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教育目的(5)
 2003年10月31日 14:35 新浪育儿

  幸福妈咪2811:

  关于教育的随想(一)

  一、关于顺其自然

  这句话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一样,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自然是什么?是没有人为干预的状态,象荒野里的草,任其生,任其灭。但孩子是不可能不干预的,比如我自己,小时候出于本能的喜欢,看中的东西都想据为已有,妈妈干预了,用一种让我铭心刻骨的方式告诉我: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一棵草也不能动。所以,因为妈妈没有让我顺其自然,我才没发展成窃贼。再比如,我生性喜欢文字的东西,上高中后,对数学物理化学等深恶痛绝,因为它们占用了我的时间,使我不能尽情地看小说,写小诗。老师干预了,她说:学不好数学就考不上好大学,人不能完全凭兴趣做事,有些事情,不喜欢也得做。然后我耐着性子做数学题,竟然也发现了点其中的乐趣,并以很高的数学分考取了重点大学。

  所以,我私下以为,对于一个需要大人引导的孩子来说,自然并不是很可靠的,因为从某种专长中获得的乐趣并不象品尝某种食品一样一口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句话也不准确,因为象咖啡、啤酒等我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喜欢上的。)我现在几乎想象不出一个自然的孩子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相信我们论坛里的妈妈哪位真是在自然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在顺其自然方面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将人类美好的文化以孩子能接受的愉快方式渗透给他,让他在不感受太大压力的状态下慢慢学会欣赏,学会领悟,成为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比如音乐,除非天赋异禀,否则不会在完全没听过乐曲的情况下自己会弹奏和做曲,而我对那旷世奇才降生在我家是做梦都没想过的。所以,我从乖乖刚出生时就给他听优美的曲子,现在,他虽然刚满2岁,却比我18岁的时候更喜欢音乐。他常常主动要求听音乐,而且自己会选择是听"梁祝",还是听"渔舟唱晚"。那天在新世界姜杰钢琴城,他在人家的钢琴上乱弹一气后,到了儿童乐园,又把长椅子当成钢琴有模有样地弹了好一阵,表情认真得让人好笑。

  所以,我的主张是,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这世界上究竟有什么,要把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让他有机会慢慢接触,要让他在接触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好比谈恋爱,有的他可能会一见钟情,有的却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慢慢去发现对方的内在美,然后进入恋爱期。孩子不愿做的事并不是都不能做,也不是都不必做,而是不能以他讨厌的方式做,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多动脑筋,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我觉得这才是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

  二、关于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儿子在甜甜地睡着,我亲亲他,然后自问:他快乐吗?想起他白天的一切,想起他时不时爆发出的开怀的大笑,想想他亲亲热热叫妈妈的样子,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可是,他是一个从生下来就开始接受早教的孩子,如果早教就是剥夺了孩子的快乐,那么,他为什么依然快乐?

  也许,根子就在人们对快乐的理解。如果自然万物都能感受快乐,那我相信,万物的快乐一定各有不同。同样,不同的人也有对快乐的不同体验,贫困地区的老妇可能会为一碗面条而快乐,乞丐会为一笔大的施舍而快乐,科学家会为一个新发明而快乐,尽管他们快乐的层次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得到了快乐。

  那么孩子呢?如果你没给他听过优美的乐曲,没有培养他对音乐的感情却强迫他弹琴,那他当然要反抗,因为他不快乐。如果你没给他听过生动的故事却让他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他也要造反,因为他不快乐。反过来,对于一个喜欢音乐的孩子来说,你长期不给他听音乐,就是剥夺了他的快乐,他也会反抗,对于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你不给他念新书,那也是剥夺了他的快乐。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孩子是否在学东西而判断他是否快乐,而要从小培养他体验快乐的能力,让他在享受玩泥巴、捉小虫的快乐的同时,体验更丰富、更深刻的快乐。这样,当他们成年以后,在遇到痛苦、磨难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手段去排解,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苦中做乐。也就是说,他们不光有快乐的童年,还会有快乐的一生。

  所以,我不主张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为理由剥夺孩子早期的学习权。孩子能否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完全取决于父母,因为,有准备的教育才有可能是快乐的教育。而快乐的教育必然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关于随想的一点说明

  我的孩子来之不易,所以,我总是不知不觉地要为他做什么,或因他想点什么。

  这些想法在心里呆久了难免要溜出来,于是就写出来了。在育儿中我常常感到困惑,因为我总是受到一些人善意的嘲笑。比如乖乖小时候,我抱孩子来到花园里,在他醒着的时候我会唱歌给他听,或指着树说:这种长长叶子的是柳树。那种大大叶子的是泡桐树。有时会指着天空对他说:你看,蓝蓝的天上飘着雪白的云,多漂亮啊!而有些妈妈却把孩子丢给文盲保姆,自己在那聊天。他们有时会万分怜悯地对我儿子说:你这一天可真够累的!你妈也真累,让你自自然然地不好吗?

  这样的事情多了,我开始犹豫,我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是在戗害孩子?他那时太小太小,我无法判断我的作法究竟会对他有什么影响。那时候,我真的希望有经验的妈妈能为我指点迷津。后来,我看了一些书,才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所以,当我现在有了两年的育儿经历后,我把我的想法写出来了,我觉得一定有妈妈象我当初那样迷茫。我的这点经历虽谈不上是好经验,但至少可以给迷茫的妈妈提供一点借鉴,哪怕把我当反面教材也成啊。

  我写的任何东西都是自己心中长期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其实是写给那些当初嘲笑我的人或和她们持相同观点的人看的,是写给光顾自己打麻将而对孩子不闻不问的人看的(她们都借口顺其自然,借口让孩子自由发展,而看孩子分数时却比谁都在乎,对不及格的孩子打的比谁都狠),虽然她们可能不上论坛,但是,上论坛的妈妈里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育儿主张,所以,我把自己的随时想到的东西写出来,贴到这里,所谓开卷有益,就当给大家提个醒吧。

  能上这个论坛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孩子。有爱心的人必是能包容的人,所以就都能从相反的意见中拿来点有用的东西。上论坛3个月来,我总是从张教授和各位妈妈那里看到给我启发的东西,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改进育儿方式,收获真是不小。

  我喜欢这个坛子,喜欢大家讨论的气氛,所以才把一些逻辑不是很严密的随想贴上来,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多多指教。

  彤彤妈妈:

  谁来帮我解惑??????

  读《哈佛天才》的两点困惑

  威特认为"孩子没有玩友就没有乐趣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孩子在一起玩会沾染上坏习气,孩子不懂事,互相打闹,是很危险的。人们一再劝他说孩子没有小朋友一起玩,会情绪低落,性格孤僻,他就找了两个女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可孩子开始任性了,说谎了,傲慢了~~~~~

  孩子们一起玩,可以随心所欲,习惯上就叫孩子的乐趣。威特认为这样的乐趣不如没有的好。这是大人在脱卸自己和孩子玩的责任。大人和孩子玩,孩子一样高兴,而且孩子不会染上坏习气。所以,学校正是孩子的恶习集中的地方。让孩子和别的孩子少接触,还有好处是使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事情,不争吵,不发怒。

  我不理解啊,这和我们的观念多么不同啊~~~~~~~

  第二个困惑:蒙台梭利教育法到底好不好?

  有看法认为蒙式教育只适合对低能儿进行教育,对教育普通孩子没有任何效果。其教育法缺乏想象力,忽视想象力的训练,不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见《哈佛天才》151页。

  妈妈爸爸们的看法??????

  maidyly:

  请教张教授,我迷惑,不知该如何把握尺寸。

  张教授:

  你好,每次都能从您的文章中得到收获,在这先谢谢您了。

  看完您这篇文章,引发了一直长期迷惑我的一个问题。我也是一位妈妈,对待孩子,我也是怕把孩子宠坏了(正如您说的妈妈会在不知不觉的宠爱孩子)。可有时就不知该如何把握尺寸,我的孩子现在还不满2岁,处理她的问题,我是多鼓励,'你真棒,真能干,好样的'这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心里老是在嘀咕,这样对待孩子是不是让孩子有些自大,没有挫折感,像您说的只爱听好听的,听不得批评,我在想如果孩子碰到挫折,会不会不能评价自己?会不会有自卑?......爱和宠爱只有一念之差,我该怎么去做?请张教授给予指教。

  可是,妈妈们都能掌握这个尺寸?都能把握原则?这个原则和规矩该怎么去定?

  有了孩子,我自己也变了不少;为了孩子,我也愿意同孩子一起成长。能读懂孩子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回复maidyly:"愿意同孩子一起成长",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

  看了你"愿意同孩子一起成长"的话,我非常高兴。我做了十几年的爸爸,自己又是从事儿童心理和教育工作,教育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和太深的学问。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所有基础是什么?十几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我送给大家的两句话:"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做了父母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开端。"当年轻的时候,我们做了父母亲,我们有了孩子,我们开始去承担人类生物意义上繁衍和继承,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还要去承担人类文化、思想上的繁衍和继承,只有把生物意义的和思想、文化统一起来,才真正去完成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种群的繁衍和继承是依赖个体的"利益"延续下去,所以从生物的本能来看,孩子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必须照料他们,使他们长大成人。但是人和动物是有本质的区别,不仅仅是在生物意义上使孩子长大成人,孩子也必须成为一个有思想、文化、技能的人。无论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为什么样的人,都必须有一定的技能、文化、思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和普及的时代,无论从个体的利益(孩子将来长大后的生活),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孩子长大后都必须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文化和思想。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教育的需求如此迫切。过去一般的父母很容易做,因为多少代人社会都没有根本的变化,一个农民只需有种地、砍柴、过家的技能就可以,当然好的父母,孩子将来的能力也比其他人要好。现在社会发展的太快,竞争太激烈,对父母的要求、对孩子的教育和我们上一代人、上几代人就完全不一样。对做父母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是包括生物意义和人类技能、文化、思想的统一才意味着孩子长大成人。在我们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时,我们自己成熟了吗?我们对将来孩子必须的各种技能、文化、思想了解多少?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长大成人,虽然并不希望他成为一个"英才".

  幸福妈咪2811:

  三、早教的醉翁之意

  醉翁一定是好酒的,因为美酒确实让人留恋,醉翁所留恋的却并非只有酒,还有那得之心而寓于酒的山水之乐。实践早教的我当然是看中早教的,但早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通过适时的开发而使孩子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的口号是:将早教进行到底。

  神童是对那些开发得较好的孩子的指代,并不是指他们真的有多神,因为,用两个字总比说一长串字要方便些。比如世界贸易组织叫WTO,亚太经合组织叫APEC。培养神童没什么不好,人有7种智力:言语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社交智力)、内在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学习的革命》),构成智力的有5种因素: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中国儿童智力方程》),在最易于开发的年龄开发这些能力,我一直认为这很好。

  我相信人们所反对的早教是指那些只重一项偏废其他的做法,比如过多地强调知识性而忽略运动或人际交往等,这些做法我也反对。我还相信人们反对早教是反对那些违反孩子快乐天性的强制做法,是反对父母在评价孩子时的急功近利,反对为了达到父母的目的而违反孩子的意愿的以关心为借口的戕害。是的,这些都应该反对,做为母亲,我其实更反对。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探索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呢?让孩子快乐地获得,快乐地接受,快乐地体验,快乐地发展。有很多人在做,也有了很多好的经验,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研究别人的经验,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多动脑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多加引导,这样做其实并不辛苦,收效却很好。

  再说结果,培养出胡适(他3岁识字数千,上学不必开蒙)、培养出傅聪、培养出刘亦婷,固然很好,但如果孩子没能成为卓越的人,却能轻松地胜任工作,能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并享受乐趣,能象苏东坡一样在人生的起落中处之泰然,这难道不同样很好吗?(其实,我教孩子东西不是为了让他早上学甚至跳级,我只是想从小培养他多方面的能力,好让他上学后学什么都轻轻松松,在别的孩子忙于应付课程时,他还有时间玩点业余爱好。)

  乖乖正拿着小锤子往他的老虎台上钉钉子(塑料的),看上去真是个好木匠。上午,他把一个小汽车的轮子卸下来了,将来要修汽车?午饭后,他拿着那本《丑小鸭》一边用手指指着字一边讲,语调中时而忧伤时而欣喜(模仿我的),又是个不错的播音员。我看着他,对他笑笑,然后问他也问自己:早教不好吗?



    关键字:早教  教育  目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教育-目的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