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教育模式(3)
 2003年11月2日 14:07 新浪育儿

  和大家谈谈模式教育

  看到论坛上的妈妈们非常热烈的讨论,我非常高兴,我们开始时把这个BBS取名为论坛,就是希望妈妈和爸爸们都来讨论和交流如何教育孩子,现在有如此热烈的气氛,大家所谈的问题,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具有很深的理论性,看到坦坦娘对孩子教育的一些想法,心中的目标,我很感动,坦坦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几乎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了几天,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大家谈论的问题是教育的模式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去教育孩子,虽然我们有一个教育的原则,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但是孩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他将来就会成为妈妈们希望他成为的人。因此坦坦娘就把每一项要求和孩子的具体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培养出具体的行为而达到教育的每一项目标:

  "人多的地方不要大声说话----这是公德

  与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一起玩,你不要与他们抢玩具----学会谦让是美德;与比自己强大的孩子,不要随便让他抢走你的玩具----不要迁就错误,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

  碰到障碍摔倒了,不要总是抱怨它的存在,首先要知道那是你自己不小心----这就是承担责任

  小朋友摔倒了,你要扶他起来----这是乐于助人

  姐姐端来任何食品都要说谢谢,而不仅限于牛奶----这不仅是礼貌,更是学会感恩

  对于你特别渴望做的事情,就大胆地说出来----妈妈鼓励你做个敢于表达的男孩子,不要委屈自己

  。。。。。。"

  用坦坦娘的话:"妈妈的教育准则,具体化之用具体的事例给孩子",说明坦坦娘对孩子教育有很深刻的认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具体行为的要求,才能培养孩子的美德。这也指我们非常强调的一点。也希望大家多向坦坦娘学习,把孩子的教育准则落实到对孩子具体的行为要求上。这是一种模式教育。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人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模式如果如果走下去,或者是很僵硬模式,会是什么样?

  "人多的地方不要大声说话----这是公德,"不一定,大家都在大声讲话,我为什么不能大声讲话,我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可能故意要大声讲话。

  "与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一起玩,你不要与他们抢玩具----学会谦让是美德;"也不一定,有的孩子看起来弱小,其实可霸道。如果我有正当理由得到这个东西,可怎么说都不给,抢一下也是可以理解。"与比自己强大的孩子,不要随便让他抢走你的玩具----不要迁就错误,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明明打不过,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如果只顾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才糟糕。好汉不吃眼前亏。要学会变通。

  "碰到障碍摔倒了,不要总是抱怨它的存在,首先要知道那是你自己不小心----这就是承担责任。"本来自己错了,没有做好,你连宣泄的机会都不给我,你这不是让我去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吗?

  "小朋友摔倒了,你要扶他起来----这是乐于助人。"小朋友摔倒了,让他自己站起来,锻炼他的勇敢精神,我就是这样。

  "对于你特别渴望做的事情,就大胆地说出来----妈妈鼓励你做个敢于表达的男孩子,不要委屈自己。"有时候要勇敢的直接的表达,可在很多时候不能够大胆、直接说出来,要学会含蓄一些,甚至更圆滑一些。什么都大胆的讲出来,你让我长大出社会如何做人?

  "对于不讲道理的行为,你可以尝试去讲道理,别人不听你就走开----你还小,这是你力所不能及的"。一个同龄的孩子很无赖,当他一再侵犯我时,我决不会用绅士的风格对付他。

  "姐姐端来任何食品都要说谢谢,而不仅限于牛奶----这不仅是礼貌,更是学会感恩;"应该有礼貌,但不存在感恩。

  。。。。。。。

  社会很复杂,人也很复杂,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模式教育很好,但也会走向极端。古今中外的模式教育,有它的长处,但僵化、极端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古希腊斯巴达克人的教育,英国绅士式的教育,中国儒家的教育。我们自己的传统儒家教育模式,可以说对孩子的行为规定的很具体。从小严格要求孩子,而"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对中国儒家传统教育走向极端和僵化的真实写照。

  中国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承袭传统儒家教育中的僵化模式和风格。人太复杂了。你设计好的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按照你的模式去做,去要求孩子的具体行为。"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其结果如何?每个小学生进校就把小学生手则背的滚瓜烂熟,有用没有?我常常和学校老师开玩笑,如果那个孩子把小学生手则的每一条都真正做到了,这个孩子也就废了。看看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将军、现在的政治家、著名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是从社会低层出来。

  真、善、美、智慧、勇敢、坚强、毅力是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准则,但如何通过教育使孩子长大后真正具有这些美德,这是很不容易的,也不是我们能用一种事先设计好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都一定能达到的,如果是这样,对人的教育就成为工厂的产品。这多年对孩子教育的体会,没有一种模式--一个这样的生产线:铁块从这边进去,那边就出来好的机器零件。小孩子从这边进去,那边长大以后就是英才。

  雨果笔下的敲钟人,他有污秽的外形,但他有真善美的心灵。尽管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是一个市井无赖、地痞流氓,但他也具有真、善、美、智慧、勇敢、坚强的心灵。

  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是基于你对人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有多深!随着你的成长和进一步的成熟,你对的要求也不同。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不断的走向成熟的的过程中,对人类、对社会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中,不断的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蔡克宝宝妈:

  各位妈妈如何看?

  我也赞同张教授的观点,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中也是倾尽全力,但是我有是却在想,我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点过了呢?仅从一个方面谈起,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不劳动不得食,希望他能知道所有的获得都必须通过他的劳动或者说是他的付出,比如如果他能表象好点,我们做家长的可以适当的给一鼓励,这样做的目的单纯的只是想让他每天进步多一点,然而前几天的一件事另我深感震惊,不得不反思我的教育方法。因为我生病,我不到6岁的儿子主动的承担了洗碗的工作,他干的很开心,很主动,我听着他在厨房里一边唱着歌,一边洗碗,我很欣慰,并且给予他适当的表扬,可是我的儿子突然对我提出他要300元钱,我当时以为只是小孩子的玩笑话并没有当真,而是告诉他,我可以给他一朵小红花,他并没有表示不同意,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也没有感到什么,因为他一直都很开心。周日一早起来他再次提及此事,甚至哭,把他以前积攒的一分两分的硬币统统倒出来给我说,你不给我,我就什么都不要了,这些也给你,我可就什么也没有了,而且看他的样子是真的很伤心,怎么哄也不行,后来我生气了也不成,我很矛盾,于是又给他讲道理,告诉他,在家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仍不行,最后以他爸爸的一声断呵结束了哭声,很委屈的去拖地(他很喜欢拖地,以前经常主动要求)。但是看得出来他是一百个不愿意。其实我并不希望会出现这样的事,我也替孩子委屈,也知道他爸爸呵他接着让他拖地不太对,但是我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他。各位妈妈如何看待孩子做家务?以及我家宝宝的心态呢?

  蔡克宝宝妈:这也是一个模式教育的问题

  你好。孩子从小在家里做家务,父母给予物质奖励,甚至是给予一定的"报酬",从小培养孩子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劳动观,这是西方中产阶级家庭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在西方中产阶级家庭很流行,也是西方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这些年中国的父母也开始学习,但总觉得学得很别扭,有问题,就象你说的一样,怎么教着教着,教出一个拜金主义的孩子,开始就有人讲,按照中国的传统是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在西方可以,在中国就走调?西方文化是以基督教文化为基础,尤其是美国,基督教(新教)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其中最关键的是平等、友爱、勤俭。美国人特别是中产阶级很多人都信教,既是不信上帝,也要到教堂去,去获得一种精神力量。这样的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到教堂里去,经常给孩子讲有关上帝要我们友爱、平等、勤俭的故事。然后给孩子布置家庭任务,给孩子奖励,甚至是报酬,这会有问题吗?肯定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大概小布什就是这种典范)而在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大家有什么信仰?从文革后很多人什么都没有,是一个充斥着物欲和拜金的社会。尽管你可能非常注意,希望不要给孩子带来这些影响,其结果不是你所希望的结果。照搬来的模式有问题。

  如何去做?应该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思想和现在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如何去、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希望听听大家的看法。

  一可妈:(2002年)

  请教张教授和各位妈妈:关于朋友的困惑

  一可在幼儿园有三个朋友,叫源源,昆昆,和丹丹。丹丹是女孩子,另外两个是男孩子。两个男孩子和一可年纪一般,同月的,都是3岁半了,我们在一个小区住。三个孩子小时侯都认识,但真正交了好朋友是半年前入园时,为了让孩子不孤单,我们家长联系一起送到同一个幼儿园而且一个班,并且坚持两周一起送一起接的。其实当时是四个孩子,但那个小女孩就没溶入这个小团体。三个孩子适应的很好,在班里属于一个强势,身高,智力等都不错,都很自信,认为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都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或者说他们三个是最棒的。

  现在的问题是,一可除了这三个人似乎不和其他的人玩呢。我常常看到在离开幼儿园前有小朋友和一可打招呼,一可就是理也不理。有一次为了帮她,我在别的小朋友喊她时,赶快问一可:"她是谁呀?"一可快嘴利舌的说"她叫**,她爱打人,不是好孩子。":(一般来说,打招呼的都是女孩。近段时间我们因为时间冲突不能早接孩子,分别给三个孩子报了兴趣班,都报了美术班,老师是原班主任,三个孩子都很高兴。因为一可是女孩子,单独报了个舞蹈班。两个男孩子,报了个语言班,老师都另外换新的了。时间是放学后6点到7点半。先是源源,第一天语言班就哭了,过两天连幼儿园都不去了,闹着要上舞蹈班。一可呢,就是每天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很紧张。第一天她说"妈妈,我都想哭,可是我忍住了。"听着孩子的话,真心疼。接着几天,老师反映说:"非常认真,就是情绪没有调动起来。"有时候从门缝里看她拘谨的样子,就是怯怯的。一开始我以为没有认识的小朋友,后来看到不断有孩子过来和她说话,一可只是不理。都是同班的小女孩呀。介绍也是干干的说句那是**等。前两天给一可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到两人隔河相望,无限悲苦之时,一可说"有时候老师换座位把我放到第一排,我看源源时就很难过。"有一次一可说"妈妈,早上到幼儿园看不到源源我就想哭。后来我看到昆昆我就笑了。"这样一个小团体真不知那个叫丹丹的孩子是怎么加入到里面去的,她可是年后才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又有一个新朋友了。

  昨天因为一可生病,没等到放学我就把她接走了,结果晚上一可就问"为什么没上美术班呀?"告诉她妈妈今天有时间陪她想和她多呆会儿。没想到这个解释引来很大麻烦。先是要求妈妈每天早点下班去接,不上舞蹈班了(美术班就一定要去)在妈妈明确答复没时间后,就哭啊哭啊,不上舞蹈班了。其实一可在家是很喜欢跳舞的。后来又问源源和昆昆上的什么班,就哭啊哭啊要求上语言班。直到妈妈答应去和老师商量,才睡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要和朋友在一起才不上舞蹈班呢还是觉得舞蹈班太累(她是这么讲的),更觉得是新老师新环境的不适应。就我自己来说,上舞蹈班就是增加活动量,另外小女孩子嘛,听听音乐,练练形体,也不错的。而语言,我每天和她在一起,可以自己来的。主观上不乐意给她换班。如果是环境的不适,正好可以加强锻炼。总觉得她这几个朋友太黏糊,不接受新朋友,源源是每次上语言都要趴在桌上哭,有昆昆拉着手才能去呢。是适应能力差么?

  请张教授和各位有经验的妈妈给出个主意,给不给孩子换班,她们的友谊,该怎样去引导呢?

  非常感谢。

  一可妈:孩子对社会的适应锻炼,不能由父母给设定一个模式!

  一可的例子很典型。这些孩子的妈妈们动机是很好的,希望能帮助孩子们相互适应与交往,特别是把几个比较"优秀"的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的孩子放到一块,给他们制造一个交往的环境。结果呢?却与妈妈们的初衷相反,孩子的适应能力反而出现了问题。社会与自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要成为高空中雄鹰,在什么样的暴风雨中都能飞翔。我们给孩子制造的"环境"是根本不可能使孩子长大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在这种"制造"的环境长大,孩子能够真正去认识自然与社会吗?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吗?将来会有成就吗?不可能,很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就象我们帮助孩子学习走路,我们不是给孩子铺一条很好的路,把所有可能的障碍都搬走。而是我们把孩子放到广场上、草地上、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山路上、人很多的地方、车很多的地方,让孩子去得到锻炼、去学习。孩子可能摔跤,我们不是去搬走障碍,而是要更放手,让孩子在摔跤中学会走各种道路。我们会去安慰孩子,去抚摸伤痛。但是我们仍然鼓励、要求孩子勇敢的向前走。无论是一可妈妈给孩子制造的交往"环境",还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天才班",都不能帮助孩子们去真正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



    关键字:早教  教育模式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教育模式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