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儿童阅读与儿童文学(11)
 2003年11月24日 14:45 新浪育儿

  豆丁妈:

  看到聊到讲故事的话题

  今天晚上给豆丁讲故事,讲的是《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的一节是人的皮肤为什么有不同的肤色,讲到一半的时候,小家伙恍然大悟的样子,告诉人说"哦!我知道有的人皮肤为什么是棕色的了,是因为他们吃了太多的酱油,黑色的人呢?是因为他们吃多了蘸黄瓜的黄酱,白色的人呢是因为他们喝了太多的牛奶"。他们说得一本正经的样子,简直太好笑了。

  筱音爸爸:

  夸张,挖掘细节,举个实例-读《牧猪王子》

  为孩子大声读可以变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只要心情好、状态好,可以变化出多种不同的花样。只要你乐在其中,孩子也能乐在其中。要想让故事生动,方法有不少,不过归结起来,主要是夸张和对细节的挖掘。因为孩子的阅读感受与大人的不同,注意力的方向也不同。

  为孩子大声读书可以适当修改书里的文字,特别是当书里的文字过于"书面化"的时候。举个实例。我给筱音读一本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绘本《牧猪王子》,这是一本从原著直接翻译(未作缩改)过来的绘本,图画很精彩,是一位法国画家的作品。

  坦白说,这篇故事对于一个3岁8个月的孩子略为深了一些。故事的大概是:一位穷国的王子向皇帝的女儿求婚,送去很珍贵的玫瑰花和夜莺,公主认为这是真的东西,反而很厌恶,拒绝见王子。王子不肯放弃,就乔装打扮到皇宫里做了一个牧猪倌儿(在欧洲不少童话里都有这种身份的男孩子,这可以说是最为低贱的一种工作)。这个猪倌儿手很巧,做了一个会唱歌而且有特异功能的水壶,公主知道了想要买,猪倌儿说要公主的十个吻,公主居然答应了;他又做了一个更为精巧的手摇音乐鼓,并提出要公主的100个吻来换。公主犹豫再三,居然也答应了。可是亲吻时却被皇帝撞见,皇帝把两人赶出了皇宫。这是王子恢复了原状,嘲笑并拒绝了公主……

  我为孩子读这个故事,一来是因为自己太喜欢了,二来是因为图画太漂亮了。我希望她能像我一样喜欢这篇童话。

  我们在开始前和进行中做了不少铺垫,先略过。故事的最高潮处是皇帝发现猪倌儿与公主接吻的那段,原文是这样的:

  "皇帝走进了院子,一刻也不停地走近猪屋。侍女们正忙着计算吻的次数,好让这交易做到公平,不让牧猪人占便宜,当然也不要他吃亏;因此谁都没注意到皇帝已经驾到。皇帝踮起脚,从侍女们的头上望过去。

  '这在干什么!'他说。当他看清他们在接吻时,气得拿起便鞋向王子和公主掷去,鞋子落在他们头上。这时牧猪人正进行第八十六个吻。"

  --仔细读这段文字,大声读出来,会感到书面化太强,文字太简洁。如果原封不动读出来,孩子很难反应过来,也谈不上笑了。其实这段描写非常幽默。幽默的点有这样几个:

  ①皇帝好奇侍女们围作一堆做的事情,穿着便鞋就跑到猪屋来了!

  ②公主一边接吻,还让侍女们一边数数,让"交易"公平!

  ③皇帝看清楚后,第一个冲动是把便鞋拿起来,那样子跟农民似的,哪儿像个皇帝?

  你看,这么好笑的东西,在短短几句话里就交待清楚了,这只有富有经验的阅读者才能读出来,忍不住笑出声来。但孩子很难做到。所以这段文字在读的时候就应该处理一下。我是这样做的--原文我打上[],动作我打上()--

  [皇帝走进了院子,一刻也不停地走近猪屋。侍女们正忙着计算吻的次数,]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夸张一点,一边数数,一边掰手指头)……她们想[让这交易做到公平,不让牧猪人占便宜,当然也不要他吃亏;]对了,公主要和王子吻多少下才能换那个手摇鼓?(筱音大声说:100下)是啊,她们就很认真地数八十三、八十四……[谁都没注意到皇帝已经驾到。皇帝踮起脚,从侍女们的头上望过去。]他看见什么了?(筱音回答:看见公主在吻王子!)

  ['这在干什么!'他说。当他看清他们在接吻时,气得拿起便鞋向王子和公主掷去,](同时,我也顺手抓起脚下的拖鞋,做向前投掷状)[鞋子落在他们头上。]侍女们还在数呢,八十五、八十六……"啊!哎哟!"[这时牧猪人正进行第八十六个吻呢。](这时筱音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

  --看看,其实改起来不难。只要读的人先熟悉了故事,而且有开心的状态。

  孩子未必真的理解(或者说像大人那样理解)了这个故事,但这个故事肯定能让她感到快乐,她至少已经接近像我一样喜欢上了这个故事。

  [翻译]阅读儿童文学的快乐清单--欢迎展开讨论

  以下文字译自一本专著,说法难免过于严肃了。欢迎一起来用不那么严肃的说法讨论。

  ****************************************************************

  --译自Perry Nodelman与Mavis Reimer合著的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阅读儿童文学的快乐》)P25-26

  ·体验声音和图像本身的快乐--作为一种纯粹的感官活动,有别于基于意义和样式之上的活动。

  这是享乐(jouissance)的本质--基于肉体的快乐。

  ·文字本身带来的快乐--它们的声音构成的样式,它们相互之间组合所构成的有趣的方式,用它们来表现启迪性的、让人恐惧的或美丽的图画或想法的能力。

  这是从享乐(jouissance)开始转化为快乐(plaisir)的转折点。

  (注:jouissance与plaisir是一对法语词汇,前者在英文中多译为enjoyment,后者与英文的pleasure对应,前者是肉体的快乐,但不包括基于性的快乐;后者指纯精神的快乐。)

  文本能给阅读者带来的快乐(plaisir),有多种方式可以表达:

  ·唤起情感冲动的快乐:面对滑稽场景哈哈大笑;体验主人公所感受的快乐或痛苦。

  ·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理解技巧的快乐:该文本期待读者应该已经掌握了某种知识和理解技巧,读者正好可以体验一下。

  ·了解自己的原有知识和信息、以及理解技巧有所不足的快乐:正好可以通过新的阅读来补足,进一步掌握。

  ·文字唤起的图画和想法所带来的快乐:能为读者呈现从未看到过的人物和地方,启发读者想到以前从未思考过的想法。

  ·找到自己的镜像的快乐:读者从一个虚构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

  ·逃脱的快乐:至少可以在想象中走出自我,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和思想。

  ·故事的快乐:情感的悲欢离合、抓人的悬念、高潮和处理、机缘巧合和奇遇,构成了故事的情节。

  ·讲故事的快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对某些特别要素的侧重,形成感受。

  ·结构的快乐:理解文字、图画和事件如何聚合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样式。

  ·整体感的快乐:意识到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所有元素如何以某种方式协调地构成整体。

  ·理解的快乐:明白文学并不仅仅是生活的镜像,它同时也是生活的注释,它能帮助读者审视他们自身存在的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洞察历史和文化的快乐。

  ·认识文学形式和流派的快乐:理解一些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程式的快乐:曾经从某些故事中获得舒适的体验,可以从其他类似的故事中重复体验类似的舒适感。

  --这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浓缩的快乐(plaisir)体验,还有一种体验与此完全对立,这种体验更像是一种享乐(jouissance):

  ·尝新的快乐:体验让人惊奇的新型的故事和诗歌。

  不过请记住,对于读者而言,即使程式化的文本中也能包含某种形式的享乐(jouissance),它可以是读者有意或无意地对文本的抗拒,或者干脆很明白该文本希望获得读者的某些特别响应的方法。

  ·看穿了作品的快乐:明白诗歌或故事是如何试图操纵读者的情感,影响读者的理解力和道德判断,而对这些读者可能愿意、也可能不愿意接受。

  ·发现潜藏意义的快乐:有时候文本会故意削弱,甚至拒绝承认这些意义的存在。

  ·深层响应的快乐:构建一个更深层次的响应,尝试与对其他文本的响应相联系,尝试运用对文学的整体观念来理解。

  最后,文学还能提供社交性的快乐:

  ·与别人分享的快乐(比如,读给别人听)。

  ·与别人共同讨论阅读感受的快乐。

  黄海月明:也谈读书的速度

  关于读书的速度,我谈一些体会。

  不管是文学还是科学或者哲学甚至数学,其实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风格必须有相应的读法。我们阅读文学书,引起的是感情共鸣,一旦与主人公或者其它你喜欢的人物有了感情上的沟通,这时候读书的速度就很明显的受到情节的约束,很常见的情形就是我们经常急于探寻主人公的后来的情况,迫不及待的朝下读书;我们阅读科学书,需要反复考虑它的前提,推论以及实验;我们阅读哲学,常常联想到其它的学科,忽然觉得其它的书与哲学在旨趣上竟然是相通的;至于数学,恐怕必须动笔演算,单凭阅读好像无法达到目的。

  ----所以,读书的速度是根据读书的节奏自然而然确定的,读书的节奏诗书的内容确定的;如果我们自行确定"另外"的节奏和速度,恐怕不是最合适的。

  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读书并不讲究形式,枕上厕上马上不拘一格;有的人读书之前必须洗手焚香更衣;有的人读书追求字字都有来历,有的人读书不求甚解仅观大略;有的人读书愿意唱反调,有的人读书只能说同意;可以想见他们的读书节奏是多么的不同。

  ----所以,读书的速度,也受到读者习惯的约束。

  读书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就会朗诵和默读(其实我的默读也是在心里不动嘴唇的小声的朗读),所以我读书其实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出声或者不出声的朗读。我觉得朗读能够获得更多的东西,声音带来趣味,视觉产生意义,各种感官充分应用总比单纯的一种感官丰富的多。

  ----快速阅读,跳读,一目十行,我没有体验,不能随便说。但是快速阅读的理论根据"阅读---形成视觉意象---再形成大脑意象",好像不成立;我10年前读过一本美国某著名学者的著作,好像说"视觉意象"只能短暂的存在,并不能转化成大脑的意象;并且视觉意象的应用对象并不是文字而是文字之外的东西。----如果真的如此,那所谓的快速阅读,恐怕就是一相情愿的事情。

  读书,就像写字,必须轻重缓急疾徐搭配得当,如果一味的追求"速度",肯定不会有好的字写出来;其实那些书法大家写字(即使是行书或者草书)从来都不快。

  读书,就像登山览胜,最得意的时候是回头看的时候。不管我们是在山腰还是山顶,回顾山下最容易产生意境。如果我们一路走下去,那是锻炼身体,不是追求趣味。

  ----快速阅读或许就是"一路不回头"的登山;快速阅读或许就像中国足球男队,把急躁盲目当成速度,又把速度当成目的,实在可笑。

  那么读书到底有没有一种"定量",独立于读者的习惯和书籍的内容呢?我觉得很难。如果坚持达到某种"阅读速度",我相信它的代价就是读者的阅读趣味受到影响,书的内容受到忽视。

  那么对于孩子,我的结论就是,我们只要引导他善于发掘书籍的趣味和意义,同时注意阅读卫生,这个过程中他形成的读书习惯和读书速度就是最合适的。



    关键字:儿童阅读  儿童文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儿童阅读-儿童文学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