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爱与自主性(2)
 2003年10月30日 10:44 新浪育儿

  望望妈妈

  转贴:两儿妈的一篇好文

  我觉得她写得很好,并且相信她文中所指明的中国父母的某些误点行为,在我们早教出现的概率很低。

  两儿妈:

  挫折教育上篇:成长所不可或缺的贬匮

  珠儿妈咪给我出了个题目:海外妈妈谈挫折教育-中西文化的碰撞。

  仔细想了想,很难把我的看法分成中式的或是西式的。出国十几年,观念上肯定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给我的是不折不扣的中式教育。这教育的一部分,是怎样对待挫折。

  所以只能就我个人的看法说几句了。

  在我看来,成长需要不可或缺的贬匮,也需要不可或缺的丰裕。

  先从贬匮说起。

  刚到大坛子时,很吃惊那么多的孩子在补钙。而且是好好的,正常生正常长的孩子。只要有妈妈问夜哭的话题,别人的第一建议就是补钙。好像国内的孩子都营养不良。

  再就是用抗生素的问题。小婴儿用抗生素的很多,连专家也喜欢指示用抗生素。

  当时就很不解,怎么国内会流行补钙,对小儿用药这么宽松。

  后来看了些帖子,明白很多时候不是因为需要而用,而是为了心安。'别人孩子都这样,我们不做好像不踏实"。

  海外则几乎没有补钙这一说。孩子生病多是对症治疗,发烧降温,感冒控制流清鼻涕,咳嗽止咳,物理疗法等都用过了,极少的情况下才考虑用抗生素。多数情况下都是让孩子"fight through",然后自然恢复。海外这么做,可能源于他们曾吃过滥用抗生素的苦头。为降低人群广泛的耐药性,不得不从小做起。而他们较完善的医疗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为照顾孩子自然康复提供了较好的支援。

  但撇开客观限制,人的主观认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生长发育和庄稼一样,有贬匮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激发寻求满足需求的潜能。潜能激发得越多,生机越旺盛。这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自然的风吹雨打是一个道理。

  举个例子来说,我先生小时候发烧,我婆婆总是说:"那是你身体中好的细菌在和坏的细菌打仗。好细菌会打败坏细菌的。到时你就好了。" "你要多喝水,多。。。,这样就可以帮助好细菌打败坏细菌。"所以到现在,他发烧感冒极少去看医生。吃几片阿斯匹林就挺过去了。

  现在安博病的多,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医生用了抗生素。如果不是因为弟弟可能会被传染,或是我要出差,好几次医生是不给抗生素的。医生的理论很简单:"你不给他机会去fight trough (抗争过关),他怎么能获得抵抗力?"

  再说回补钙。任何非食物来源的钙都没有来自食物的钙好吸收。婴幼儿快速生长的过程中,某一时期血中的与营养相关的指标经常偏低,那是自然赋予的贬匮,以提醒我们的躯体不断向外界索取。一点贬匮都没有,躯体的索取功能会退化,生存的潜能也就慢慢削弱了。

  机能性的贬匮如此运作,心理性的也是如此。没有经历过贬匮的心灵,难以珍惜得到的一切。

  举个例子。中国父母倾向于过度保护孩子。怕摔着,怕冻着,怕烫着,怕。。。结果到公园去玩,那些父母一直在说"不要这样,不能那样",而外国父母多半让孩子去尝试,甚至鼓励孩子爬高下低。

  孩子摔跤了,中国父母倾向于赶快抱起来,并立刻教育"跟你说过了不能。。。,看见了没有,这不就摔着了,以后还敢不敢这样?"而外国父母多半叫孩子自己爬起来,说"It's alright. It's just a fall. You can stand up yourself. (没关系,只是摔了一跤。你自己可以爬起来。)"

  这样教育的结果,幼儿园里最听话的中国孩子,到了国外会很被动,习惯了等着老师来告诉他/她做什么。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习惯于等着爸爸妈妈来帮忙。

  父母过度的保护,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和兴趣。看上去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供给,实际上屏蔽了成长所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和处理危机的潜能。

  安博小时候学爬时,如果有爸妈在地下保护,他一头就冲下来了。有天我们都没注意,他爬上了沙发,周围没人,我从过道走出来,以为他也会一头冲下来,结果他转过身,用脚先落地。

  专门研究婴儿行为的人发现,绝大多数婴儿都有这种评估环境,防护自我的功能。只要环境"within a reasonable risk scale, they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 (在有限度的危险范围内,他们知道怎样做)。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成长有其不可或缺的贬匮。消除贬匮,也就消除了成长所不可或缺的机遇。当然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我没忘毛的教育:),成长所不可或的贬匮的另一面,是成长所不可或的丰裕。

  请看挫折教育下篇:成长所不可或的丰裕(待续)

  翩翩妈:

  回督督妈: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

  不一定就非有一位"辛勤"的母亲。

  甚至可能恰恰相反,倒是站着一位不那么"辛勤"的妈妈。

  我有一对很熟的朋友夫妻,女儿优秀得很,推荐上北大,不去,因为专业不对胃口--她要学兽医。结果中国的好大学都没有这个专业,高考之后,只好委屈地去了清华生物系。读了两年,不解渴,自己又报了英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兽医专业(全世界最好的兽医专业)。现在仍在读,北京奥申委已经聘她做北京奥委会的马术比赛医学顾问。中央电视台拍了一部专题片《想为马治病的女孩》,就是讲她的。

  这个孩子,因为我很熟,很喜欢她的性格,开朗、独立、自信、善良,就像她的父母。我向朋友讨教:何以女儿如此出色,怎么调教的?

  爸爸得意地说:"孩子好不好,全在运气。我运气好啦!反正我从来不管她,她就是自己非要这么好,我有什么办法?"

  妈妈横她一眼,对我说:"告诉你,最大的秘诀就是不管!爱她,相信她,就够了。"

  我的朋友夫妻,是文物保护专家,丈夫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评,常年在世界各地转悠,妈妈则在中国四处忙活,维修古建,真的没时间"管"孩子。家里只有孩子留守。这孩子从小就自己挂着钥匙,自己当家过日子,自己管自己的功课。

  结果呢,嘿嘿!

  她的父母也很辛勤,只没用在孩子身上。但孩子看着父母的工作态度、处事方式,自然会学;见识也很广,兴趣也极为广泛。

  所以,别像报道中那位妈妈,什么放弃自己的发展啦,这对孩子的成长只有负面影响。孩子让你放弃啦?说白了,潜意识里没准还有害怕工作压力的因素呢!别什么都往孩子身上推,孩子没必要承受两代人的人生!

  Everest:

  说得好呀

  最怕妈妈把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然后用"我为了你"如何如何来让孩子因负疚而不得不听从妈妈的安排。

  其实很多东西孩子是潜移默化中从父母或从周围环境学到的。我当然没有这个女孩这样出色,但是我父母也是从很小就随我去(他们没有时间管我),别人问起我妈我学习这么好,他们怎么教的,我妈总一脸迷惑说"不知道啊,我们没教啊"。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很多优秀的孩子出自很普通甚至很下层的家庭,出自那些父母并不懂教育理论的家庭。

  而且,什么是优秀?会弹琴、会画画是否就是优秀?有些没有什么特长的人却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给自己安排一个幸福虽然平常的生活,能够同时是好女儿、好妈妈、好妻子、好朋友、好同事,这也是优秀啊。



    关键字:早教    自主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爱-自主性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