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学习竞争(4)
 2003年11月1日 12:01 新浪育儿

  翩翩妈:

  我并不后悔让翩翩参加这个节目

  可能这会是她很难忘的一次经历。

  "我来过",本来就是人生的意义之一;就算其中有种种是非,孩子见识一下也不是坏事。而且,说到底,翩儿还小,不会像我们想得这么多。但我猜,像对铖铖、稷稷和贝贝这样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在离成功很近的时候,被不公正的规则淘汰,他们的感受必定更深,真不知道是否会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

  叮叮当0493:

  参加了就参加了,其实无所谓

  我们都难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愉快的事。

  我的主要意思是,你别把所谓嫉妒的情绪看太重了,在这件事上,翩翩的情绪太正常了,是我我也有情绪,你这当妈的能保证是自己的话就没情绪吗?我们会掩饰罢了,会自己消化罢了。这件事的主体,在是非上概念就不是很清晰,建立在这个不清晰之上的情绪,我看不需要把它弄得太清晰。

  人心都是肉长的,站在翩翩的角度去体会她的感受,没什么不好理解的。有时候糊涂一点吧,别太认真了。糊涂一点反而是尊重她,我是这么认为的。

  过去就过去了,产生情绪不可怕,即使是产生确实的嫉妒情绪也不可怕,只要情绪不失控能化解就行了。

  雨点爸:

  你善良呢

  有时候局势发展是若干独立因素互相作用引起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很难再具体分析细节过程。人总有一个倾向,需要追究责任、找出口号式的原因。那么就特别容易去一古脑责怪直接发起的那个因素和人。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不科学的,往往隐藏了事情的本质原因。

  其实,为什么要互相作用,怎么互相作用的,也颇值得研究。现有的一些观点,建议从宏观角度去研究。我曾经大略读过一本"第5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在这里有: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zatan/dwxxlxxxzzdys/dwx.html这是一本"过时"的讲公司管理和商业策略的书,曾经被一些人力资源培训班作为教材使用。

  我觉得这本书中,对于社会中团体和个人运作、互动的宏观研究有一定深度。其中"第三章从啤酒游戏看系统思考"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介绍了一种游戏,从其中,你可以看到宏观局面的发展和每个参与者的个人意愿有很大的偏离。据说培训班为了加深学员的认识,确实要参与者作这个游戏,大部分参与者对结局都感到特别受震动。

  此类课题,也就是研究貌似简单规则运行产生的复杂结局后面隐藏的深刻规律,此类课题显然是值得研究的。

  我先前的说法,有这个意思:如果你对一件事情害怕不好的结果,预感到其中深不可测,你当然可以选择回避。可惜,在生活中有时是回避不掉的,这是让人沮丧的事实。并且回避导致的结局可能往往比参加导致的结局更糟。

  "这样坑别人而自己往上爬的规则"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必然的,常见的,你我阻止不了的。你不愿意,说明你善良。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此种情况,我也感到无限困惑、束手无策。

  翩翩妈,你总是那么善良:-)

  我的"坏"说法显然有些夸张了,让您见笑了。

  对于翩翩,就我从这个几个月来早教贴子中的了解,她还是应该不至于因为参加这个节目"受伤"的,同意你的观点,其他几个孩子就难说了。

  我同意你的观点,如果已经参加了,就去面对它,处理好连带结果。我觉得你处理得非常好,叹为观止。不过,窃对于"嫉妒"一说不太同意,我认识应该是"感觉特别不公平"。因为对比较了解的人,容易进行分析比较,而不是对比较了解的人容易嫉妒,我觉得。陌生人取胜了,我们可以分析的材料少,所以聚焦在他们上面的目光自然要少一些。

  我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通常意义的电视台人的素质问题有一些看法,是我以前经理的一些事情的感触,算我的偏见。也许我对电视台期望比较高,而且他们剪接过的东西的效果又加深了我的误解。最后自然导致强烈失望。

  翩翩妈:

  其实,对翩翩还有一层意义

  就是她发现电视人没有她小心眼儿里原来想像得那么至高无上。

  在片场,主持人不断地在读题卡时念错别字,比如,把吐蕃读成吐番,真可怕!

  甚至,有一道问铖铖的题目:

  "日照香炉生紫烟"的下句是什么?

  铖铖答:遥看瀑布挂前川。

  主持人竟答:错!

  孩子们都说:没错啊!

  主持人看了半天题卡:好像是没错吧?可是题卡上印的不是这一句啊!

  导演就赶紧指挥:谁谁去查查,到底是什么?

  所以,同意你,某些电视人的素质,确实有点儿问题。

  翩翩妈:理解你的看法(张仲华)

  你帖了关于孩子去参加竞赛的帖子,我就想如何能给你讨论,看似简单的问题,我考虑的比较复杂,但是写的却比较简略。我理解你的看法,是不是认为我讲的问题离题太远。我给你推荐几本书,你看看,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1、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2、胡适《四十自述》

  这二人都是中国思想界百年来自由派的旗手,这两本书会有助你了解中国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文化、思想的发展。

  3、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理性与信念之间》此书是对近五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总结

  4、钱穆《朱子学提纲》钱穆先生阐述了儒学对现代思想发展的意义。新儒学的著作很多,但这本书不难读。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著作。这几本书一定使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两儿妈:

  是翩翩反应过激还是大人JUDGEMENTAL?

  假如翩翩妈不是"特别不喜欢妒忌这种情绪",翩翩的反应是否会被当成一种正常不过的反应?那样翩妈是否会一笑置之?翩翩反正最后是一怒置之了。

  假如翩妈没有较真,没有把自己挖掘到的翩翩的妒忌情绪以及引导翩翩克服妒忌引发的"过激"反应写下来,是否会引发翩爸的不同看法?

  假如大家都把翩翩所反应出来的情绪看成是合理,合法,而正常的反应,还会不会有后来一系列的关于人性善,恶,公平,游戏规则,适者生存,仁者爱人等等的讨论?

  就我个人的看法,翩翩的反应正常不过,健康不过,她要不是那样反应,我反而会担心小小的她就学会压抑自己的真情,心理是否真的健康。

  一直以来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做父母或师长的人"JUDGEMENTAL",会对自己,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我记得海外求学时,曾经参加过一个学生俱乐部的活动。关于生态,关于人口政策,关于环境,关于民*主自*由,中国往往是靶子。辩论的时候,我往往是那个还没开口就竖起了浑身的刺的豪猪,时刻准备着跳出来为中国辩护,给资本主义国家贴标签。

  直到有一天,一位德国学生说,"XX,你何必如此JUDGEMENTAL?我们德国二次大战以后,被批判和自我批判了这么多年,没有损害我们什么啊?我们也没有因此而觉得批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对我们有偏见,或者是心怀不轨啊?你的国家那么美好,那么强大,为什么你容不得别人说哪怕一点点她的不好?就算你说的都有理,不等于别人说的都没理。真理不见得只有一个,因为别人看见的真理,你不一定看见了。"JUDGEMENTAL这个词,从此给我一种警示。

  JUDGEMENTAL在中文字典里还不那么容易找到一个很贴切的词。字面意思是"判断的,判定的",但含义却是指"过份判断的,过度判定的",甚至有"以自己的判断代替他人的判断","容不得异见"的含义。用张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来判断儿童世界的行为和感受。"

  教育孩子时,我们都难免把自己的道德评判和世界观灌输甚至是强加给孩子。只是这一次,我觉得翩妈和张教授都有点强加之嫌。

  我还觉得,孩子有各种各样我们标签为好与不好的反应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于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发展和体会各种负面情绪,然后才能引导和克服。一出现我们大人不认可的负面行为,就急着去改正孩子,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拔苗助长?

  JUDGEMENTAL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制造一个封闭的环境,阻滞对不同意见,不同信息的吸收,最后导致系统内耗(懂熵的妈妈一定比我解释得好)。其实是生长的大敌。

  JUDGEMENTAL反映的,其实更多的是大人先入为主的判断,而不是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我注意到尽量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JUDGEMENTAL",要多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观察者和供给者。但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个观察者的角色,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应该转换成干预者,诱导者才能既保护孩子又不因为自己的"JUDEGEMENTAL"而强加于孩子?在此就教于早教的妈妈爸爸专家们。

  翩翩妈:

  好好好:)

  其实这话我也憋着,觉得有点儿不好说。当然我要说也没你说得这么铿锵而清楚:)

  我读中学的时候,碰到过一个极为善妒的女生。我们班前三甲里,我和另一个女生非常志同道合,很亲密;另位女生学习也不错,但老是和我们差那么一点点。就常找出点事儿来,散布些流言,希图能打击到我们。

  这是我很切近认识到的嫉妒。我当时很为她的行为诧异。有位老师对我说,这种行为,在学习好的孩子中,太常见了。你不知道,像你和另位女生那样的亲密,在我们老师中也很诧异呢:学习拔尖的学生之间,很难有真诚的友谊。

  那次谈话,让我有一种震动。

  我从那时起,一直不喜欢嫉妒这种情绪。

  所以,我可能对翩翩这一方面敏感了一些。

  因此,才会那则帖子。

  我没有料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实,讨论到后来,我想张教授和其他网友一样,都是借这只酒杯浇更大的块垒。才会有两儿妈所异议的judgemental之嫌。

  我大力同意两儿妈。

  何止这个论题,其实我们很多方面都会judgemental。中国有句老话教诫得好:去执。呵呵,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把那个单词译为"执着"。



    关键字:早教  学习竞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学习竞争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