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沟通交流 > 父母心得 > 《豆豆妈妈的成长》

 丢三落四无尽头(图)
 《豆豆妈妈的成长》


  丢三落四、毛手毛脚是现代孩子们的通病。可妈妈们却不知,形成这些毛病的根源,恰恰正是她们自己。

  (“请同学们把作业放在课桌上。”听了老师的话后,同学们都迅速将作业本放好,静静地用目光等待着老师的检查。全班只有虎子一个人还在低头忙乱地找啊找,并在心中一遍
遍地祈祷着:“老师,慢点儿。慢点儿过来。”)

  “虎子,你的作业本呢?”

  “老师……”平时一惯很听话的虎子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他委屈地看着老师说:“我不知道我妈把我的作业本放在哪儿了。)

  这是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毛毛妈妈的心情也不由得有些阴郁。女儿上学去了,爱人也上班了,一切都在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可不知为什么,此时她心中却萌生出些许不安与烦躁。

  她一个人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猛然间,女儿的饭盒映入我的眼帘。它静静地躺在不应该在地方。霎那间,她的脑袋“嗡”地一下大了一圈。

  “这孩子怎么总是丢三落四的!”

  顾不得多想,连雨伞也没来得及拿,她就一头冲进了雨中……

  把饭盒送到了学校,她如释重负般地轻松了许多。

  英新提示:饭盒落在家里,孩子不在意,因为妈妈更担心。这个问题应该属于孩子,理应孩子自己解决。

  这段日子她对毛毛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可女儿却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连一些过去已做得很好的事,现在好像也不会做了。

  最让她不能忍受的是女儿的书包。说得好听点儿,像个聚宝盆;说得难听了,简直就是一个垃圾桶。

  每天放学回到家,女儿总是先一股脑地将书包里的教科书、作业本、文具统统倒在床上,乱翻一气,等把书、本找齐了,半个小时也过去了。

  等写完作业后,又胡乱地把摊在床上的书、本、文具一股脑地塞进书包。

  那书包里乱得简直让人目不忍睹。

  英新提示:东西乱放,自然找不到,但是孩子不用担心,妈妈会时时提醒。妈妈替孩子承担责任,孩子乐得轻松自在。

  这时,昨天早上的一幕,又一次浮现在她的眼前。

  看着正在低头系鞋带,准备上学去的女儿,毛毛妈妈习惯性问话脱口而出:“毛毛,你的书本文具都带全了吗?”

  “带了。”显然女儿有些不耐烦。

  “那水壶带了吗?”

  “没带!你帮我拿一下吧。”女儿噘着嘴说。

  一听这话,毛毛妈妈就来了气。

  “你自己的东西,我哪儿知道你放在哪里了。”

  可没想到,女儿也没好气地说:“你让我放在哪儿,我就放在哪儿了。”

  “我一直都是按你说的去做的。”

  女儿振振有词地和她顶起嘴来。

  “你自己去拿。”毛毛妈妈强压着心中的怒火。

  “你帮我拿一下,不行吗?”女儿不依不饶地继续和妈妈顶嘴。

  紧接着还小声嘀咕一句:“也累不死。”

  这时,妈妈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

  “我帮你做的还少呀!”

  “现在你自己去拿。”她一下就提高了嗓门儿。

  女儿愣在那里,泪水已经在眼眶中不停地打着转儿,但她强忍着,不让它流出来,满脸委屈地看着妈妈。

  女儿带着满腔的委屈上学去了,毛毛妈妈也懊恼极了。

  想着早上和以前的事情,她感觉像打翻了五味瓶。

  英新提示:同样的事情,当妈妈心情好时,替孩子做事;当妈妈生气时,指挥、命令孩子做。问题所有权混乱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也导致妈妈的疲惫不堪、情绪失控。

  这时,一辆红色的小轿车慢慢地停在了我的身边,缓缓地降下车窗。只见,虎子妈妈端坐在方向盘前,诧异地望着她。

  “干吗,一个人在雨里走呀?也不打伞。”

  “还不赶快上车!”

  上了车,我们俩个人东拉西扯地说起了早上的事。这时毛毛妈妈才知道,原来丢三落四、毛手毛脚并非毛毛一个人的专利,就连一向井井有条的虎子也是如此。它几乎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通病。

  “虎子,快起床,快点儿!”

  一大早,虎子妈妈忙得团团转。正在热牛奶时,却又听见儿子在房间里大叫:“妈,我的校服呢?”

  听到儿子的喊叫声,虎子妈妈无奈地将火调小,小跑着来到儿子的房间,从衣柜中快速地找出校服,扔给儿子,并简单地说了一句:“快点儿!”就转身跑回了厨房。

  几分钟后,虎子来吃早饭了。可没安静两分钟,就听他又一次大叫起来:“妈,我昨天做好的英语小画报呢?”

  “在这儿呢!”

  “对了,今天有美术课,你带彩笔了吗?”

  “哦,我忘了。”说着虎子放下牛奶和面包,来到自己的房间。

  “妈——,你知道我的彩笔在哪儿吗?”

  就这样,每天早上,她们母子俩都像经历了一场世纪大战一样。

  英新提示:虎子的一切事情都有妈妈帮忙,儿子动动口、妈妈跑断腿,何乐而不为?整理学具应该由谁来完成?这是谁的问题?

  好不容易把儿子送到了学校,虎子妈妈才喘了口气。

  “的铃铃——”清脆的铃声向孩子们宣告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虎子和毛毛,还有他们全班的同学静静地坐在教室里。

  “请同学们把昨天的作业放在课桌上。”

  听了老师的话后,同学们都迅速将作业本放好,静静地用目光等待着老师的检查。

  这时全班只有虎子一个人还在低头忙乱地找啊找,并在心中一遍遍地祈祷着:“老师,慢点儿。慢点儿过来。”

  “虎子,你的作业本呢?”

  “老师……”平时一惯很听话的虎子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他委屈地看着老师说:“我不知道我妈把我的作业本放在哪儿了。”

  老师皱了皱眉,摇了摇头。

  “那你去给你妈打电话。”

  “的铃铃——”虎子妈妈的手机响了。

  “妈,帮我把作业本送来。”

  儿子的命令一下,刚缓过劲来的虎子妈妈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哎——”

  虎子妈妈刚一诉说完就长长地叹了口气。

  英新提示:虎子妈妈过多的承担了孩子的责任,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对了,毛毛妈妈,你说,你们家女儿是不是就好点儿呢?”

  “才不是呢!。”毛毛妈妈连忙说。

  记得,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毛毛想吃

苹果,并提出自己削。毛毛妈妈想这也好。就让她小心点儿。

  可不想,一不留神还是把手给划破了。

  毛毛妈妈见状赶紧拿出创可贴。毛毛接过来,立即贴了上去。

  第二天晚上,毛毛带着哭腔对妈妈说:“这创可贴怎么不管用呀?”

  “不会吧?”

  “真的,我的手疼着呢?”

  “是吗?快让妈看看!”

  “就这儿。”毛毛说着,把手伸到了妈妈眼前。

  一看女儿的手,妈妈忍不住笑了起来。

  毛毛见状,噘起小嘴:“人家疼着呢,你倒好还在这儿笑。”

  一听女儿这么说,毛毛妈妈强忍住笑,指着伤口说:“你自己看看,创可贴根本就没贴在伤口上。”

  毛毛低头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把创可贴粘在了伤口的旁边。不由得脸红了。

  英新提示:毛毛经过这一次的实践,总结经验,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提高了生活智慧(Life Quotient,简称LQ)。

  这时,毛毛妈妈早已控制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我的傻女儿,你做的事儿,恐怕喜剧导演也编不出来。”

  英新提示:毛毛妈妈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她自己做事的意愿。

  (毛毛把手伸到了妈妈眼前,带着哭腔说:“这创可贴怎么不管用呀?我的手疼着呢?”一看女儿的手,妈妈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伤口说:“你自己看看,创可贴根本就没贴在伤口上。”)

  毛毛妈妈的

学习心得

  当孩子发生挫折、沮丧等负性情绪,父母积极倾听有助于沟通。但是,如果孩子为父母制造了许多麻烦,父母内心感到困扰、挫败、愤怒、紧张、不安、无法接受孩子的行为,父母就不能一味地使用倾听。

  为人父母者,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应当判断这是谁的问题。如何判断问题的所有权?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

  哥顿博士(Thomas Gordon)根据父母与孩子的需求区分问题所有权:

  1.如果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则问题是孩子的。

  2.如果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他的行为也没有干扰到父母,因此,双方都没有问题。

  3.如果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他的行为干扰了父母,此时是父母的问题。

  4.如果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危险性,危及孩子的安全,则是父母的问题。

  5.孩子与父母的需求有所冲突和矛盾,产生亲子纠纷有待调解,则亲子双方需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问题属于孩子,父母需视情形决定处理办法,是“积极倾听”、协助“解决问题”,还是用“自然的行为结果”让孩子独自面对问题,进而体验行为结果。

  如果是父母的问题,首先应该用“我的信息”表达父母的感受,效果不明显时,进一步用“合理的行为结果”让孩子进行有限度的选择,从行为结果的体验中学习到负责任的态度。

  自从认识英新老师后,毛毛妈妈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孩子身上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根源还在我们这些家长身上。”

  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想看好花,想种好树,必须有好土。”

  仔细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家庭,就不难发现,丢三落四、毛手毛脚的孩子生活大多条理性较差,自己的物品随便乱放,没有规律,随意性太强。做事没有计划,坚持性不够,注意力容易转移。

  再仔细观察观察,她又发现,这样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家长生活条理性很强,孩子的各种事情都是家长亲自帮助安排得十分细致,甚至样样包办代替。

  “在我心目中,始终认为帮孩子收拾文具、书包,整理衣物,是家长分内的事。所以,从虎子上学第一天起,削铅笔、准备课本、作业、整理书包,甚至准备第二天的衣服,都是我一直在大包大揽。”

  听了毛毛妈妈的话,虎子妈妈也说起了自己和儿子之间的事。

  虎子的皮肤很白,眼睛很大,真是虎头虎脑的。所以,妈妈给他买了很多衣服,而且基本上都是红颜色为主的。

  有一天早上,虎子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上学穿的衣服,是一件红色的毛衣。

  可没想到,虎子为此大发脾气,死活也不穿。

  当时,虎子妈妈特别不能理解,心里也挺生气的,就冲儿子发了脾气。事后知道是自己不对。

  英新提示:虎子违背妈妈的意愿导致妈妈生气、发脾气,事后后悔,并且失去教育的良机。

  到了晚上,她就对儿子说:“明天穿的衣服,你和妈妈一起选吧。”

  虎子听后挺高兴的,就和妈妈一起选了一件蓝色的毛衣。

  妈妈有些疑惑地问虎子:“为什么选这件毛衣?”

  虎子跟妈妈说了理由。这时,她才知道,因为儿子总穿红毛衣上学,班里的男同学都嘲笑他:“只有女孩子才穿红颜色的衣服呢。”从那以后,儿子就开始讨厌红毛衣。

  听了儿子的话,虎子妈妈觉得孩子做什么事情,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家长却往往会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我们真应该多和孩子聊一聊,多了解了解他们才行。

  英新提示:平心静气听孩子说话才能了解原因,也才能帮助孩子。

  为了帮助儿子克服丢三落四、毛手毛脚的毛病,虎子妈妈还告诉儿子:“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准备些什么,自己事先列个表。”

  在妈妈的帮助下,虎子渐渐养成了习惯。

  他每天都在自己的铅笔盒里放一个小纸条,记上第二天要带到学校去的东西。

  晚上,先按课表收拾教科书、作业本、文具。然后,再按照纸条上的记录逐样准备。放进书包里一样,就在小纸条上打个钩。

  现在,虎子简直变了个人,做事不仅有条理,而且再不会丢三落四的了。

  英新提示:虎子妈妈将问题回归孩子,由孩子自己解决,不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自己承担责任,培养了责任感。

  倾诉也是会互相传染的。听了虎子妈妈的述说,毛毛妈妈也忍不住说开了。

  以前,她最怕孩子碰壁,摔跟头。可现在她知道了,孩子的跟头得让她自己摔。

  一次,女儿上学去了,她一个人在家里忙着家务活。突然,女儿的饭盒竟然出现在她的眼前。

  这要是在以前,她肯定会一个箭步冲出去,帮女儿把饭盒送到学校去。可这次她没有,而是选择了让女儿自己承担责任,没把饭盒送去。

  下午一放学,女儿就把小嘴噘得老高。

  “妈,你干吗不把饭盒帮我送到学校去呀?”

  毛毛妈妈没有说话。

  “害得老师直说我。还说,下次再忘了就别吃饭了。”

  毛毛妈妈知道老师不会这样做的,只不过是想吓唬吓唬学生罢了。

  她听了,依然是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自那以后,她再也不用做女儿的拐棍了。

  没想到,离开了拐棍,女儿不但没有摔倒,相反,却能独自地站立与行走了。

  英新提示:毛毛妈妈认识到这是孩子的问题,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的结果。毛毛自然从行为结果(被老师批评)中学习到责任感。

  “还记得早上起床的事吗?”

  虎子妈妈冲毛毛妈妈点点头。

  “现在,不仅不用我大呼小叫,而且还不用我叫。”

  “真的吗?”

  虎子妈妈有些不信地看着毛毛妈妈。

  毛毛妈妈郑重其事地点点头。

  “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一次上超市,我让女儿自己选了一个喜欢的闹钟。买回来后,我教会她怎么上弦,怎么设定时间。起先,女儿只是觉得好玩,每天自己上闹钟。早上闹钟一响,她自己就主动起床。渐渐地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英新点评:

  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是父母在子女成长中无法逃避的挑战。问题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当问题出现时,我们的教育机会来了。父母只需放下忧虑,澄清处理问题的原则,以促进良好的亲子沟通。

  通常一个拉里邋遢的孩子都有一个酷爱整洁的妈妈,一个磨磨蹭蹭的孩子都有一个雷厉风行的妈妈,一个爱忘事的孩子都有一个记忆力好的妈妈……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大都是父母的态度所造成的。因为,孩子永远不必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

  早晨起床晚了,父母帮助整理床铺、穿衣服、喂早餐;上学要迟到了,自然有父母来催促;学具、饭盒忘记带了,有父母送到学校;房间乱了,有父母来收拾整理;功课不好了,由父母去操心;害怕困难时,有父母来帮助等等。长此以往,自然养成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丢三落四、毛手毛脚。

  父母有时候似乎太多管闲事了,为孩子做事的同时,免不了唠唠叨叨,遇到孩子的质疑或反抗,又会生气、发脾气。

  孩子的问题应由孩子自己去处理,把问题的所有权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该管的,什么是不该管的,让孩子在处理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从行为结果的体验中培养责任感。



    关键字:父母心得  丢三落四  责任感  发脾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7,000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热力推荐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