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早期教育个案-菱子妈(10)
 2003年11月29日 10:48 新浪育儿

  翩妈琬妈及各位有经验的妈妈

  琬妈,琬一个月的零食就靠这三元钱来解决吗?如果她还想要别的零食,而她的零花钱没有了,你还会用你的钱给她买吗?买零食在什么情况下用她的钱、什么情况下用你的钱,这中间有没有一个标准?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还是老生常谈的菱子的零食问题。我原来曾经请教过张教授,关于菱子一出幼儿园门就象别的小朋友一样围在小摊贩前要买零食或一两元钱的小玩具的问题。后来我是这样解决的,我让菱子选择是一个星期妈妈带她去一次超市自己买零食或玩具,还是愿意在幼儿园门口买,如果选择一个星期买一次,可以一次多买点,自己挑选(玩具可以一个星期买一样);如果每天都要在幼儿园门口买,每天只能买一样,不超过2元钱。菱子选择了前者。这一个多月,我们执行得也还不错,菱子不再一出幼儿园门口就围着小摊子不走了,有时候即使上前也对我说:"妈妈,我只是看看,我不买。"而且这段时间她也基本没有哭闹的情况发生。我还在想我和菱子的关系基本理顺了,零食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

  只是每个星期我带她去超市买一次东西,她自己挑选的东西有些买回家后她尝一尝便不再吃了,有些甚至到现在都还没有开过包。零食我都是放在很矮的地方,让她方便拿。从前我们家里没有一点零食(主要是我没有习惯吃零食买零食,菱子对零食的渴望纯粹是跟幼儿园小朋友学的),简直都不象是有小孩的家,现在家里到处都是零食。有时候我也想应该规定她吃完了才能再买,可是想想在她买之前她不知道喜不喜欢吃,到她尝过后确实不喜欢吃了,规定她必须吃完才能买新的,岂不是强迫她吃东西了?所以尽管家里的零食越来越多,我还是每个星期带她去买。只是对她规定:如果吃零食影响了吃饭和喝牛奶,那妈妈就要收回零食了。

  最近我发现她吃饭不好,我想就是零食的问题。我说我们说好了,现在妈妈要收回零食了,如果吃饭好了,妈妈再把零食交给你。她也同意了。可与此同时,她又恢复了一出幼儿园门口就在小摊上站着不走,要买东西,如果不同意就"不行,不行"地叫(自从要和她改善依恋关系以来她都没有象这样了),而且这些天又有好几次哭闹现象,虽然每次哭闹时间不长。

  昨天我想就零食问题和她谈谈,主要还是想让她自己选择一种方式。可是我一谈这个话题,她就故意吹喇叭,不听。

  后来我自己想,如果还是象原来那种方式吧,家里积压的零食也是一种浪费,也不好。我就想,可不可以用这种方式:跟她说一个星期她有20元的零花钱,这钱保管在我这里,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包括她自己想要的零食和玩具和书等,不包括我看中了想送她的书和玩具),只是每买一样,当天妈妈就和她一起记个账,如果超过了,这个星期她就不能再买任何东西了,如果有节余,就可以放入下个星期的账里。

  (跟琬的一个月才三元钱相比,我这一个星期20元是不是太过分了?可是想想几瓶酸奶就是十几元,有时候如果周末约着同伴一起玩,在带零食时还要想着多带点。不过,如果确实多了,也可以调整。)

  我想请问翩妈琬妈及各位有经验的妈妈,我这个想法可不可行?你们是怎么给孩子买零食的?

  诺诺妈128、菱子妈:关于规则

  你二人提的问题基本是一个类型的问题,就是孩子在逐步和妈妈加深感情的同时,如何去约束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知道去遵守规则。因为在前两个月里,你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依恋的问题,所以解决依恋问题是第一位的,规则与独立的问题是第二位的。但是随着主要的问题逐步解决,规则与独立性的就需要你们认真开始对待。

  如何制定规则。制定规则首先是要和孩子商量,你要让孩子也同意,然后共同去遵守。比如在幼儿园附近买零食,如果不买。妈妈给孩子有什么奖励,比如回家做什么好吃的,回家奖一块巧克力等,也可以三天买一次等,首先这都要和孩子共同协商,不能妈妈一人说了算。规则定好以后,双都要遵守,妈妈要经常对孩子遵守的情况提出表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奖励)。当孩子表现出违反"协议"和规则时,妈妈态度一定要坚决。若若妈妈家里的情况复杂一些,因为有老人,所以需要做好老人的工作,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孩子参加,妈妈要考虑到实施的效果与可行性,不能定得太苛刻,也不能定得根本不能做到或实际上不能实施。小孩子不可能有大人聪明,大人可以根据事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哄、蒙、骗"更灵活的方式使孩子同意你定的规则,虽然说的是和孩子一块定规则,实际上还是大人主导,问题要孩子参与,孩子就慢慢知道自己应该去负责任,因为现在孩子太小,三岁多,孩子参与大人制定的规则,随着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在制定的规则的过程中,孩子的意见占的比率也会越来越大。我讲的是一个原则,在我们的文化里,给孩子制定规则是父母的事情,孩子只能遵守,这不对,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在二岁左右以后,制定规则都一定要孩子参加,这个规则对父母和孩子有效,是平等的,谁违反都要受批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孩子成熟的程度提高,孩子意见要逐步增多,甚至在有些问题要以孩子的意见为主。这是从两岁左右到青春期结束逐步达到的目的。

  对小孩子,制定规则和遵守的过程,父母都要在一种很柔和的气氛中进行,但是态度要很坚决。我一再说,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妈妈要学会对孩子用非常温柔的表情、鼓励与赞扬的语气和坚决的态度去要求孩子做每一件事情。

  张教授和各位妈妈

  昨天晚上对菱子说,今天晚上我们部门有圣诞聚餐,问她愿不愿意去。她说不愿意,她真的不想去,并要求我也不要去。我说你不愿去妈妈不勉强你,但妈妈是要去的,这是部门活动,但妈妈吃完会快快回来陪你带你玩的。

  从菱子出生到现在,我们部门的每一次聚餐或是郊游我都是带着菱子一起的,这种活动都是可以带家属小孩的,菱子每次都是很乐意参加的。以前,菱子也是经常来我办公室,也喜欢来我办公室。可是两个多月前,她突然不愿意来我办公室了,最后几次来时她都是怕怕的,来了还要很胆怯地看看有个叔叔在不在。我们办公室有个万阿姨对她特别好,可以说除了我们家人,外人对她最好的就是她的万阿姨了,因为对那个叔叔的怕,她不愿来办公室了,连带着连万阿姨也不想见了。

  不知道为什么菱子会这么怕见那个叔叔。我猜测可能是他逗菱子,菱子本来就性格内向胆怯。可是在以前,菱子来时那个叔叔也曾经抱过她,还抱着她去商场买过果冻,以前菱子来办公室(一岁多两岁多时),好的时候,她走时也还和大家一一再见过。

  菱子就是这样,经常见还好一些,隔一段时间不见,再熟悉的人她都怕见了。这段时间因菱子不愿来我办公室,万阿姨好久没见到她了,上个星期万阿姨特意买了小零食来我家看她,可菱子一听万阿姨要来,就说不要她来,等万阿姨来了,菱子跑进卧室躲起来。好在万阿姨很会逗小孩,很快菱子就开始把自己的一切新东西展示给万阿姨看。走的时候,菱子又拦着不要人家走。

  (有一个叔叔有一段时间来我家多一点儿,菱子也和他熟了,也敢坐在他的腿上了,走的时候也拦着不让他走,可是一段时间不见,上次在另外一家碰见这位叔叔时,菱子从他面前走过都要蒙着眼睛。)

  菱子现在这么不愿意见我们办公室的人,我也不能勉强她。可是我是个交往很少的人,家里又是这样一个环境,平时我有三两个朋友,周末时约在一起带小孩玩,但也不是每个星期。所以来我们办公室以及参加我们办公室每个季度都有的聚餐和郊游(游玩)是菱子接触成年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是尊重孩子的感受重要还是带她让她慢慢地适应好呢?如果我尊重她,那她会越不见就越不想见,越不敢见了。有时候迫不得已见了,她也会慢慢地适应起来的,(就象万阿姨去我家的情形)。

  与人交往方面我觉得我自己够尽力了,主要是我自己的圈子太小,我也没有办法了,虽然我也想尽办法扩大我的圈子。但办公室的交往,这是现成的,不需要我去扩展的呀,我不想让菱子失去这现成的机会。everest的贴子我也看了。我这个贴子的重点是问尊重孩子的感受还是勉强她进入进来再适应? 

  我该怎么引导呢?

  菱子妈:应该鼓励孩子!

  这不是尊重孩子的问题。孩子因为某种原因,有胆怯的心理,孩子并不是不想和妈妈在一块,而是不敢、害怕。妈妈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和同事们沟通一下。鼓励孩子去,帮助孩子克服这种胆怯的心理。

  怎样与孩子谈"死"?

  前一段时间,菱子有好几次都和我谈到"死"。大致都是这样的内容:因在电视上或在人们的口中听到"死"这个字眼,她对我说:"妈妈,你不死。"我说:"妈妈不会死的,菱儿还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妈妈要永远和菱儿在一起。"……

  昨天晚上上床后,菱子突然忧伤地说:"妈妈,姥姥和姥爷不死。"(以前都是害怕我死,这是第一次提到姥姥姥爷)。我觉得很奇怪,这段时间我和菱子相处得很轻松愉快,也没有什么伤心事,她怎么会突然一转面孔提到死呢?我问她:"是不是听到谁说死了?"她说:"我们班小朋友说的。"我问:"他们是怎么说的?"菱子说:"陈达对陆家昕说'打死你'。"我笑了,说:"你以前有时候不是也对妈妈说'打死你'吗?"菱子害怕失去妈妈似的赶紧让我闭口。于是我安慰她道:"姥姥和姥爷也不会死的,他们现在也还算年轻嘛。"(有点糊弄菱子。)菱子问:"他们什么时候老?"我说:"等菱子长大了。"菱子忧伤得几乎都要流出眼泪了,说:"妈妈,我不想长大。我也不让你死。"我紧紧搂住菱子,还是对她说那我说过多遍的话:"妈妈不会死的,妈妈还这么年轻,妈妈和菱儿一起这么开心,这么快乐,妈妈要永远和菱儿在一起……"

  背着菱子,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睛。菱子就在这样的忧心忡忡中睡着了。

  各位妈妈,如果你们的孩子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们怎么回答?

  如果张教授回来了看到这个贴子,想请张教授就此分析一下菱子的心理和性格。

  菱子妈:孩子的想象力与安全感

  你好。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要遇到这个问题,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深。如果孩子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能对"死亡"的含义有较深的理解,一方面说明孩子的智力发展很好,也说明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中较多的涉及类似的问题。总的来讲,孩子可能会有恐惧感,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为什么孩子们的恐惧感不一样,这里面与孩子自身的心理状况有关,常见的是,如果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存在问题,或者孩子在所处的环境中曾经使孩子经常感到有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理解这个问题是会更多的体验到不安全、恐惧。还有一类孩子,并没有依恋与不安全的环境问题,但是常常存在想象中的不安全环境。这样的孩子的理解力很强,特别是想象力非常丰富,他所学习到的知识也远远超出同龄孩子,也看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故事。丰富想象力也会使孩子感到恐惧,体验到不安全感,特别是像翩翩、丁丁这样的孩子,因为自己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很丰富,孩子自己去找各种书籍看,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类似的故事看得太多,也会使孩子有恐惧感。从凌子的情况看,你和孩子这几个月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以后在加强和孩子的依恋中,仍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随着孩子的能力增强,孩子的不安全就会逐渐减少。当然也要注意少让孩子接触超过年龄段能够很好理解、而容易使孩子感到恐惧的事物。



    关键字:早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