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各种行为问题-3-4岁的教育观念、民主、尊重等(2)
 2003年11月17日 21:45 新浪育儿

  越越妈:

  请教张教授及各位妈妈:

  昨天晚上,我打骂了孩子,可是到现在我还忐忑不安。

  事情是这样的,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后,越越(三岁半)就和表哥(5岁半)一起骑车玩,可是哥哥骑了一会就不想骑了,要去玩别的,越越就不依,非要哥哥也骑车,而且还大声哭,可是哥哥哪会听她的,我怎样讲道理都不行,就是哭,而且还打我,打碎了我的眼镜。于是我就打了她,越越哭得很伤心,我也不理,最后还是要我抱,我就抱着她,她不停地亲我想让我笑,我就是板着脸让她认错,最后终于她说:我错了。可是大家都搞得很累。越越到是后来一下子就忘掉了。

  我特别反感的是越越喜欢哭,经常在外面哭,为此,我常常觉得很为难,在家里,我可以让她哭,可是外面人来人往,真不理她,又怕她出事。而且搞得惊天动地的,多少有点难堪,有什么好方法呢,为什么一次一次,她也没记性呢,她如果哭,我多半也不会满足她的无理要求的。

  我总觉得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越越为什么这么犟呢,这种个性要不要改,怎样改?我一直以为这样个性的人以后挫折感也会强,对心理发育不好。我真的很发愁。因为我对越越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她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越越妈:哭是他解决问题的手段

  你好。你的孩子并没有问题。他只不过是用哭来表达他的愿望,达到他的目的。他对你的手段也一手硬、一手软。硬就是哭,软就是亲昵。分析你的讲的情况,孩子比较任性,自我为中心是比较明显,哥哥不骑车,不能满足自己的意愿,怎么办?哭!小表哥可不是妈妈、爸爸、奶奶,这一招他根本就懒得理你。这说明平时在家里人面前,大部分时间,这一招很有效。妈妈去给他讲道理,结果更厉害的撒泼、发泄。打妈妈,把妈妈的眼镜也打破。妈妈真的动起肝火,一顿揍。她一看,赶紧转向。表示和解、要妈妈抱,亲妈妈。并要妈妈亲她。妈妈要求他认错,好像是很不容易的表态认错,她就万事大吉。留下妈妈一人生闷气。这个小家伙厉害,把妈妈摸得很透,进有招,退有招。总之是当妈妈输的多,他赢得多。

  如何办?从根本上的解决之道,是教育孩子要有"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妈妈对孩子公平、平等,孩子也要学会对妈妈和其他任何人。这个问题很大,你仔细想想。看看很多妈妈的帖子,研究一下他们是如何去做的。比如想翩翩妈妈、EVEREST等妈妈。他们对待孩子时可能没有想到一点,但确实是这样做的。过去是父母对孩子不平等,现在的"小皇帝"们对父母、老人不平等。造成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第二,就是具体方法问题,在你的具体做法中,最糟糕的有两个地方。孩子一哭,马上就去给他讲"道理",你认为是在讲道理,她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只知道自己的目的达不到时,认为自己受了委屈时,妈妈在身边和言和语的安慰她,于是就开始发泄。这个时候根本就无需和他讲道理,是要立即惩罚。其惩罚的方式要依达到目的为准则。第二点,你一打他,她看妈妈真的发火(他这个时候认的不是他的对与错,是妈妈的态度。)为了让妈妈的对他的态度马上好转,就开始给妈妈亲昵。你这个时候是不能向她妥协。罚站,坚决不要理他。

  越越妈:

  关于上幼儿园的发现

  越越因为已经上了一学期幼儿园,已经比较适应了,但是由于转园和暑假的缘故,上幼儿园之前或是头天晚上总是要闹上一阵子。以前我总是想,如果答应了孩子不去,到时候又要上,孩子会无法接受,有背于教育的原则,所以我总是不同意,并且说一大堆必须上的道理,结果孩子闹得很凶;现在我发现,当她问我时,我装作没听见或者说:好的,我们玩一下再说,她反而能冷静下来,过一会儿,她又愿意去了。所以,我说:在孩子说不去幼儿园时,就答应她,不要直接反对,太强硬是不好的,也无需给她说上幼儿园的理由,结果会很不好。现在越越每天早上哼哼唧唧说不上幼儿园时,我就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结果,到了幼儿园,她就很自然地和我说再见了。

  吟吟妈:

  我的一个难题

  吟吟近一二个星期对大人的态度特不好,老是说:"喂,你不可以这样""喂,你干什么啊!""喂……"这是以前所没有的,而且总是一点点事就大喊大叫,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我本很困惑吟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天看到吟对着虚拟的对象大声训斥时才发现原来她在学幼儿园的老师呢。联想到吟刚进幼儿园那几天回家时常常对着布娃娃什么的学老师训小朋友们的话,才明白原来吟吟在学老师呢。

  吟的两个老师都很年轻,班上又都是新生,所以难免多发发火,这我很理解。可是我怎么对待吟的这种情况呢?虽然吟还没有正式回答我:"老师也这样的",可从她的样子来看,她对我的话并不很服气,我应该如何对吟解释老师可以这样而她不可以呢?我觉得双休日在家两天后吟的这些话明显少些,可一回去上课,就又多了起来,请各位妈妈帮我出个主意吧

  吟吟妈:老师固然有问题,父母也存在问题。

  你好。民主、尊重他人的精神是需要潜移默化给孩子。并不是说一个有良好习性的人,遇到一个不尊重别人的,马上就受到同化。这说明平时父母在家里,这方面做得不够,民主、尊重的精神、行为也有不足之处。

  吟吟妈:

  张教授:我不是太懂您的话

  您是说我们平时在家对吟吟不够民主?还是说我们平时言谈举止有不合适的地方?还是什么别的意思?

  应该说吟吟是在一个相对民主的环境里长大的(呵呵三岁算不算长大了?)吟爸甚至有点太宠吟吟了,有一次我不肯按吟吟说的去做(我忘了是什么事了)吟就对说我:"爸爸就很听我的话!"

  不过就事论事的话,这件事已有了好转了,我和吟吟谈了一次话,吟吟已经不太说那些话了。

  吟吟妈:民主与尊重是相互的,仅仅一方是不够的

  你好。虽然三岁的小孩子模仿力很强,老师训孩子的样子被孩子模仿。但从模仿的维妙维肖样子,和回家后对爸爸妈态度,能够看出你们对孩子的"民主"与"尊重"更多的是单方的。你尊重他,他不尊重你。你什么事情和他商量,征求他的意见,另一个人却不征求你的意见,民主就不可能进行下去。

  虽然是两、三岁的孩子,妈妈、爸爸尊重孩子,也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和家里其他成员。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然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就会发展起来。吟吟到幼儿园后看到老师对待小朋友的态度,一种绝对权威的态度。孩子希望能以自我为中心,并希望有绝对权威的态度就开始萌发。当然孩子很小,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体谅和理解他人、体验他人的情感是要很长的时间去潜移默化。父母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是最重要的领路人。过去我们有一个观点,儿童时期得不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很难会期尊重他人。现在从独生子女的情况中对这个观点有更多的解释,就是尊重是双方的、相互的。自尊和尊重他人是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

  过去我们的孩子没有受到父母的尊重,现在独生子女却不知道应该去尊重他人。过去是孩子缺乏父母的尊重,现在很多父母缺乏孩子的尊重。说到底,还是我们民族文化深处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民族中如果有一半人知道如何应该去尊重他人,真正的民主才社会有可能实现。

  大楠妈妈:

  坏脾气的小家伙.

  我家楠楠整3岁,平时讲理的时候很绅士,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截然不同.比如问他有好吃的先给谁呀?他就会说爷爷,姥姥,爸爸,妈妈,可去肯德基的时候不仅要吃给他单独买的鸡翅,连爸爸的汉堡,妈妈的鸡肉卷也要独占.只要我们一要吃,就尖叫着把这些东西全部抢到自己的面前然后用手捂着.为了不让他影响别人,我和他爸爸只好哄着他,然后转移他的注意力,把吃的掰下一些赶紧拿回来.在家里吃饭时也一样,楠楠最爱吃的是鸡蛋,一有鸡蛋在饭桌上他就不管一切,全部放在自己面前.有时我们把鸡蛋分成三份,并告诉他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这时楠楠就会迅速把自己的那份吃光,然后来抢爸爸妈妈的那一份.如果不给他就会把勺子,筷子扔到地上然后把吃的东西用手乱抓一气.为了这个他挨过屁屁,也讲过道理.但好象不太管用.请各位妈妈帮我出个主意.

  大楠妈妈:民主、平等、公正、相互尊重!

  民主、平等、公正、相互尊重!这是教育的理念,我们要求自己,要也要求孩子,这是双方的。这不是我们专门去教育孩子,而是要处处表现在在我们做父母的身上,表现在家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面,也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面。以前是父母对孩子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不尊重。现在小皇帝们都反过来,他们对父母、对老人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不尊重!民主社会与理念真的离中华民族还很远?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对我的孩子做起"!

  贝贝妈咪:

  请教张教授!

  以下这两种情况,是不是该教育贝贝呢?

  上电脑时,贝贝先坐下了:妈妈,你要学会等待,等我一会儿上完了,你才能上呢!

  看电视时,贝贝自己玩,妈妈在不停的找频道,贝贝说:妈妈你把电视都晃坏了,就看这个台不就行了吗!

  这两件事我都是笑着跟贝爸说的,我自己的感觉是贝贝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值得表扬呢,可是贝贝爸说应该教育贝贝,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管,您觉得是这样吗?

  贝贝妈咪:平等、公正、公平、民主,相互尊重!

  平等、公正、公平、民主,相互尊重!这是教育孩子的原则,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原则。不能说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能管。



    关键字:行为  3-4岁  教育观念  民主  尊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教育观念-民主-尊重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