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萱萱,有个好朋友叫朵朵,两个人都属于活泼好动型,碰到一起兴奋异常,唧唧喳喳喧哗个没完。
大多时候,她们相处得还算和睦,但时不时的也会以喜剧开场,以哭剧收场。究其原因,不外是朵朵想要萱萱的玩具,萱萱不给,朵朵大哭大叫;或者萱萱想拿东西与朵朵交换,朵朵不肯,萱萱不依不饶。做大人的哄了这个,劝那个,却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孩子们的游戏还是得暂停一段时间。是呀,要让这些小公主互相谦让,谈何容易啊!
一天晚上,萱萱和我一起正玩得起劲,突然,她把自己的玩具往我的怀里一塞,说:“妈妈,这个我不要了,你和我交换吧。”一副没有商量余地的口气。我习惯性地要迎合她,可忽然觉得不太对劲,于是反问她:“你不要的东西,为什么我非得要呢?”萱萱不知如何回答,但很快她调整心态,撒起娇来,我最受不了这一套,只好乖乖就擒顺从了她。
那天安顿她睡下后,还没睡意的我忽然想起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一段,大意是这样的:汤姆的姨妈为了惩罚调皮的他,罚他一个人用白灰刷四周的院墙,这可让好动顽皮的小汤姆伤透了脑筋,可当他看到有一群小朋友走来的时候,马上有了主意。他立即边吹口哨,边热情万分地干活,看得一帮小朋友们也来了兴趣,纷纷想加入干活的行列,汤姆先表现出不愿放手的样子,等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他才放下工具,任由小朋友你争我抢地忙活,自己则一溜烟地跑没影了。最后的结局可谓圆满,汤姆玩够了回来,热烈的劳动群体已经散了,工程自然也竣工了,姨妈虽然将信将疑,却也没法再训斥汤姆。
由此联想到萱萱和朵朵的故事,每当她们发生争执的时候,我和她妈妈总是劝她们赶快各自放手,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要做一个大方的宝宝等等,却忽视了孩子们的成长特性,那就是别人感兴趣的她也有兴趣,相反,别人不要的她也觉得没趣。我们从没有想过怎样教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成功推销出去的办法,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吗?
又是一个晚上,我和萱萱之间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这一次我慢慢诱导她说:“宝宝,先给妈妈说说你的玩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感动了妈妈,妈妈再和你交换,好吗?”萱萱见我的回应与往日不同,马上来了兴趣,大谈起自己的宝贝玩具,从声音到颜色到变换方式,说得眉飞色舞,不由人不动心,我赶紧以夸张的样子和她交换,谁知更鼓动了她的热情,她反而对我手里的东西没了多少兴趣,而是一样接一样介绍起了自己的宝藏,完全忘记最先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们虽然年龄太小,很多思路还不是太清楚,但是从小培养他们这种积极进取的交际方式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文/萱萱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