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猛妈:
张教授,翩妈,望妈。你们都在啊。帮我看看猛猛出了什么问题
刚开学两天,猛猛老师就给我说猛猛上课无精打采。回答问题不积极。今天我问了老师,老师说还没有多大进展。现在作业也不想好好做,整天沉迷(鲁滨孙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的读书中。我把他的书收掉了,他就不理我,问他学校的事情他也不说。他说他烦听学校这两个字。这样下去,我真担心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我怎么办啊?我们的关系现在这么僵也太早点了。还有,他在院子里和同学玩的时候,发生了些矛盾。然后他就从儿童杂志里找到了相关的问题。他就自己对号入座。这样会不会有负面的心理暗示啊。我真担心啊。
猛猛妈:读书是大事!
猛猛妈,为什么要上学?上学的目的就是要读书,要学习知识。孩子刚上一年级,能够有如此的读书精神,非常难得。应该鼓励,而不是批评。在国内的小学,有哪所小学能够帮助孩子去很好的阅读,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整天就是作业、作业。所以,你把孩子的书收掉,做的不合适,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去读书。海底两万里是非常好的科幻、科普小说。里面很多科学知识(准科学知识)都是孩子不能理解的,妈妈要帮助孩子,要给讲解里面的科学知识,除了提高孩子想象力,也可以借此机会帮助孩子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虽然我们的学校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怪学校,没有办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老师的素质差、教学环境差,教育经费少的可怜,学生太多。大家常常说上海、北京的学校差,但是像这样的学校,全国中等城市、小城市都很少,更不要说广大的农村地区。所以对学校看法,尽量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讲。并且必须要求孩子基本遵守学校的规则,鼓励、肯定孩子的读书精神、能力,并且去帮助他。同时也要鼓励孩子遵守老师的要求。这并不矛盾,你看翩翩不是很好吗。
孩子现在对你好像有些"逆反",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主要是你的问题,可能已经很长时间你对孩子的态度有改变,是一种无意识、不知不觉的改变,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得少。孩子刚上学,有时候更多重视的是孩子的成绩,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周围人可能的评价。这样就会忽视我们教育孩子的根本性目标。如果这种想法占上风。肯定会影响你对孩子的态度。我非常佩服翩翩妈妈对待孩子的那种极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她的内心很安静。
关于流行文化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学习人类的优秀文化,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人类的主流文化。流行文化绝大部分都是短暂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排斥流行文化。所谓流行就是大众的意思(popular culture)。在流行文化中也分为上、中、下三等。比如爱情歌曲,胡里奥的爱情歌曲也属于流行歌曲,CD发行量为世界之最,没有哪一个歌手有他的CD发行量大。胡里奥的爱情歌曲是流行音乐中的精品。美国流行音乐中蓝调、乡村音乐、爵士都是建立在自己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日、韩的流行文化是向西方学习,港台也是向西方学习,大陆又是向港台、日韩学习。基本上是西方好的没有学到多少,差的、糟糕的都学来了。自己民族中好的不去发掘,把差的保留下来。欧美流行文化的上层,有很多人具有很优秀的文化素质和个人素质。但是在港台、大陆的流行文化圈里,有优秀文化素养的人很少。克罗德曼的钢琴我是不太喜欢听,听惯了古典音乐,再听这样流行的"古典",感觉不好。但是像克罗德曼这样的钢琴家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但是在港台、日韩、大陆流行文化圈里,很少有高文化素质的人员。动画片也有很好的、也有很差的。米老鼠、唐老鸭等都是流行度最高的。这样的动画片在流行文化中是非常优秀的。日本动画片中有没有好的,有!《聪明的一休》,《花仙子》都是非常优秀动画片,其流行度也是很高的。但是日本的动画片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为商业的原因等,在制作、推销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文化的质量越来越差,暴力、低级趣味、黄色与准黄色越来越多。奥特曼这样一类的动画片很多暴力,虽然你看到的结尾最后好像是为了正义,但是儿童更多的是学习、理解动画片中个别情节。日本的动画片更多的是充满了自卑与自傲的混合心态,这是日本民族心态的写照。这种自卑与自傲混合的心态对我们的儿童,青少年非常有害。在大陆城市的中小学附近,你都可以找到很多卖日本的卡通书,其中暴力、黄色、准黄色卡通书籍很多,有很多是成人都不能入目。日韩、港台的低俗流行文化是以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并且他们的有些商业文化机构是专门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状况给量身制做。并不是给他们的儿童、青少年看。大陆也开始慢慢模仿去学习,向产业化上发展,这些日韩、港台和大陆商业文化公司的目的就是钱,无论给你的是快餐或是毒品,就是要把你的钱装到他的腰包里。在大陆的流行文化中,低俗的、快餐的流行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有很多是毒品或含有毒素低俗流行文化。这一类的文化产品不仅是书籍、影视,现在也包括网络流行文化产品。
我们不是排斥流行文化,但是你的孩子要接受好的、比较优秀的流行文化。儿童、青少年应该读什么小说,最好还是以读经典为主,我们的西游记、三国演义也是经典。一个时代的文化,经过时间大浪淘沙,流传到后世的都是精品。而现代、当代文化中的绝大部分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淘去,留给后人的也仅仅是少数精品。我们给孩子的精神食量,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习人类、民族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也要给让孩子去接受当代优秀的流行文化。
筱音爸爸:
对这个问题我有个想法,征求想法和案例。
这个问题在近几年来讨论得沸沸扬扬。心心妈咪说到的这套产品,大概与这个网址有些关系:www.indranets.com/
我在大概一年前比较近距离接触到这套思路和想法,还专门拜访过这个中心的老师。引起我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契机是看了台湾一位名叫王财贵的博士在北师大的演讲。这位王博士主要是站在批判现行语文教育的立场上提出了诵经的思想和做法。
应该说持这一派观点的人并不是我们一般想象的那么狭隘和偏激,或者食古不化。他们中有非常优秀的思想精英,而且他们的方法也听说造就了一些好的教育案例。
特别是在批判现行语文教育方面,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翩翩妈在女儿早教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绝大多数家长目前没有这种自觉和能力,这是事实。大家只要想一想,我的孩子将来要放到学校里,经受怎样的语文教育?可能心里都会有些别样的滋味!坦白说,我感到很恐怖!这是真心话。
不过,我有这样一个"逆想"的习惯:即使你的批判是非常有道理的,也不能代表你本身很有道理。
我有个模糊的判断:这种诵经教育的推广在利用大家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反感和恐惧心理,也在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急迫之心。
不过我确知,在我的身边有比较成功的诵经教育案例。我也正在努力搜集这方面的正例和反例。还有个模糊的观点:我认为古汉语可以被看作是一门"外语"教给孩子。如果在"英语"和"古汉语"之间作出选择,我宁愿选择"古汉语"。
但是,我认为进行古汉语的早教有个前提,这个前提与进行英语早教的前提一样:就是教的人自己应该是精通并且热爱这门语言的;而且不能反客为主干扰了母语的学习。
关于读经
台湾王财贵博士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已经很有很长时间,据说现在在台湾有一万多孩子参加王财贵博士的儿童读经活动,他给大家推广的主要理由是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我想王财贵博士有他更深远的想法。王财贵博士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牟宗三的弟子,牟宗三是儒学大家熊十力的弟子,是港台新儒学的大师。毕生为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研究、奋斗。他的弟子门也是继承师愿,为儒学文化、思想的传承奋斗,无论在台湾、香港、大陆目前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王财贵博士多年努力,希望说动年轻的父母,让孩子们从小读经,传承民族文化。儒家经书中有非常多的宝贵思想需要我们去挖掘、继承。是需要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这些思想,要把这些宝贵的文化、思想贯穿在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去做,都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王财贵博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但是从儿童学习语言这个角度看,我不赞成儿童过早接受古汉语,儿童口语、白话文的基础奠定后,再逐步开始学习文言文。从汉语言的发展看,汉语的书面语言只有白话文、半文半白、文言文。五四运动后推广白话文,白话文从古至今都有,文言文是汉语言的精炼。五四运动推广白话文的功过是非还没有定论,推广白话文对文化的普及有很大功劳,但是几千年汉语言的精华却流失很多。一个人要想有很好的汉语言功底,没有很好的古汉语基础,是不可能的。所以儿童在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后,要尽早的开始学习古汉语。当然,好的古汉语教材并不是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就是经典的教材。儿童就应该从更容易的开始。古代儿童学习书面语言,也不完全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都不是典型的文言文,这些文章都是白话、半文半白。然后逐步过渡的文言文。
中国儿童学习古汉语和学习和学习英语是不同的,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古汉语也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现代语言的基础。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尽可能学习的更多、更深,而儿童学习英语,主要是学习口语和简单的书面语言,到以后有机会再去提高。
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唐诗、宋词有极高的意境。无论是小说、诗歌、戏曲,还是表达科学思想,语言表达的意境都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我对现在很多大学要求老师用英语讲课感到很可悲。用英语教材作为参考教材非常必要,鼓励老师多讲也是应该,但是如果都用英语讲未免荒唐。很多大学老师用中文讲课表达力都很差,逻辑表述都存在问题,更不要说有很高的语言意境。用英语能讲出个什么名堂?既是找到讲课水平很高的老外,我们的学生能听懂吗?大学生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差,为什么?就是自己汉语基础差造成的,自己的母语如此差,能把外语学得很好嘛?不可能!
丁丁妈1863:
转帖:孩子该拥有什么样的权利
以下是我今天从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深受启发。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认识了26个字母,伊迪丝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这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却铁定了心,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曾见过这么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收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问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说,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老实地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额。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们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后来成为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这两项权利的列入是否起因于那位母亲的官司,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百万富翁。
摘自《羊城晚报》作者刘燕敏
张仲华:是想象,不是科学。
没有证据表明孩子学会"O"以后,就影响、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发展。这个母亲讲的这个故事只是一种丰富想象,不是科学!如果法院只是根据讲的这个故事判决,就是胡扯。鼓励孩子发展想象力是非常重要,孩子上学以后,想象力的发展和抽象能力的发展都很重要。问题不在美国的这个案件是如何判。问题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包括很多所谓的"专家",并没有自己去认真研究、实践、摸索对儿童教育,看到现在对儿童教育的热潮,凭自己的想象乱抄、乱写,甚至是故意炒作。出版社、作者、发行人和媒体互相利用。国内这多年认真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人有多少,是可以数出来的。现在可以挣钱,一夜之间就冒出成千成千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