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华回复溜溜妈妈:想听听你和大家的看法
你好。仔细的看了几遍你的帖子。应该说孩子是很不错的,你们带的也相当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你们也是下了很大的力气,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与你们之间的感情,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孩子自身的素质等都是很好。现在孩子逐渐长大了,快要上学了,您好像隐隐约约感到孩子的教育在什么方面有些不足。在什么地方有些问题?哪些不足?孩子为什么要练钢琴?为什么要画画、写字?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等等?这些问题以前孩子是不会去想,是妈妈要我这样去做,我也应该这样去做,妈妈不高兴,就说明我做错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开始去想这些问题,上小学,慢慢到上中学,青春期以后,孩子会更多、甚至以一种更激烈的方式去考虑这些问题,孩子表现的很反叛,很多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父母突然感到很吃惊,怎么非常好的孩子,没有几天突然会成为这样?我们的教育怎么了?问题在什么地方?这常常是中产阶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很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非常困惑的问题。,孩子现在有时候发脾气,也开始打人,有压抑感要发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问题你的孩子现在已经开始去考虑,这些问题从五、六岁的孩子开始思考,对很多很多的人要一直思考到暮年,甚至都找不到答案。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学会弹钢琴、写字、画画......?是让孩子的智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是让孩子将来能有好工作?教育的目的仅仅是这些吗?如果还有更高的目的,我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我想听听你和其他妈妈、爸爸的意见。
溜溜妈妈:
对不起,有补丁追加--给张教授的答卷1.1版
谢谢您耐心仔细的答复,我觉得受到鼓舞,还很感动.
昨天就坐到计算机前,准备回答您的问题,结果是发了很久的呆,脑子里虽有太多的思绪,最后只是关机了事.只好退而求其次地与孩子他爸讨论了半宿.
我的确早已"隐隐约约感到孩子的教育在什么方面有些不足",而且经常想.而"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学会弹钢琴、写字、画画......?是让孩子的智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是让孩子将来能有好工作?如果还有更高的目的,我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更是说起来似乎简单,深想下去却不是那么容易想透的事.我想,您真出了一道好题.
其实,壮咪妈的前几天的相关帖子,和您的"永恒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曾使我"停下来好好想想"(我知道自己需要经常有这样的契机).但浮想联翩总是比堆砌文字来得更容易,照例没有表态.如今,您既已命题,我恭敬不如从命,再加对佳咪妈,坦坦娘等前面提到和没提到的各位前辈心有愧疚,于是只好仓促上阵了.反正老听人说, "抛砖引玉"嘛.
以我曾经的经历,以前虔诚地相信的不少东西,后来都被自己痛苦地否定,比如从孩提时代就被教育, "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追求享乐乃至一切精致美好的东西,都会腐朽堕落,亲情比起阶级情来不足挂齿,长大成人后头等大事是保持江山的颜色,人活着只是为了让他人获得更好等等.相信坦坦娘那样的老大学生能深有体会(顺便提一句,作为80年代早期的大学生,尽管在班里年龄偏小,我却比别人记得更多的革命歌曲,革命故事,语录等).虽然并没象后来所说的"怀疑一切",抛弃一切,可心里受到的震撼不小.毕竟是从小就被灌输进去的东西,任何大的修正,都不会是如沐春风.此后,我不再认为判断黑白,对错,认定目标,方向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逐渐明白,有时候,看起来简单,朴素的东西,更经得住推敲..回到教育孩子的主题上,我的一个最根本的想法是:并没有一个绝对正确,毫无偏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方法.而所有育儿方法的根本目的,又极容易被整天埋头忙忙碌碌地"教育孩子"的我们所忽略.教育的基本目的,在我看来,应该是使被教育者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在满足不妨害别人,不破坏环境(广义的)的前提下,活得比原本更好;更进一步,则是在此基础上,使更多的人,从家人,友朋,国人以至全人类,活得更好.
也许这与我平常理念有关,我一直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很客观,民主,自然,公平的准则,很有深意.这个原则是必须的,正所谓游戏规则,所以有"不妨害别人,不破坏环境" ;另外,我非常赞同当当妈的看法,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可以由着我们画,孩子更象是一棵树,有着自身成长的规律,动力,大人只不过可以提供一些更好的外部环境而已,正如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内因同外因的关系".小树本身想长成什么样,能长成什么样,除先天因素外,自己最有决定权.对"活得更好",在孩子成年以前(其实完全可以放宽至终身),教育可以从两方面促成这一目的的实现:其一,最底限,助其具备谋生本领,而锦上添花的各种技能,如"不小心弄出个钢琴家"什么的,好是好,从个体说,并非必须;其二,对自以为是高等动物的人类来说,尤为重要的,是一个能感知品评的心,否则,别人眼里再好的生活,自己体会不出,也是惘然, "活得比原本更好",更不知从何谈起.
比如学钢琴的目的,孩子在最初的热情慢慢降温时,曾多次问大人,我经常的回答是:使手更灵巧,脑子更聪明,学会一门才艺,需要时,自己就能弹出好听的曲子,让自己或别人高兴.结合到前面所提教育的目的,从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一,对孩子的基本素质大有裨益,如手脑协调,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体验,持之以恒等,均为"谋生本领"的基础;二,通过培养对旋律的爱好,欣赏,使孩子对美的事物,从而对生活有更高的感悟力.所以,对学钢琴,我会在必要时提醒孩子,这是他自己确认的选择,并诱导孩子认为这是一件现在就好玩儿,以后更有好处的一件事.但同别的对自己有益的事一样,有时也得付出代价,比如, "你学滑板车是不是也练了很久,还挨摔了,才到现在这么高的水平?"等,再加上孩子确实喜欢其中好多曲子,且经常有露一手的机会,可以让孩子付出后即时有回报,所以,目前看来,前景还算乐观,这也是我准备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的原因.不过,几个月前,还发生过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次去音乐厅看节目,孩子小河流水般不停息的"为什么"中,有"咱们都有票吗?票是买的吗?为什么要买票?表演节目的人要买票吗? ......"等等,我们作了自以为详尽的回答.回来后,孩子再放他喜欢的钢琴曲的光盘时,突然蹦出一句:"光盘里表演钢琴的人,会有人给他钱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孩子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结论:原来钢琴弹好了,还可以挣钱!有几天还真有点以此为动力的意思,后来才渐渐淡化了.
至于学画画,认字等,在我看来,道理都一样.家长需要的是从旁多多观察,适时调动情绪,想清楚自己的目的,一旦有悖,不可强求.我对佳咪妈前几天转帖的,关于让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帖子,印象颇深,在此更想发挥一下:只要用心观察,每个孩子都有眼睛亮晶晶的时候,只是多少的差异而已;亮晶晶的眼睛会变暗(瞧瞧周围大多数大人大多数时候的眼睛),木呆呆的眼睛也有变亮的时候;怎样抓住亮晶晶的时刻,怎样使孩子的眼睛更多地亮起来,而不是在不经意间暗了下去,这是大人的课题.回顾我对孩子识字及学外语的放任自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在被教时,眼睛里失去了光泽,不再兴高采烈,王顾左右而言他;而学钢琴则相反(至少到目前为止的大多数时候).最新的实例则是:在小橡树为孩子报了"小小厨师班",而非妈妈心向神往的别的许多.报完到现在的三十多个小时以内,孩子已经给我大声,小声,悄声地宣布过n次有关以后"咱们一块儿做特好吃的蛋糕" "妈妈,您只要想吃的时候,告诉我,我就作" "咱俩一块儿去买各种材料" ...... (谢谢当当妈,坦坦娘).
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可有时,也会念头一闪:假如我能再多些办法,多些耐心,是不是会让小树长的更好呢?
张仲华回复溜溜妈妈:关于教育目的讨论
你好。关于教育目的的讨论,从一年前到论坛来就和妈妈爸爸们讨论这个问题,最早是和壮咪妈妈在一块讨论,前几天壮咪妈写了一个关于母爱的帖子,在帖子中她忽然说自己很保守了,我感觉壮咪妈妈在这一年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很大的进步。其实随着孩子的长大,所有的父母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很多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的父母也给我谈这个问题,说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要离开他们了,他们感到非常遗憾,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不可能把对孩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第二个孩子的教育上去。希望年轻的父母们能更早一点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也是做爸爸的人,先谈谈自己的感受,再谈谈一些"大道理"。
当我的孩子出生以后,我和你的心情一样,希望他能全面发展,希望孩子比较聪明,在智力的发展上应该比较好。除了我特别差的方面(音乐、绘画、体育、舞蹈),孩子上学前的发展是很不错。我自己是做这个专业(吃这碗饭),也算是有一定的收获,当然如果现在再有一个孩子,从头来一次,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会更好。所以我常常想,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到儿童教育上,一定会教育出非常出色的人。到了孩子快要上小学的年龄,我开始隐隐约约感到这个想法有问题,在以后的时间,我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在几年的时间里,把这个问题逐渐想清楚、想明白,是把二十世纪中国几代人的价值观、教育观彻底、认真的思考一次。想来想去,又回到一个不愿意去思考,使几代人都很迷茫、困惑的问题上:教育的目的上什么?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对中国六十岁以下的人,对这个问题太困惑,尤其是对文革期间的两代人--现在四十岁左右到六十左右的人,这个问题太伤感、太困惑。这五十多年来,对以上两个问题是有明确的口号,就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在这种极端价值教育观达到顶峰时,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思想、文化的破环和摧残也达到疯狂的地步。到现在它像一个紧箍咒一样紧紧套在中国教育界的头上。可是现在根本就没有人相信这两个口号,二十年来价值教育观到现在是越来越混乱。和"早请示、晚汇报"的年代相比,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也达到顶峰。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年和青年这一代知识分子,还处于迷茫之中,我们可能还在竭力的回避这个问题,可是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长大,孩子在三、五岁时,我们觉得孩子很好玩、可爱、聪明。在我们的教育下,甚至用现代心理学的方法,使孩子的智力等发展很好,越是这样的孩子,他成熟的越早,到了上学的年龄,面对着这个世界,他的小眼睛里闪着迷茫的眼光,问你:我为什么要认字?我为什么要弹钢琴?"光盘里表演钢琴的人,会有人给他钱吗?"
我问一个山区贫穷的孩子,问他为什么要读书,这个十岁的孩子回答的很简单:"读好书,长大了可以吃饱饭。"这可能是他唯一、强大的动力。你的孩子将来的动力是什么?我在和一个高三学生的座谈会上,一个认为学习很好,很优秀学生说:"父母和老师告诉我们上小学的目的是要上重点初中,上初中后的目的是上重点高中,上重点高中的目的是上重点大学,然后要读硕士、博士。将来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可是我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上!"价值观的问题现在困惑着绝大部分中国人,不论他是知识分子,还是一个工人、青少年。青少年们找不到答案时去"追星"、看日本的卡通。成人找不到答案时,去打麻将、斗地主、练法轮功。富人找不到答案时,去吃喝嫖赌、挥金如土。价值观的问题也开始困惑你六岁的儿子,你对孩子的教育也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困惑。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网上的妈妈、爸爸你们的孩子目前年龄还很小,你们现在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或者你们可以回答的很模糊、简单。你说,我什么都不想,只希望孩子将来快乐。但是当你的孩子十六岁的时候,面对着这个复杂、激烈、残酷的世界,他的小眼睛里充满着迷惘的时候,你现在的这句话就有任何意义和用处。如果做父母的到孩子十六岁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依然充满着迷惘,孩子将来会怎样!可是现在四十岁左右的父母和十几岁的孩子的眼睛里都充满着对生活意义、对人生价值观念的迷惘。
溜溜妈妈,我还是想听听你和其他妈妈的想法。心理学家可以使你的孩子很聪明,很能干,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是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