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学习(2)
 2003年11月1日 11:19 新浪育儿

  Everest:

  看到张教授谈教育的帖子,很赞同,也想再说几句

  张教授有一段话:"对于从事应用技术工作的人,高智商的人很占便宜。但对于从事理论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IQ高并不是决定因素。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非常宽阔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基础上,对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继承。只要IQ在中上等的任何人,能达到上述的条件,都能做出成就和贡献。"这一点我在大学毕业之后体会很深。说句要得罪人的话:我们有些人重视小聪明,不重视大智慧。IQ只决定一个人有多聪明,但是出了校门之后聪明与否越来越无所谓。生活、工作上很少需要一个人脑筋转得快;相反,大多数时候一项工作或生活里的一个问题都没有很强的时间限制,但需要能够提出问题、需要思考的深度、需要广泛的知识、学习新东西的能力,需要心理成熟,不需要你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之内出答案。这种时候,聪明是不够的,要靠智慧。

  国内的应试教育,是在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不得已的办法。孩子把课内的东西学会了,并不说明他素质多高。这种情况下,要想教出一个素质高、有"后劲"的孩子,对家长要求很高。在美国也有很多家长不满意学校教育,孩子不上学,自己教。我以后虽然不可能让孩子不上学,但我自己一定要掌握孩子教育的方向。在学校怎么上课我没法干涉太多,但他应该具有什么能力与知识,我一定会通过和他一起阅读、给他制定学习计划、给他创造条件发展自己兴趣等方法培养他。国内的家长也许更要自己指导孩子以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

  已经和翩妈的帖没有直接关系了,再说几句题外话吧。

  有关美国的一些情况,想说几句。现在美国的教育已经跟以前有很大改变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这已经是共识。不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在这样做。像翩妈提到的给聪明孩子开小灶,这一点连一些贫民窟里的学校都在做,按能力和兴趣分班。只是因为客观条件,有些学校做得好,有些做得不好。好的公立学校一点不比好的私立学校差,就算是私立学校,大多数学校学费比我们娃娃上幼儿园的学费还低,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大学招生,"常春藤联盟"的八所学校改革慢一些,其它学校都不再倾向于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年年排前五名的学校,本科生三分之二以上是公立中学的毕业生。美国从六十年代起一直把教育改革当作大事,到现在也没有停止。克林顿、布什等近年来的总统都把教育作为自己政策的重头,都强调,教育是保证一个国家活力、创造力的根本,缺乏创造力和活力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我儿子现在刚上幼儿园,我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没有实际体会,但是当了妈妈之后,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美国人对於天赋与后天努力的关系的理解,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人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区别,各人天赋不同;但是一个人的天赋能够发挥出来多少,却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一个人成就大小,是天赋与努力共同决定的。天赋特别高却没发挥出来的,成就还不如那些天赋一般却把它发挥到极点的人。我们所说的IQ,也是天赋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不把它转化成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只停留在课业学习上,恐怕也难成大器。

  壮咪妈:

  请教张教授,翩妈和丁妈

  看了你们楼下的帖子,受益良多,先谢谢了。

  不过还有几个问题不还不太明白,特请教。

  看了你们的帖子觉得学龄前学会了认字还真是有些影响孩子上课听讲和学校的学习呢。孩子对学校教的不感兴趣,需要老师特许在课堂上做作业或自学些与课上无关的东东。

  对于教孩子认字我有些体会,其实认字就是个积少成多持之以恒的事。如果从孩子3岁开始教,每天雷打不动坚持不懈地教孩子一会儿,时间也不必太长,10分钟到半个小时,少则2年多则3年,智力正常的孩子都能在学前过了阅读关。好的方法也只是帮助孩子能学得有趣些从而坚持下去,于加快识字速度无用。孩子需有2500字以上的积累才能自己阅读,孩子一定得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把这些字一个个记住。我通过试验与统计,发现在壮咪4岁开始一次教的生字词不能多于30个,否则就记不住了。在孩子学字之初,肯定不能是这个速度,而且以后也不能每天都这个速度,因为还需要时间来巩固新学的字。即使教到了2500字,也不能保证孩子都记住了有了2500的积累了。也就是说起码得教3000多字后孩子才可能有2千5的积累量。这就一定需要2至3年的时间,也需要家长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如果在学校也能学到而且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也不难,那么家长在学龄前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意义大吗?如果每位家长都提前教了孩子这些,上课不都得自学了?或者直接促使了教育改革了?

  西方提倡个性教育,但不是家长在家先教了,学校会根据其进度专门教授的。这样是否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呢?我们这里也有些中国孩子学前就学了些东西,特别是数学水平已经很高了,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是让孩子自学并非有专人教授的。但如果老师看到某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真是天资出众,同时跟其他孩子起步学起来还是学不够的话,才会特别培养。比如有些私立学校就特别招收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不但减免所有费用还每年发放数量可观的奖学金,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天才儿童将来为名牌大学输送人才。在欧洲,澳洲等地有不少私立学校都有直升国际名校的名额的。

  请教(2)

  在咱们早教论坛开始之初,我们也讨论过要不要学龄前教孩子认字,那时我的观点是要教。不仅因为我在国外,即使在国内我也选择教。楼下翩妈的观点,促进阅读,扩展知识面,享受阅读乐趣,培养阅读兴趣,正是我当时的论据。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象翩翩那样学龄前就可以自己阅读了,在课堂上自己有计划地进行自学,或许是一种成材之路。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更充份地利用学习资源呢?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起主导地位是肯定的,没有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该教什么特别是如何更合理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还是值得商讨的。

  既然学校里会教认字,每个正常的孩子小学毕业后都能自己阅读了。家长在学龄前教岂不是一种重复吗?家长在学龄前给孩子念书,既可以有的放矢地教给孩子一些知识,这同样可以促进孩子的阅读能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还能通过亲子阅读来增强母子感情和相互的了解。唯一我能想到的不足可能就是家长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但物有所值不是吗?所以还是认为学龄前教识字是没必要的。

  家长教孩子还是以对学校的学习进行补充为好。比如在国外的中国家长可以尽早开始教孩子中文,而在国内的家长则可以多花时间教孩子外语。或者帮助引导孩子的兴趣往更深入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比如孩子爱车,那么跟孩子看车展,看汽车杂志,从对玩具车的喜爱逐渐加深对真车的了解,说不定最后孩子都能看汽车的专业杂志了呢。这些是否比花时间在教授在学校能够学到的认字更有效更寓教于乐呢?

  看到张教授的孩子在学前甚至数学也已经会了,想请教一下教授的经验,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壮咪从小也很喜欢数学,在幼儿园有时其他孩子玩玩具是他会要求做数学。我们这儿的幼儿园一般是不对孩子进行比较的,谁在哪方面在班里的水平如何一般老师是不会说的。但他幼儿园老师还是告诉我们壮咪是他们幼儿园最小的,但数学是最好的孩子之一,一般他们教数学时会给壮咪单教些难一点儿的。壮咪也让我教他数学,我一直没怎么教。本来中国人的数学在西方就显得够强的了,再提前学了,以后数学课更不知道怎么上了。

  数学的学习是不是也象认字一样,有比直接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有效的方法呢?比如给孩子10根筷子,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拿出9根,并记录时间。让孩子比较分别数9根和一次性拿9个留一个的时间,依次玩到拿5个,再让孩子想为什么拿9个的时候两种方法差距很大,而拿5个的时候就基本没什么区别了。这样的游戏以后学校可能不会教,作为学校的补充,家长是不是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呢?

  总之,希望能跟你们讨论如何能更好更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最后再次谢谢你们跟我们分享你们宝贵的经验。

  翩翩妈:

  壮咪妈: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的兴趣

  我还是坚持我在楼下的观点:"学前学什么不学什么,并无统一标准,完全看孩子个人的禀赋和爱好。如果翩翩那时不是对书本和文字有强烈的兴趣,我们也不会教她。各种孩子兴趣不同,迷恋的东西也不同,比如汽车、数字、画画、运动等等,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其实也就是最不费力的教育。"如果觉得幼儿识字阅读已经成了家中大人孩子的负担,那就不必进行。

  像您的贴子所说,都是分析和判断,对孩子好或不好,是否是浪费时间,比如国内孩子"应该"在学前教外语,而国外孩子"应该"教汉语,我就不太以为然--如果孩子毫无兴趣呢?

  完全不必把独立阅读看得很特殊,看得一定是孩子大人的负担,如果那样,就是该停止的时候了。比如你举例说,让孩子玩车研究车,上了学能看懂专业汽车杂志,岂不是很好?说得很对啊,如果孩子真对汽车强烈地迷恋,你会分析这对他是好还是好?不会,因为只把它当成一种pastime,心态就很放松,随孩子去研究好了。其实,在对待孩子阅读方面,心态也该放松一些,如果孩子强烈地喜欢,就教;如果孩子很勉强,就不必着急。

  比如壮咪,如果他真的很喜欢玩数字、玩数学,那就该因势利导,在这方面给他充分"玩"的机会,而不必因为对今后不能适应课堂学习忧心而有意阻碍他在这方面的认知。孩子的兴趣是会转移的,或者这种强烈的兴趣得不到鼓励,等您想让他有兴趣的时候,反而会付出更大的努力。

  再有,您的观点,反正将来课堂都要教,早早地学会了,岂不是一种浪费?我也不太同意。还是以阅读为例,诚如您所说,小学毕业,个个都会阅读,但是如果在学前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就等于比别人多出六年的读书光阴--六年是什么概念?一个大学加一个硕士研究生阶段!这种类比也许不太恰当,但是我认为这六年对孩子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而且,进入初中高中之后,也不是说在阅读上就扯平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然有相当差异,更不要说在目前的读图时代,多少中学生根本连阅读兴趣都不具备,终日迷恋于日本动漫画、无聊的偶像剧和暴力的电脑游戏。所以,从小被呵护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兴趣,可能左右的是一生的价值取向。

  我还有个想法,孩子的青春期是个关口,诱惑很多,如果能够使孩子的求知欲充分发育,如果孩子的心灵盛满了人类优质文明的甘泉,劣质文化和一些原始诱惑就会没有插足之地,或至少孩子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和足够的品味去睥睨。当然,可能尤对女孩子如此:)

  不管是将来学理工还是学文科,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能钟爱文学和音乐,都会终生受用。我姑名之为人生的两根拐杖:在人生圆满时可以借此发扬蹈厉;在不圆满时,可以借此升华苦痛。所以,我又要坚持,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绝非是简单的课业学习能够等同的。谁会将来痛苦时把玩词语分析和数学公式呢?当然,说了那么多,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兴趣,孩子若没兴趣,自然不该勉强。



    关键字:早教  学习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学习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