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开源从小喜欢认字。一岁多时,他竟能认识近二百字!这样的“成绩”,让我欣喜不已。可不知从何时起,儿子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认字的情绪日渐低落。有几次我一拿字卡,他就皱着眉头大叫:“不要,不要!”我被弄得莫名其妙。我从未强迫过儿子认字,儿子这是怎么了?
眼看儿子以前学得那些字在一天天地遗忘,我实在不忍心。但我深知,孩子不喜欢的事不能强迫去做,否则会适得其反。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儿子重新找回认字的乐趣呢?
之后,在给他读故事书、读日记时,我都穿插着指字让他看,但只能坚持一会儿,认识和复习的机会还是太少。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家,儿子正趴在我给他买的“常用字图”上,一边指着小方格里的汉字,一边念念有词。这情景忽然让我有了主意:“开源,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吧。”儿子平日最爱听故事,听我这样一说,马上来了兴趣。我捡起地上的那张字图,瞅着前两行“花、草、树、木、鸡、鸭、鹅、猪、农村、工厂、国家”等字,脑子迅速转动着,努力将这些词组成一段生动的小故事。我指着图上的字讲了起来:“妈妈下班时,经过一家工厂,工厂门口有个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几个黑色大字‘国家飞机制造厂’。继续往前走,到了一个农村,那里不光有花草树木,而且还有鸡呀、鸭呀、鹅呀、猪呀……”每当故事中出现字图上的字时,我都认真指着那个字并加重读音,儿子被故事深深吸引了。故事讲完了,儿子意犹未尽地说:“再读读。”我一听,心花怒放,声情并茂地又重新讲了起来。几遍之后,卡上的字他认得也差不多了,我便趁热打铁,挨个指着让他念,居然都念对了!这时我才发现,认字也需要技巧。对于酷爱听故事的儿子来说,在故事中学认字,无疑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在给儿子实施“通过故事学认字”的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尤其适用于抽象、不易理解的字词。如苦恼、莫名其妙、严肃、大惊小怪、团聚等词,我编成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开源去找聪聪玩,看见聪聪托着腮坐在桌前,一副很苦恼的样子(动作演示)。开源问:‘聪聪,你在干嘛?’聪聪不说话,突然就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聪聪哭着说:‘我的板凳狗不见了!’开源一听,神情严肃地说:‘别着急,我们一起去找找。’一路上,开源和聪聪左看看,右瞧瞧,忽然开源一扭头,发现板凳狗从前面不远处飞快地奔来。开源和聪聪迅速跑过去,抢着问道:‘板凳狗,你去哪儿了?’板凳狗笑着说:‘别大惊小怪的。有个小弟弟生病了,这两天我去陪他玩了。’开源和聪聪听了恍然大悟。三个小伙伴又团聚了。”把这些抽象的字、词放在故事中讲给儿子,不用解释,几遍之后,其义自现。有一次,开源托着腮坐在沙发上,皱着眉头。我问他怎么了,儿子答道:“我很苦恼。”“为什么苦恼?”我觉得很好笑。“姥姥出去这么长时间,我想姥姥了。”家里人对儿子能说出这番话感到非常惊讶。还有一次,他的恐龙玩具不见了,我问他放哪儿了,儿子一本正经地说:“刚才就在茶几上呀。可是我打完鼓,来找恐龙,它就莫名其妙地不见了。”那神态和语气真让人忍俊不禁。
后来,在与其他妈妈交流时知道,大部分孩子在认字的初始阶段兴趣很浓,一段时间后就不愿再认了。有些母亲也便就此罢休。现在想来,孩子学认字与我们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一样,都要经历一个“磨合”阶段,即“兴趣、自发——漠视——自觉学习”的过程。“漠视”即“磨合”阶段,如果引导好了,以后的“路”畅通无阻;若在这个关键阶段不予重视,听之任之,走下去或许就是“死胡同”。我庆幸,自己“曲径通幽”的方法,让儿子重新找回了认字的乐趣。
文/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