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反感的不会是这个女孩,甚至也不会是她的父母,而是所谓"哈佛成为卖点",真的反映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急功近利,比如以成败论英雄等等。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我只看过报纸上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可能并没有发言权。但是,我看到,女孩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下定决心,只要孩子智力正常,就要把她培养成为怎么样怎么样的天才。这样的"塑造"孩子的态度,我是存疑的。也许,因为孩子的天分,因为各方面的条件,他们是成功了;但是现在中国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却未必都有这样的好运,有些极端的甚至酿成了悲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对孩子期望过高有关。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这本无可厚非,但我希望,父母们在望子成龙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同时也留给孩子一片更加自由的天空。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我们与大自然为伴,在同同伴的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自己算是开智较晚的,大约12岁以后才开始认真读书,此前都是以玩为主。我坚信,任何事情,只要自己有兴趣,就会做的好,我算是做的好的。但世界上的人千千万,每个都有不同,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偏偏容不下这种不同。我弟弟学习任何时候都是中等,正因为如此,每一次他都是差几分没有上重点中学,然后是没有上大学,他只上了专科。但他是不是没有才华?不是的,实际上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工作能力也很强,而这些优点只有在走出校门以后才体现了出来,我常常想,如果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的问题,他一定会做得比我好。
信笔写下一些感想,难免有些语无伦次,见谅!
开放的社会是最重要的
时间是非常奇妙的东西,10年的时间,仿佛只是一瞬间,但却能够形成两代人,思想、欣赏趣味,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不知道现在的流行歌星是谁,我只熟悉80年代的星们,而他们,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又是完全陌生的。
再说得远一点,贝多芬的音乐,应当是古典的了,然而听惯了莫扎特的歌德,却接受不了,认为太过刺激了。
也许,这就是所谓"代沟"?这是时间的永恒作品吧。
什么是文化中的精华?什么是糟粕?关键的问题在于,由谁来判断?过去,我们的长辈为我们作出了判断,资本主义就是糟;现在我们自己作出了判断,自由是永恒的价值,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是每个人固有的权利。
中国社会一向是个缺少宽容的社会,什么时候,与众不同的人总是受到压制,不管这种不同是否影响到别人。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要结婚;然后,一定要生孩子。如果你不,背后的议论就来了。而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是约束少了些,也许是个性太张扬,难免有些放浪形骸,让人看不惯。但是,我始终认为,生活会教会他们的,该成熟的时候,他们也会成熟,也会成为合格的父母。60年代的嬉皮士怎么样?后来还不是大部分都进入社会主流,成了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就拿今年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来说吧,他年轻时还酗酒甚至吸毒呢,曾经因为酒后驾车被捕,现在还不照样是家庭道德的提倡者,而且据说他的个人品质更胜戈尔一筹,更不必说和克林顿比了。我相信,如果社会总体的制度是健康的,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就会成为好人。
照理说,人的天性应当到处是一样的,为什么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社会丑恶的一面暴露的如此充分,而社会信用、社会资本破坏殆尽?这不能不说与我们的体
再回到教育。无可否认,现代社会中,教育实际上成了谋生必不可少的手段,这就是为什么教育机会上的平等如此重要。但是,教育成为谋生的手段,并不妨碍有一部分人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人是有好奇心的,而好奇心,永远都会促进一部分人追求真理,这样的人不用很多,有一点就行。对于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每一件事情。但是一个究竟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应当由他自己选择。只要有自由的环境,有开放的社会空间,我们会有许多好的后果。而如果以追求文化精华的名义,剥夺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实际上会遗害无穷。
不管现在的中国有什么样的问题,我还是认为,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了。在这个社会里,学术并没有退步,而是进步了。谈到所谓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我还是了解一些的,我无意否认当时思想家们的热情,我只是认为,那时所谓的"思想",多属大而无当之论,对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借鉴甚少。而90年代的学术,虽然琐碎了些,看得人少了些,似乎不那么有"思想",实际上专业性、针对性都要强得多了,尽管与国外的社会科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再说一点,我虽然很敬佩季羡林先生,但仅就他的专业领域,说到他发表的议论,尤其三十年河东河西论,实在不敢恭维。一方面是老先生年纪大了,说话有时欠考虑,一方面确实有不负责任的人借机炒作。
拉拉杂杂,想到哪,写到哪。张教授别生气,我不是故意抬杠,也非不同意您的观点,只是发一些感想罢了。
简单说几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困惑。不过,我倾向于认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起个引导作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主要靠自己。父母最大的作用,也许是作为孩子树立做人的一个榜样,提供给孩子情感上的慰籍,提供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即便是这样,对父母的要求已经是很高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他所必须经历的痛苦、快乐都是父母无法取代的。孩子现在年纪小,不管他对父母有多少依恋,而父母又是多么爱他,但成长总会伴随着烦恼,也只有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烦恼,他才会长大。
再说说大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无从改变的。我们兄长一辈,之所以失去学习的机会,这和他们的快乐童年无关,而跟畸形的政治气候有关,因此也不能说他们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就错了。我倾向于认为,这样畸形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因为现在每个人,虽然不再谈论抽象的人生问题,实际上比任何时候头脑都清醒,都知道,他们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说得好极了
实际上,思考从来不能使人免于痛苦,但是生活中却不能没有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思考究竟会不会影响他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与他的个性有很大关系。或许,一个人思考到一定的程度,幸福不幸福对他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他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所谓幸福,而对生活、对生命有了自己的理解。正是这样的人,作为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发生着长久的影响。
我看了壮咪妈对张教授给孩子看历史与哲学的担心。说实话,其实我从小这方面的书就看得很多。我小时候,可看的儿童书很少,所以从来是看大人的书,是从我爸的书架上找的,历史、传记、世界名著,不谦虚的说,也算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华了。我觉得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其实倒不一定只对叙述性的故事感兴趣,只要他愿意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必然会对一些说理性的、深刻的思想发生兴趣,对一些伟大人物的人生发生兴趣。父母往往容易低估孩子的理解力。当然,孩子所体验到的东西,也许他自己也还说不清楚,但这并不表明他没有自己的理解。父母不要指望能够完全了解和主宰孩子的精神生活,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父母和孩子还是会有交流,这种交流又基于父母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不断继续着的学习、思考,孩子会从这种交流中受益。我觉得,孩子越早理解一些复杂的思想,他将来就会对流行文化中一些不好的东西具有免疫力,也会对生活中许多的事情有更好的判断力。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点题外话。我们这个论坛的人才很多,文科方面宝宝娘算个典型;理科方面就是壮咪妈。当然,也有文武双全的,也许就是Everest了。我发现学文科和学理科的妈妈有一些区别,学理科的妈妈做事情更加有计划,更加乐观,更加相信人为的力量;而学文科的妈妈,要消极一点儿,脑子里总免不了想到人生中很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面,有时就会因为这个而找一点偷懒的借口,所谓的崇尚自然。也许我们应当互相学习把,所谓取长补短,文科妈妈也乐观点儿,多给自己和孩子加点码;理科妈妈有时候也悠着点儿,多给孩子一些空间。我们互相学习,共勉共勉吧。
叮叮当和everest有关坦娘纲领的帖子写得真好,深合我意
实话说,最初我看到坦娘的纲领,和叮当的反应一样,太完美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但看了everest特别是叮当的帖子后,又觉得有点说的了。不谦虚地说,南爸的特点在性质上也与狗熊或坦爹相似(细节上不同),只是这个孩子学习很好,高中只上了两年就上了北大,学习一直不错,现在也是靠着教书育人混饭吃。
我自己呢,以前也有很多的毛病也可以说是特点,南爸爱上我,不是因为我的容貌或别的什么优点,或许你们想象不到,是因为我学的专业是他有一阵子感兴趣而没有学的,是我能写他看不懂的学术文章。他对我由佩服生出爱情。我们都不是拘小节的人,所以家里的脏乱可想而知,但我们并不比别人不幸福,我们每天都很开心,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我呢,孩子占了很多时间,工作上对自己有所松懈,但还是每天坚持做一些事情,以免将来看不懂他的东西。
生活上的不拘小节,社交上的弱项当然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比如南爸就没有留在他喜欢的北大,而是去了另一个高校。但生活和事业的总的方向上,我们却没有受什么影响。我们也没有因而错过什么机会,因为无论什么时代,愿意干活的人总是到处受欢迎的,而机会也会青睐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些题外话。我自己也在北大求过学,自己的导师也是本行当的资深人物,特别是与前辈大师有过很深交往。在他对那些他所钦佩的大师的回忆中,总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才华横溢,造诣不凡,但却不修边幅,简直是没有生活能力,所以在下放时闹了很多笑话,比如有人真的不会做饭(不会把米做成饭)。而我导师的这一辈,虽然在生活上、社交上是聪明了,但离大师就还差着那么一截。这除了外部政治气候的问题外,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他的工作或者某种爱好上,这势必大大影响他在别的方面的兴趣和判断力。
坦娘说看到婆家人的缺点,但是否他们的缺点与他们的成功之间还存在某种关联呢?
还有教坦坦说谢谢,虽然不错,但坦娘有没有想过,这其实和感恩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一种礼貌罢了;说到看书分享,虽然现在是肯定的,因为孩子小,他需要大人的教导,但等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看法后,或许他认为好的你们认为不好,或者你们推荐的他却不在意呢?
或许,教育孩子是太复杂了,没有一个纲领能够概括一切的,我们这样的来评论坦娘的纲领,也有苛求之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