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佳佳妈:
佳佳识字--一个失败的例子
看到前几天婉妈的《初谈婉婉识字》一文,想起了一年多来佳佳"失败"的识字经历,粗粗地整理了一下,与大家探讨,希望得到众妈妈的指点。
我是两年前来到新浪育儿的,记得最初的一段时间,我反对过早地教孩子认字(还有没有妈妈记得那时我们在小少年关于识字的讨论?)。
大约半年后,碰到了翩妈、婧妈等,认识了入学前就已过阅读关的优秀的孩子们,尤其是四岁就能自己读小说的翩,让我羡慕不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开始后悔自己浪费了几年的好时光,于是痛下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教佳识字,就是教不出个"翩翩",怎么也得调教出"半个翩翩"来,,也可以让自己早日逃离口干舌燥讲故事的日子,那时佳四岁零三个月。
与婉妈不一样,我没有采用系统的识字教材,我相信自己能摸索出一套适合佳佳的认字方法。
最初用的是看图识字,指望佳通过反复的看图能自然地认识一些常用字。开始非常顺利,一套近百张的看图识字卡片,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在母女嘻笑游戏中全部教完了,佳直喊"认字真好玩",我也直庆幸"孺子可教也"。可高兴了没几天就发现不对了,佳的眼睛只盯着图,根本没看字,一周后,我统计了一下,单独拿出来能认的也就"哭"和"笑"两字,真是让我哭笑不得。一周来收获最大的是发现了佳较强的看图能力,那套卡片包括扛、搬、抬、运、商、优、劣等较难从图片中看出来的字,佳都能准确无误地从卡片中"读"出来。
一招不行,再来一招:手写认字。每天在白纸上写一些常见字,逐个地认读,刚开始几天佳挺有兴趣的,几天后兴趣骤减,佳妈又采用了逐个地组词、造句比赛,根据字编故事等方法,一段时间里效果还可以,但后来每个字佳都要求妈妈编故事,而且注意力也马上地从"字"转移到了故事上了,本性就懒的佳妈实在受不了这种折腾,不了了之了。
佳妈不死心,又买来了一套无图识字卡片,并与佳达成了协议:每天字认得好可以得到一颗星(其它方面比如主动帮妈妈做事、跳舞等也可以得到星),累计20颗星可以满足佳一个愿望。这种刺激让佳兴奋,每天能顺利地认8-10个字,佳妈窃喜,以为找到了一种让佳认字的最好的办法。可又是好景不长,佳发现用这种方法得"星"太费力了,每天想尽办法地"耍赖":饭后马上整理碗筷、擦桌子--妈妈,画一颗;脱下的臭袜子自己去洗了--妈妈,又一颗;睡前帮妈妈放好洗脸水,挤好牙膏,甚至洗PP的水和毛巾,洗脚的水和毛巾,都一一放好--妈妈,这么多的事,画两颗吧!……认字嘛,妈妈今天就算了吧,明天再认,反正已挣够了五角星,小家伙不管这么多了。
佳妈一直的愿望就是能让佳在快快乐乐中学习,美梦又一次破灭!又该想个其它的法子了,还是从佳最喜欢的故事着手,读故事吧。经过前段时间的折腾,佳也认识了近两百字了,每天由佳选一故事,妈妈读不认识的字,认识的由佳读(这方法其实已在前面的各种方法中穿插使用),读完后由佳选两个不认识的字来学(就两个,佳妈的要求越来越低了),读得好,认得好,才可以读第二篇。这跟婉妈教婉的方法一样,佳也跟婉一样,会闹别扭,有时不愿读了就死赖地以哭威胁。这种方法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现在。因为没把每天学的字列出来,少了复习巩固的机会,很多也就忘记了。不过,这时的佳妈已以不再很刻意地都佳认字了。
从那以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佳妈忙于应付一重要的考试,佳佳假期交给了奶奶,平时就在幼儿园全托,佳妈跟佳一起玩的时间都很少,就更谈不上认字了。
佳妈忙完,11月底,幼儿园里已经快教完拼音了,于是又想到了一种新的培养佳独立阅读的方法。凭着佳妈在5月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得了二甲,佳妈开始每天在家里帮佳复习拼音(在这之前,学期之初,佳妈曾因"反对幼儿园教拼音"与园长严重交涉过),指望佳能尽快地掌握拼音以达到独立阅读拼音读物的目的。这个计划现在又搁浅了,原因是佳对拼音极其反感,佳妈软硬交施,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在佳爸的一句"别弄巧成拙"中举双手投降了。
现在,可怜的佳妈还是天天给佳读书,再造"半个小翩翩"的梦想彻底破灭!
97佳佳妈:关于识字、识句、阅读有很多讨论
看了你关于教孩子识字的帖子,我想问题主要还是在对孩子"识字"与"阅读"的理解上存在问题。在方法上有识字、识句的方法,但根本都是要围绕着"阅读"。以识字促进阅读,以阅读促进识字。识字围绕这阅读转,以阅读带动识字,以识句把识字和阅读连接起来。如果你不能把二者连接起来,不能互相促进,既是能过识字关,也不一定能过阅读关。
heqbear:
有一个困惑
看到各位妈、爸给孩子读书,推荐书,想起一个事。
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我的一位同学,等到高二高三时才想起阅读量不够,开始阅读一些文学名著,大多数人早已读完的一种,还不喜欢大部头,喜欢读一些精练的,可是他的语文不次,虽然比不上一些文学爱好者,也是属于优的,属于把课本读得很透的吧。其他方面:那是天才,很难遇见的一种,英语更不用说,各位帮我分析这个案例吧。
heqbear:广泛的阅读并不一定能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
阅读能获得知识,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广泛的阅读并不一定能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所以从儿童时代开始到大学,阅读材料一定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获得知识,一种是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力。尤其是儿童刚开始接触书面语言或准书面语言读物时,一定要给孩子选择一部分精读的读物,这些读物的语言、描写都很好、很优秀,最好是大作家的作品。并且在给孩子讲和孩子读的时候要下力,在用字、用词的功夫上下力。当然这首先要妈妈、爸爸注意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阅读是基础,但是有的人能读出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有的人语言功底就很差,比如像我就是这样,所以在我教自己的孩子时,就非常注意。我的孩子在上小学四、五年级时,就开始教他古汉语。上初三、高中,孩子天天做作业,读书的时间就越来越少,现在上大学,每天的时间都是理、工的课程,告诉他,最好能经常坚持读一点古汉语,不要把语言的给荒了。
现在要上学的孩子,和已经上学的孩子,妈妈、爸爸在一块讨论阅读,主要是一种广义的阅读,主要是知识的获得,或者是一种乐趣。平凡的书不要多读,更不能当做精读,儿童读物要孩子去读几百本,没有必要。如果仅仅是一种乐趣而大量的阅读几百本儿童读物,就是去浪费孩子的时间。牺牲儿童的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lmlm97:
学前早识字弊多利少。
看过几位家长关于孩子识字的几个贴子,我觉得有必要把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也许说教训更恰当些)和一些写下来,供急着想教孩子早识字的家长朋友们引以为鉴。
一、初尝苦果
我儿子是97年月11月7日出生的,早在一年前已经认识一千个左右的汉字了。最初教他识字应该说不是基于早教的目的,而是源于一个很自私的动机:想让孩子尽早独立阅读,好把自己尽早地解放出来。可事实并没有朝着我设想的这个方向发展。让孩子认会几个字,容易;可让5岁以前的孩子学会独立阅读,难!毕竟孩子的"阅历"还浅,孩子不会断句是一个问题,孩子读后不解其意更是一个大问题。孩子的第一反应是:读书很无趣。可悲的是我当初竟然忽略了孩子的反应,而是采取这种办法去解决问题的:逼着孩子去读。结果是:他现在是能把书读得很好了,可是他却很怕读书。现在我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早读或多读一两本书乃至十本八本会有多大的收获?更何况这种收获还是以扼杀孩子对书籍的热爱为代价的!
二、难免后患
普通正规小学一二年级以字词的认读和书写为主要教学目标(我的孩子不准备上超常班),孩子都会了,这个学怎么上?我个人认为学前识字的弊端是一系列的。先是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教孩子识字,难免会顾此失彼。二是孩子入学后会白白地浪费掉课堂时间,浪费时间的同时,也不利于诸如"认真听讲"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取而代之
我在上面那么说,肯定有很多朋友会反驳我了:早期识字开发智力,这是弊吗?早期识字究竟能不能开发智力,我拿不出任何正面或反面的证据。但我想,识字的过程无非就是关于孩子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就记忆力而言,我觉得教孩子背诵儿歌及绕口令效果应该不会比识字差,而且在记忆力提高的同时还会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至于观察力的培养大可以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如果觉得有必要进行专门训练的话,我觉得拼拼图、搭积木都是很好的形式,在提高观察力的同时,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最后,我想说:背儿歌、拼图图、搭积木,比起识字更容易为孩子所喜爱和接受,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lmlm97:能读书不一定会阅读!
你好。你的问题正是在这里。为什么要识字、为什么要读书。只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得语言能力,一是获得知识。而基本的语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基础。我们讲的阅读是指儿童获得一种语言能力,一种书面语言能力。能够认识很多字,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认识,是否就能阅读呢?不是!不可能。字是一种符号,而语言是很复杂的,语义、语境、句法、句子结构、对语言结构的理解、逻辑关系的理解、故事情节的理解、故事中常识的掌握程度等等一系列都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儿童又能够认识这些符号,儿童才能进行阅读。所以我们一再告诫父母和老师,我们要发展的是儿童的阅读能力,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孩子能认识多少字。在儿童进行书面语言学习时,儿童一定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逻辑等能力。你说你的孩子能把书读下来,但是不能断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你的孩子缺乏必须的语言基础,他不能去理解书面语言。那么孩子捧着书读,就象一个不懂物理的人拿着一本原子物理学书籍一样,每一个字都认识,你能读懂这本书吗?这样的话,孩子何来的兴趣?
如何去弥补?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你想省事,不去给孩子讲故事,想让孩子自己去看,这就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头开始,给孩子讲故事,从比较简单的开始,和孩子一块读,一边读、一边给孩子讲、讨论,由浅入深。让孩子感到乐趣。多向论坛里的妈妈、爸爸学习。你的孩子会很快提高,并且也能很快开始阅读。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