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妈1863:作业的事情,要认真,但不要太认真。
你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多和少,合适与不合适。都要求孩子作,不能与老师有公开对立的情绪。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家长要和老师沟通。如果让孩子发表意见的话,常常会有对立的情绪。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中的这些特点大家是很清楚的。如果孩子与老师之间有对立情绪,其结果受到伤害的很可能就是孩子。我讲的是现实,不是理想。从老师这角度考虑,个性化教育存在问题,学生多。老师也有其具体问题与困难。当然也有老师的素质问题,因为教育的民主化程度非常低,教育体制的问题,作为一个学生家长,也没有办法去追究。所以不要让孩子和老师对立。
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做,这是纪律,要求孩子去遵守。你认为很简单,你更应该做,因为你做作业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少。不能说你会你就不做,不去遵守纪律。这就是要认真。不能太认真,会背的就不要勉强孩子,如果确实会背,可以把这项省略,只当你已经做过。15副看图说话,老师布置的确实多一些,老师是按照七天假期,平均每天两幅图去布置的。当然这老师也心眼太死,十一哪有不出去玩的,结果集中一天去做,就非常多。也可以应付,三篇认真写,其他应付,一会不就画完了。我常常说孩子要学会守规矩,但也要学会去挑战规则。要学会变通。写日记也是这样,有感而发,无感应付。但也不能统统敷衍了事。我孩子小时候也常常遇到这个问题,但作业必须要做,并且要认真做。有时候就看他太认真,就说教教他偷懒、耍耍滑头。孩子有几次就慢慢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认真,在什么情况下去应付。
丁丁为什么为有这样的态度,我想可能是你们平时把有些对老师、对教学的看法流露给孩子,孩子认为妈妈和爸爸就是这样的态度。他也就把你们的看法"付诸实践"。这一点要注意。
再谈谈孩子学习问题
大家讨论哈佛女孩子一书,这本书如果作为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看看,也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但如果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就没有必要去探讨。出版社商业炒作太重,会给很多父母误导。但商业炒作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前几年,科利华炒作《学习的革命》一书,这本书的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差,经科利华的广告宣传,尽管书不怎样,但提高了中国人的教育意识。哈佛女孩这类的书也是这样,尽管有误导作用,但也有宣传作用。上哈佛不是教育孩子的目的,这一点大家很清楚。网上很多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实践和认识的深度,早已超过哈佛女孩一书。以下言归正传。
讲儿童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从孩子年龄的发展角度看,是从出生后的幼儿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小学毕业以前阶段是基础。从施教的主体看,是家庭、学校、社会。而家庭教育是基础。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对一个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智力发展、人格塑造、文化继承。人的先天潜在的智力要在后天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人实在的智力。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先天的因素制约。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几乎有一种先天程序化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正常儿童(不是指遗传、疾病等造成的智力障碍)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模式发展。从文明人类诞生以来,遗传决定、潜在的智力是如何在儿童时期发展起来,并且使它能够充分的发展出来。是在儿童学习、继承人类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是在其相互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生活的经验、技能等)现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对教育的指导过于强调先天、潜在智力发展的阶段性和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性,而过于忽略儿童对文化学习、继承的意义。传统的教育则偏重于文化的学习,不知道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对儿童教育的意义。尤其是把教育变成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发展速度的个体差异,对文化学习的选择性等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教育都带来很多问题。
智力发展、人格塑造、文化继承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是三位一体,不能分开。智力的发展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基础,文化学习促进智力发展,而智力发展促使能学习更深的文化。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只先天、潜在的智力能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人的学习才是以知识、文化的学习为主要目的。理想的儿童教育方式应该是根据儿童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制定具体的教育措施
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的最大区别:儿童教育是以智力发展、人格塑造、文化继承为目的。成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和人格塑造为目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教育是以人类文化的学习与继承过程作为智力发展和人格发展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智力与人格的发展是空中楼阁。这个观点肯定了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传统教育存在对儿童智力发展认识不足的地方。同时也指出近二十年来西方国家兴起的儿童早期教育把儿童智力开发教育和儿童对人类文化学习、继承教育割裂开的倾向。尽管中国的早期教育是刚刚开始兴起,但是这种割裂的倾向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已经有很多的表现。(这几段话理论性太强,我以下讲通俗一些。本想回答丁丁妈妈和翩翩妈妈关于课外学习的问题,结果越扯越远。)
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孩子在智力发展方面达到什么程度,就应该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上学。壮咪妈妈前几天问,是否可以教给壮咪数学,当然应该,只要孩子能吃下去。如果吃不下去,你就不要去教,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还不到应有水平。前几天有个妈妈说给在幼儿园的孩子教除法,这就不现实。丁丁和翩翩都上二年级。超过七岁,就要早一点开始训练孩子逻辑方面的能力,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推理能力,包括语言的、图形的推理能力。以后帮助孩子发展符号的推理能力。所以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认知发展的过程,制定儿童的教育措施,对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是很重要的。这方面,得感谢近大半个世纪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使人类第一次明白对儿童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之上。
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制定教育措施,非常有意义。但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的指导。因为这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一般的父母和老师很难具备这么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否专业人员制定的方案都很完备。不一定,因为我们现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仍然很有限,知道其中的奥妙很有限。如果把发现的部分发展过程,当作全部的认知奥秘,就会对儿童的教育产生误导。所以谁给你讲这种教育方法是最新的科学发现,是如何科学、完善,你最好是一笑了之。所以对儿童的教育,依然要非常重视儿童对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只有在继承和学习文化的同时,孩子才能很好的去发展智力。传统的教育方法就显得很重要。儿童要学会必需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经验。儿童要去学习、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人类知识的架构。从这个地方我们开始谈关于翩翩和丁丁课外学习的问题,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方案。
儿童对生活技能、社会经验、体能锻炼、对自然的基本观察能力、简单劳动技能的学习外。我们应该给孩子从幼儿时期到高中毕业制定一个教育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在十几年中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就是儿童应该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艺术、音乐等人类知识基本架构的了解和学习。从发达国家到我们国家从小学到高中教育目标(大纲)的制定,都是以此为原则。从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看,一是目标定得比较低,二是师资差得很远,三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这几年提出素质教育,其实很可笑。如果真正按照国家颁布的教育目标、大纲实施,达到要求,就是素质教育,哪需要再提出什么素质教育的口号。文化程度高、教育意识强的父母应该主动去担负这个任务,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外,给孩子制定一个长远的教育计划。使孩子能一步步的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或大部分达到目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目标和部分目标定得高一些。这对父母的素质要求很高(当然也希望将来有学校外体制的教育机构能够给与帮助)。很多像丁丁、翩翩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吃不饱,需要受到更好的教育,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计划,并且可以实施操作。先听听翩翩妈妈、丁丁妈妈和大家的讨论。
请教张教授关于学习计划的问题.
关于学习计划,我是很认同张教授所说的,可是对于如何将智力发展、人格塑造、文化继承蕴涵于几十年的教育计划之中以及怎样使得这些计划既可行又不刻板,我觉得有些难度,象我们这些缺乏专业教育背景的妈妈,而且自身的学识水平有限,象卡尔.威特的父亲一样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个性,这个计划如果由专业人士去做,可能又会和孩子的个性相去甚远,因而可操作性会很低,或是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
以前,对丁丁的教育,我是没什么计划的,或者只是一些比较大概的思路,象张教授所说的几十年的教育计划则完全是没有想过的。现在随着丁丁的长大,觉得如果家长能够给他提供更好的引导,可能会更适合他。丁丁如今是学习兴趣特别强,成天吵着要我教他学数学、学化学物理。上周上书法兴趣班,因为要接他看病,所以观摩了他半节书法课,那节课是介绍我国的书法名家及其书法特点,发现他上课听得很认真,完全不是平时上数学、语文课等课程那样,证明新的知识对他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他的记忆力也很好,象一块巨大的海绵,什么都想吸进去,所以我觉得与其让他自己瞎学一气,不如能够有计划有进度地让他接受全面的学习。我现在所能做的,好象只能为他提供书籍这个精神食粮,其余就是接触大自然了,觉得很不系统,而且因自己的学识有限,也不可能及时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所以,张教授能不能将教育计划的内涵说得比较详细一些呢?
关于动脑筋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看了昨天片片妈和菱子妈的帖子,联想起以前还有妈妈问的关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写出来,供有需要的妈妈们参考。
关于动脑筋,张教授的回帖说得很好,关键还是妈妈的心态。我觉得妈妈的心态还是没有调整好,将关心的重点放在孩子能力的培养以及短板变长方面,而不是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
以前丁丁也是一样的,在我当时看来是非常不愿意动脑筋的,我那时的想法和现在你们的想法也差不多,总想让他回答书后的问题,可丁丁一般都是胡乱回答一个,其余就不说了,都说不知道,不过,那时我没有找到这个论坛,所以只能自己解决问题,而我的解决办法就是随他去,不愿意就不愿意吧,以后就再也不去想这个事情了,现在的丁丁也并不觉得不爱动脑筋呀。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在适当的时候,孩子会达到你认为该达到的要求的,没有达到只是时间未到,或者这孩子就是与众不同,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而且,孩子关心的东西、思考的东西肯定是有的,不过和我们所想象的不一样而已,我记得那时跟他讲完一个故事,他可以问上几十个问题,这不就是动脑筋吗?3岁多的孩子,脑子里的问题才慢慢多起来,正是爱问为什么的时候,你鼓励他这种好问精神就行了,不必去关心他是否能回答出书后面的问题了。
即使他也不爱问,可能他只是喜欢自己想,不喜欢说出来,也不要紧的,他是你的孩子,无论怎样,你都应该接受他,而不要只去关心他的外在方面,应多关注他的内心。如果他接受的是一种平和心态,如果他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宽松、充满爱心的环境,很多事情他自己能学到的,因为别忘了,孩子天生就具有多种能力,我们只能去给他提供条件让他去发展这些能力,而不是去刻意教他,除非他自己提出需要来。
至于动手能力,我看妈妈也是有些紧张了,总担心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行,怎么去教孩子动手呢?如果妈妈的动手能力强,我想孩子可能会相反,因为他看到妈妈三下两下就拼好一个东西,他除了羡慕可能就是自卑了,会对自己没信心了,这才最糟糕哩。
我自认为动手能力是不错,但丁丁的动手能力不是我教出来的,而且他动手能力形成的那段时间,我根本就没有很多机会带他玩玩具,而大多数时间是带他出去玩。当他第一次收到一个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具时,我还担心他不会呢。可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对那个玩具爱不释手,整整一个星期都只玩它,也是好奇心驱使他去研究它。
当然我也不承认他的动手能力是遗传的,EVEREST不是说过遗传只占25%吗?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这25%很快就会变成0的。
我觉得在丁丁的动手能力方面,我只做了三件我认为很有帮助的事:
一是提供尽肯可能丰富的可动手、动脑的玩具,对电动玩具之类的只能看、听,不能动的玩具我是坚决反对;
第二件事就是极力反对别人(保姆和孩子的奶奶等人)教丁丁玩玩具,理由是你们以前并没有玩过这些玩具,你们怎么就一定行过他呢,还是等着他来教你们吧。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就是丁丁的表姐(以前我也提过的),果然,很快丁丁玩玩具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奶奶和保姆;
第三件事就是很小就带着他"看"说明书,说到带,妈妈们别误会,我不是教他看,而是我自己主动看,每次和丁丁一起玩新的变形车时,我也和他一样玩,不懂的时候就去看说明书,慢慢地丁丁也习惯了不会的时候就去看说明书这种做法,而且还经常看错哩,不过我也几乎不去指出他的错误来,由他去理解。
其实妈妈以前的动手能力强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应该和孩子一样保持一种好奇心,不要以自己不会作为借口,而让自己远离这些需要动脑筋和动手的玩具,让自己和孩子一样去玩、去想,孩子在潜移默化之间,肯定会发展他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
就说这些了,不知对妈妈们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