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早期教育个案-当当妈(4)
 2003年11月26日 22:32 新浪育儿

  幼儿英语学习教材的选择 

  关于幼儿英语学习那种教材好,摇篮和新浪有很多讨论,我觉得许多推荐都不错.我选择的标准是: 1.强调听说句子而不是仅仅字母和单词; 2.运用多感官多途径,比如有唱歌,有歌谣,最好是带动作的歌和歌谣,因为研究发现人在对语言做出身体反应时学习语言最好,幼儿的学习更是多感官的; 3.必须是母语人士的朗读.当当看过Gogo,很多孩子嫌画面不如Disney那样快,当当倒不在乎,每集连看几遍,但没耐心看问答,所以我总选定音轨,把问答跳过去.

  别的教材也有好的,我从当当的经历里感觉,对幼儿来说,一是要有兴趣,比如他喜爱的小火车就说英文;二是要有环境,他在见过说英文的小朋友之后热情便很高.

  学琴与奥尔夫音乐教育 

  壮咪妈说得很有道理,学习任何东西的过程同时也是性格培养的过程。壮咪认字的方法很巧妙,壮咪妈爸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我在《父母必读》上看过一篇教孩子学琴的文章,和壮咪妈启发孩子认字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想,为了帮孩子认识到做事情不该半途而废,同时又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事情开始之前应该有个"尝试期",允许孩子试着玩玩,比如在朋友家的琴上。开始之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准备好(需考虑孩子的年龄承受力),要郑重其事,让他会珍惜机会,不轻言放弃。

  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情有独钟,也是由于感受到周围很多朋友陪孩子学琴的烦恼。我想我们让孩子学琴,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机会终生享受音乐的美好,多一扇窗户看世界,成名成家倒在其次--万一他一不小心成了音乐家我也不反对,这样一种心理。如果有一种方法,既发展了孩子的音乐能力,孩子又喜欢,能兴致勃勃地主动去学,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音乐,那有多好呀!抱着这种心态,我接触了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法,比如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最后觉得奥尔夫教学法最合我心。奥尔夫教学法用的是孩子们喜爱、有能力做的方式:朗诵、拍手。做音乐游戏等,不仅自然而然的发展了孩子的节奏感和音高辨识力,而且通过对音乐的直接参与和即兴创作使孩子对音乐充满热情,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奥尔夫当初之所以对传统音乐教学法进行改革,是因为他发现许多大乐团的乐手尽管技巧过人,乐感却不好。而乐感的形成是在幼年时期,一旦错过终身难以弥补。因此他的教学法将技巧的发展延后,着重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感觉和热情。我在美国受训时,一位奥尔夫教师说,学校的合唱团、乐团都争着要上过奥尔夫课的孩子,因为他们的乐感好极了。即使他们不识谱,也能很快超过别人。音乐和语言一样,也应该先听、说(创造),后读写的。我目前正在翻译奥尔夫教材幼儿园部分,以后会介绍更多的内容--尤其是家教的方法--给大家。

  谢张教授壮咪妈:智力、文化与Waldorf

   

  多谢两位的回应,我盼着和大家多交流。关于壮咪妈的讨论题:

  关于智力开发:我的选择是花很多时间精力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但我说的智力是一个"大智力"概念,不仅仅限于语言逻辑等传统智商评测设计的方面,而是"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概念由哈佛教授加德纳(Gardner)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包括多方面,如语言、逻辑推理(以上两项是传统智能)、音乐、美术、空间与身体(如体操运动员)、知人(如领袖、公关能手)、知己(擅自省的作家等),后来又包括了博物方面的智能(例如达尔文)。多元智能概念使具有不同才能的人都充分发挥潜能,而不是被教育体制拒之门外,或终生从事非能力所长之工作,享受不到学习和工作的快乐。所以我有时做的不象是"智力开发"活动,如和孩子疯跑,带他和朋友吃饭,但我觉得都有教育意义,关键在于怎么做。

  另外,我主张尊重孩子的选择,当当的智力开发以当当的兴趣和发展阶段特点为中心,辅之以我根据我们夫妻的遗传特点所做的选择。有朋友说,他那么小,怎么会选择。的确,他不会跑来告诉我:"妈妈,我现在对英语感兴趣了!"但一旦你相信孩子会选择,他的眼神、举止会告诉你。这时我就开始给他放录像带,他"自学"得津津有味。当当很小就对音乐、语言有兴趣,不到三岁能唱近四十首各种语言的歌,音高、节奏感很好,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歌声里。我们夫妻小时候认字没什么困难,但空间感差,所以当当没开始识字,但从小读图,玩积木,从外面领我回家。

  早期教育确能提高孩子自信,但我有点有意回避让他和别的孩子比较。我幼时所受教育是一种"打击自信教育",后来的自信几乎全部来自读书成绩,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榜首才感到的自信。于是到任何一个新环境必须发现别人不如自己才能放心地发挥,否则不敢大胆尝试。我在国外读书时发现不少中国学生和我有点象,国外不排名、不公布成绩,弄得我们东亚学生不知所措。国外幼儿园老师夸孩子:"你真行,你会用剪刀了!"让孩子从自己的能力的发展中获取自信。而中国老师说;"看谁剪得最好!张三剪得比别人都好!"用打击大多数人的自信的方法来建立少数尖子的自信,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的通病。我虽有幸曾为尖子之一,却感到这种自信的不牢靠。因此,与当当同龄的孩子会数数了,奶奶阿姨着急,我不着急。当当的天性有好强的一面,我不想再加强,而是想引导他从事情本身、能力本身得到乐趣。

  关于文化遗产:我在国外读的人类学,人类学的中心概念是"文化",这个文化不仅指"文明",还包括生活习俗、价值体系等等。如今世界趋同化和多元化并存,孩子所生活的地方自然有一个大环境成为他的价值取向的基本前提,但我要通过阅读、和异文化人的交往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相对价值,能够包容,理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我从自己的体验中感到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差异,但没有根本的对立。我希望孩子能从更高的角度了解世界文明,以便将来在各种环境下游刃有余。

  我和壮咪妈一样,希望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当至今最大的用度是机票车票,我们让他每年出一次国,下一次乡。此外,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让孩子多接受不同文明的熏陶。我接触过一些美国幼儿园,孩子们今天做一串日本纸鹤,明天学个非洲歌谣,后天画画埃及金字塔。虽说很浮浅,但让孩子从小知道不同空间时间的人与事,利于开阔心胸,不自大亦不自卑。

  由此说到要不要学中文,首先,最功利的理由,不管孩子将来做什么,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华裔往往被委以对华方面责任。别人认为你有优势,跟着老爹老妈穿衣吃饭就掌握了一门外语。为什么一定不要这一优势?第二,如我前帖所说,大多数人长大后有一个追寻自己的文化遗产的需要,象我那些华裔学生一样。对自己根源的肯定本来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我有朋友说,孩子不爱学中文,讨厌与中国有关的一切。我觉得此时家长也该反省自己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否影响到孩子。一个对中国文化有自豪感的家长,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把这种态度传给孩子。反之亦然。

  同时,我觉得在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化里的很多好东西。和壮咪妈一样,我不仅回头看古书,而且去搜寻历史上、不同地域的各种包括语言、音乐、美工、自然等各种知识,尝试与先进的教育方法结合,让孩子从小感到中国文化的美。比如,我用奥尔夫乐器给《诗经》朗诵做伴奏,教当当各种方言的儿歌,不仅过圣诞,还庆祝端午、中秋、冬至等各种节日节令。同样是玩印章,我们虽有卡通的,我们还有汉砖上的图形;同样是看画,我们除了看我从Amazon订回的上百本优秀儿童画书,还看荣宝斋画谱。我为此而跑了很多次琉璃厂。在我办的幼儿班里,我们的图书室装饰成中式书房,配了若干件儿童尺寸的旧式家具。我是如此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与世界融合。

  关于Waldolf school,可介绍的实在是太多了。简单说,Rudolf Steiner出生在奥地利,哲学家,做过多年家庭教师。他根据自己对儿童的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特点。他建立的课程体系完全根据这些特点而设,方法亦独特。课程均为综合课,划分为2-3周长的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如古罗马,然后语言、数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各种课程围绕该主题展开。他主张通过各种文化遗产的学习发扬,陶冶情操(heart),发展智慧(mind or head),促进身体(hand),以培养一个whole child。

  关于幼儿阶段,他认为孩子的主要学习途径是模仿,因此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see things happen"。与蒙台梭利教育一样,幼儿园课程包括园艺、木工、烹饪、手工、木偶戏、编织等各种活动,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自然地发展口语、接触数的概念,感受自然与节令的变化。而老师往往会当着孩子进行各种劳作,让孩子在自由而丰富的环境里均衡地发育。

  如果我们还在美国,也许我会送当当上一所Waldorf学校。中国的大教育背景与蒙氏教育接合的可能会更好一点,但我实在喜爱这一方法,把它的活动结合到了我的幼儿班中。我写过几篇关于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介绍文章,放在当当的摇篮网页了,以后会陆续写Waldorf school,多元智能、奥尔夫教学法等方面的东西供大家参考。

  通过火车进行的早期教育 

  嗨,你好!我叫当当,已经快三岁了!

  我从不满一岁起,就迷上了运输工具。嘿嘿,不好意思,我最先喜欢的是垃圾车,因为它准时准点在我家附近出现!如果你在我一岁时来过我们小区,就有可能看见我指挥着妈妈抱着我追垃圾车,从一个垃圾筒追到下一个垃圾筒,可英勇啦!垃圾车会把垃圾筒举起来,"嘎"的一下子倒空,我高兴的哇哇叫!

  后来我又爱上了拖拉机。我有好几个小拖拉机,我过两岁生日时,妈妈给我做的生日蛋糕,就是一个小拖拉机!

  现在,你知道我喜欢什么吗?小朋友一定猜得着!对啦!火车!!!

  我和妈妈一起玩火车玩具,读火车故事,看火车录像带,唱火车歌,做火车游戏。当然啦,我们还经常去看真的火车,坐各种各样的火车。

  妈妈说,火车是我们家的小老师。因为,我不光把妈妈变成了一个火车专家,而且通过火车,让她真正明白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而我呢,妈妈说,火车教会我的东西可真不少。我做火车游戏跑得飞快,上坡下坡过隧道,又报站名又卖票;我会讲火车故事,数得清10以内的车厢个数,分得清车厢颜色;别看爸爸是洋博士,我知道的火车英语比他多多了;我会用奥尔夫乐器伴奏唱火车歌曲,喜欢画火车,用剪刀剪火车,用纸叠火车;更重要的是,我能注意力集中,长时间地自己玩我的火车玩具,自己发明各种玩法。大人们说的什么学习能力、多元智能、创新精神我还不懂,可是我玩得真高兴!

  喜欢火车的小朋友,欢迎你来我的网页,和我一起玩!

  也别忘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新玩法新想法,赶快告诉我妈妈,让我们大家玩得更快乐!



    关键字:早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