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早期教育个案-everest(17)
 2003年10月29日 11:32 新浪育儿

  见义勇为与自我保护之我见

  丁妈说论坛里的妈妈们不愿意讨论离自己比较远的事情,其实也许还是因为禁区太多,如果不触及禁区,很多问题就无法谈,所以闭嘴也好。现在我来谈个大题目,给丁妈瞧瞧。见义勇为还是自我保护,乍看上去是两个极端,其实我觉得根本不矛盾。

  见义勇为在任何文化、任何宗教、任何社会里都是美德。这种美德在当今西方社会里的体现,足以让中国人汗颜。

  但是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走极端。见义勇为并不是面对歹徒一定要大喝一声跳出来,不管歹徒有刀还是有枪;也不是见谁掉水里一定要跳下去,不管你是否会游泳是否有劲拉住落水的人;更不是用自己生命保护国家财产──草芥小民的生命永远重于国家财产,不管这财产是几百万现钞还是被水冲走的木料。蛮勇从来不可取,有勇有谋才值得提倡。牺牲自己救别人从来没有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具有同样的价值。一件事只有回报大于付出才值得做,讲求实际的西方人就是这么看的。所以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遇到危急,不能什么都没想(或只想到救人)就跳出来,而是要使劲想,想出一个不使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办法。小孩子看到有人落水,要喊人、要利用周围的物体去捞落水者,不可乱往水里跳;有歹徒行凶,小孩子要藏起来,然后想法报警或找大人帮忙,而不是自己跑出来;有人抢银行,可以观察他的特征以便事后提供给警察,不要殊死搏斗。这种教育,比起我们几十年来那种"不顾一切冲上去"的教育,无疑更符合人性,而符合人性的东西容易被人接受,这简直是一定的。

  我们呢?多年来我们强调忠诚、服从、忘我、奉献,不鼓励思考、理性。我们把人看成机器上的零件,不承认、不允许人性的存在。改革开放了那么多年,其实变化主要是表面上的,整个社会的观念要想现代化,恐怕还要很久很久。所以我们看到的见义勇为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我们人为设置的。不仅仅是见义勇为,社会上许多问题都是由於我们不敢承认人性、不敢承认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不敢承认人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与生命而造成的。

  承认人性并不意味着赞同人性中的弱点,而是为了更好地避免人性中的弱点给社会带来的问题。西方人承认人的弱点,所以才坚信"人是靠不住的,要靠制度",所以才重视法制,而不把希望寄托在道德上。所以西方人虽然鼓励并敬仰见义勇为,还有国家制订法律,却不要求公民冒险助人。相反,他们更多地是从制度入手,减少需要见义勇为的场合。在美国几乎没听说小孩失足落水,因为小孩从小受到自我保护的教育、因为很多危险的地方都设有栏杆和警告牌、因为把孩子置于危险境地的父母会以"危害儿童安全罪"被送上法庭。在美国,银行职员在遇到劫匪时,如果能找机会按下暗藏的警报器向警方报警,就是英雄。在美国没有反贪斗士,却有检查官员收入的法律和机构。美国的高速公路边上、学校校园里,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报警电话;我见过的校园报警电话,只要把一个巨大的按钮一按,警方就在电脑上看到了出事的位置。在很多大学,如果学生晚上要步行从实验室回家担心安全,打个电话就有学校雇的保安来送──即使治安非常好的地区都是这样,因为治安再好也不可能保证不出事。政府要保护人民的利益,不能总是教育人民去保护别人的、甚至是政府的利益。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我们不要求谁牺牲生命救人,但现在的人,举手之劳就能救人的时候都不救;非但不救,还有看热闹的。其实,这种事情古已有之,看看三言二拍和鲁迅,可见一斑。很多到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感叹:中国人对自己家人和朋友的尽心尽意与对陌生人的冷漠反差如此之大,前所未见。为什么呢?我有个理论:在一个不保护甚至不承认个人利益的社会里,人是会变得极端自私的。因为他的利益、他的父母妻儿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不管,就只能靠他自己那点微弱的力量来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件有可能损害他自己与家人(不管损害有多小)的事,他都不愿意做。因为社会不会替他着想,所以他必须最大限度替自己着想。就是这么简单。我坚持认为人性相通,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里的人本质上是接近的。行为上出现那么大的区别,要看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帮助他们发扬人性中的优点、抑制弱点,还是刚好相反。

  溺爱与自闭症(请艾樱也看一下) 

  在新浪育儿主页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专家"说溺爱能够导致自闭症。在我看来这是属于误导读者的"伪科学",根本没有科学根据,所以贴一点我知道的有关自闭症的信息在此,给大家参考。孩子教育不当确有可能导致发育上或行为上的问题,但这些问题跟自闭症无关。对"专家"的话不可轻信,现在很多"专家"不是会家子,而是混家子。

  自闭症是大脑发育不正常的后果,虽然症状主要是行为上的,但不是心理疾病,是生理疾病。所以,不可能因为父母溺爱就得自闭症。一个孩子是否有自闭症,跟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素质、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都没有关系。很多人认为,自闭症孩子之所以不会与人交往,没有社会能力,一个主要原因是大脑的病变使得自闭症患者不知道其他的人跟自己是一样的有意识的生物,有思想有感情,在自闭症孩子的眼里其他人就跟桌子椅子小猫小狗一样,是没有意识的,所以他也不跟人交流,别人干什么他也觉得跟自己无关。

  自闭症跟遗传也有关。家族里如果有自闭症,孩子有自闭症的可能性就比一般人高;如果兄弟姐妹有自闭症,孩子有自闭症的可能性就很高;孪生子更经常是要有自闭症就两个都有,要没有都没有。但到底是什么基因导致自闭症,现在不知道。一般认为自闭症很可能是由于多个基因上的病变而引起的。一般自闭症都在三岁以前发病。平均每一千个孩子里有二到六个自闭症患儿。如果发现得早,积极治疗(主要是行为上的锻炼),症状会减轻的,但无法根除。

  两岁孩子反抗期

   两岁孩子开始形成自己意志了,干事开始有自己的主意,开始和父母闹别扭。父母觉得两岁孩子头疼,其实孩子自己也很辛苦啊。他们要在这个时期发现自己意志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发现自己的欲望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自己必须抑制的。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孩子的反抗期会过得顺利一些。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既要给孩子立规矩,又要承认孩子的独立意志。

  立规矩的时候,要分清几种情况。一种是坚决不许的,比如不许撕书、该吃饭了就不许看电视。这种规矩要立得早,但不宜多,尤其是脾气倔的孩子更不能一下要求他守很多规矩。我们是从儿子一岁起给他逐步立规矩。如果他是因为想破坏这样的规矩而闹,再闹也不能随他。讲不通道理就只好冷处理。(如何冷处理,以前讨论过呢。)还有些规矩其实是习惯,比如吃饭要快、做事不磨蹭、先做作业再玩。关于习惯,很难给孩子讲"为什么"。这种情况我们是没做到不罚,做到了有奖。现在是给儿子贴小星星,贴多了买玩具。还有一些情况,没有一定之规,象沛沛妈说的沛沛下雨天要出去玩,就是如此。如果雨不大,沛沛又没生病,带她出去散步看雨景完全可以。可是沛沛病了,不好出去,这时最好妈妈和孩子一人让一步。比如说可以在窗前、门口看雨景,或者在阳台上玩。

  另外,要帮孩子培养自主性、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给自己拿主意。规矩要立得少,在其它方面教他自己做主,给他一些随心所欲的机会,买什么衣服、吃饭吃什么、玩具怎么玩、画画怎么画……,很多方面可以随他自己。不仅锻炼他的独立性,而且,平时他有很多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的机会,需要他守规矩的时候,让他妥协一下反而更容易了。

  再有,有些时候,孩子不做什么事不是不想做,而是能力还达不到。这时大人要帮他,不能批评他。我儿子午睡特别费劲,有时候躺一个小时也睡不着,翻来覆去不说,还给绒狗狗讲故事,一讲讲半天。不是他不懂道理,自己老嘱咐自己:再不睡下午就玩不动了。他就是入睡慢,自己不知道怎么办。我们把精力放在帮他调整上,现在好多了。

  最后想再说一句宁宾妈在一个帖子里提到的给孩子讲道理的方法。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只在孩子闹的时候讲,效果有限。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平时讲。不是说要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平时给孩子讲讲各种事情背后的来龙去脉。爸爸妈妈上班干什么、为什么上班;爸爸为什么要剪草;街上扫地车为什么要扫地;为什么下午要带他去学唱歌;隔壁小哥哥为什么哭了……,等等。有时候都不一定是讲为什么,就是给孩子描述一下周围人在干什么。在这些闲聊之中让孩子了解周围世界是怎样运转的、了解人的行为,以后讲起道理来,就容易了。

  我儿子两岁四个月

   现在给他买玩具、衣服、用品都是和他一起挑。他很早就知道喜欢的东西只有个别能拿回家,所以挑得很认真,买回的玩具也很珍惜。这也是一条培养他鉴别能力、审美能力的途径,他现在服饰、玩具方面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已经很明显,而且说句实话,审美观还不错。而且到现在为止,他从来没有为买玩具的事而闹过。讲理这个事,我们几乎从他能听懂话就开始了。就因为如此,现在讲道理特别容易。比如前些天他在家里尖叫,我就跟他说:"咱们昨天去看马戏,你为什么中途要回家?"儿子说:"太吵了。"我说:"那你现在这样尖叫,妈妈也觉得吵。"他之后就再没在屋里尖叫。

  两岁故事(支持望妈工作) 

  相对运动:

  1。停红灯的时候,左边一辆巨大的卡车让娃娃看得入神。绿灯一亮,卡车比我们先动起来,娃娃奇怪地说:"咦,咱们的车怎么往后走了?"

  2。早上妈妈一不小心,告诉娃娃说一会儿要带他去看火车展览,结果,十一点的展览,娃娃九点就吵着要走。妈妈给他一个闹钟,说,分针再转两圈就走。娃娃抢过钟来盯了一会儿,终于不耐烦了,溜下地来要去玩,又嘱咐分针说:"娃娃一会儿来看你,你不要往回走啊。"

  3。爸爸剪草,娃娃要帮忙。爸爸说娃娃太小,够不着剪草机的把手。娃娃说:"等娃娃长大了,就够着喽。"说完想了想,又犹豫地说;"要是长小了,不就够不着了?"

  幼儿园纪事(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娃娃都跟妈妈聊一会儿天):

  1。━━今天ARTHUR玩"吃沙子",被阿姨看见了。

  ──那阿姨说什么了?

  ──阿姨说:"吐!"

  ──然后呢?

  ──ARTHUR就吐了呀。

  妈妈很想知道娃娃是否也玩过"吃沙子",又怕一问反而提醒了他,最终没问。

  2。──今天娃娃跟别人抢小汽车了。……哭了,阿姨给抱到房间里去了。在房间里哭了一会儿。

  ──谁哭了?阿姨把谁抱房间里了?

  ──娃娃呀。

  ──你哭什么呀?

  ──使劲抢,使劲抢,抢不着。

  3。──今天娃娃跟KAREN抢小汽车了,跟SAMMY也抢喽。

  ──谁抢着了?

  ──娃娃抢着了。

  ──那KAREN哭了吗?

  ──哭了,阿姨给了KAREN一个车。

  ──阿姨说你了吗?

  ──没有。……嗯,说了,因为娃娃不好好睡觉。

  ──怎么没好好睡的?

  ──娃从床上站起来喽。



    关键字:早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