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婴儿室看过宝宝的爸爸妈妈都知道,那里刚刚出生的宝宝睡姿各异,有的总是攥着小拳头静静地躺着,有的却总是不安分地动来动去。
不仅如此,以后爸爸妈妈还会慢慢地发现,有的宝宝很爱哭,尤其是当外界有某些刺激的时候,一哭起来脸就涨得通红,甚至上气不接下气;有的则很少哭,即使受到外界惊吓哭一声,就会很快平息下来。有的总喜欢静静地躺着,有的却手舞足蹈,施展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有的宝宝吃奶速度很快,有的却很慢。
这些看似无关联的动作特征,其实已经反映出了你家宝宝与生俱来的一种特点,即气质。
找找你家宝宝是什么气质?
CASE 1 :容易开心的康康
康康虽然比较情绪化,但是,只要你给她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或者给她一个玩具,她就会马上破涕为笑,忘却了所有的不快。
分析气质类型——容易型
一般而言,容易型的婴儿在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上非常有规律,可以按时吃饭睡觉;容易适应新环境,对陌生人和新奇刺激反应积极,会主动接近,较少产生不安情绪,例如能一下子接受从未吃过的食物;情绪反应温和,睡醒后常喜欢,情绪很愉快。
养护方式:
容易型宝宝生活有规律、情绪愉悦、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相应地爸爸妈妈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关怀和爱抚,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是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
●容易型宝宝生活比较有规律,但是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太相信宝宝的生活规律。宝宝毕竟不是机器,有规律是相对而言的。否则宝宝即使尿尿了也不声响,等到大人以 “规律的时间”再去换尿布,时间长了,就出现尿布疹了。
●由于容易型宝宝的忍耐力比较好,有时候宝宝即使生病了也不会大哭大闹,所以爸爸妈妈容易忽视宝宝的病情,医生诊断时也容易产生错觉,贻误治疗时机。
总的来说,对于容易型宝宝,爸爸妈妈更应该敏感一些,才能随时掌握宝宝的真实情况。不能因为宝宝随和、好带就漫不经心,因为这样会对宝宝带来不利影响。
CASE 2 :“单独活动”的牛牛
牛牛最大的特点就是“我行我素”加“动手动脚”。做游戏的时候,他却独自玩起了运动器械;该睡觉了他却喜欢玩玩具,等到吃饭时间,他又要睡觉,弄得大人们没有了方向。
分析气质类型——困难型
困难型的婴儿在饮食、睡眠上较难养成习惯;对新异事物接受困难且较慢,对环境的改变也很难适应。同时对于自身和外界的刺激反应很强烈,经常会大声哭闹、烦躁易怒,而且要让他安静下来,也很不容易。
养护方式:
困难型宝宝护理起来比较困难,他们的生活没有规律,情绪比较消极,他们很难对环境和父母感到满意。因此往往让爸爸妈妈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对婴儿产生讨厌、等消极情绪。如何对待困难型宝宝,爸爸妈妈除了耐心还要仔细。
★让宝宝感到舒服这是最主要的。宝宝并非和爸爸妈妈存心做对,而是他的气质就是如此。如果让他能满意,他也能安静下来。
★另外千万不能和宝宝站到对立面。困难型的宝宝很敏感,他能感觉到成人的不耐烦,因而产生困惑甚至敌意。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宝宝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对于困难型宝宝,不够耐心的妈妈往往容易使用警告和禁令,态度生硬,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宝宝的反抗增多。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这些宝宝身上,这些宝宝会因为其敏感而学习更快。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难养型”孩子的“麻烦”也许正是他们发展的机会点。
CASE 3 :慢一拍的云云
云云则和上面两位完全不同,整天笃悠悠的。吃饭动作慢,穿衣服动作慢,就连上厕所也比别人慢。她从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更喜欢呆在录音机旁听音乐。
分析气质类型——迟缓型
迟缓型婴儿的生活规律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养成;情绪比较消极,不太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大声哭闹,而往往是安静地退缩。对新异事物和环境变化的适应缓慢,但是最终也能适应得很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逐渐活跃起来。
养护方式:
和困难型宝宝有些相似,迟缓型宝宝同样对洗澡、新事物和陌生人反应消极,但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消极反应不如困难型宝宝那样强烈,因而父母对他们也比较有耐心。
但是,如果他们在那些父母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仍然反应迟钝甚至退缩回避时,父母的宽容和耐心就很难再持久了。他们会认为孩子“无能”、“胆怯”,因而往往会采取强迫手段,但这种强迫往往只能加重孩子的逃避反应。
★对于这些宝宝,爸爸妈妈除了耐心还是要耐心。这些宝宝对新异事物和环境变化的适应缓慢,但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逐渐活跃起来,最终也能适应得很好。
★迟缓型宝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压力和强迫只能让他们更逃避。对于他们来说,更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经常性鼓励。
当然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宝宝的气质类型属于中间型,对于他们的养护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心,不要对宝宝放任自流,也不要对宝宝丧失信心。
撰文/管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