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上了幼儿园,妈妈发现她出现了攻击行为。怎么入园才一个月,孩子好像就“变坏”了?
两岁多的依依入园已经一个月了。依依是个敏感的孩子,妈妈因为担心她的适应性,特意千挑万选,替她找了一家环境宽松,允许家长陪护入园的幼儿园。在阿姨的陪同下,依依顺利地入园,没有出现妈妈担心的大哭大闹的现象,而且在幼儿园也有了自己喜爱的小朋友,常回家提到一个叫天天的小姑娘,妈妈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妈妈突然发现,依依出现了攻击行为,听说在园里打过几次天天了。一向重视孩子品德教育的依依妈妈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心急如焚:依依长这么大,从来也不会和别人打架,怎么才上了几天幼儿园就“学坏”了?这天,她特意约见了依依的园长,把心里的焦虑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不料,园长认真地听完依依妈妈的话后,却笑着说:“依依妈妈,依依的这种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是道德问题,请不要随便给孩子上纲上线哦!”
像依依这样在入园后出现异常表现的孩子并不少见。有的父母担心孩子是“学坏了”,有的批评孩子“自私”。其实,这些指责都没有真正了解孩子。
对孩子来说,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是走出自我中心,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变化。突然之间,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家里想玩什么玩具,立刻去拿就好了,现在玩具却可能在别人的手里;以前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就好了,现在却可能要服从一个新的秩序;以前在家里,自己独享一个、甚至多个成年人的关注,现在却要和不少其他孩子分享;周围出现了不少陌生的孩子和大人,自己却还不知道怎样和他们交流,去引起他们的注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成年人,骤然经受这样的改变,还可能难以应付,何况幼小的孩子呢?
幼儿在两三岁的时候,还不能有效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往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过程中,有的孩子用攻击行为或是退缩行为来发泄自己的紧张情绪,也有的孩子用攻击行为来试图与别人交流。
幼儿园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孩子常用显得卤莽的动作,甚至是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喜爱,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这样的行为,在孩子来说,首先是一个进步,就是他已经走出自我中心,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物了。但是,孩子还不能停留在那儿,而是需要学会如何用别人能够接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别人交流。
父母了解了孩子的这种异常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后,就可以消除紧张,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各种异常行为是学习的过程,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自私”、“坏孩子”的道德标签。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天之内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父母才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波动。
其次,父母要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要制止孩子错误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光是批评他,孩子还是不知所措。像前面提到的情况,妈妈可以告诉依依:“你喜欢天天,可以告诉她,如果想抱她,要先请她同意,不能把她弄疼。”
文/王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