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儿童阅读与儿童文学(13)
 2003年11月24日 14:48 新浪育儿

  筱音爸爸:

  两个问题一起说,先说说宝贝纳尼亚

  《纳尼亚王国传奇》可谓文学瑰宝,它被列入儿童文学经典,同时也被列入基督教文学经典。

  作者C.S.刘易斯是牛津大学的一位比较文学教授,学问大得没法说。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但他同时也是被儿童文学界奉为经典的大师,主要是因为他写了这个系列传奇(这是他惟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说过几句很精彩的话。有一句我经常引用:只能让儿童欣赏的儿童文学是不良的儿童文学。

  他和牛津大学的另外一位教授托尔金是哥儿们,这位托尔金是另外一部魔幻巨著的作者--《魔戒》,不可能没听说吧。两兄弟虽然特别要好,但观点不大一样,所以经常较劲儿。

  纳尼亚总共有七部,最早完成的一部是《狮王、妖婆和大衣橱》,刘易斯写完后第一个给托尔金看,老托看完后直摇头,他认为这种东西有点儿幼稚。他的看法特别打击老刘,闷闷不乐了几年。后来偶尔给一位编辑读到了,狂喜!立刻拉去发表,结果一炮成功,成为英文世界里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故事之一。

  纳尼亚王国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并行的第二世界,它的创始和发展线索基本上暗合了基督教所理解的人类史。神奇、魔幻、震撼、不可思议又充满哲理,而且完全是站在孩子们的视角上去看世界,这是尤其难得的。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非常崇拜刘易斯,她也准备为哈利·波特写七本书,一本不多,一本不少,我想这完全不是偶然的。而且也有基督教神学的研究者认为,哈利·波特中也包含了非常浓郁的基督情结,这也肯定不是偶然的。

  总之,如果自称是幻想文学的爱好者而与纳尼亚失之交臂,简直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另外一个问题:神奇的校车有了,确实10本。

  everest:

  "纳尼亚"、"哈利波特"和"魔戒"──我的比较

  "纳"是三套里读者年龄最低的,五、六岁孩子应该能够理解。我喜欢的是1)文字优美,很多地方象诗一般;2)想像力丰富,书里的世界宏伟迷人又不乏温暖。当然,这是与一般图书特别是与它同期的书比较。用现在的眼光看,我觉得也就一般般,我个人认为比不上"哈"与"魔"。有趣的是,幼年时期读过这套书的我的朋友都喜欢它胜过"哈",而成年之后读了"哈"和"纳"的朋友一般更喜欢"哈"。我不喜欢的地方,是书带有明显的过去一些旧思维的印记。比如书中多次有"你真是个男孩子"、"我就是个女孩而已"这样的语言,男孩要勇敢、女孩要小鸟依人、男孩就是邋遢女孩就是干净有条理,等等,我不太喜欢。虽说我们不能要求作者超越自己的时代,可是象简奥斯丁笔下的女性就很独立、有思想。从这一点来说我对这套书有所保留。

  "哈":一般的八、九岁孩子应该能够大致看懂,但是因为这套书每一本是哈利在中学里的一个年级,看到后来有些东西小孩就不懂了。比如第四集就开始有男女学生感到对方吸引不知所措的故事。我喜欢的地方在於:1)想像力出奇地棒;2)故事情节紧凑发展快,拿起书就放不下;3)很多地方很温情,严酷的生活里夹杂着父母子女的爱,总觉得只有妈妈才写得出来。缺点是文字一般,这就是好玩的故事而已,算不上文学。

  "魔":这是我最喜欢的。想像力也是惊人,说它是当代幻想小说的开端,一点不为过。文字也非常出色,作者是把它当作文学作品写的,其次才是幻想。这是要耐下心看的,因为情节发展很慢,其间夹杂大量的诗、歌、景物描写。我觉得大人会更喜欢这套书,虽然十岁以上的孩子可能也可以看懂。

  筱音爸爸:

  每个人都逃不出自己的童年……

  这是德国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名言。

  C.S.刘易斯对儿童文学创作说过一句很值得回味的话,他说(准确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一个人之所以能创作儿童的文学,并不是因为他想创作儿童的文学,只是恰好他写的东西被儿童选择了。

  刘易斯出身在贝尔法斯特一个有钱人家,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分呵护,在9岁之前一直是在家里养育的,除了一个非常要好的兄弟一起玩之外,他很少与外界接触。他常常躲在一个小阁楼上耽读、幻想。9岁那年,母亲去世了,父亲百无聊赖,干脆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很突兀也很忧郁地开始了十分沉闷的社会生活。他的童年身世与写《兔子彼得的故事》的碧翠斯特非常相似,而后者成名时(20年代),正是他的少年时代。

  他创作纳尼亚比托尔金创作《霍比特人》(魔戒前传)要晚一些,托尔金创作时非常犹豫,刘易斯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简直可以说是推着托尔金来完成的。实际上,在创作纳尼亚时(50年代),英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已经很红火了,所以刘易斯的"弱视女性症"与其说是"时代烙印",不如说是来源于一种怀旧的性别歧视情结。

  刘易斯9岁丧母,在纳尼亚的第一部中,引发纳尼亚巨变的小男孩(后来的考古学家)的母亲重病将亡,他在救助母亲还是对一个世界负责的问题上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在纳尼亚的最后一部中,几个孩子的父母在现实世界遇上铁路事故而死亡……也许正是这种无法接受母亲死亡事实的沉痛,导致了这个第二世界的诞生。

  三部魔幻巨著相比:纳尼亚是一个与现实社会并行的第二世界;魔戒的中州世界却是一个恢宏无比的完全独立的世界;而哈利·波特介于两者之间,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既混合又独立……

  魔戒除了最早诞生的《霍比特人》外,主体的几部可以说是为青少年写的,完全符合成*年人的阅读趣味。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魔幻作品。

  不过幻想文学的溯源还要早得多,我不敢说最早的是哪一部,至少在20世纪,最早的当属内斯比特的《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出版于1903年。

  筱音爸爸:

  [再贴]关于快速阅读的训练(欢迎讨论)

  首先要注意,快速阅读不等于快速浏览,快速浏览的目标是了解大概、择其精要,而快速阅读的本意是提高阅读速度,目标还是达到普通阅读的目标。

  成*年人的快速阅读训练,实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方法。基本的原理是先训练眼睛的反射,先把文字"拍照"到大脑里,然后再进行意义组合的训练。不过各种训练方法都还是比较枯燥的。我有位朋友开发了一个快速阅读训练软件,作为一种"傻瓜式"的训练方法,应该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尝试。可以在这里看到它的介绍:http://www.kingeye.net/

  我试用过这种方法,也请孩子们帮助一起测试过。虽然已经比较"傻瓜"了,但仍然相当枯燥。我觉得这种方法暂时还不那么适合普通孩子,除非是那种特别能静下心来的孩子。

  速度不是阅读的目的。不过一般而言,快速肯定是优于慢速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兴趣,以及阅读的感悟。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基于兴趣的阅读、大量阅读和改善阅读习惯来提升阅读效率,才是最优的。

  [亲子阅读每日一招]读书时间,请勿打扰!(抛砖引玉版)

  招数:做一个类似宾馆里的"请勿打扰"门牌,每到读书时间(为孩子大声读或在持续默读时间),就把牌子挂在门口,既给其他人一个提示,也给正在阅读的孩子一个提示。作为一种读书仪式。

  适用范围:家庭、幼儿园、学校;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原理说明:有人说,人是一种"仪式性"的动物。什么事情看上去普普通通,可有可无,但一旦成为了仪式,就有了一种神秘的光环,变得十分重要、非做不可了。有许多流传已久的仪式,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人们至今还在坚持。儿童则更为亲近"游戏化"的仪式,只要能让一种仪式变成游戏,他们也就很容易乐此不疲了。

  为孩子们营造阅读环境,是把孩子培养成自主的、终身的、热诚的阅读者的必经之途。为此,我们不妨多想一些招数让他们把日常的阅读变成一种仪式。

  "请勿打扰"的招牌,特别适用于持续默读时间,特别适用于不止一个孩子的阅读环境,特别适用于除了阅读的群体还有非阅读群体的环境中。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人在看电视或做家务,而孩子到了阅读时间,这时挂起一个牌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持续默读而言,爸爸妈妈应该与孩子一起进入阅读状态,其他的家庭成员也能一起进入是最好的。注意:第一,大家应该各自读自己的书或报纸;第二,不要监视孩子的行动,如果孩子有不在阅读状态的行为,可以委婉地提示,比如做个手势或给个眼神。小小孩可以"看"书,也可以"玩"书,这也是阅读。

  持续的时间最少10分钟,最长一次不要超过30-40分钟。

  持续默读的状态是神圣的!有电话最好别接,有人敲门么?看着办吧。

  歌扬妈妈:

  大声读书时,孩子应该怎样听才好呢?

  每次给女儿读书时,她只安静几分钟就又去干别的事情,我还是继续念,虽然感觉她没有听,但是过后再问她时内容都知道.读书时请问孩子应该怎样听才好呢?

  筱音爸爸:

  我有一招

  经常看着孩子的眼睛,根据孩子注意力的变化而对阅读速度和语气进行调整,用夸张和有感染力的阅读吸引孩子。如果孩子仍然不把注意力转移过来,那么把故事读到最精彩的地方,不读了。"看来没有人对后来的事情感兴趣,好吧,就读到这里吧。"

  听读故事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技能。而且我认为注意听别人讲话、读故事也是一种礼貌。孩子有权利对大人读的故事不感兴趣,大人也一样有权利在孩子表示不感兴趣的时候休息。

  littlecloud0216:

  今天的亲子阅读笔记,向各位讨教

  今天周末,我带孩子。中午,言言照例很不愿意午睡。不知为什么,跟我一起她就不容易睡觉。兴奋地在床上跳啊、蹦啊,翻筋斗啊,爬到我身上骑马马啊,玩跷跷板啊.........不亦乐乎。一边嘴里咿咿哇哇念个不停,说的什么,当然大多数只有她自己才明白。都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依然了无睡意,而且事态越演越烈。

  "言言,你不能安静一下吗?"她爸都快求她了。

  "不安静!"小丫头脆生生地回答,然后学着《天线宝宝》的丁丁,跳起了圈圈舞。没转两下,跌倒在床,乐不可支。

  "那又来看会儿书怎么样?"妈妈试探着问。言言总是不热爱看书,听故事,对妈妈精心买回的书毫不给面子。当妈的却总也不肯死心。

  床上堆了好些书,好多都是红泥巴的。红泥巴的书有一个特点,从封面到封底,从装祯到内容,既具亲和力又营养,不养眼绝对说不过去。刚上床时言言翻了一本无字书《颜色》,吵着要画画,于是拿一支笔,一张纸,乱七八糟地画些线,转眼又不肯看书了。这次不能再看床上的,于是随便从书柜里抽出一本来。--《兔子彼得的故事》。哦,这本刚买回时给她讲过,见她没反应,一直束之高阁。

  见我又手捧一书,言言下意识地说:"不。"但是妈妈不理她,自己读开了。"噢!这是什么呀?----兔子!咦?还有什么呀?鱼摆摆!哎呀,猫咪要吃鱼摆摆啰!它张大嘴巴,啊呜!"边说边做了"啊呜"的动作。言言停止了跳跃,走过来,坐在我怀里。鱼儿上钩了。"要和妈妈一起看吗?""嗯"。

  她肯定又不能听完一个故事的。我干脆偷懒,不照书念了,只做阅图漫步,对每幅画面胡诌两句,蒙混言言。如第一幅,就说:"天都亮了,兔兔还不起床,妈妈只好把奶奶端到床边来。"第二幅,说:"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兔妹妹和妈妈住在树底下。"第四幅:"要把衣服穿好、扣好才能出去玩。"第六幅:"现在摘草莓。".............简直严重篡改原作。我一边讲一边暗暗摇头。这样翻图当然很快,言言暂时还能坐住。没想到,读到彼得慌慌张张弄坏了衣服的图时,我没看原文,就图论图地说:"彼得一不小心摔倒了,砰!哎哟,好痛呀!"言儿顿时大哭,反转身抱住我。偏巧下幅图彼得又倒在地上,言更伤心了,大滴大滴的泪珠不断掉下来。她本是个大嗓门,哭声嘹亮。把爷爷婆婆都吵醒了。

  于是下面的情节草草结束。言儿含着泪,总算完整地读完一个妈妈乱讲的故事。

  我不太相信她是投入了故事为小兔子伤心。也许是言言平日里总太容易摔跤,我过分夸张引起了她的回忆。我想再试一试。结果当她看到彼得头下脚上,倒在篱笆旁时,果然又哭了起来。并且拒绝看下去了。婆婆非常不满意我,走过来抱走了她。

  这是第一次完整地给言"讲"完故事。有点疑惑:

  1、我给她选的书,字句都不多,为什么照着书念,我也尽量绘声绘色,她不能听完,反而胡诌能吸引她?是不是她不能理解书面语句?可我自认为已经把过于书面话的句子都口语话了呀?还是只能接受一句话的读图听故事?

  2、很多书我都和她阅图漫步,平时也不见她特别爱小兔子,独独这次反映强烈。假定这种胡诌的故事能吸引她,我坚持下去的话,什么时候该同她念原文呢?当念原文时,会不会造成她理解的混淆,甚至认为书上的是错的,我胡诌的是真的?

  4、这是第一本她投入的书,下午我们看了另外的平和的,她看一遍就扔掉,不似这本反应明显。那这本让她大哭的书还给不给她看?具体点说,睡前时间看不看?(因平时我只有睡前和她看书、听故事)

  请教筱音爸爸和众位高手爸妈。

  顺便再问,为什么《兔子彼得的故事》中只有第一个故事的插图清晰精致?其他故事的插图虽然生动,却总好象隔着晃动的水或玻璃一般,朦朦胧胧辩不太真切?抑或是水彩画的缘故?我是地道的画盲,就觉得后面的不如第一个呢。



    关键字:儿童阅读  儿童文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儿童阅读-儿童文学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