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正文

 早期教育个案-南南妈(1)
 2003年11月29日 11:05 新浪育儿

  南南爸爸是这样的

  南南爸爸是个书虫,就是在医院里也没有停止过看书、写东西,当时我们住的是单间,在待产期间他甚至把病房变成了书房。只是由于我剖腹产,他才只有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完全用来照顾我和孩子。月子里住在我妈妈家,他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帮孩子换尿布,以及在别人帮助下给孩子洗澡,那时他还是尽责的。不过他白天还是抓紧一切时间校稿子,结果晚上孩子不睡,有时要熬好几个钟头,我也只能起来帮他。满月之后他就离开了(我妈家在外地),又过了两个月我们回去。在孩子6个月之前,由于是婆婆来帮忙,而她不大会带孩子,南南爸爸还是帮了不少忙的,如给孩子洗澡等等。等到婆婆回去,我们又请了个能干的人来帮忙,他就在家什么事情也没有了,从此从未给孩子换过尿片,甚至不会喂饭。带孩子也就是玩一玩,没有再为孩子做过什么具体的事情。但孩子很喜欢爸爸,爸爸带就特别乖,哪怕爸爸只是把他放在膝盖上看电视,他也一点不闹。等到孩子会爬,他也常常爬到爸爸的电脑前,扶着爸爸的腿站起来要抱,但南南爸爸常常是并不立即有什么回应,等到遭到我们的谴责才把孩子抱一会。如果我们都不在家,家里只有爸爸带南南,他常常让孩子一个人在那里玩很久,而自己拿一本书在边上看着。有时晚上孩子闹,而我又实在太累,指望他抱一下,他就靠着墙,一幅摇摇欲坠的样子。孩子10个月之后晚上往往会醒一、两个小时,也不哭,就是从小床爬到大床,或者扶着小床栏杆站着玩,这时他爸爸也照样能睡着。他爸爸从来没有哄孩子睡觉这一说,如果让他带孩子睡的话,他就只是让孩子在床上玩,一直到筋疲力尽睡着为止。说起来奇怪,孩子对待他爸爸的态度明显的较为宽容,其实他爸爸并没有凶过他,但他在爸爸面前就是要乖一些。

  现在孩子没有在我们身边,我的感觉是,他爸爸虽然也会想他,但不会像我这样迫切。

  总之我的感受是这样,男人的事业心确实要重一些,他非常看重自己的工作和成就,即便有了孩子,孩子也不可能立刻占据他整个的世界,他的更多精力是放在工作上了。而且我认为,在有了孩子后,男性不会像女性那样,很快会相对淡化夫妻之间的感情,而是有着与没有孩子之前同样的要求。而母亲一旦有了孩子,生活重心自然而然地就转移到孩子身上了。父亲的角色转移确实需要时间,也许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特别是当他能够开始和大人交流的时候,父子之间的亲情才会一天天巩固起来。

  父母吵架,孩子性格容易急躁

  我的父母感情很好,但也经常吵架,而且吵得很凶。小的时候也感到恐惧,甚至想过父母离婚跟谁的问题,实际上这样的危机从未存在过。我觉得孩子小时候,还是不要吵架为好,因为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但如果孩子大一点,适当的争论还是可以的。我自己大一些以后,就经常充当调解员,父母各打50大板,并不一定站在谁的立场上。因此也练就了我的伶俐的口齿,小的时候吵架输掉的次数是很少的,但我并不靠污言秽语取胜,而总是讲道理。我两个弟弟由于很少参与父母之间的争论,后来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我。后来大了,我还充当了家庭矛盾的调解员,有时候爸爸有事不能说服妈妈,反而要通过我,因为他说妈妈听我的话。

  话虽如此,父母当着孩子争吵毕竟利大于弊,因为我自己脾气就比较急躁。本来我老公不会吵架,在我的一再欺负之下,脾气也在逐渐变坏。我的观点是,如果父母之间有分歧,争论或者争吵不可避免,也要有度,尽量不要恶语相向,不要说过头话,不要给孩子造成恐怖的、似乎马上家将不家的印象。

  南南的饮食问题

  张教授好,我已经回到国内。现在想请教南南的吃饭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南南的吃饭问题成了全家的烦恼。南南食欲一直不是很好,以前坐在自己的餐椅上,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还可以喂。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吃东西很少咀嚼。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第一口特别难喂。后来由于外公外婆想让他多吃一点,常使用强迫的办法,导致他现在拒绝吃一切东西,包括零食,看见勺子就躲。即便如此,他过去还可以吃一碗稀饭一完面条和一个鸡蛋。不过最近几天却每况愈下,从两顿到一顿,甚至连喂一口都难,我们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得了厌食症。我们也试过让他饿一饿,但似乎不起作用,没办法只好让他喝奶。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坚持多饿他一会,一直到他吃为止,还是让他吃奶算了?会不会饿坏了他?此外由于天气炎热,南南又十分怕热,不开空调就睡不安,尽管努力不让气温相差过大,但忽冷忽热是免不了的,请问这是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胃口?谢谢。

  回复南南妈:孩子吃饭与父母的精神等

  天气热,肯定影响孩子的食欲,所以,给孩子的饭要稍稀一些,并且要可口,要适合孩子的口味,有的孩子喜欢味重一点,有的孩子喜欢清淡一点。天气太热,就不要强迫孩子,等天气好一些再说。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或做其他事情。你搞惯了,纠正就很困难。孩子快两岁,要锻炼孩子自己吃饭。大人吃饭时多把孩子抱上桌,让孩子和大人一块吃,给他个勺子或筷子,让他戳,大人吃的时候,用筷子夹给孩子吃。除了早晚,中、晚餐应以吃饭为主。饭前不要给孩子喝牛奶。

  现在的条件太好了,孩子们连饭也不愿意吃,很多孩子喂都不好好吃。过去的孩子哪个不是盼吃饭,盼过年。其实在生活上要看淡一点。昨天看有个妈妈说一直给孩子吃145元一包的进口奶粉,我真是想了很多很多,因为我看见太多的孩子依然饿饭,看见别人吃饭,眼巴巴的望着。进山采访小学的孩子,很多小学的孩子们都离家几十里读书,自己背粮做饭。你问他们为什么要读书,他们的回答是:"读了书。将来能吃饱饭"。我们这个民族,很多孩子还在饿饭,可很多孩子成为肥胖症。很多孩子眼巴巴的望着别人吃饭,为没饭吃而发愁,但也有很多父母为孩子不好好吃饭发愁。不知道是中国过去太穷,还是现在太没有精神上的寄托,在各方面都太重视物质生活,"物欲横流",这也深刻的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上,过去的孩子粗粮能吃饱,就能保证孩子的营养,现在城市的孩子吃进口奶粉,还怕孩子营养不够。论坛上很多父母问了很多问题,可是很多父母在思想深处并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父母没有精神寄托,你能教育好孩子吗?精神贫乏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孩子吃饭、孩子社会能力的训练,孩子上学后对分数的要求等等,无不表现出在精神上的无力。父母满足孩子物质欲望的要求真是尽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反而给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苦恼,给孩子将来带来很多问题。

  论坛上很多妈妈和爸爸,我很喜欢宝宝娘的对孩子的态度,宝宝娘的"山水之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因为她对人世间的态度,也影响她教育和抚养孩子的态度,对物质生活看的淡一点,对孩子各方面也放手一些,很自然的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虽然儒学是正统,但依然受道学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世界观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论坛上的父母们,你们的孩子现在大都很小,现在可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到孩子上小学、初中再认识这个问题,恐怕就晚了,很多父母文化程度都很高,但这并不代表文化修养都很高。我把我做父亲的座右铭送给大家:"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做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的开端。"我可能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儿童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但父母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的去完善自己,才有可能真正教育好你们的孩子。

  谢谢张教授,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非常感谢你的答复,我也有一些感想,说出来和论坛上的爸爸妈妈们交流。

  老实说没有孩子之前,我非常反感看到一些妈妈们在一起就只谈她们的孩子,似乎把所有的精神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还特别反感有的妈妈开口闭口说为孩子做出牺牲等等,认为这是她们不求上进的借口。

  我自己是在完成了所有的学业,结婚多年以后才有了孩子,而且他还是个不速之客。结果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生活的中心。尽管他爸爸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我自己的生活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想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由于他是那么一个事事要依赖人的小东西,他就具有了改变妈妈生活的巨大力量。即便后来我因为工作而不得不离开孩子一段时间,但心态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事业上的上进心不是没有,但的确大不如前了。好象只要按部就班的做事就可以了。

  尽管孩子占据了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但我还是很明白不能把自己的精神寄托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严格说来并不属于父母,他终究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为孩子做的一切也不是什么牺牲,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毋宁说是孩子使父母看到人的成长历程,对生命有更深的体验,所以父母反过来要感谢孩子。

  话虽如此,要控制自己对孩子的爱还是有一些困难的。理智地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这一学习的过程需要自己体会,需要经验,需要和其他父母交流,有些地方也需要专家的指导。我想孩子的成长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

  另外还想说说我对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看法。我想物质的丰富毕竟是好事,它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的贫乏。但是不同的环境是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无法进行简单的类比。就象我们小时侯父母对困难时期的回忆很少能够打动我们一样,我们将来对艰难岁月的回忆估计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也许这就是代沟吧。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真的是很好了,但它们也会培养出许多才俊之士,许多真正具有责任感的人。当然我还是赞同对孩子的物质要求要低调一些,不能无限制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过我不反对给孩子喝进口奶粉,毕竟营养是很重要的,不能说我们过去的营养是够的,那不过是刚刚吃饱罢了。中国人的体质和外国人真的差得太多。

  随便说说,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西方人的人情与亲情,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我所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各位爸爸妈妈看后能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想。

  96年,我在国内的一个暑期学院中结识了几位英国教授,其中之一是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学问、人品俱佳,我们有过多次交谈,暑期学院结束以后我与这位教授也有过书信联系。但就在11月份前后,我被告知他患了严重的疾病,让我与另一位教授继续联系。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患了什么病,后来过了两个月,在我的追问下,另外一位教授告知我他患了脑瘤,并且让我保密。

  97年11月份,我来到这位教授任职的大学做几个月的访问,当时接我的那位教授告诉我,由于手术和化疗,患病的教授已经不能连贯地说话,但他还记得我,能认出我,并且能够理解人们的话。为了不让教授觉得他完全是个病人,他的同事们做了很多努力。因为他们知道,他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他的同事们在聚会的时候,从不忘记邀请他,他们每个星期还抽一个晚上自发地聚集在一个安静的小酒店,邀上教授,大家自己掏钱买一杯酒,说说话,让教授在旁边,哪怕只是听听也好。偶尔教授能够说出一句言简意赅的话,大家便报以会心的微笑。后来教授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我是亲眼看着他衰弱下去的,他能留在人们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教授的家人。他的太太是工党的重要成员,相当于内阁成员级的,工作在伦敦,非常忙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他们在另一座城市居住)。人们说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基本上周末都回家陪伴丈夫。他们有两个儿子,其中的一个暂时中断了他在大学的学业,专门回家照料患病的父亲,时间长达1年多。当时我们有一个读书会,每周一次,轮流在各位教授家举办,主人只要准备一些酒和饮料就可以了。有一次的读书会是在那位教授家,我见到了他的儿子,很年轻,家里收拾得很整洁。当时他们家的一只猫就坐在主人的腿上,气氛非常好。

  后来我回国了,回国不到两个星期就传来了教授去世的消息,据说他是在自己家里,在爱他的亲人们身边,安祥地离开人世的。他的葬礼据说也是非常小型的、私人性质的,而他的同事们在教授去世后专门出版了纪念文集,以纪念他的学术成就。

  这虽然只是一个个案,却对我的触动很深。很难想象在中国,会有这么多善解人意的朋友和同事,,他们让一个病人不仅话得快乐,而且活得那样有尊严。很难想象在中国,会有那么年轻的儿子暂时中断学业,用1年多的时间,专门照料自己的患病的父亲,减轻母亲身上的责任。我想如果是在中国,那位母亲一定会承担很大的压力使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

  教授去世已经两年多了,但这件事情使我窥见了西方文化中一些深层的东西,我相信上海宝贝们看见的,确实是西方文化中非常表层的东西,而不管表面的东西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那种深藏在人们内心的东西,却能够延续下来,成为文化中道德的方面的重要来源。我相信中国文化中也有这样很好的东西,只是担心在这个变化过于迅速的时代,我们将会永远失去许多。

  由爱的呢喃所引发的问题说起--To琵琵妈、事事儿妈和道道爸

  这两天论坛上的气氛有些沉闷,关于爱的呢喃大家说了很多。我看了一些,现对有些论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琵琵妈说,也许父母可以爱他,可父母不可能永远活着,而父母身后,孩子怎么办?我想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社会,不管怎样发达,一定的人口中总会出现各种有残疾的人士;不仅如此,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永远健康。一个文明的社会的文明的一个表现就在于,社会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至少,父母要有理由相信,我们身后,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社会的照顾,特别是宗教慈善机构的照顾,他们能够安祥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只有这样,父母才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事事儿妈说她家楼下就有一个脑瘫的孩子。首先,我对那位母亲表示敬意,我希望她足够坚强,希望她能得到家人的理解,更希望,她能得到社会的帮助。这种帮助也许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周围的人的目光是否给了她和她的家人更多的压力?她除了同情之外,有没有得到过人们鼓励和敬意?如果我们不给他们压力,而是尊重他们,也许,她就不会把孩子仅仅放在家中,那个孩子不是只是活着,也能感受阳光、新鲜的空气和人们的关爱!今年的《中国青年》第10期就刊登了一篇采访有脑瘫孩子的家庭,也有网友贴出来了,事儿妈找找好吗?至少可以给她一些安慰。我认为,让人们有机会了解,在这个世界上,你并不是唯一遭受痛苦的人,特别是,有相同遭遇的人们能够组织某种社团,互相帮助和鼓励,这对于给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台湾已经做的不错,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类似组织。

  道道爸,首先请接受我的敬意。本来,我不想说自己的故事,为了让你了解,有些话我是有资格说的,也许有必要说说我自己吧。

  道道爸,也许你不相信,我是多么羡慕你呢,我但愿能用一条健康的蜕,换我一只更明亮的眼睛。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我的视力很差,我从小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只会比你多,不会比你少。敏感的心灵是一样的,我也有过愤世嫉俗的时候,但是最终我成了快乐、宽容的人。我常常觉得生活中有太多值得庆幸的事情:我的家境不错,我的父母可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人,为了一点点的缺陷就忍心丢弃孩子的人,虽然他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同样爱我,都以我为自豪,但至少现在他们以我为骄傲;我庆幸我还保留有足够的视力,能够看书、学习,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庆幸,虽然体检不合格没有上最好的大学,但最终我终于如愿以偿,研究生时通过隐瞒而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在那里我碰上了南南爸爸,我们有了个幸福的家;我庆幸,无论我到那里,我都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虽然看得没有他们清楚,但这一点儿也没有妨碍我们之间的友谊。

  如果我不是已经有了这样的心态,也许新的不幸就会把我压垮。真的,道道爸,我多么羡慕你的道道是如此健康,而我的孩子将和我有一样的遭遇。他还不到两个月到就做了手术,当时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我相信,由于现在医学已经更加发达,他的将来一定比我的好。我有信心,他一定会有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他不会因为妈妈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而责怪妈妈。每当看到世界上还有更不幸的人,我也同样怀有一颗庆幸和感恩的心。

  我真的相信,生命是有尊严的,而且生命的潜力是超过我们的想象的。生命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这种态度,决不是简单的同情所能涵盖,它还包括基于理解的爱和尊重



    关键字:早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教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