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又一次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虽然没有你那么专业的理论,可我自己也常常说我错过了成长期,好象就极难迎头赶上了,您一说这个"十五到二十岁",我就想,果然!其实在上少年班以前我虽然没什么朋友,可也没有觉得与人交往有问题,只不过是人家玩游戏我不会玩,我就自己呆在一边看书,人还是融在一个大环境里的。如果一直是这样,我也不会有这么多困扰,就算是社会能力差一点,也不会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
这个少年班一上,我就开始感觉到了"隔离",那是一种极不好的感觉。第一年我的状态极差,多病失眠,很多大孩子都很关心我,可是我非常怕见人,有时候走在路上,远远看见走过来一个认识的人,我会忍不住掉头逃开,仅仅就是怕和人打招呼。那个时候绝对是有心理障碍。后来慢慢好了很多。
我从来不自视清高,我很喜欢生活,喜欢周围的人,我家附近住了好些"贫民",从我家窗口可以看到他们,我看他们在路上晒着脏兮兮的被子,震天响地吵架,盘腿坐在大门口吃瓜,都会看得很津津有味,一点不会讨厌,我甚至会很羡慕,他们吵架吵得多起劲啊。
在这里这么多优秀的好妈妈都在鼓励我,说我挺好的,不要担心,我非常喜欢大家,相信大家的话,可是我心里仍旧总是虚虚的,大家都不知道那种毫无根基,风一吹就会散的感觉。
我缺一颗定心丸。我知道真正地站到社会里面,才是稳稳当当的人,大熔炉里炼过的铁才有可能成为好钢,我知道。我好想把根牢牢地扎在淤泥里,开出一朵芬芳的花来。
我不是想逃避,我知道我逃不开,逃一时逃不了一生,心里永远得不到安宁,而且绝对对教育乖乖不利,可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我是努力去试了,我不是试着自己买电视,自己和马路工人打交道了吗,可我败下阵来了。
张教授,再请指教。
没有不吃饭的孩子
前几天看到一个妈妈问孩子不愿意学习的问题,乖乖妈联想到乖乖吃饭的问题。
我曾说:孩子想要学习,就如饿了要吃,渴了要喝一样,纯粹是天性。对呀,既然吃是最基本的天性,为啥乖乖就不吃呢?
其实以前乖乖吃饭很棒的,有录像为证,乖乖吃饭的录像可不少,都吃得象个小狼,还有照片,菜一端上桌,还不会说话的乖乖就会扑到菜碟上,吭哧一口,连碟咬。喜得外婆天天夸:瞧瞧我的小乖乖,真乖.哪象你们俩小时候,喂饭我都喂伤了心!
不是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吗,乖乖也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外婆就急了:啊,吃这么一点!再来一口、、、好、、、再来一口、、、最后一口、、、
再到后来,每顿饭就成了战场,外婆是将军、谋士、士卒,又是做战又是指挥又是设计,哄骗利诱,威胁强逼,招招使过。
有时是:你吃饭这个样子,你回去吧,我不要你了。
有时是:你吃啊!好,看电视,边吃边看。
有时是:你吃不吃!都是些不听话的!我辛辛苦苦做了半天,你们一个个都是老爷!喂到口里不行还要怎么样!
小姨都急了:你快接乖乖走,妈妈一到吃饭时间就要大动肝火,一顿饭下来,全家神经紧张。
乖乖表面若无其事,其实,吃饭也已经成了她的心理负担,这叫伤了胃口。
我觉得学习全是一样的道理,偶尔有不好的时候,家人一紧张,一逼,就伤了胃口。
这么一想,我就调整了。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让她自由地吃,让吃饭重新变成最自然的事。
以前我特别注意要守规矩,要有样子。现在我改了,比如乖乖爱坐地上吃,坐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给她买的是多格的餐盘,各样菜装好了,就端着坐地上呗。干脆,我也端一盘,也坐地上拉倒。
以前我怕她吃饭菜少了,总规定她吃什么,现在我也改了,早餐盘里放两三个荔枝或两三片苹果,乖乖可开心了,自己指着一格格说:先吃鸡蛋,水果要最后吃。
午饭,一盘没吃完,她要去玩了,我问:你吃好了?不吃了?
她说:嗯。
我就不说了,不吃就不吃了。午餐结束。
晚餐,乖乖要我喂,喂就喂呗,说真的,我已经感到比以前好喂些了。一边喂,外婆一边说起谁家孩子吃饭怎么怎么好,言里言外都是乖乖吃饭不好的意思,我说:咱家乖乖吃饭也不错啊,我看一点不比她差,好几次都吃好大一碗,可棒啦。
话音刚落啊,就见乖乖这一口嚼得特别快,小嘴巴张得大大的都凑到我勺子前来了,外婆眼见着这一夸效果这么好,惊奇地也赶紧吹捧乖乖,妈妈趁机说:瞧见了吧,从今以后,谁也不许再污蔑乖乖吃饭不好了!
这顿饭就已经很有成效了,和以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最不爱的青菜叶都吃了好多,妈妈打心底里笑出来。
顺便讲个笑话,有一天,妈妈哄乖乖吃饭:乖乖,再吃一口,最后一口,把这块鸭子吃完就行了。
乖乖:啊!是我最喜欢的鸭子啊!
妈妈喜形于色:对啊,那就快来吃吧。
乖乖:可是我喜欢的是鸭子在大自然里,可不是在锅里!
上少年班当然不能说绝对不好
好象很难有绝对好和不好的事,有的孩子在很恶劣的条件下也健康成长呢,只不过是好的机会多一些或者是少一些,我们做这么多努力还不是只能希望孩子好的机会多一些。
我仔细想上少年班的不好大约是这样的:智力发展快的孩子一般都更敏感些,也有很多都更脆弱些,这样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引导,但是,从前的教育比较注重成绩,而孩子又好似取得了成功,父母满心得意,到处夸耀,孩子的心情几乎是完全被忽略的,那些小孩子走入大学,心智都很不成熟,突然独自面对挫折,不仅如此,他们还被捧得高高的,面对羡慕、赞美,要做出些成功的样子来,日子久了,就受不住了。
所以不是让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时时关注他,看到他的问题,引导他处理得当。
说他们都找到了幸福,说真的,我不信,我比你们了解他们,从上少年班到现在,我都是公认的心态最好的,而且至今还被认为是个幸福的人,可我幸福吗我健全吗,我不认为,我的快乐很多,可我知道那都是多么的虚幻哪,一阵轻风就可以吹走。这样看起来很好,其实状态很差的少年班人,我认识太多了。
仔细一反思,早期教育和家人的爱太重要了。我自己不是好的例子所以真不知道有什么是可取的,可是我记得住什么是不行的,所以要天天来这里,学大家的好的地方。
告诉他可以打架!
我不是有经验的妈妈,但是我想:
要鼓励他,被人欺负就要还手,如果老师批评你,不要怕,妈妈支持你。我就是这样告诉乖乖的,乖乖就不会打架,还好她会发脾气,可她恼了就是揪住人家的衣服,人家却是揪人,乖乖被揪破了皮也不哭,也不松手,这下好,又没人来管,又让人家揪个够。我跟老师谈了几回(写条),老师说,批评了那个孩子,也告诉了家长,可是我看没啥效果。这样的事,老师管不了那么多,还是得孩子自己解决,对打呗,教他几招,可以去体育馆学学跆拳道,武术,我们这里就有,招五岁小孩,乖乖大点我就想让她去学着玩,不是说学了打架厉害,是学了能让孩子变得勇敢坚强。
在家里也玩也打打闹闹的游戏试试,买金箍棒,让他演孙悟空。据说角色游戏很有用,如果他在家里扮英雄,就会有勇敢的体验,据说有了勇敢的体验就会产生勇敢的行为。
乖乖的暑期生活一
乖乖去外婆家两周了,变得粗声大气,穿条小三角短裤,身上光溜溜的,腆着个小肚子,神气地走来走去,要出门了就套件小吊带背心,再不象在家的时候这条裙子那条裙子地挑挑捡捡了,外婆发起脾气来,乖乖有时候不理,有时候建议她小声点,有时候哇啦哇啦地对吵,简直就没有受惊害怕的时候,给妈妈的感觉就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让乖乖妈很感慨,孩子在郊外广阔的空间里受到的自然的教益,在狭窄拥挤噪杂忙碌的城市里真是很难得来的,城市真是太有违孩子的天性,太不适合孩子了。当然,乖乖也添了不少新毛病,比如又开始天天哄着吃饭啦,越来越小气啦,可是乖乖妈觉得跟乖乖开朗的心情比起来都实在不算啥。
乖乖妈还想到一点,外婆外公宠乖乖,乖乖什么也敢说,心情放松自然,妈妈的规矩多,不要小气,不要光想着自己,不要吃零食,结果乖乖一小气或者一想吃糖就会心里发虚,跟妈妈说话也小声小气,吞吞吐吐,然后还心里有些发闷,不太痛快,干什么也不太提得起劲来,又不好表达出来,自然就在别的地方找碴了。乖乖妈还发现,外婆怎么嚷嚷乖乖也不在乎,可是妈妈平静地来一句:乖乖,如果你一定要吵就到外面去吵。乖乖就会很受伤,眼眶发红,跑过来揪住妈妈的衣服说:你不能总是这样子说,你不能这样子说话!
这些看来都是乖乖妈一向严厉的后果,乖乖妈还得让乖乖更多感受妈妈的爱。
乖乖现在最好的朋友是明明,楼下大乖乖半岁的小男生,这小伙子自称是齐天大圣,盼着乖乖扮个猪八戒或是妖精,乖乖建议说:你是猴哥我是猴弟吧。结果,一直意见不合,天天争斗。
有一天,乖乖自称办了件大事,原来是为了抢金箍棒,掐了明明。
妈妈:这下好了,他一定生气了,你没人玩了。
乖乖:有,多的是,好多小朋友,家新家强小草松松、、、
妈妈:你不是不喜欢和他们玩只喜欢和明明玩的吗。
乖乖:都玩。、、、、、、明天我再去跟明明玩。
妈妈:你抢他东西,还掐他,他还跟你玩?
乖乖:赔礼道赚不就是了吗?
妈妈:哦,去了吗?
乖乖:等一下吃了晚饭就去嘛。
事隔一日,乖乖汇报,又和明明打架了,抢金箍棒。
妈妈:拿东西和他换着玩,他肯不肯。
乖乖:不肯。我们都是打架。谁哭了谁就输了。赢了的那个人就可以玩输了的那个人的玩具。
豪迈啊!
乖乖爱玩拼图,第一次买了一个60片的在家里,乖乖不会,外婆就拼给乖乖看,然后,乖乖就记住了,乖乖也不看图,次次十分钟不要就能拼出来。
后来,妈妈又买了一个100片的,乖乖要妈妈拼,妈妈说:自己照着图拼。结果两个人意见不合,每次拼图拿出来都不欢而散,总是没拼成。
明明家有一个100片的,有一天乖乖自己去了明明家,就把这图找出来了,明明妈妈说:乖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了两小时,拼出来了,真不错。
估计乖乖妈要是坐旁边,乖乖还是拼不成,也不知道乖乖是照图拼的还是自己乱拼的,后来乖乖妈看乖乖拼第二次,还是不对着图。
还有种玩具,叫智力魔珠的,就是十二个不同形状的小珠块,用各种方法拼出三角形来,题目编成小册子,初级中级高级,老少咸宜的玩具,乖乖妈总结说有些大块的不好放,得先给它们找着位置,否则前面都白拼了,乖乖就不这样,看哪块放哪顺眼就往上摆,妈妈觉得乖乖这完全是不动脑筋,不总结规律,妈妈教她她也不知道学着,可是人家乖乖现在中级也拼到一半了,题目拿出来比外公外婆高明那是不在话下的。妈妈现在就很疑惑,这是乖乖没有逻辑性,还是乖乖的方法独到呢?但有一点,乖乖能安静坐两小时,妈妈很赞许。
早晨外婆买了八个莲蓬,还连着长长的杆,乖乖一来就想独占,妈妈说,这样不好。外公让乖乖数数莲蓬一共有几个,四个人分一人能分几个。乖乖答有八个,一人能分两个(瞎猫碰着死老鼠了)。妈妈夸奖乖乖很了不起,简直是个大人了,这可是除法呢。
乖乖很骄傲,拿着莲蓬一个个地分。递给妈妈一个,说"给你一个小伞",递给奶奶一个,说"给你一个拐杖",递给爷爷一个,说"给你一个烟斗",边说还边表演。(妈妈真的很感慨,心灵一自由,思维就活跃!)
妈妈继续鼓励乖乖:乖乖这么慷慨,又这么会做算术,以后我们家里分东西的活就由乖乖专管了。
乖乖很满意这个结果。得意地去抱了花生来,每人一份,简直都忘了自己要吃。
这是刚有的一点成绩,妈妈刚回家的时候,一说要吃西瓜,乖乖就叫:不行,你吃了我就没有了。妈妈的感觉还是和乖乖呆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太少了,不够来"润物细无声"地好好教育她。
乖乖:等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老了?、、、那外公外婆不是就死了?那我就生小宝宝了,那不是我们两个照顾她?那她不是没有爷爷?
妈妈跟奶奶讲,昨天做了个梦、、、
乖乖在一边很羡慕:你把小叮当也带来了?
乖乖:唉,她到你那里去了,我一个梦也没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