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关于早教的讨论-谦让(5)
 2003年11月3日 09:44 新浪育儿

  黄海月明:

  孔融让梨

  孔融让利的故事是这样的:孔融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梨子,孔融的哥哥的到了一个小的。孔融把大梨子让给哥哥说:"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这时候孔融三岁(两周岁)。

  这个故事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纯粹个人的问题,但是非常符合儒家的伦理观念,于是千百年来慢慢神化,慢慢形成"集体无意识"。其实现在看来不过是包含如下的含义:

  1孔融知道并立届一种秩序(这是智):哥哥应该比他优先获得更大的利益(长幼有序,这是儒家的核心之一);

  2孔融通过"让"执行了这一种秩序(这是礼):

  3孔融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能力,表明了一种天生的感情(仁)。

  综合的讲,就是自觉自愿的通过"让"的行为维护某种规则秩序。

  ----这种让的行为,达到了两个目的:

  1宏观上维护了积存的规则秩序;

  2微观上实现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显然,哥哥吃大的和弟弟吃小的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为了保证利益的最大化保证规则的完整,儒家的措施是:

  1宽恕他的破坏行为(恕);

  2改正他的错误行为(义)。

  ----再强调一遍,"让"确实能够达到系统的稳定,利益的最大化,规则的完整。

  很有趣的是,西方有一个"功利主义学派"的道德观是"如果每一个个人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利益),整个社会(集团)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利益)"。

  从他们的口号就知道他们的措施是:争。每一个人都拼命的争取字既得利益自己的幸福,最后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局--所有人的幸福。

  所以,"让"和"争"都是同一个目的:利益的最大化,幸福的最大化。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让",什么时候"争"呢?我的原则:

  1有稳定规则秩序的系统里,多"让";规则秩序动荡的不稳定的系统里,多"争"。

  2 "争"优先考虑;"让"优先行动。

  对于孩子,我们如果希望他理解规则,必须先让他理解规则的目的;如果希望他理解规则的目的,必须先让他达到那种智力,所以对于孩子,还是6岁以后再讨论规则也不晚;6岁之前先学会"争",因为他们的"团伙"不稳定。

  小人儿妈妈:

  刚刚发现,原来孔融玩的是一个配对游戏,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他发现了其中的对应关系,跟谦让没有关系。

  everest:

  其实真的是这样,一个简单故事,给利用了多年。其实现在很多事情也一样,非要挖掘出意义来。

  zlq222:

  孔融让梨,该怎么教育才见效?

  我也跟儿子说过多少次孔融让梨,可是有这种情形他都有是不愿意让,是说吃东西的时候

  可是他老爱玩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五岁多了但比较大方,语言上能学以致用,比如说讲梁上君子的故事,晚上关门时,快点关门怕梁上君子进来。可是分东西时他总要选取最大的最好的,该怎么教育?

  小桥流水人家o:

  回到起点,为什么要让?

  贝儿妈:

  那可不,晚上不关门时,影响到切身利益,当然会快点关门。

  让吃的东西给别人,一样关系到切身利益,当然不能让,孩子很聪明。

  小人儿妈妈:

  只需要一个大人挺身而出

  跟孩子说:我也想要这个大的。然后,锤子、剪子、布,解决问题。

  zlq222:

  这些到好

  跟孩子说:我也想要这个大的。然后,锤子、剪子、布,解决问题。

  如果玩这些,他是很喜欢的就不顾及了

  我是说本能上他会反对,道理他也懂,他会说孔融是对,真是学以致用就不行

  贝儿妈: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在孩子的身上还没有肉体化,耐心等待。

  小人儿妈妈:

  让孩子体会到家庭成员相互间的关爱

  孩子在这种关爱的气氛中,会慢慢地学会关爱他人

  雨点爸:

  我们家向来都是我来模拟和孩子争东西(感谢你称为"挺身而出")。比如争吃的东西,不但培养了规则,而且增加了情趣。我也是真心想吃好的东西,例如我也想吃巧克力,为什么大人就要掩饰自己的喜好?所以虽然称为"扮演",但是并不是"违心"的。

  类似的互相借钱也是。我觉得父母放下架子,在生活琐事上实践一下,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不是很难的事情。

  everest:

  谦让,要有实质性效果才应该做

  如果只是表面工夫,就算了。吃鸡腿,以前让老人、孩子吃,有道理,因为以前鸡腿是少见的有营养的好东西,该让最需要的人吃;现在就无所谓啦,多买几个好了。如果小孩子真的需要什么东西,别人让出来,也应该。但是这样有实质意义的谦让也是勉强不来的,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具有爱人之心,他们才可能心甘情愿这样做。西方社会讲规则,但是西方人做慈善事业的也很多,乐于助人的人也很多,这样的行为发自内心才有意义。否则,很容易变成功利性的东西:做好事是为了日后升官评先进,或者为了爸爸妈妈喜欢我。

  不过,我们现在常见的谦让,都不是这样情况,属於两个孩子同样渴望玩一样东西,家长硬要一个让出来。其实不管是三岁还是五岁,没玩到都难过,过一会儿又都会忘掉。实在没有必要让。如果轮流玩,大家都能玩上。

  有些妈妈又觉得,如果这样教育孩子,那么有些孩子什么都挑最好的怎么办?如果什么都挑最好的,那就仍然没有理解公平的原则。不让,不等於抢。按规则办,这次你拿大的,下次我拿大的。这次我先玩,下次你先玩。就很好。

  贝儿妈:

  同意!谦让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才是值得提倡的。

  小心心妈妈:总觉得不点不对劲,还找不出问题出在哪。

  可能还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吧。

  西方的规则是成熟机制上公认的,而中国,还在传统和规则中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可不易把握。因为没有公认的标准。也就是各自都是凭自己的理解来建立"规则"。

  西方人的慈善是建立在人和人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情并不一定深厚(父母和子女为例)而东方的人情依存的要求要高得多,所以会更讲究人和人之间的排序(老幼,上下)。

  越越妈:

  说到孔融让梨,正好看昨天和越越的对话

  妈妈: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谁吃大的谁吃小的?

  越越:爸爸吃大的,妈妈中,我最小吃小的。("我的第一本英语书"后遗症)

  妈妈:那妈妈吃大的行不行?妈妈病了。

  越越:不行。爸爸大,吃大的。

  妈妈:那妈妈的肚子大啊。(妈妈比较胖,越越爸非常瘦)

  越越:(急)不行,不行,你看爸爸那么高。

  。。。。

  当然这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好吃的越越还是乐于和爸爸妈妈分享,如果公平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她的小多少有点不高兴了。

  琵琵妈:

  也说让梨。

  我觉得在这里讨论让梨问题的妈妈,都是不愿意让孩子吃亏的妈妈。如果觉得孩子在同龄人中吃点小亏也没什么,就不必担心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是不是过于厚道谦让,总是无原则的退让这些问题了。其实我也是这样想,好在琵琵的竞争意识属于过强,不必要让我在这方面操心,但有时我也会很困惑:怎么几十年过去,在我们小的时候被我们认为是无私的、伟大的、神圣的、天经地义的东西就统统过时了呢?我们小时候学过的那些讲文明、讲礼貌、谦谦君子的东西全都落伍了?都是美国人的自我意识才是好的了?都是勇于表现自我才是对的了?我有时候也很胡涂,不知道怎样教孩子,怎样把握。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摆正呢?

  今天琵的一件事让我很受触动。

  给琵买了一大袋旺旺雪饼。球看到了也想吃。琵在大人的劝导下给了球两片(包里一共有十几片吧),球吃光了还想要,琵就是不答应了。看到球很可怜的样子,觉得真应该给他几片,又觉得不应该强迫琵琵。于是好言相劝,比如好东西要和小弟弟分享啊,比如你也吃过小弟弟的东西啊,比如小姨刚刚给你买了套漂亮衣衣啊,比如这么一大袋你也吃不完明天可以再买啊。总之说了很多,琵一直也没吐口。照我的脾气,在以前我早就怒了。明摆着的事嘛,怎么就不肯给小弟弟吃呢?怎么这么小气自私呢?但照着这儿的育儿理论,雪饼是琵的东西,她有权做主,所以我决定不强迫她,看她能怎么着。

  这边球还要求琵琵,见无效转而求我,球说,大姨,琵有那么多雪饼,她也吃不完,还不给我,我还没吃饱呢。看球这可怜样,我真是生气了。生气琵对球这么冷漠。我又劝琵,琵怒道,你就是想给他吃不给我是不是?你就是想把我的东西都给别人是不是?我强压怒火说,不是。雪饼是给你的东西,但你一下子吃不完,小弟弟想吃,你先给他吃,明天我可以再给你买。

  琵听了这话,又看到我的脸色,觉得有必要下台阶了,就说,那你今天这包分给他了,明天再买一包就全得是给我的。

  我一边给球拿雪饼,一边道,明天我根本就买两包,你一包他一包。琵听了没说话。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困惑了,承认她的占有欲,教出来的就是好孩子吗?在我身边,总能看到一些乐于助人的人,比如中午大家打扑克,有人会为大家带饭。在享受这种待遇时我们都很愉快。但到我们孩子的一代,他们还会享受到被别人所帮助照顾的快乐吗?



    关键字:早教  谦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谦让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