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妈:两种教育方法都需要
你好。关于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争论。中国传统的说法有"棍棒下面出孝子",现在的教育方法更主张让孩子"自然成长",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这也是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太多的压力、应试教育给大家的造成的心理压力太重所致。其实强制的方式,和愉乐的方式都需要。但都不能走极端。
希望孩子们能在玩中成长,学习。但是不是个个孩子都有这样的环境,这样高素质的父母,像卡尔.威特一样。一个孩子的父母是从事音乐工作,父母又有极大的耐心与爱心。孩子从小就沐浴在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中。在一种快乐方式下,发展自己的能力。如果这样学习,当然好。可是乖乖的妈妈不是乒乓球运动员,就是再有爱心和耐心,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没有办法,只有大棒加胡罗卜。大棒这里就是必不可少的。从父母本身的的知识水平、教育方法、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各方面来讲,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环境,对绝大部分父母是达不到的。卡尔.威特的方法只能是一个理想的方法。快乐教育方法在大部分家庭内只能做到一部分。
孩子的能力对孩子将来是最重要的,无论父母采取哪种教育方法,都是要让孩子获得生活、生存的能力,对个人来讲,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如果孩子长大以后,不具备他应该、或希望具有的能力。既是从小再快乐,长大也会很自卑,缺乏信心,生活的不快乐。如果从小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采取过于强制、极端的方法,是孩子的心理受到太多的伤害,留下太深的阴影。长大后既是很有能力,心理上的阴影一生可能都挥之不去。
孩子感到他能力的提高,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对孩子肯努力、自觉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强制学习就会成为自觉学习。就像你让乖乖练乒乓球,学英语可能也要采取这种方式。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强制方法是很糟糕的,孩子很长时间都在一种非常不愉快的心情下度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孩子认为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孩子听不到奖励、表扬,只能听到批评、不满意。比如孩子上次考试80分,这次考试90分,非常高兴,可是回家只听到妈妈说:你骄傲什么,离100分还差的远呢!在有些父母那里,对孩子教育的态度,虚荣心常常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常说,父母的爱心是教育的基础,虚荣心是大忌。
快乐学习长大的孩子就没有问题吗,也不一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耐受挫折的能力差。从小在家里,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几乎都没有受到过批评。学习什么好像都没有费过力,吃过苦,样样都学得很好。长大后在社会里可以吗?不可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很平庸。因为他从小学习的环境完全是别人给他布置的很好,不是通过他的努力得到的。长大后谁给他布置、安排一个非常非常舒适的环境。
据说现在流行"我平庸,我快乐"这句话,这本书我没有看到,但这个标题我想是作者对现在极端应试教育的抗议!对个人而言,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关键在"平庸"标准是什么,如果平庸的标准是大学毕业,有一个好的工作,既是不成名成家,没有挣到很多钱,但生活的很快乐,很小康。如果这就是平庸的标准,我想绝大父母都能接受这个口号。我对自己孩子将来的希望,第一是快乐,第二是为社会、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要老想到自己。是否会有成就,就要看长大后的努力。但是如果"平庸"是缺乏必需的能力,日子过得很差,很辛苦。这能快乐吗?如果"平庸"是前一个标准,绝大部分父母没有必要看这本书,因为我们没有想到孩子长大后要成为朱镕基、比尔.盖茨、杨振宁这样的人。如果是后一个标准,我想也没有必要去看,因为那样孩子将来是不会快乐的。问题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并没有使孩子学习到真正的能力,反而很辛苦,很糟糕。但是教育又在一个极大的口号下进行。对绝大部分父母、孩子是没有边际的、不切实际口号下进行。过去是人人都要为共产主义献身,现在是人人都要做比尔.盖茨这样的人。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孩子获得必需的能力、或者获得你希望的能力。希望孩子获得的能力应该是实际的,而不是盲目的。
孩子的复杂世界
乖乖又到外婆家过暑假了。据我妈描述,这个小朋友很厉害,比如我妈跟她说话声音大一点(我妈就是脾气急躁,火气冲天,我从小就怕她,她一开口,我恨不得就抖三抖),她就很不满,好象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忍无可忍一样,有点爆发地说:你凶什么凶啦,发这么大脾气干什么啦!有话好好说啦!
我妈就意识到自己态度恐怕有些过份,赶紧解释,这算什么发脾气啦,这根本不是跟你发脾气等等。
我也见过这场面,我总感觉乖乖的反抗不是那么自然,就好象是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忍无可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我神经过敏,反正,感觉不好。
我真的老怀疑我压制她过份了些,我天生太苛刻挑剔,跟我在一起的人就是会感觉累,不轻松,对乖乖,我想我也在无意中苛求她做到最好。她压抑。
另外据外婆反应,乖乖还是不太乐意下楼和小朋友玩,也不象以前那么缠外婆陪她玩了,常常就有些无聊,只好反反复复看碟子----宠物小精灵,说到这个碟子,是某一日去外婆办公室,被办公室的叔叔带出去玩,等中午回家的时候,这孩子手里就多了老大一提袋礼物,VCD啦,拼图啦,娃娃啦,颜料啦、、、这可是头一回,太过份了,收了如此大宗财物!外婆十分生气,叨唠了乖乖半晌,乖乖先是知道理亏不出声,后来忽然忍不住居然来了句:我爸爸又不关心我!
这下击中外婆的要害了,外婆顿时闭嘴,自己找个角落掉眼泪去了。等我听到小姨转述此事,我直接了当地跟乖乖说:这话你就别跟外婆说了,她又爱伤心掉眼泪。乖乖居然乐了:她又不是小孩子,哪那么好哭!
这事,不知道怎么看好???
再说她的人际交往问题。她一贯就是那样,喜欢和大人玩,我的理解就是大人迁就她,而且,还总是买东西她吃什么的,当然顺心啦,但这绝对不是平等的交往,绝不是好现象。好在她还并不特别侍宠而骄,过分刁蛮,比如有一回她缠着人家陪她玩,后来商量再玩十分钟,她讨价还价到七分钟,七分钟一到二话不说就放人家走了。
在外婆家过暑假,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就多了,每天晚饭后楼下操场那个热闹啊,不知道有多少孩子。
外婆跟我讲,有个和乖乖差不多大的姑娘朵朵,和乖乖比赛骑车,乖乖先输了一次,不服,要求再比,再比的时候,朵朵就作弊了,乖乖气得掉眼泪,简直对所有的人都连带心生不满,陪她在楼下的外公也不肯理,自己坐一边生闷气,外公一走近她还就气哼哼地站起来又挪个地方。隔了两天我带乖乖出门,正遇到朵朵,朵朵来跟乖乖打招呼,乖乖别过脸去,背对人家,嘴里说:哼,还作弊,还是女孩子呢,还作弊,不知道羞!
朵朵妈妈说:我们还天天一起玩,天天一起骑车呢。
乖乖还是背对人家,面对我,小声说:哼,都是骑别人的车,她自己哪有车啦!
晚上我带乖乖去操场,我才发现,朵朵是个孩子王呢,有个小姑娘就被她划到不跟她玩的范围里,可怜巴巴地一直牵着爸爸的手,让爸爸跟朵朵商量,朵朵还是不松口,不理她,这小姑娘的爸爸本来一直很耐心地跟朵朵商量的,到最后,好象是觉得太没面子了,就有点气呼呼地把女儿拖走了(我看得直担心)。乖乖反正也不紧跟朵朵,也不反对她,朵朵拿着本书让其他孩子挑喜欢的画,大家都兴趣十足的挑(这有什么趣,真是的),只有乖乖,一边也很感兴趣地挑,一边有点急躁和不满地说:那你又不让我们随便挑!
我观察了一晚上,发现,孩子的世界也蛮复杂,蛮难应付的呢!
第二天晚上我就回武汉了,据外婆讲,乖乖那天晚上拎了一袋巴比娃娃和娃娃的衣服鞋子下楼,其他小朋友甚至包括大学生,围了一群看她的娃娃。具体情况如何,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外婆是蛮自信的,相信她的乖乖最棒,根本没啥问题。
讲了一堆流水帐,各位说说看,乖乖和小朋友的交往情况究竟如何?还有,她是否的确有能力自如地应付其他人对她的态度?这实在是我非常非常关心的问题。
还有,我不喜欢她看宠物小精灵,回家这两天,就表达了多次,临走那天下午,我跟她商量我把小精灵的碟带走,下次买好听的故事磁带给她,她表示同意,(我觉得她是想让我高兴),自己把碟子放到我包里。可是我看她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后来,我走的时候,想让她穿母女装T恤,她非要穿裙子(我现在才想到,她其实可能就是想表示一下反抗),我又说了两遍,她恼火地说:我就要穿裙子,为什么样样都要听你的啦!
我说:我跟你商量嘛,我明天就走了,母女装就穿不成了。
乖乖:那我都说了不穿了,你还商量什么呢!
我现在有点后悔,我是不是不该把碟子拿走,弄得她那么不高兴,还忍着不好表达?我是不是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太苛刻了?
翩翩妈:
孩子的世界的确远比我们想像得复杂!
我们恐怕一直都在低估她们!
其实,我小时候也有感觉:大人太不了解孩子,太自以为是了!有一次,我妈带着我和一位同事阿姨坐火车,我当时大约五岁左右。阿姨和妈妈议论说:更喜欢我的姐姐,因为她比较乖也比较老实,而我则太"个",她还引用了一句民间俗话:老大傻,老二奸!她们觉得我小,根本没回避我,当时我可真气坏了--那阿姨平时一副很喜欢我的样子!而我妈妈居然也不反驳她,还笑嘻嘻的附合!我一下子有种悲从中来、孤孤零零的受伤感觉--当时的情景一直铭心刻骨,连那阿姨的名字、表情、和声音随火车颠簸而微微抖动的感觉,我全都还历历在目。
换了一代人,轮到我们的孩子了。几天前,翩翩还对外婆沉重地说:你们老人的心思真是难懂!她也经常跟我说:你们大人总是不明白我们小孩子!
我有一次观察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感觉和乖乖妈一样吃惊:那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了!
不过,我是想通了,如同钟豆豆妈妈所说,孩子什么人都会碰到。她不是一夜之间长大的,她也不是只在妈妈的气氛中长大,如果她在某个时刻让我们觉得陌生甚至不舒服,那就是她正在长大,是她的个性正在形成。这种陌生的感觉,不一定都是负面的,那样的孩子可能更真实。当妈妈的,甚至需要掩饰自己的惊讶--否则聪明的孩子说不定以后不在你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了。
具体到乖乖,那几件事都不必忧心。比如不要别人的东西,这件事的尺度我也把握不好。我本是坚决杜绝翩翩要别人的东西的,一旦知道就予以严惩,所以小时候她也明白这是个禁区。但昨天,她到我办公室,有个很喜欢她的阿姨给她吃饼干了。那阿姨走过来对我笑着说:"今天翩翩……"话未出唇,翩翩紧张地扑过来:"不许对我妈说!"那阿姨立即不说了。我很明白,除了那个禁区,翩翩不会有什么事需要瞒着我,而这样的诱惑,只要她来办公室,几乎总会发生许多起。我笑着说:"翩翩吃阿姨的好东西了吧?"阿姨还帮着翩儿圆谎:"没有没有!"当时为了翩的面子,我没有追究。但,走出办公室,我很严肃地和翩翩谈,她承认就是这么回事,是吃了阿姨两块饼干。瞒着我是为了怕我批评她。我就觉得,我也需要调整"规矩"。其实我们朋友之间互相吃点零食,不是也很正常吗?为什么要对孩子格外苛刻呢?
所以,我对翩翩修正了规矩:与妈妈特别要好的朋友,给你点心,可以吃,但要告诉妈妈!对妈妈隐瞒的错误,比吃别人东西的错误要大得多!
翩翩哭了,希望她是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