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咖啡果:
张教授你好,现在将仔仔的一些情况给你汇报,请教如何引导。
仔仔三岁五个多月,平时爱上小朋友家串门和玩乐,同小区里有位大他三个月的男孩辉辉,他俩同上一个幼儿园一个班,关系很好,可以说他是仔仔最熟悉的好朋友,但据我平时观察和老师反应,他们俩是刚开始见面特热乎,可是玩了一阵就开始较真劲。
比如在小区里,俩人本来玩得很好,可为了争坐一个大石头会闹得不欢。仔仔脾气比较倔,坐在大石头上就是不让给给辉辉坐,搞得辉辉急得直哭,妈妈好言相劝想让仔主动让一下,可仔仔小脸绷得紧紧的小屁股跟长了根似的就不动。最后,只好以"你们俩都去骑车吧。"为转移,俩人又高高兴兴骑车去了;早上上幼儿园为争站保安叔叔的站岗台也小打一下,是辉辉先动手,仔仔不甘示弱还手,当中勉不了推推搡搡的。结果辉辉又哭了。仔仔还是一脸倔样;有时骑车过程中,仔仔不知什么原因(他俩自己玩,大人距离远些具体情况不详),又把自行车横在路上不让辉辉走,把辉辉又急哭了。
在幼儿园也类似,辉辉的妈妈是全职妈妈,赶不上校车可以自己送去。而仔仔因为我上班,每天都准时坐校车(平时不喜欢我送,如果某天迟到非送不可,到了幼儿园楼下就开始嘀咕不要妈妈送,但我不放心每次都亲自交到老师手里,分开时仔就大闹。平时上校车自己都是很主动地和妈妈说再见,并叮嘱下午早点接),这样俩人就有先后时间才见面。刚见面笑哈哈特好,可过了一会就可能因为一个两人都喜欢的玩具较劲,免不了又有人哭。
在辉辉家里也如此,有时上辉辉家玩,辉辉翻出玩具,有一辆电动的挖土机仔仔特喜欢,每次去都想玩得尽兴,可辉辉每次也都想争着玩(据辉妈妈说平时他也不玩,就现在俩人玩他又觉得好玩了),仔仔不让插手,辉辉又哭了,妈妈觉得这是在人家家里不太好,委婉地劝仔仔俩人一起玩,可仔仔不听,紧紧地抓住不放,小脸绷得紧紧的一副"誓不放手"样子,最后也得妈妈想方设法转移注意力才缓和俩人之间的紧张。三岁前,来辉辉家玩时,几乎每次临走时俩人都闹得不欢而散。
要说仔仔老是霸东西也不全是,辉辉或是别的小朋友来我家玩时,仔仔都会把自己所有的玩具大大小小几十件搬出来让小朋友玩,就连刚买的遥控警车也舍得让小朋友一直拿手里玩,挑他最喜欢的碟片放给小朋友看,看样子想跟朋友们分享他的好东西。他三岁之前不太会共享,现在在小区里只要和别人交换总是很乐意分享,或是手里有好玩的也不太会计较别人动他的东西,以前多数时候就不允许别人碰他的东西。早上上幼儿园等车时,他多数时候也爱一个人先跑动叫嚷,然后引得其他小朋友注意后跟他一起乐(刚开始时小朋友都在妈妈身边静静地等车)。
我想问张教授,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是以欺负辉辉为乐成惯性了(和别的孩子少这样)?或是某种程度上与辉辉的性格有送?碰到类似情况,我是采用以前的转移法还是采取别的更有用的其他方法来引导他?还有仔仔有时很腼腆,在家也是,有时自己受到表扬还不太好意思。以上是仔仔平时生活的零碎,希望张教授分析一下仔仔并给予指导。谢谢!
小咖啡果:孩子之间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学习解决
你好。你说的情况很正常,孩子们都是这样,不见面就想,见面玩不到一会就打。你的孩子稍微厉害一点。那个孩子略微弱一些。孩子的事情主要让孩子去解决,大人在一边多观察,多给与指导。关于这两个孩子,当两个孩子在你面前时,你要记住,一视同仁,给与同样的关怀。当然那个孩子的妈妈也这样最好,但你要做到这一点。护着自己的孩子和有意拦住自己的孩子,都不是一视同仁,不是给予同样的关怀。(如果孩子的问题比较多,孩子的父母比较自私、小心眼,就要注意一些,不然朋友做不好,反而有麻烦)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公平的。比如,你的孩子强一些,那个孩子在一件事上处于劣势,你要鼓励那个孩子去和你的孩子竞争,但不能出面代替。对你的孩子也是这样,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如何做。孩子自由在打打闹闹中,竞争中,学会如何相处。建立友谊和保护自己。
小毛头姆妈:
请教张教授:关于玩具交换
女儿自从今年暑托班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总是坚持要交换玩具,如果对方没有她中意的玩具可交换,她就坚决不让别人碰她的玩具。今年上暑托班时,由于是混班,除了三、四个小小班的孩子,其余都是小班、中班的大孩子,开始几天女儿总跟我说哥哥姐姐不让她玩玩具,后来在老师建议下,她每天从家里带一两样玩具去,通过交换玩别人的玩具或幼儿园里的玩具。这一招还真管用,她很快就和几个姐姐、哥哥混熟了,我去接她的时候她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相反,自己小小班的同学反而不一起玩了,女儿的理由是他们不带玩具。
9月上小班后,这个问题越发严重,自己每天带去的玩具轻易不让人碰,哪怕好朋友也如此。我问过多次,她总是坚持自己交换的观点!
我跟她解释,好朋友之间分享玩具不一定非要交换。她的回答是那我以后不要跟她做好朋友了!她现在在班里也有好朋友,据她说那些好朋友是每天都带玩具来跟她交换的。
昨天,在公园里恰好碰到她以前的好朋友(就是女儿口中从不带玩具的那个女孩),女孩的妈妈也在,女孩看中了我女儿手上的玩具,用自己的一个娃娃来换,女儿不喜欢对方的娃娃,坚决不换,搞得那孩子很生气,孩子的妈妈赶紧带她走了。我老公觉得很没面子,责怪我把"这种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交换观念"灌输给了孩子。的确,我是教过,但我的本意只是想教给孩子一种跟人打交道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在她上暑托班的时候帮助了她吗?谁知道她会因此这么固执呢!
昨天,我又问她,你以前不是也去这孩子家里玩过玩具的吗?你怎么能对她这么小气呢?女儿的回答依旧固执:我以后不去她家玩了!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也请教过张教授关于她比较精的问题,当时教授说对两三岁的孩子这主要是优点,但现在怎么办呢?这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办,再过四个月她就四岁了。
谢谢!
小毛头姆妈:不要太担心孩子的"功利主义"
你好。孩子开始学会以功利的方法和他人相处,三岁多,你不要太担心。小孩子都是这样,她学会一种行为后,要把这种行为发挥到相当高的"水平",然后这种行为就会变成它的一种观念。孩子眼里的好朋友和大人眼里的好朋友是不一样的。小孩子更多的是功利性。今天和这个玩,明天又和那个玩,很正常。妈妈注意到不鼓励就可以。遇到不愿意交换玩具的功利行为,不要说他,也不要批评他,更不要有父母脸上挂不住的感觉,因为孩子会觉察到你的虚荣心,这对孩子会有影响。以后慢慢注意鼓励孩子去关心其他孩子,包括以物质和精神的鼓励。
陶陶的妈:
孩子的侵犯行为
陶陶上幼儿园以后,老师给我反映一个问题:他经常打其他小朋友。这种打不是特厉害,就象是习惯性动作,没事就推人家一把、拍人家一下,有的小孩不在意,有的小孩马上还手,就打起来了。其实我也发现他这个毛病,也呵斥,甚至打屁股,不见效。我仔细分析,感觉可能跟家里小保姆有关,保姆是在陶陶8个月时来的,人挺能干也很好,就是手不闲着,没事就喜欢对孩子拍拍打打,我想是逗他玩,就没在意,但后来我发现她和其他保姆在一起,也喜欢这样,甚至有一个女孩因此和她不说话,于是我给她提出这一点,她竟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习惯,后来自己也注意了,也改了。怎么儿子也这样,是不是受了影响?如果真是这样,我该怎么纠正他这种行为?希望张教授和其他妈妈能够帮忙。
陶陶的妈:不能说孩子是侵犯行为
你好。你的孩子是希望和其他的孩子交往,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去和别的孩子交往。所以就会常常去推别的孩子或摸别的孩子。妈妈要帮助孩子,孩子如果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就不会这样。论坛上关于这类讨论很多,你先找找。
lihy0806:
铭铭日记--问题解决
2003年3月10日星期一
自上次因铭不肯让出玩具高尔夫球棒而连续四、五次被遒拒绝一起玩后,铭自己也有些识趣,再加上妈妈建议,铭之后差不多有十天不再找遒玩。
2日上午(星期日),妈妈在外阳台凉衣服时,铭听到对方有开门的声音,把外门也打开,看到遒与遒妈在门外,妈妈对遒说:"我们家有辆很大的小汽车(爸爸刚给铭买的生日礼物),想不想到我们家玩?"遒有些心动想走过来看,可因为几次被拒绝,铭很快就把门关上,说:"我不跟你玩了,车是我爸爸买的,是我的!"又一次尝试没能成功。
6日晚上晚饭后,铭又提起要到遒家玩的事,妈妈告诉铭:"遒可能不肯跟铭玩,如果他不想玩,就自己回家。"妈妈看到铭进入遒家,没有象前几次一样,刚进去就很快回家,以为两人和好了,过一会,铭自己回来了,铭告诉妈妈:"遒遒哥哥在洗澡。"因没有被拒绝,铭显得很高兴。
7日晚八点十分,铭又说要去遒家玩,因没把握,妈妈告诉铭自己去试一下,到九点还不见铭回家,知道两个人已经没事了,因铭还没洗澡,妈妈过去叫铭洗澡,遒妈出来开门,说两个人正在一个做爸爸、一个做妈妈,在一起喂养着小宝宝呢,铭和遒看到妈妈,都说还想玩,妈妈想第二天是星期六,晚睡点没关系,于是妈妈先回家,铭差不多十点半才跑回家,满头大汗,但心情不错。
也许由于有一段晚上时间没有玩伴,再加上7日晚上跟铭玩得很开心,8日下午一点的时候,遒过来按门铃想到我们家玩,因当时准备午睡,妈妈开门的时候已经不见人。
晚上七点钟左右我们吃晚饭的时候,遒又一次主动过来玩,这一次铭一边大方地又拿玩具,又拿糖招呼着遒,一边快速吃完饭,之后两个人又玩在一起。两个人间的问题也就此解决。遒这次也从中吸取了教训,显得更热情主动了。
yidandanlu:
请教张教授与众妈妈,关于小孩交朋友
小女3岁4个月,以前属于很老实且认生的,玩具被抢也不哭闹,有时我说她是小调皮,她会说"我不是小调皮,我是好乖的小白兔"。现在胆子大一些了,会调皮了,也有了一些坏毛病,比如有大人在打篮球,球滚到她身边了,她竟向人家吐口水,有时亲戚来家,想抱抱她,也换来她的口水。
她还喜欢挑人,平时在外面看到幼儿园的有些同学,她会说,我不喜欢跟他玩。遇到年龄小的小朋友,她总是指着人家说"我不跟你玩".每次我都会跟她说,要跟好多小朋友玩,要爱护小弟弟小妹妹,你看小熊维尼多好呀,可是她现在没有以前听话了,说服教育都不起作用。
上星期天带她在外面玩,看见一个她的好朋友灵灵,在叫她的名字,她却指着人家说,我不跟你玩,把人气跑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好朋友刚刚,两人玩了一会儿,她最好的朋友贝贝来了,刚刚和贝贝都抢着坐在她对面,贝贝没抢上,哭了,她看了一会儿贝贝,就指着刚刚说,我不跟你玩,拉着贝贝的手跑了。在幼儿园时,几乎每天都和贝贝、灵灵坐在一起,分也分不开,现在灵灵没有和她们粘在一起了,所以她就不肯和灵灵玩了。昨天我问她,你小的时候有好多好朋友,现在怎么就剩一个了,她回答,"以前我跟好多小朋友玩,现在只跟一个人玩,没有关系呀,我随便呀"。另外,我不在家时,跟爷爷奶奶挺好,我在家时,爷爷奶奶想带她,她会说,我不要你。请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我希望她能对人友好,不要挑人,该怎样做?
yidandanlu:孩子的交往方式
你好。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交往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是吐口水,也是孩子与他人的一种交往方式,大人认为可能是孩子没有礼貌,而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只是一种交往方式,而这种交往方式并不合适。关于孩子"挑人"玩的问题,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很正常,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孩子只关心他当前的感受,没有很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模式。考虑到明天、将来如何去和他人相处,考虑到是否存在道德问题,这都不可能。但是如果孩子父母之间已经建立很好的依恋,并且有比较广泛交往的经验,儿童就能跟好的去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认为,你们和孩子之间的依恋依然需要大力改善,第二,要给更多孩子锻炼的机会,去学习如何去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everest:
张教授,也请帮我分析一件事好吗?
娃娃现在三岁,在幼儿园里非常开心,有很多好朋友,他有病的时候让他在家里,他都不干。以前不会跟成年人交往的问题,也已经没有了,现在很会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但是他最近以来很频繁地跟我们说他想谁谁了、想跟谁玩了。比如说,他说他喜欢幼儿园的朋友,要请他们来家里玩,我们就请了;他说想他上幼儿园以前带他的阿姨和婆婆,所以每一、两个月我会带他回去看望一次;他说想那个阿姨家跟他最亲近的的那个小朋友,我们也有时请那个小朋友来玩;他也在电话里告诉姥姥和姥爷"我想你们了,你们以后再来看我,我也要去北京看你们"等等;班上一个老师生孩子休产假去了,娃娃也说想她。有了喜欢的书、玩具,他要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看,甚至在大街上告诉跟他打招呼的陌生人他有新鞋、新玩具,等等。
我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冷清?不象在国内,周末孩子回奶奶家姥姥家、有七大姑八大姨宠着、有表兄弟姐妹玩着。我们在美国没有亲戚。另外,大家都是独门独院住着,来往不多,不象国内那样一个大院或一栋楼的孩子串来串去地玩。我们的朋友中有孩子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娃娃周末主要是跟爸爸妈妈一起,我们一般都带他出去玩(当然也包括到公园里跟小朋友玩),周末两天安排得满满的,如果忙,会请中学生来陪娃娃玩。
我的问题就是:娃娃现在似乎非常渴望与人交往,这也许是因为他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我又担心这是因为他寂寞,因为他确实没有一个住得近、随时想见就能见到的朋友。我小时候,就是跟院里孩子野跑长大的,不能体会象娃娃这样生活环境的孩子是否会觉得寂寞。从我说的这些事情看,您觉得哪一种更为可能?
everest:这是儿童交往的一个发展过程
您好。这是孩子交往的一个发展阶段,儿童交往的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被动交往阶段、主动交往阶段、探索(创造)交往阶段。成人的交往也是这样,举个例子,你到一个新的单位,一个人也不认识,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被动交往,如果你的交往能力一直很差,你可能大部分一直停留在被动阶段。如果你的交往能力很好,很快就进入主动交往,你会主动去的认识你周围的人,和他们发展关系。当你和周围的人熟悉后,你是否就会停留在在这个水平?大部分人如此,但是有少数人会积极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当然动机因人、因事而异,可以是为了友谊,也可以是为了利益,研究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使交往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样的交往,虽然也是主动的,但是更多的带有探索(创造)性。
看成人的交往水平与交往模式,就可以看到他在青春期以前、儿童时期的交往水平,他达到哪一个交往阶段。很少有儿童与成人达到第三个阶段(水平),只有那些具有领导能力的儿童与成人会达到探索(创造)性水平,绝大部分这样的孩子是在一种近似达尔文的原则下形成更高的交往能力。他的能力越高,他得到的利益(对儿童,得到友谊与关爱也可以视为利益)就越多。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有很好的依恋,并且能很好的达到主动交往水平,父母能够给与指导与帮助,使孩子能够达到探索(创造)性的交往阶段(水平)。不然的话,孩子是在一种盲目的摸索下,有的能够达到这种水平,大部分就很困难。这三种交往水平贯穿在人的一生中,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建立,当然最佳是在3-5岁的阶段。年龄越大,可塑性越差,被动的体验越多。
你的孩子现在是处在主动交往与探索(创造)交往阶段的过渡阶段,就是说孩子现在尝到他的主动交往给他带来的利益、友谊、关爱,使他感到很兴奋。一种行为使孩子得到利益与快乐,孩子就会反复的去做,一直在他得到新的满足与快乐之前,他不会歇手。他在摸索如何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友谊、关爱。当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谈不上有意识、有目的探索。需要父母在以后发展中给予指导与帮助。
你的孩子每天都在幼儿园,并且与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关系都很好。所以能够满足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除了积极帮助、指导孩子的交往外,要使孩子有更多的兴奋点,从你下面的对话中看,你应该帮助孩子阅读,使孩子能够在5岁左右达到基本阅读水平,但是你要考虑是汉语、还是英语阅读,从长远看,如果孩子一直会在美国生活,就必须是发展英语的阅读能力,汉语阅读到英语的阅读能力过关以后再说。
二十世纪中,心理学的发展,使人类对自身行为发展的了解达到一个非常的高度,对儿童教育不再是盲目的进行,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但是,他们极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也给他们带来很多困惑,他们太逻辑化,不能深刻去理解"中庸"的思想,往往容易走极端。上次讨论的DAMAN的闪卡识字法,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人太复杂,所以我们对儿童教育的实施,不能完全站立在某某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上,仅仅关注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虽然我们对儿童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是,未知的与已知的相比,已知的可能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更多的强调儿童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之上,就可以避免很多教育的错误。
菱子妈:
娃娃好棒!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娃娃与成人的交往达到了这样好的状态,真是非常羡慕!
我的菱子在与人交往方面进步依然很慢,她也有说她想别人的情况,比较多的是她说她好想以前幼儿园的两个老师和两个好朋友,也说好想在现在幼儿园教过她的但已经走了的老师。我没有你做得好,每次她说想的时候,我也是很被动,说:"那怎么办呢?妈妈也不知道她们现在在哪儿啊,也不知道她们的电话。"(即使真有电话,菱子在电话里肯定也不说话的)可是真正在街上遇见了,她又不喊,不说话,等人家走了之后她又总念念不忘。
另外我还有一件为难的事就是菱子总说她过生日时要请她原来幼儿园的两个小朋友。我有点为难。因为这么大的小朋友要请到家里来必须是要大人陪着来的,可我和她们的大人不熟悉,如果熟悉并经常在一起玩的我请人家就没有顾虑,可是不熟悉的人要在过生日时请人家我就觉得不好,虽然我们的目的只是想让孩子在一起玩得高兴,可是对于大人来说,不送礼物人家觉得不好意思,人家送了吧我又觉得不安心。所以我跟菱子说:"你想和她们玩,我们可以找别的时间去找她们,但过生日那天我们还是请经常来往的这几个朋友吧。"
从这两件事中也反映出我与人交往也是很被动的。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钟豆豆妈妈:
张教授,我要是早点听您讲这课该多好
我以前贴过对豆儿跟同龄人交往的问题。因我自己就是比较被动的人,所以也没能给豆儿很好的指导。豆儿现在仍然不大跟他一般大的男孩玩。虽然我并不喜欢一帮小子爬在地上拍卡,但我仍然希望豆儿是他们其中一员。可是他现在只找家属院里比他小的孩子玩,而且更喜欢跟女孩一起玩。这家伙看了《我是豆豆》后,到处滥用"不告诉你"的"隐私权",套了几次都没套出他在学校里的交友情况。偶尔听他透露一点,好象也跟男孩玩,但好象比较爱讨好那些"厉害主儿"。这次从厦门回来带的海螺,一些送给两个要好的女生了,还一一些就送给了他们班上比较调皮捣蛋的男孩。
请教张教授,关于豆儿与同龄人交往的问题,我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everest:
张教授,非常感谢,还想再问清楚一下
看了您说的,知道娃娃不是寂寞,反而是交往能力进步的表现,很高兴。但是您说的被动、主动与人交往好理解,但是探索性、创造性的交往是指什么?是不是说不仅仅主动交往,而且是对人有洞察力、有所谓的"知人之智"之后的交往?是不是在交往中可以由自己来控制局面的走向,不仅是主动去交往,而且是交往过程中自己占据主动?这是不是听着象是在"操纵"人?如果说这样的人有领导才能,我信。不过最好别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也老想着控制局面。:)
如果是这样,那么父母可以做的,好像是应该帮助孩子培养洞察力、去了解人,在这基础上有些行为上的指导,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