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儿童阅读与儿童文学(17)
 2003年11月24日 14:52 新浪育儿

  筱音爸爸:

  [转贴]筱音的一天兼谈"理论是灰色的"

  菱子妈的问题,让我想起了筱音的问题。我尽量忠实地记录下她日常一天的活动,也谈谈我的困惑和想法。

  早上6:50起床。洗漱完毕后,上幼儿园。

  --我们最早是送她就近上幼儿园,她很不喜欢那个幼儿园,坚持了一年,我们最后还是咬牙送去一个比较远的幼儿园。每天需要赶到幼儿园去参加早活动和吃早饭,所以必须起这么早。这个学期(包括全程FD时期)她没有缺勤过一天。

  幼儿园时间。

  --孩子这段时间做什么,我们时常有留意班上的课程安排(FD时期就看不到了)。幼儿园的各方面条件不错,有各种活动安排,还算丰富,大体跟各处差不多。这间幼儿园在教孩子们形体和舞蹈方面显然有点儿特长,不过没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幼儿园有一个"黄金班",专门教孩子识字,大致上也是用游戏的方法。我观摩过上课的情况,老师教得很认真,孩子们也愿意一起玩,我认为就可以了。筱音如今认得的几十个字大概就是从那里来的。我们也报名参加这个班,主要是不想让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被哄到教室外面,而且筱音明确表示要上。他们把不上这种课的孩子叫做"白金班",就是放到外面去自由活动。

  --我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几乎无书可读,书架上的一些改编童话图画书质量很糟糕,老师一般也很少有规律地给孩子读书。所以我也提了一点意见,并且每个学期都让筱音带一套书过去送给班上的孩子一起读。我教她要求老师抽空为大家读书,据筱音说,这个学期已经有老师开始为他们读书了。

  --筱音看来在幼儿园的人缘还不错。上学时如果遇到班上的同学,就会主动上去手拉手;放学的时候也常常与同学手拉手;一起玩的时候也很疯,还很得意,有时会对我说:"我刚才跟×××玩得像小疯子。"最让我吃惊的是,她能准确叫出班上每一个人的名字,认得每一个人的家长(同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姑姑、小姨什么的都分得很清楚)。在FD期间,有时班上有一半的人没有来,晚上我们让她说说看哪些同学没来,她一一道来,那架式就像居委会老太太。

  大概下午6点多回到家里。她在幼儿园吃晚饭,大人吃晚饭的前后,她爱干点儿什么就干点儿什么,完全是看心情,多数时间会在楼下玩或在家里看动画片影碟。有时也会自由"作画"或拿个剪刀东剪西剪,或玩玩具。偶尔会用录音机听故事,或自己去翻书。

  --我观察她在这段时间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有些焦虑地等妈妈,所以做什么事情都不是特别专心。一是想做一点在幼儿园没有很尽兴做的事情。

  晚饭后,我们有散步的习惯。但散步的长度没准,有时很长,边走边玩;有时很短,下去转一圈就回来。完全是看心情。

  --我们附近的散步条件不错。一路上有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小型儿童乐园,有可以蹭书的小书店,有可以玩摇摇椅的地方,可以一路散步骑小自行车到几公里外,一边看江景。附近还可以游泳。我们也时常带她去游泳,她游完泳还有权利吃雪糕(前提是要分给我们一起吃)。晚上如果回来得比较早,就先做一些别的活动。主要是动手的活动,或玩点儿游戏。筱音最喜欢的是闻歌起舞。我爱听一些纯音乐牒,也爱听一些比较旧的流行歌曲,比如林忆莲的老歌,不管我放什么,她都能跳,自编自演。而且不是一放就跳,而是很认真地听,说是要先听听节奏再跳。不知道是谁教她的,反正不是家里人。

  --关于这段时间的活动,我们很随意。有时我们有事做,就让她自己一个人想办法打发时间。她还没有看电视的习惯,除非是喜欢的影碟,电视看几眼她就会不耐烦地走开。所以她如果同意一个人干自己的事,在我看来总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自己去翻书,在墙上贴画、拿些纸涂鸦或干脆撕掉,呵呵,总之不会是太无聊的事情,虽然不乏破坏行为。

  如果晚上回来得晚(游泳、或走得远了、或找到小朋友一起玩了),我们就省掉上面那段时间。直接进入洗澡、读书、准备入睡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8点半到9点左右进入到读书时间,有时可能还会晚一点。

  读书时间通常会分两段。

  第一段,大人与她一起读,大人读自己的,她读她自己的。这段时间的长度要看她的兴致,最短的只有5分钟,最长的有接近半个小时。有时,我们也会妥协,一起读书,但不读给她听,只是翻看好玩的书。间或遇到特别好玩的书,也一起做点儿游戏。我这个人比较爱随兴,有时一玩起游戏(指根据书而衍生的游戏)就忘记了时间,总是挨"批评"。

  第二段,快要进入安静睡眠的阶段。这时是大人读书给她听。以前可以很自然地读完一两篇,就让她自己睡了。现在有点儿困难,因为她很"贪得无厌",必须事先谈好"价钱",商量好读多长、多少篇才行。我们也会适当留一点余地,因为她经常要求"加演",而且很少听着书睡着的。

  有时因为意外的情况,开始读书的时间已经很晚了,比如都10点或10点半了,按理就早该入睡了,但她死活不同意减少,最晚的时候也有读到11点的。第二段,一般在40分钟以内,太长了大人也受不了。

  --筱音很小开始就睡得时间不长,即使11点入睡第二天6点50也照常起来。这可能与南方人的总体习惯有关,也可能有我的遗传。我常常一天只睡4、5个小时。

  单就阅读而言,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有很长的"读"的时间,但我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引导孩子多做与书相关的活动。这没办法,谁叫我恰巧是个书虫呢。凡是到我们家来玩的孩子,时间长了,我也会发展成小书虫,一起来讲故事、玩与书相关的游戏(比如表演龟兔赛跑,需要一个龟、一个兔、一个开枪的裁判,还可以加上几个外围的"演员")、或者交流(交换)书。爱下棋的孩子,我发棋书,爱兵器的孩子,我去找兵器书,或看网上的兵器图片。反正没救,都是与书多少有些关系。我把书也看作一种交流的方式。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想到如何去让孩子认字,曾经尝试过问她想不想认,筱音说"想啊",但真的认几个字后,她就不耐烦了。看看她的"活动时间",我觉得实在不忍心剥夺她的时间来认字。不过她对书的记忆力很惊人,那么多书,她可以准确地说出,某个故事在哪一本书里(一本书可能有几篇故事),某一个人物在哪一个故事里,简直是一个活索引。有时找资料我就问她"筱音,灰姑娘在哪本书里?",她就会帮我找出来。然后翻到那篇故事指着标题说:"灰姑娘"。但是我把这三个字拆开来写,或者只是换个地方,她就不认识了。比如她认识"一只鸟"这三个字。我单独拿出"鸟"来,她就说"一只鸟",我说这到底是哪一个字,她有点较劲儿地说:"你又不给我看'一只鸟'……",嘿嘿,看来是我不对了。

  如张教授所说,孩子的认知规律本身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我希望筱音更快活些,所以倒是不太愿意让她来实验某种理论。

  其实看到那么多孩子认识几百几百的字,我也有些疑惑:如果这些字都让筱音这样的孩子认识了,她肯定能很投入地读不少故事;但是如果我真的让筱音认识了这些字,她很有可能就会变得不那么爱读故事了。

  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一天时间是多么有限,她有那么多很开心的活动,我们强调了这方面的活动,就势必会影响她那方面的活动。到底一个孩子,做什么活动是最好的呢?我在这两天的某个帖子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大人就是孩子的上帝",假如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谁是我们这些大人的上帝呢?"如果引用《简·爱》里的那句名言"当我们跨过坟墓,站在他(上帝)的面前",我们这些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和将要是大人的孩子,谁更有权利主张自己的权利呢?

  坦白说,这就是我的困惑。我曾经对翩翩妈引用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幅永远只能画一次的草图"。这是一个永恒的困惑。假使我们能制造一个绝对的环境,对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用"卡尔·威特"法和非"卡尔·威特"法进行教育,哪一个孩子会更加优秀呢?而在我们看来更优秀的孩子会感到比不优秀的孩子更快乐、更幸福吗?

  我想,我们得尽快结束这种近乎玄学的想像。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孩子是实实在在的。我相信,一个健康的、快乐的、充满好奇心的、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有责任心的孩子总是能更有机会感悟到幸福的。我们可以在很多层面上来讨论如何让孩子具备幸福潜质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也可以全部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必须有健康的、快乐的、充满好奇心的、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有责任心的大人陪伴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所以,我非常愿意用很轻松的心态,很随意地、甚至有些游戏化地来讨论那些"对付"孩子的方法,甚至相信这些方法都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我相信会有好的方法和不好的方法之间的区别,因为好的方法所依赖的原理和理论,代表着人类不断发展的智慧,它们值得我们进行深层次地钻研和发展。但是,这一点但是很重要,如果是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会更依赖经验和直觉,甚至不惜走到"理论"的反面。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张仲华:谈阅读问题

  看了大家的讨论,我再给大家谈谈有关阅读的问题,菱子妈妈讲的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感到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不大,如何帮助提高兴趣,谈谈有关问题。

  一、首先还是谈儿童语言学习。我们把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言,从人类语言的形成、发展看,肯定是先有口语,再有书面语言,全世界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没有文字。中国五十多个民族,有文字的民族没有几个,没有文字,就没有书面语言,文化的传承就必须靠口头传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有局限性,那么这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也就不可能看书(除非学习其他民族的书面语言),过去几千年,这些民族的语言都很差吗?肯定不是,这些少数民族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也是一座语言的宝库。我们搞清楚第一个问题:从来就没有文字,没有书面语言的民族,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二、儿童学习语言,口语是基础,在口语的基础上,开始去学习书面语言。但是过去几千年,中国绝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他们的语言能力很差吗?不是!过去很多说书人,并不识一个字,其语言能力我们这些读完大学的很多人是不可能与其相比。用词、用字的功力是很深厚。我大伯虽然只读过一年书,其语言功底是现在很多中文系毕业的人不能相比。过去很多人从小就听戏、说书,就是不识字,语言能力也是很强。第二个问题:不识字的人,语言能力也会很好。

  三、学习书面语言,是否语言能力就会很好?有一个调查,说美国人中有三分之一有阅读障碍。按照美国的标准,其实在中国存在阅读障碍的成人远不只三分之一,我们看初中毕业的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一存在阅读问题,这些人就不喜欢读书,看书很难受,或者书中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很好理解。我倒是能读书,甚至能读很多书,但是其语言功底肯定不如说书人。第三个问题:能识字的人不一定能阅读,能读书的人不一定有很好的语言功底。

  四、儿童阅读的目的一是提高语言能力、二是增长知识,三是促进逻辑能力等。

  五、为什么我们要掌握书面语言,因为我们的文化传承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如果一个人能够掌握书面语言,可以能学习到很多文化、技术、知识。这是没有文字、书面语言的民族所不可想象的。

  六、现在我们来谈儿童阅读。说起阅读。就认为必须要有书,书上必须有字。这个观点有问题。儿童阅读不一定要有书,书上也不一定非要有文字。对一个3-5的孩子,妈妈拿着一本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当然书上可以有文字,也可以没有文字,就是书上有文字,也是给妈妈看,不是给孩子看的。妈妈绘声绘色、一边讲、一边表演,孩子很快就明白书上的意思,感到很有趣味。妈妈讲完之后,孩子一遍一遍反复的看这本书,每次看得时候,妈妈的表情、表演、故事情节、语言的表述都会在孩子的大脑里重现,孩子每看一次,就会兴奋一次。这样的孩子不喜欢看书,或者把看书放到最不重要的位置?

  刚才是翩翩妈妈给孩子讲故事。我们换一个人来讲,菱子妈妈来给孩子讲故事:"我们一般是九点左右上床(九点过的时候比较多),上床后我们先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认几个字(或复习一下学过的字,认字是从三月份开始的),然后我让她自己挑一本书,我给她读,读的时候如果碰到她学过的字,我又觉得她对这个字还不是很熟,我会停下来让她自己读出来。最近以来,有时候她也会挑出《三步阅读识字法》中的第一步中的儿歌和故事书,用手指着读(有时候她指的不对,我会用我的手指着字),不认识的字我念出来。十点过睡觉,但有时候她在床上还跳跳舞或是想教我跳舞,所以看书的时间实际上有时候只有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有时候会超过半个小时。"

  菱子妈妈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孩子识字。这完全就不是讲故事!

  ......

  (以下的内容我不写,大家讨论,你们如何去帮助孩子阅读)



    关键字:儿童阅读  儿童文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儿童阅读-儿童文学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