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哈佛女孩(2)
 2003年10月30日 10:41 新浪育儿

  erdongchen:

  爱,不是牺牲!

  看了everest的文章,很有感触,在这里也说两句.

  其实孩子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独立的个体,爱孩子,并不意味着就要牺牲自己.试想想,我们放弃一切,为孩子创造各种优越的条件,认为: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只有指望他们这一代人了.然后呢,等他们长大了,有孩子了,他们又把自己牺牲掉,又想着指望下一代了......如此下去,社会的秩序企不是乱套了吗?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价值,除了养育孩子,我们还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没有上成大学的家长,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去实现自己读书的愿望;没有学成乐器的,现在学也不晚啊......广州就开设了很多老年人钢琴班,报名的人很,......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要轻意放弃自己,这也是为我们孩子树立起一个活榜样啊!我们经常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其实我们成年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mynewlove1:

  为哈佛女孩说几句好话

  以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固然使人进步,能够善于学习,择善而从亦是读书的目标之一。哈佛女孩这本书我是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了的,我觉得,就象在网上逛可以时时挖掘出好妈妈(爸爸)们的好经验一样,买本书看看这个成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吧,我想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女孩的成长经历也是值得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女孩妈妈的许多做法对我也是有启发的,例如,教女儿学习观察、主动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训练承受能力、计算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等等。可以说,女孩父母始终是教女儿以理性的态度为人。而且,如果读过这本书就知道,哈佛并不是他们一以贯之的目标,而只不过是他们早在80年代就对孩子实施早教工程的意外成果。

  而且,当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父母权威的时候,女孩的父母已经成功地把自己做人的经验和理性顺利地灌输给女儿,我想这是难能可贵的。知道吗,女孩是那么地崇拜自己的父母,她说:做人决不能从猴子开始!我知道,中国现在有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所以他们看到哈佛就眼中放光,恨不得这朵花也早落自家。这样固然失之偏颇。但是,我也看到周围有很多父母,他们甚至没有根本的善恶标准。知道吗,在我所在的经济发达的南中国地区,当我教孩子谦让的时候,很多父母想看傻子一样看着我,并十分高兴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在这个角度上,我觉得这样的书是出得太少了(女孩妈妈始终教女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女孩父母因此赚钱,那是他们应得的回报。

  事实上怎样我不知道,但书上说造福社会是女孩的理想,读哈佛并不是,只是实现理想的快车道而已。我自己的女儿能不能上哈佛,想不想上我不知道。她才三岁。但是如果她能上,我会很开心的。我也很开心亦婷这样的好女孩上了哈佛。

  南南妈:

  我想大家反感的不会是这个女孩,甚至也不会是她的父母,而是所谓"哈佛成为卖点",真的反映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急功近利,比如以成败论英雄等等。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我只看过报纸上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可能并没有发言权。但是,我看到,女孩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下定决心,只要孩子智力正常,就要把她培养成为怎么样怎么样的天才。这样的"塑造"孩子的态度,我是存疑的。也许,因为孩子的天分,因为各方面的条件,他们是成功了;但是现在中国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却未必都有这样的好运,有些极端的甚至酿成了悲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对孩子期望过高有关。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这本无可厚非,但我希望,父母们在望子成龙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同时也留给孩子一片更加自由的天空。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我们与大自然为伴,在同同伴的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自己算是开智较晚的,大约12岁以后才开始认真读书,此前都是以玩为主。我坚信,任何事情,只要自己有兴趣,就会做的好,我算是做的好的。但世界上的人千千万,每个都有不同,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偏偏容不下这种不同。我弟弟学习任何时候都是中等,正因为如此,每一次他都是差几分没有上重点中学,然后是没有上大学,他只上了专科。但他是不是没有才华?不是的,实际上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工作能力也很强,而这些优点只有在走出校门以后才体现了出来,我常常想,如果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的问题,他一定会做得比我好。

  信笔写下一些感想,难免有些语无伦次,见谅!

  everest:

  这成了我们家了

  我父母以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不是很高,碰巧我的学习成绩好,所以到了我弟弟,父母对他的期望就高上去了。我们俩又上的是同一所学校,我在学校很出名,所以他考试一没考好就有老师和蔼地说:你看看你姐姐……我弟弟很聪明,但对读书确实不感兴趣。他后来虽然也上了大学,但中学时期过得很不愉快,现在还时不时忿忿地说:难道非要学习好才是好孩子?所以我一看"哈佛女孩"之类的书,就想又不定有多少家长读了这本书,把书里的所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真经"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然后眼巴巴地等着孩子进哈佛呢。

  erdongchen:

  爱,不是牺牲!

  指望他们这一代人了.然后呢,等他们长大了,有孩子了,他们又把自己牺牲掉,又想着指望下一代了......如此下去,社会的秩序企不是乱套了吗?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价值,除了养育孩子,我们还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没有上成大学的家长,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去实现自己读书的愿望;没有学成乐器的,现在学也不晚啊......广州就开设了很多老年人钢琴班,报名的人很多,......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要轻意放弃自己,这也是为我们孩子树立起一个活榜样啊!

  我们经常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其实我们成年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张仲华:

  父母的人生观、对思想和文化的继承、孩子的教育等

  看了大家对《哈佛女孩》一书发表的见解,我也和大家聊几句。这本书我也翻了一下,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和关心是值得很多父母去学习,如果要炒作就没有多大意义。

  大家的孩子都还很小,但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非常关心,大家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只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从古到今有两个答案: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二、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一是要找饭吃,要吃好,要功名利禄。一是要寻求真理。读书为功名利禄也不为之错。绝大部份人读书都是为了吃饭。当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也很好,因为这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寻求真理的人必定是很少数。文革期间冒着各种风险去读书的人,大部分应该是寻求真理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从找饭吃到找真理。

  为什么能成为卖点?是因为大家要找饭吃。我下乡当知青时,我的同学中父母有权的谁去读大学?都是当兵、当工人。我记得71年刚刚开始推荐上大学,给我所在的大队分配一个指标上大学,谁都不去,连小队会计的儿子都不去,最后让队上一个最没有地位的人的儿子去上大学,他还气得不得了。说欺负他,让他的儿子上大学,干部的儿子去当兵,当工人。现在时代不同了,大家都要上大学,并要上名牌大学,甚至只上过初中的领导干部也都要给自己搞个硕士、博士。所以什么是成才?有功名利禄也是成才,对社会、国家有贡献也是成才。就要看你们当父母的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主要看做父母的你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坛上大部分父母文化程度都很高,基本上都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对孩子将来吃饭的问题也不会很担忧。但自己将来主要是为了吃饭?还是为了真理?这是很多你们这个年龄段的文化程度高的人现在和以后要深思的问题,这也影响到你们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到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仅仅是为了吃饭和功名利禄,任何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随波逐流,想有钱、有名、有权,想成为明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追逐的对象虽然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如果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另一种人,这就是人类文化和自己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就是比较高的目的。如果要有这样的目标,首先就要解决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我看了壮咪妈妈讲的话:"对于人,我们就象突然失去方向的船,不知该开向什么地方。所以我们也不知该如何帮助壮咪树立好人生的目标。"这是很深刻的反思。这实际上是给自己人生观提出一个深刻的反思。如果你们的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也直接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很多,我今天只能拣很小的一个问题和大家讨论:就是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文化?文化的范围很宽,柏拉图的理念是一种文化,孔子的学说也是一种文化,康德的哲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种文化,而小燕子、足球、日本的卡通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应该去学习什么样的文化?当然我们应该去学习人类和我们自己民族文化中最优秀那一部分,而不要去学习其中平庸和糟糕的那一部分。壮咪妈妈的问题不仅仅是三十岁左右中国人的困惑,也是五十年来,中国几代人的困惑!为什么?是因为这几十年对我们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封闭和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摧残造成的!现在六十岁左右的这一代人到我们几岁的孩子,都很难学习世界和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六十岁这一代人,解放后他们刚开始上学,对世界文化的封闭,对自己文化的封闭,从柏拉图到孔子统统遭到封杀。中国文化的主载体不是被杀,就是被关,到文革几乎是连根拔起。五十多岁的这一代人他们上中学、大学时,反右、大跃进,文化革命。他们对文化有多少继承?现在四十这个年龄段(比如我)的人是五十岁、六十岁的人教出来的,上小学就开始文革,我们对世界和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多少?现在三十岁左右的教师又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教出来的,而他们现在又去教我的孩子!真是非常可悲!现在二十多岁、十几岁的这一代人,不仅在教育上十分贫乏,而且他们更多接受西方现代文化中的最糟糕的那一部分--流行文化--快餐文化。西方的流行文化本来就有问题,到中国来就变得问题更大,更糟糕。繁重的升学压力和快餐流行文化,小学生到大学生都很难去学习人类和我们民族最好最优秀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不去学习最优秀的文化,就不可能会有精神支柱。如果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载体)不去继承和发扬世界和自己文化。这个民族的前途就很危险,这个民族就没有精神。我们现在到中国各个大学里去看,从教授到学生,充满了金钱、虚荣、贫乏。只有非常微弱的声音在呼喊(像北大的季羡林等教授),八十年代中期短暂的思想复兴早已全无。

  我们应该继承和学习什么样的思想和文化?我们的孩子应该继承和学习什么样的思想和文化。做了爸爸和妈妈的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应该要反思这个问题,也是应该反思的时候了。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如果对国家和民族没有使命感,下一代会怎么样!



    关键字:早教  哈佛女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哈佛女孩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