谈到智商就有人联想到种族歧视(特别是怕别人认为自己跟希特勒一样宣扬优秀种族论),所以智商的遗传性一直是个禁忌。从六十年代开始又有人研究,很多人就是做的对在不同环境里长大的孪生子的研究。他们当时是希望证明遗传对智商没有影响,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不同环境里长大的孪生子智商很不同。结果,他们发现在不同环境里长大的孪生子在智商、个性方面都惊人地相似。这样,近些年来人们才在事实面前承认智商的遗传性。现在一般认为个体之间智商有差异,但种族之间没有。个体之间的智商差异,50%由遗传因素决定,25%由胚胎在母体内时的环境(营养、细菌感染、母亲身体状况、荷尔蒙,等等)决定,25%由后天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朋友,等等)决定。所以我说智商的遗传成份相当高。而成就跟智商有关,却并不是完全由智商决定。人们总说布什智商90也当总统,就说明智商最多只能是成就的决定因素之一。一个普通人充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避免了短处,就可能比一个没有发挥自己长处的高智商者有成就。就说布什,他确实相当笨,但是他的长处,在于他能够把各种聪明人都笼络到自己身边为自己出主意。所以,智商有很高的遗传性,成就却可以来自后天努力。

  也许有人说,既然成就可以来自后天努力,那为什么我们还谈智商?原因就是:我们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特长与缺陷,才能够因材施教,发掘孩子的长处、弥补短处。(如果每个孩子天赋都一样,还提"因材施教"干什么?)

  也说"盲流"、"高贵"和"生存权利" 

  生长在北京的我,有一年随着男友去偏远的乡下看望他祖父。老人拉着我的手,用我听不大懂的方言激动地说:你运气好呀,你一辈子都好运!我那时候不懂事,听了这话不高兴呀:我才高八斗勤奋过人,靠的不是运气!离开之后,坐在游船上顺长江而下,两岸码头上民工们背砖背石头运到城里去铺城里的路,大孩子背着小孩子,坐在码头边的山坡上楞楞地看着我们。我心里一惊:如果我生在这里,我是否今天也在背砖?如果这些孩子生在北京,有多少人会比我混得好?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允许农民自由迁徙之后大批人就进了北京寻找他们的美好生活,当了"盲流"。"盲流"在卫生习惯、礼节等等方面是要差一些,(品德上可不见得比北京人差)谁让国家没象给北京的学校投资那样给"盲流"家乡的学校投资呢?谁让他们的家乡这么穷,国家又没管呢?多少年来都是全国保北京、农村保城市,如果谁也别保谁,现在怎么样还不知道呢。有些"盲流"在城市里偷东西、当三陪、要饭。如果你爹躺床上要死了,等着你出来挣钱给你爹治病,你在北京什么钱没挣着却要被遣返,你偷不偷?你陪不陪?你在北京不仅没挣着钱还受了城里人的气,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你这么低下北京人这么高级,只因为你生在农村没有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你想不想报复?我坚决不赞成犯罪行为,我坚决赞成用公平的社会分配原则去制止好人无奈之下的犯罪。

  再说"高贵"。"高贵"这个词,有多种用法。有人用它指品质。最高贵的那些品质,其实不需要学校教育、也不需要在什么高雅环境熏陶。仁爱之心、助人之行,最下层的人也可能有,最上层的人也或者无。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定比一个农村老妇更有善心?打死我也不信。穷人在自顾不暇的时候有心无力去行善,这是常见的,"上等"人有能力而不为,我们也见得多了。后者还更可恨。

  "高贵"的另一种用法,是指贵族气息绅士风度。先不说是否"上层"人就更有高贵的气质──拿皇帝说说事,中国古代有些皇帝,是观赏宫女和动物性交来取乐的。另外,这些风度是否有必要呢?很大程度上,它们无非是礼节,有更好,没有也无关紧要。女士优先,是绅士必做之事,可是出门进门,有什么必要女性一定优先?"泰坦尼克"沉没之前男士让女士先上救生艇,才是真正的高贵,可我又不相信"上等"人都能在死面前让别人先逃命。多年以前欧洲男士在请女士优先的同时也在讨论女人有没有思想,这种虚伪,登峰造极。男性给女性开门,现在在美国已没有多少人讲究,不过谁走在前头都给后面的人留一下门,方便别人而已,不分男女。这种有实用价值的礼节,倒是值得有的。

  "高贵"还有一种用法,就是一个人受到的文化熏陶比较好,对于艺术、人类文明这些玩意儿有很高的欣赏能力,自己的行为透着文化气息。这种"高贵",我也愿意有,可是话说回来,谁不愿意呢?生在山沟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得干活,有时间讲究这些吗?就算他有时间,有人教他吗?中国社会离一个人人有生活保障有发展权利的社会还远着呢,我们这些碰巧生在大城市里的人,借了不公平政策的光,能够享受生活保障医疗保障退休保障、享受良好的教育,而农民一切都得靠自己。我们城市人以农民以及他们的孩子为代价,在一个发展中国家里过上了能够讲究高雅素质的好生活,不去帮那些运气没这么好的人,不去纠正政策的偏向性,也就算了,如果回过头来嫌人家不高贵,不好意思哎。



    关键字:早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