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教育目的(4)
 2003年10月31日 14:34 新浪育儿

  小毛头姆妈:

  父亲的教育观,我的人生观

  我是70年出生的,从读小学起,父亲就告诉我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长大后做一个象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当然,我没有做成科学家,但我也从不会为读书的目的而苦恼。父亲还告诉我,政治是最危险的最没有意义的东西,你读过历史就会懂得。我接受父亲的这些观点,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很尊重知识,尊重专家,尊重科学,而对于信仰等物始终敬而远之。我觉得父亲的教育观很符合我的个性,比较有逻辑,比较理性。

  开始主动地考虑人生的意义,应该是高一,因为看三毛的流浪散文而开始痛苦,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会是如此平淡,但也不知道怎样才算是有意义,洒脱如三毛不也一样很痛苦?三毛说人生痛苦识字始,我一直记得三毛的这句话,但对三毛的其他东西则渐渐开始觉得矫情、虚伪,尤其是在过了青春期以后。到了高二,无意中看到一句话: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好象出自一个女性革命家之口)。当时,我好象突然有点豁然开朗。直到有一天,早自习时,班主任读报上的新闻,有一段话似乎是说什么祖国的接班人什么的。我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巨大的希望和幸福感,不是因为自己是什么接班人而自豪,而是想到自己明年就可以高考,进大学,毕业后有自己的事业!天哪,这一切意味自己很快将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且是前途无限的充满阳光的生活!

  到现在,我也不认为一个高二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自私和狭隘。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个未成年人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这些年,逐渐成熟的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对这个国家的热爱,这不是教育所能给予的,而是生活教会我的,因热爱自己的生活,进而关注、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我想生命应该是属于个体的,有自己的一些梦想,有自己的一些责任。只有个体成熟圆满了,社会才能进步。

  记得读大学时,曾旁听过几次哲学系的课,老师讲佛教的禅宗故事,故事中有小沙弥问:什么是禅。老和尚答:吃饭,睡觉。

  婉儿妈:

  致叮当

  "一直没有要孩子,客观的原因是一部分,但主观上没法说服自己其实是最大的心病。我要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自己能感受到本能的喜悦?就是象我一样活一生?就是要体会人生的个中滋味?还是要让他照顾我的老年?这些目的显然都不够让我内心愉快和满足。所以至今没有做出这个决定,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想得有点过分严重了。"

  是不是思考出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就有意义了?自然界里,没有思考出生存意义的万物,它们的生命就没有价值?或者,是悲哀的?

  "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羚羊的生存意义就是被狮子吃掉?而狮子也有老弱病死的一天,狮子的生存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人看起来很美?它们都凭着本能生活,都只追求眼前那一口,那么,它们都是可悲的,干脆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更好?

  返观人类世界,就是--只有建立了一番丰功伟业、成名成家,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而绝大多数没有"思想"的人是在浪费生命?有一本佛教的书剖析过这种思想的根由,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贪生怕死",以有形的短暂的生命博取永恒的"生",云云,我觉得分析得很透彻,若你有兴趣,我回家翻书再和你理论?^-^而用马刻丝理论来说,你这种"理想主义"是中了统治阶级教育思想的毒,我们的政治课本上早就指出了--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就象日本的教育、美国的教育、、、、、、封建时代的教育、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扯得太远了,打住!

  "就是为了自己能感受到本能的喜悦?"--感受到本能的喜悦有什么不好?难道要更崇高的理由?说句不知轻重的话你别介意:你跟狗熊在一起不是为了"本能的喜悦"?你的恋爱、结婚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理想?是因为符合某个完美/深刻的理论?你爱美食、爱罗大佑的歌,是因为它"有意义"?好象又扯远了。

  有了宝宝之后,我在想,要孩子是出于我们的自私,我们要靠宝宝来拯救我们自己,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的天堂,是我们忘掉世间纷扰的天堂,是我们喜悦的源泉,也是我们勇气的源泉。

  (后话,孩子也会在这个人世间找到她的天堂的。)

  婉儿妈:

  先来点一本正经的、、、、、

  关于人生的意义、理想、追求等,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以群体组织的方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时,人又有很强的个人自我意识,想要在群体中表现和显示自己,这是一种在社会中追求自我价值的社会心理,而最能满足人这一社会心理的,莫过于功名。功成名就后的风光与欢乐,只是吸引人们追求功名的一方面原因,而且是比较表层的原因。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为了生命的不朽。

  人类有一个永恒被困扰的问题,这就是人要死。死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意味着人生意义的虚幻,意味着令人难堪的腐朽。为了反抗死亡,维护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人类绞尽脑汁。现实中的一切都难以为人长久拥有,更无法充分体现人的生命价值,人一死,便相互分离。唯有名,可以超越于个人的生死,他的言行、他的事迹、他的名字,可以千百年与山河同在,与日月争辉,与社会共存。这就是人生的超越,这就是生命的不朽。

  中国人认同的通达不朽之名的人生境界有三种,立德、立功、立言。德是群体生活要求于个体的最高生命准则,也是个体对群体所尽的最大奉献;立功则是在国家事物中作处某种突出的业绩,是个体对群体生存贡献的事务化表现;立言是创一家之说,从思想上为群体生活寻找最佳方案,提供指南。

  名一经与生命不朽相贯通,其价值便远远地超过了现实生命的价值,对名的崇尚和追求,就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因此人世间,才发生了那么多感天动地的壮举。为了捍卫名,捍卫自己的人生理想,人们可以牺牲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而绝不动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对不朽之名的崇尚,可以使人生充满理想和追求。从意志本能的角度讲,没人愿意默默无闻,无所作为,虚掷一生,生命意志需要表现,需要实现。未与不朽之名相关联的人生理想难免分量单薄轻飘,缺乏永恒生命内涵的厚实和凝重,容易在外部障碍中随风而散。

  这种生命超越之道所预期的结果,是个人意志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是社会向理想方向的进步。

  而人生的痛苦,生命的烦恼,总是因缘于意志与环境的冲突,因缘于欲望与现实的背离。

  这种追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两方面的痛苦和忧患,即,无法成名的忧患和现实状况不满意的社会忧患。在佛家看来,儒家的生命超越取向,不仅不是把人引向解脱,相反却是把人引向束缚,引向深深的痛苦和忧患。、、、、、、名是虚的,名又岂能使生命不朽?更何况,追求和渴望生命不朽,应该有一个价值前提,即活着就是快乐,否则,不朽又有什么意义。

  追求生命的超越,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安身立命,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抚慰,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关键字:早教  教育  目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教育-目的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