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早期教育个案-丁丁妈(7)
 2003年11月26日 22:41 新浪育儿

  丁丁妈1863:教育的理念

  你好。说教育的理念,这个话题有点太大。我还是用这个话题。

  第一,父母对"另类"是什么态度,你愿不愿意做"另类"。你真正困惑的问题在这里。中国人随大流惯了,什么事情都随大流。"另类"这个帽子不肯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就是最大的"另类"。因为他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不敢坚持,甚至怀疑。你手上拿个馒头,周围的人却告诉你拿的是个石头。一种人就开始怀疑自己手上拿的究竟是石头,还是馒头。别人说得越多,就越怀疑自己拿的是石头。最后干脆就丢掉。还有一种人,无论你怎么说,他相信自己拿的是馒头,不是石头。但怎么去做?一是不怕笑话,当着众人的面,把馒头吃下去。第二方法是,附和别人的话,但把馒头放一边,当这些人都走了,再把馒头吃下去。第三是很无奈的把馒头扔掉。自己敢于做"另类",孩子也不会把"另类"看得很可怕。其实这个问题困惑着很多父母。父母对自己、对孩子都要勇敢一些。不要很无奈的把馒头扔掉。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做人、做事的基础问题。程子解《中庸》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国历代儒学为什么把《中庸》看得如此重要。儒学讲的是一个"用"字。再好的理念、方法如果不能应用,是没有用处的。所以不能走极端,以"用"字为本。你的教育理念再好,方法再好,不能应用,这个理念、方法对孩子没有益处,可能还有害处。卡尔.威特的方法用到中国一般的父母身上,不可能实现,生搬硬套,只有坏处。做人、做事都是这样。孔子说舜治国: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你不可能只有善而没有恶,一个"隐"字,一个"扬"子,讲出其理,虽执其两端,但用中间这一块最好管理,最好制定法度。讲的是"用"。不能走极端,我们以前非要人们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一个极好的理念,结果反而走到另个极端,社会变得如此冷漠,自私。教育孩子也是这样,不能走极端,不能理想化。孔子首先是一个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极其伟大。我也是经过很多年去悟儒家讲的这些道理。慢慢有所领悟。差的还非常远,曾国藩讲: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想讲的很有道理。所以你说我的教育思想,我哪有什么教育思想!历代儒家大师的教育思想永远的学不完,体会不尽。只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工业化社会中去研究、探讨如何把科学的、民主的思想、文化,与传统教育思想、理念去结合。这就需要几代人的的努力。年轻的时侯不知天高地厚,雄心勃勃。做的事情越多,读的书越多,胆子就越小。因为开始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给大家讲的东西,用的方法,讲的思想,除了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外,其主要思想、理念,就是《大学》和《中庸》。只是我讲的是自己的体会、经验,不是空洞的理论。前年,有的妈妈让我给他们开个读书的目录,希望能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我认为首先是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但是不能看中国大、中学的教材,中国学校编的教材,可能只会把你看得糊涂,要么看"傻",看的你没有思想。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大学》和《中庸》要好好读,这两篇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基本读物。所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我教育孩子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做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的开始。"

  第三个问题,关于小学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具体方法。其实这两年我很希望给大家谈谈,并且还想给大家谈谈有关青春期教育的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要打好。打不好基础,上面就会有问题。希望有父母能问一些大孩子的问题,给学龄前的父母提个醒,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上网年龄的问题,没有人问这些问题,所以就很少谈。儿童的每一个年龄段都很重要。你们多问、多讨论,我也会抽时间和大家一块多谈谈学龄段的问题。

  逗妈、行健妈:我的"糊弄"之道终于来见公婆了!

  其实这样说我真的有点冤啊!我可都是很认真地"糊弄"他,很花心思的呢!当然跟其他那些很有耐心很认真也很有毅力的妈妈比起来我可真的不太够格。不过既然你们认为这种"糊弄"还有它的可取之处,我就只好如实告之我的"糊弄"之道。

  这"糊弄"两个字我以前是没有想到的,只是在别人眼里都觉得我好象太纵容孩子了,而在一些他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上我又很严厉,因此孩子的爷爷奶奶对于我的那一套很有意见,只是随着丁丁的越来越懂事,他们也慢慢地觉得原来我的方法还是对的。

  我觉得要做到自己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态要尽量平和,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要能长期保持一个欣赏孩子的心理。就是说自己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去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即使孩子出现无理取闹的情况,你也可以随时调出你的应对办法去对付,实在对付不了的时候就只好先随他闹一阵,过后再给他讲道理,或者你也闹一场以后(甚至两败惧伤以后)再平心静气地和解。

  在丁丁很小的时候我对付他的办法是坚决满足他一切可以满足的要求,坚决抵制一切无理要求。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似乎比较难,关键是很难判断哪些是可以满足的要求哪些是无礼要求。我认为在孩子刚出世时所有要求几乎都是有理要求的,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玩,大人只要控制方法和时间,可以尽量满足他,方法就是吃要有吃相、睡要定时,不是随便就满足,该吃的时候不能玩、该玩的时候不能吃,万万不可乱了分寸!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无理要求似乎也多了起来:要不分昼夜地玩、要玩一些带刺激性的事情、不要上幼儿园、不要睡觉、不要吃饭、要买很多玩具、要动家长不让动的东西,等等,总之与那个小小的人儿已经很不一样了,家长疲于应付,往往就失去耐心,或者在与孩子的较量中不自觉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需要改进的毛病也越来越多。

  对于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行为方式的丁丁,我的"糊弄"方法还是一条:满足他的一切可以满足的要求,说服他放弃一些暂时无法满足的要求,坚决拒绝一些不能满足的要求。而区分有理和无理仍然是关键,我通常都采取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的要求,或者问一下自己满足他的这个要求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如果没有坏处就尽量满足,比如他想走一条很崎岖小路不走平坦的大道,或者不坐电梯要走楼梯,没有坏处,就依他;如果两者都有,则看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如果好处多,则有条件地或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满足他,比如他想玩剪刀,我就给他买不太锋利的剪刀,他想玩音响或电器,我就先告诉他所有的功能,再让他自己试,他想敲电视机,而我知道以他那种力量敲一下是没什么影响的,于是就让他去敲,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过多的干涉他的行为,反而会使他对那件事情更感兴趣,所以当他敲过一次电视机以后发现不是很好玩,自然就没有下次了;如果满足他的要求坏处多于好处,我就会跟他讲道理,告诉他妈妈为什么不同意,并用一些反面的教训来说服他,对于一些可以满足但是现在还不能满足的要求,则多用转移法,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丁丁吃麦当劳。丁丁象所有的孩子一样,对麦当劳是情有独钟,可是在5岁前我是很限制他吃的,因为他的喉咙容易发炎,小时候每吃一次就要病一次,没办法我只好限制他,而且那玩意吃多了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为了让丁丁不吃麦当劳,我首先告诉他妈妈为什么不让他吃,当他产生吃麦当劳的欲望时,我就用他其他的欲望去吸引他,比如买一件他向往已久的玩具,并说麦当劳吃完就没了,而玩具可以玩很久,许多时候玩具的吸引力还是大过麦当劳的,如果实在是太想吃了(有一次,丁丁对我说:妈妈是实在是太想吃麦当劳了,我做梦都想吃了),我就会事先跟他说好:不许吃炸薯条,如果可以不吃薯条,就可以多吃几次麦当劳,因此,丁丁为了能够多吃几次麦当劳,只好忍住不吃薯条。说来不怕见笑,这几年我吃的麦当劳比丁丁吃的还要多出许多,为的是给他拿麦当劳送的玩具,其实很多孩子喜欢麦当劳,除了喜欢薯条以外,就是喜欢它的玩具,只要有了玩具,丁丁也就满足了。当然如今丁丁身体的抵抗能力强了,麦当劳已经被解禁了,但因为以前的灌输,他似乎也不想其他孩子一样特别爱好,有时为了省事,吃多几次他还有意见:怎么又是麦当劳!

  对于孩子的许多被拒绝的要求,其实家长认真想一想以后,发现孩子的要求并不是很过分,有的甚至是完全有道理的,只是家长当时情绪不好或者孩子的要求似乎不太合乎常规,如果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或者以对待大人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就会发现:其实大多数错不在孩子,错在我们自己!

  正因为我能够满足丁丁大多数的要求,因此对于一些不能满足的要求他也不会不屈不饶,因此他也显得很好"糊弄",有时带他去商店时商店的售货员都会惊讶于丁丁的懂事。而在满足他的要求的同时,他就比别人多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创造的机会、想象的机会以及探索的机会,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就无暇来无理取闹了,就更好"糊弄"了,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他玩他的玩具、我玩我的电脑,有时是他玩我的电脑、我玩他的玩具,可以一直相安无事几个小时,他很少要大人陪他一起玩,最多会叫妈妈来帮他一下,或者要教妈妈玩某一样玩具。在我们家呆过的保姆包括他姥姥,都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太好带了,从幼儿园回家以后几乎从不用麻烦大人,他自己玩自己的,看书、玩玩具,有时他还会自己开音响跟着唱片唱歌、当主持人,自娱自乐。

  下面我就从吃、睡、玩、学等方面交代一下我"糊弄"孩子的方法,或许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糊弄"吃======

  也许是因为自己长得瘦的缘故,所以我对孩子的吃看得很重,我认为孩子的吃首先要保证营养和味道,其次才是习惯。孩子不想吃饭的原因很多,除了身体上的原因外,我一般首先会检查是否是食物的味道不太好,品种太单一,我自己对吃的东西就比较敏感,吃东西很讲究味道,以前自己小时候条件差不能要求太高,现在有条件了,自己的孩子不能再重复那种吃忆苦餐的日子,当然也不能太过分了,保证一定的营养和可口的味道就差不多了;其次再考虑孩子是否是因为吃了零食或者吃得过勤影响了胃口。丁丁小的时候就差点坏在吃上面,因为我很早就上班了,老人为了让孩子吃好,想尽办法哄他吃,几乎分不出玩和吃了,达到了随时随地的吃、坐着吃、躺着吃、一人喂而另一人唱歌跳舞拌着他吃,有时一餐饭吃到一半就去玩或者睡去了,过半小时再来吃另一半,稍大一点就追着喂、端着饭碗到楼下去吃,等等,简直十分头痛,孩子的姥姥(是孩子奶奶的妈妈)自以为她曾经用这种方法带大了一个本来很不正常的孩子(那个孩子长得很弱小,还病怏怏的)而坚持己见,我认为不正常的孩子可以用非正常的方法,正常的孩子就应该用正常的方法了,否则正常的孩子也要变得不正常了。在多次劝解无效的情况下,我只好将家里的老人请走,让保姆坚持按规定的原则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吃,一次必须吃饱,两餐之间不给吃零食,很快就调整过来了,至今,丁丁的吃饭问题是我和他引以为荣的(只是现在他自己吃,速度有些慢):不挑食、不吃零食,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他外公外婆说一看到丁丁吃饭就开心,大口大口地吃,一点也不含糊。在他3岁多开始自己吃饭以后,我就基本不用管他的吃饭问题了,因为他真是太好"糊弄"了,不管咸、淡、好、坏,照吃不误。也因为如此,我也省去了成天担心他在幼儿园或学校吃不好的烦心,认为在幼儿园随便"糊弄"一餐无所谓,有时为了同情他对吃饭的厌恶(他主要是觉得吃饭耽误了玩的时间),干脆同意他一餐不吃饭,饿一饿也有好处哩,可以帮助清理肠胃,他尝过挨饿的滋味后再吃饭就特别香。

  而相比之下,丁丁的堂弟则是另外一种状况,小的时候虽然他妈妈也强调了吃的营养和习惯,但对孩子吃东西的量和时间却没有要求,能够吃一些迷糊或饭以后,就基本上都是随孩子自己的爱好去吃,一日三餐是很随意地吃一点,孩子说不想吃就不吃了,但孩子的零食吃得比较多,水果啊、饮料啊等其他东西不断,爷爷奶奶看着他爱吃,也尽量满足要求,还觉得丁丁太可怜了,没有零食吃,因为吃饱了饭,丁丁自己也嫌吃零食太耽误玩的时间了,所以经管爷爷奶奶经常给丁丁零食吃,但他自己不吃。在孩子2岁左右喂养方式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因为孩子小、吃得也少,需要的能量不多,可慢慢的区别就来了,如今他堂弟已经5岁多了,体重好象才40斤左右,细胳膊细腿,也很容易生病,体质比较差。爷爷奶奶甚至他妈妈都比较着急,但无能为力,在奶奶家见到这个孩子吃饭简直觉得吃饭对于他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似乎没有一点胃口。但有几次,奶奶带他到我们家玩,每次我弄他吃饭他都能吃得很好,其实并不是我做的味道就好过奶奶做的,只是我的方法不同,我也是采用"糊弄"的方法,连哄带骗让他吃完一大碗饭,他奶奶都说还是我有办法,其实以前就叫他们用这些办法,他们听不进去,我先给他买好他爱吃的橄榄菜(一种很开胃的小菜,而他妈妈他们不让他吃这个,坚持要他吃别的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在他吃得开心的时候一边表扬他一边不断地夹一些其他的蔬菜和肉类,让他不经意地将它们全部吃下去了,等到他发现有点不对劲的时候一碗饭也差不多吃完了。而他们的方法是不断的问孩子吃不吃饭,好不容易孩子坐到了桌子前,就问吃不吃这个、吃不吃那个,这个时候的孩子逆反心理本来就强,他能顺着你的意思吃这个吃那个吗?而另一个例子就是我妹妹的孩子,比丁丁大3岁,但饭量还不如丁丁,看他吃饭也是很头痛,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经常都是快快的扒几口白饭吃一丁点菜就算是完成了,相对丁丁的慢来说真的是快得不得了,但营养肯定不够,为这事,我多次批评我妹妹,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加强营养,她总是强调是他自己不爱吃,你强迫他吃下去他会呕出来的。后来有一年暑假在我家里住了一个月,我就对他开始实施我的吃饭计划,首先将饭菜的味道、花样搞好,然后逼着他吃(因为他已经大了,不能再采用哄骗的方法了),一开始他也是不想吃,强迫他吃到口里以后,他好象也真的要呕一样,还眼巴巴的望着他妈妈,可我是很厉害的,望着妈妈又怎么样,一定得吃下去,后来他看我的态度知道不吃下去是不行的,就只好乖乖的吃下去,开始有点不舒服(也没见他真的呕出来),后来慢慢就好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嘛,完全是心理作用加上娇生惯养!过了一个暑假,到他回家的时候简直是变了个样,白白胖胖的,回到家里他爸爸、外婆都说胖了许多,从此以后,他妈妈就知道他原来是可以吃的,于是就变着花样做一些好吃的,孩子的吃饭习惯也好了许多。



    关键字:早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