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凌妈:我的凌儿还有4个月就5岁了,一直以来,我不知如何培养她的数理概念。一方面,我是个很笨的妈妈,找不到方法;
另一方面,我陪凌儿的时间很少,也就一直任凌儿自由发展了。昨天看到一位妈妈问的两题: 1、小红和小华吃苹果,小红给了小华一个,两人的苹果一样多,问小红的苹果比小华多几个? 2、有10条鱼,分给大猫和小猫,大猫比小猫多分2条,问大猫分几条,小猫分几条? 我用心记下了,晚上给凌儿洗澡、趁她高兴我试探着问了第一题,当然我稍稍改了一下: 老师给红红和黄黄(凌儿喜欢用颜色作人名)几块糖果,红红多,红红便给了黄黄一块,她们就一样多了。那么原来红红比黄黄多几块呀? 我的话音刚落,凌儿脱口而出“多一块”,我微笑着不出声,凌儿紧盯着我,可能心里在转个不停,几秒钟后凌儿肯定地说‘多两块’。
第二道题是我给她穿好衣服后她在床上乱翻时问的:‘红红是姐姐,蓝蓝是妹妹,妈妈手上共有10块糖果,妈妈把糖果全给了她们,这时蓝蓝比姐姐多2块,问红红和蓝蓝手上各有几块糖?’ 凌儿停下来,想了一会说:“妈妈,我实在不懂。”我让她自已想办法,可以用东西,然后我便去收拾浴室了。刚到浴室里,凌儿大叫我过去,她告诉我‘蓝蓝是6块,红红是4块’,再一看,她把床头柜上的围棋子用上了。我的心一贪,又问她‘如果还是10块糖,蓝蓝比红红多4块呢?’本想留点时间给她想,我还没走出房间,凌儿就回答了‘蓝蓝是7块,红红是3块’。 我也不懂,所以特向来请教,目前凌儿这种状况,我该如何有针对性的锻炼她呢?有什么好方法或是什么好的书吗?
网友麦子爸爸:第一次做就能独立思考,特别是能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道具来模仪,分析推理,探索实践的能力很强。而且,第一次用围棋子知道4,6后,第2次7,3几秒都没用到,她知道这是同类的题目,用同类的方法。一次成功实践经验后,她就把这经验转化为处理一类问题的方法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很强。她在着过成中还表现出了良好的兴趣与专注。可以说是个完美的过程。 计算对她不是问题,经常用同样类型的应用题给她,或就让她去买东西什么的,很快她就会熟了。她还有1年多的幼儿园吧?如果是,那先不用转到纸上的加减算式,还是在应用题中好,对实际意义的理解好,推理性也强。学前半年加强下算式适应小学,我看她用不了半年,也许两星期就够了。平时看到加号也可以顺便告诉她,这是加,表示把他们放一起,以后适应算式更方便了。 每次做完题后都要问她下“为什么”,比如“为何多两块?”。做错了也不用说错,问“为何多一块”。思想在脑子里的时候是比较凌乱的,说出来给别人听就需要组织整理,很容易发现问题,错的一般能自己找到,对的也是个明晰化的过程。 书我没想到可以推荐的,现在幼儿书计算侧重的比较多,本身比较面窄,而且这方面凌儿没问题。图形,归类的话深入的就不够,简单的不用书也可以,凌儿也应该没问题。 方法我也在摸索,凌儿对单个的算术没有问题,比如围棋子。对整块的呢,比如蛋糕,水。这也是一方面,这方面变化复杂。比如,一瓶水两人分,怎么分?一样的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一样高;一个直筒大杯子,在水高中间画条线,可以用纸对折的方式决定中心点;用很小的杯子,一杯杯倒。
第一种是等量关系的运用,第三种是单位细化,第二种涉及了计算。这一类也是应用题,她应该也会感兴趣。 我还设计了一个游戏: 一个房间里放一些东西,然后一人心中选定一样物品,然后用数量来描述。比如,4个盒子高,苹果一样胖。让其它人找。 两人方式:把一堆东西放在另一个房间,一人去看完选好了回来,描述一翻,越少越好,让对方去找。找的人要么带物品回来,要么说符合描述的有哪几个,这时要再描述,直到找到。轮流来,描述少而准的赢。 三人方式:两人在放东西的房间,另一人在房外。房里的人选定一件东西让对方描述。选好后第3人进来,。房里的人一次只能描述一项特征,让第3人找,找不到再描述一项。先找到谁的谁就赢,输的到门外去。 这个游戏是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特征去描述对象,中间既有度量的概念,也有参照物的概念,在越来越简洁准确描述对象的过程中,孩子自发地深刻理解了这些概念。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描述示范,不用教,让孩子自己总结。 这里谈的全是和数量有关的,其他的数理训练先借用其他的相关文章实践后把表现反映上来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